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鳗苗定置网多样性调查
1
作者 陈昱颖 王晓东 +6 位作者 施金金 赵度宾 陆天宇 刘企昂 钟俊生 汤建华 熊天舒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5期94-102,共9页
为探明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实施后长江口鳗苗定置网兼捕鱼类种类