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
作者 常祖豪 朱正国 +2 位作者 齐红哲 陈华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髓内支撑(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th fibular allograft,F-LC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104例老年肱骨近端三部分或四部分骨...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髓内支撑(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with fibular allograft,F-LCP)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104例老年肱骨近端三部分或四部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61例为Ⅰ组,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髓内支撑治疗43例为Ⅱ组。评估术后随访1年时两组临床疗效,包括Constant-Murley评分(CMS)、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score,DASH)、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Ⅰ组(4.72±0.93)个月,Ⅱ组(4.77±0.9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术后1年复查X线片,Ⅰ组肱骨头高度丢失(4.48±2.06) mm,显著高于Ⅱ组的(2.19±1.58) mm (P <0.001);颈干角差值大于Ⅱ组[(8.56±4.96)°vs (3.17±2.93)°,P <0.001];Ⅰ组11例发生肱骨头内翻畸形(颈干角<110°),8例发生螺钉切出,2例发生肱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34.43%;Ⅱ组2例发生肱骨头内翻畸形,1例发生螺钉切出,2例发生肱骨头坏死,并发症发生率为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术后1年Ⅱ组各项功能评估均优于Ⅰ组:CMS[(75.42±4.77) vs (62.89±8.25)],DASH[(16.09±2.87) vs (31.15±9.55)],UCLA肩关节评分[(31.40±1.50) vs(28.97±1.61)],ROM[(25.77±3.84) vs(18.34±4.43)](P均<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1.57±0.62) vsⅡ组(1.42±0.55),P=0.189)。结论本研究中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髓内支撑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效果优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功能结局更优,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同种异体腓骨 内侧支撑
下载PDF
静力加压内侧支撑螺钉技术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在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保焜 刘敬文 +3 位作者 尹博浩 陈泓弛 李坛珠 张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1枚普通空心加压螺钉(OCCS)结合2枚无头空心加压螺钉(HCCS)的静力加压内侧支撑螺钉技术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内固定... 目的探讨使用1枚普通空心加压螺钉(OCCS)结合2枚无头空心加压螺钉(HCCS)的静力加压内侧支撑螺钉技术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7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治疗的79例垂直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51例,女28例;年龄范围为20~65岁,平均49.1岁;左侧45例,右侧34例。37例患者使用1枚OCCS置于三角形结构顶端,2枚HCCS置于三角形结构底端来治疗股骨颈骨折(实验组);42例患者单纯使用3枚OCCS为正三角形结构固定股骨颈骨折(对照组)。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2年以及其他有不适感时行患肢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判断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垂直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79例患者术后获9.24个月(平均17.5个月)随访。52例患者骨折获完全愈合。其余27例治疗失败患者中,实验组8例(21.6%),对照组19例(45.2%),两组患者治疗失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骨不连发生率为8.1%(3/37),内固定失效率为18.9%(7/37),股骨颈内翻畸形率为8.1(3/37),均低于对照组的26.2%(11/42)、40.5%(17/42)、23.8%(1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静力加压内侧支撑螺钉技术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不仅操作简单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为治疗此类骨折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骨钉 内侧支撑
原文传递
内侧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良恩 邱志杰 +1 位作者 徐红革 杨勇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锁定钢板治疗的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无内侧支撑,28例)和观察组(有内侧支撑,28例)。在术后1周(T1)、1个月(T2)、3个月(T3)、12个月... 目的探讨内侧支撑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行锁定钢板治疗的5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无内侧支撑,28例)和观察组(有内侧支撑,28例)。在术后1周(T1)、1个月(T2)、3个月(T3)、12个月(T4)摄X线片测量患侧肱骨头高度,比较两组患者T1~T2、T2~T3、T3~T4期间的高度变化及肩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T1~T2、T2~T3期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T4期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段观察组在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及肩关节平均活动度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T3、T4时段观察组Ne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能够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有效稳定内固定,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重建内侧柱支撑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云大科 符丽娜 +3 位作者 贾丙申 焦拓 胡帅 纪志华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柱支撑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肱骨近端骨折于本科接受锁定钢板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者110例,根据术后X线片明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皮质骨内侧支撑组(A组)57例和无内侧... 目的:探讨重建内侧柱支撑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肱骨近端骨折于本科接受锁定钢板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者110例,根据术后X线片明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皮质骨内侧支撑组(A组)57例和无内侧支撑组(B组)53例。于术后1周(H_(1))、3个月(H_(2))及术后1年(H_(3))X线片上测量相对钢板的“肱骨头高度”,并计算在术后1周至术后3个月(ΔH_(1))、术后3个月至术后1年(ΔH_(2))期间高度变化情况。在术后3个月及1年时用ASES、Constant-Murley及Neer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A组、B组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A组肱骨头高度H_(1)由(24.7±1.6)mm变为(24.6±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_(2),P>0.05),肱骨头高度改变ΔH_(1)为(1.4±0.5)mm;B组肱骨头高度H_(1)由(24.6±1.5)mm变为(21.7±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_(2),P<0.05),肱骨头高度改变ΔH_(1)为(3.4±0.5)mm,肱骨头高度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组肱骨头高度H_(2)由(24.6±1.7)mm变为(24.7±1.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头高度改变ΔH_(2)为(0.5±0.3)mm;B组肱骨头高度H_(2)由(21.7±3.3)mm变为(21.4±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头高度改变ΔH_(2)为(0.5±0.1)mm,肱骨头高度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时A组肩关节术后DASH评分由(31.1±1.5)分降至(16.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由(61.9±1.9)分增至(87.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er评分由(71.2±1.2)分增至(84.5±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DASH评分由(35.7±0.9)分降至(23.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stant-Murley评分由(55.0±1.3)分增至(74.5±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er评分由(62.2±3.8)分增至(70.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组内及组间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骨折复位内固定 内侧支撑
原文传递
双钢板固定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3
5
作者 瞿杭波 杨自荣 +2 位作者 闫应朝 竺军高 茹选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分别采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anteromedi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locking plate,ALLP)及单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 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分别采用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anteromedial combined with lateral locking plate,ALLP)及单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humerus locking plates,PHLP)治疗各15例Neer 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1~78(61.5±7.5)岁。分为ALLP组和PHL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术后简明肩关节功能评分(simple shoulder test,SST)、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内翻角及肩关节活动度。结果:所有骨折获骨性愈合。随访时间12~24(14.3±2.9)个月。ALLP组手术时间较PHLP组长(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12个月两组SS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测量方面,术后1、3个月,两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及内翻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ALLP组的肱骨头高度丢失值和内翻角均小于PHLP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术后1年ALLP组前屈上举范围较PHLP组大(P<0.05);两组体侧外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内侧联合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增加内侧柱稳定性,获得良好的骨折预后。但也存在手术时间较长等缺点,故应根据患者骨折类型个性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下载PDF
锁定钢板联合打压植骨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被引量:7
6
作者 石明国 郭恒 杨占辉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评估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采用LCP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24... 目的评估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采用LCP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24~87岁,平均67岁。高能量损伤4例,摔伤12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3~54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中采用的评估措施包括术后颈干角、Neer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肱骨头塌陷、肱骨头坏死或螺钉穿入关节内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临床及影像学愈合。末次随访患者平均Constant评分为(83.2±7.9)分;术后颈干角为(129.1±7.6)°(109°~146°),Neer评分为(92.2±8.4)分(81~100分),平均主动屈曲活动度为(149.5±8.9)°,伸直活动度为(47.3±3.7)°,内旋活动度为(40.7±2.9)°,外旋活动度为(65.8±5.3)°,外展活动度为(135.6±5.9)°;VAS疼痛评分为1分。结论 LCP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当有骨质疏松或粉碎骨折合并很大骨缺损时单纯应用LCP并不能提供稳定的固定。在移位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是一种安全的技术方法,可维持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的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内侧支撑 植骨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在肱骨近端骨折中内侧支撑的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沈鹏程 徐能 +3 位作者 蒋富贵 朱立帆 翁峰标 李晓林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38-441,共4页
目的研究与探讨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对术后固定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19~78岁,平均52.8岁。内侧支撑组32例,无内侧支撑组30... 目的研究与探讨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对术后固定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6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6例,女36例;年龄19~78岁,平均52.8岁。内侧支撑组32例,无内侧支撑组30例。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为14个月。所有病例根据肱骨近端骨折有无内侧支撑分为两组,在术后随访时调查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二次手术以及用Neer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分析内侧支撑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所起到的作用。结果有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平均为(1.3±1.0)mm,无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平均为(6.6±3.2)mm,无内侧柱支撑组肱骨头高度丢失明显高于内侧柱支撑组,临床疗效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内侧支撑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明显小于无内侧支撑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过程中,内侧支撑能够有效地维持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下载PDF
髂骨条内侧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侧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5
8
作者 闫军 李雷 +3 位作者 周劲松 周立康 孙成良 赵吴敌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7期756-757,共2页
目的探讨髂骨条内侧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侧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6采用髂骨条内侧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例内侧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 目的探讨髂骨条内侧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侧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8-06采用髂骨条内侧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例内侧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6~36)个月。手术时间平均95(75~11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0(120~530)mL,住院时间平均7.5(5~14)d。8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3(3~9)个月。末次随访时按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髂骨条内侧支撑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侧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内侧稳定性,操作简单,固定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不稳定 髂骨条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原文传递
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方五洲 牛国旗 +3 位作者 廖士平 舒芳芳 周俊 朱勋兵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9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的优势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使用肱骨近... 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的优势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为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使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在钢板孔中植入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分析33例患者骨折分型、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结果 33例采用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Ⅱ型16例、NeerⅢ型13例、NeerⅣ型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8±12.3)岁、平均手术时间(102.6±29.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67.6±121.5)mL、平均切口长度(12.5±2.6)cm、平均住院时间(13.3±6.3)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7.9%。结论肱骨距螺钉内侧支撑联合肩袖缝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其优势:①能够有效复位及稳定大结节及小结节骨折块;②修复损伤肩袖、降低肩袖对肱骨头的内翻应力从而减少肱骨头螺钉切出风险;③肱骨距螺钉位于骨质密度较高区域,螺钉把持力及稳定性好,能降低肱骨头内翻及螺钉切出几率;④术后可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且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支撑 锁定钢板 肩关节功能 肩袖损伤
原文传递
内侧支撑髓内钉置入支撑治疗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聂少波 李建涛 +4 位作者 孙基恩 赵喆 赵燕鹏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3,共5页
背景: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方法恢复了股骨近端的三角稳定结构,早期的有限元分析及生物力学显示其稳定性优于现在常用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但是在严重骨质疏松模型中的具体表现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 背景: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方法恢复了股骨近端的三角稳定结构,早期的有限元分析及生物力学显示其稳定性优于现在常用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但是在严重骨质疏松模型中的具体表现尚不明确。目的:比较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且内侧失支撑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利用严重骨质疏松人工骨构建内侧失支撑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模型,采用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分别固定后进行轴向破坏和扭转破坏实验,记录两者在轴向和扭转载荷作用下的轴向刚度和扭转刚度等数据。结果与结论:①轴向破坏实验显示,内侧支撑髓内钉组的极限载荷、屈服载荷及轴向刚度稍大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扭转破坏实验显示,内侧支撑髓内钉组的扭转刚度大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0.05);③结果表明,内侧支撑髓内钉的力学稳定性尤其是抗扭转性能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可能是严重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时不错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 髓内钉 股骨 转子间骨折 内侧支撑 生物力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内侧支撑髓内钉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A3.3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聂少波 李建涛 +5 位作者 赵燕鹏 赵喆 朱保璋 闫云超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161-1165,共5页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 目的: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是极其不稳定的骨折,临床上常常采用髓内治疗,但是髓内固定失败率高,股骨后内侧结构不能重建是主要原因。介绍一种可以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通过生物力学试验验证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股骨模型(Sawbones)制作内侧失支撑的A3.3型转子间骨折模型,分别用新型内侧支撑髓内钉(medial sustainable nail-Ⅱ,MSN-Ⅱ)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Ⅱ)固定后,行轴向加载和轴向破坏试验,测定两种内固定物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头颈骨块的位移和断端扭转角度,比较两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差异,明确重建内侧支撑的髓内钉早期重建股骨内侧支撑的效果。结果:MSN-Ⅱ的轴向刚度、屈服载荷、当轴向载荷为1800 N时头颈骨块的位移、破坏试验后的骨折断端扭转角度分别为(222.76±62.46)N/mm,(4241.71±847.42)N,(11.51±0.62)mm,(1.71±0.10)°;PFNA-Ⅱ分别为(184.58±40.59)N/mm,(3058.76±379.63)N,(16.15±1.36)mm,(2.52±0.2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N-Ⅱ轴向刚度优于PFNA-Ⅱ,在固定A3.3型骨折时能耐受更大的载荷,具有更大的轴向和旋转稳定性,是重建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支撑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侧支撑 髓内钉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自体腓骨段结构移植与肩袖缝合悬吊技术在Neer Ⅳ型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会新 赵伟 张立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2年第11期1150-1153,共4页
目的 评估自体腓骨结构移植重建肱骨距与肩袖缝合悬吊技术在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21-06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4例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显露骨... 目的 评估自体腓骨结构移植重建肱骨距与肩袖缝合悬吊技术在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21-06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4例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显露骨折端后清除周围血肿和嵌入组织,确定所需结构移植的腓骨段长度,取同侧中上段腓骨(长度5~8 cm)插入肱骨髓腔并使其尽量靠近肱骨内侧。根据骨折情况将5号不可吸收缝线预置于冈上肌腱、冈下肌腱、肩胛下肌腱靠近肌腱止点处。肱骨近端骨折解剖复位后,将肩袖缝线穿过钢板头部缝合孔打结,钢板在腋神经下方向远端滑动至适当深度,钢板侧方与骨干平行,钢板远端长结合孔中置入1枚直径3.5 mm皮质骨螺钉,牵引收紧缝线并逐一置入锁钉,置入肱骨距螺钉,透视确认螺钉长度合适后将缝线收紧打结。结果 3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12~38)个月。术后无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内翻畸形、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切出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3天X线片测量颈干角为135°~142°,平均138.9°;术后3个月颈干角为130°~139°,平均134.1°;末次随访时颈干角为128°~138°,平均133.1°。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为80~86分,平均83.9分。结论 将自体腓骨段结构移植与肩袖缝合悬吊技术应用于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可获得稳定的内侧支撑与内固定强度,有利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erⅣ型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自体腓骨段 结构植骨 肩袖缝合悬吊 内侧支撑
原文传递
3D打印结合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技术在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万通 薛海鹏 +9 位作者 周大鹏 刘兵 纪振钢 马翔宇 杨超 张昊 韩宁 宗宇宁 张咏晧 马泽方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276-284,共9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辅助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5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33例肱骨近端Neer二、三、四部分骨质疏松性骨折。男5例,女28例,平均年龄(68.4±2.5)岁。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3例,三部分骨折21例,四部分骨折9例。术前收集患者双侧肱骨三维重建CT扫描数据通过Mimics Research 20.0软件进行模拟复位及镜像比对,获得骨折复位后骨缺损范围并以此设计髓内支撑假体模具。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髓内支撑假体模具,术中应用模具制作PMMA骨水泥髓内支撑假体。将该假体植入肱骨近端髓腔内,支撑肱骨头部骨折块,辅助锁定钢板进行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术后即刻行肱骨近端正侧位X线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术后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测量并记录肱骨近端颈干角、肱骨头高度变化情况;术后1年通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2±1.5)月。Neer二部分骨折中,健侧、术前及术后1年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38,P<0.05),两两比较中发现健侧颈干角(145.33±1.52)°与术前颈干角(102.00±11.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颈干角(145.67±2.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er三部分骨折中,健侧、术前及术后1年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57,P<0.05),两两比较中发现健侧颈干角(145.86±3.18)°与术前颈干角(173.90±3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年颈干角(143.81±4.19)°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er四部分骨折中,健侧、术前及术后1年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297,P<0.05),两两比较中健侧颈干角(146.44±3.74)°与术前颈干角(96.22±14.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肱骨近端骨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内侧支撑 3D打印
原文传递
双钢板联合内侧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疗效观察
14
作者 何勇 谢建新 谢珠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1期1638-1639,共2页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接骨板结合内侧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内外侧双接骨板结合内侧植骨支撐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69岁,平均50.8岁受伤原因:跌倒外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交通事...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接骨板结合内侧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内外侧双接骨板结合内侧植骨支撐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5〜69岁,平均50.8岁受伤原因:跌倒外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交通事故6例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相关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90〜150 min,平均115 mm,术中出血量100〜400 mL,平均280 mL,手术中无腋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予以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无肱骨头内翻畸形,骨不连,内固定失效,螺钉穿出肱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恨据肩关节功能评分,优6例,良4例,一般2例结论采用内外侧双接骨板结合内侧植骨支撑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安全,疗效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内侧支撑 植骨
下载PDF
静力加压内侧OCCS+HCCS支撑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及预后影响研究
15
作者 李正南 刘晋平 +1 位作者 郭峰 武大为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静力加压内侧普通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无头空心加压螺钉在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内固定治疗的82例垂直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等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普通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无头空心加... 目的:探讨静力加压内侧普通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无头空心加压螺钉在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折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行内固定治疗的82例垂直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等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普通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无头空心加压螺钉;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普通空心加压螺钉.术后不同时间检查比较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随访2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力加压内侧OCCS+HCCS支撑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垂直型股骨颈骨折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骨钉 内侧支撑
原文传递
内侧支撑板上近端螺钉对垂直型股骨颈骨折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16
作者 占师 姜达君 +1 位作者 徐建 胡海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14-214,共1页
目的3枚空心螺钉(CS)联合内侧支撑板(Buttress)是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的替代方案。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Buttress板上近端螺钉对骨折内固定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Pauwels角为70°的有限元模型3组,分别为空心钉组(CS)、空心钉联合... 目的3枚空心螺钉(CS)联合内侧支撑板(Buttress)是治疗垂直型股骨颈骨的替代方案。通过有限元方法研究Buttress板上近端螺钉对骨折内固定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Pauwels角为70°的有限元模型3组,分别为空心钉组(CS)、空心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有近端螺钉组(Buttress+CS)以及空心钉联合内侧支撑板无近端螺钉组(Buttress-1+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型 空心钉 近端 股骨颈骨折 内侧支撑 骨折内固定 空心螺钉 替代方案
下载PDF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Philos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单记春 邵银初 +4 位作者 邹鸿星 李浩 游会茹 杨保良 姜文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9期989-991,共3页
目的探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内固定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6-07采用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NeerⅢ、Ⅳ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6(1~7)年... 目的探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内固定手术技巧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6-07采用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0例NeerⅢ、Ⅳ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6(1~7)年。27例骨折一期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3.5个月;3例骨折延迟愈合,愈合时间6~7个月。2例出现CruessⅡ~Ⅲ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无明显临床症状,未特殊处理。1例螺钉切出肱骨头,2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83.3(65~92)分。结论 Philos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而肱骨内侧距的有效支撑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 内侧支撑 并发症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广(综述) 鄢陵(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601-606,共6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中,其发病率逐年上升。IFF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的难点及研究的热点,非手术治疗易发生髋内翻、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且患者需较长时间的卧床,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时有发... 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好发于伴有骨质疏松的中老年患者中,其发病率逐年上升。IFF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的难点及研究的热点,非手术治疗易发生髋内翻、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且患者需较长时间的卧床,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统感染等时有发生。因此,目前多主张在患者能耐受的条件下积极手术干预,从而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降低后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文围绕IF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外侧壁 髓内外联合固定 内侧皮质支撑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茆玮 张世民 +2 位作者 张英琪 胡孙君 杜守超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82-187,共6页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身体条件可耐受的患者应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以实现早期康复并预防卧床相关的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决定了手术效果,因而复位技术的进展受到骨科医生的持续关注。目前,前内侧皮质支...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身体条件可耐受的患者应首选内固定手术治疗,以实现早期康复并预防卧床相关的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决定了手术效果,因而复位技术的进展受到骨科医生的持续关注。目前,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技术经过近8年的发展,已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但新出现的问题仍有待解决:基础研究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正性支撑与中性支撑孰优孰更优;前侧支撑与内侧支撑孰更重要;中性支撑与解剖复位的异同;Chang复位质量标准与Baumgaertner复位质量标准的对比。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总结了相关的新进展、新争议,以此为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理论的临床应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侧皮质支撑 骨折复位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侧支撑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鲁成军 高旭 +6 位作者 韩亮 池玉磊 高升 梁彦虎 田荣华 吴彬 孟纯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308-1312,共5页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分析3种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侧阳性、中性及阴性支撑下的稳定性差异。[方法]使用SYNBONE人工股骨标准试验骨分别制作A1.1/A2.1/A3.2 3种粗隆间骨折模型,并使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固定,根据不同的复位状态分为阳...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研究,分析3种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侧阳性、中性及阴性支撑下的稳定性差异。[方法]使用SYNBONE人工股骨标准试验骨分别制作A1.1/A2.1/A3.2 3种粗隆间骨折模型,并使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固定,根据不同的复位状态分为阳性、中性及阴性支撑组,通过静态轴向压缩试验分析在不同载荷下的股骨近端下沉位移值以及模型轴向刚度值。[结果] A1.1型骨折阳性及中性支撑模式股骨近端下沉位移均小于阴性支撑,且前2模式的轴向刚度均大于阴性支撑模式(P<0.05)。A2.1型骨折股骨近端下沉位移依次为:阳性支撑<中性支撑<阴性支撑;刚度依次为阳性支撑>中性支撑>阴性支撑;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3.2型骨折中性支撑组位移显著小于阳性支撑及阴性支撑,而刚度显著大于后两者(P<0.05)。[结论]内侧皮质阳性支撑可视为A1.1和A2.1型粗隆间骨折的最优复位状态,而A3.2型反粗隆间骨折应最大程度获得解剖复位中性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粗隆间骨折 内侧皮质支撑 位移 轴向刚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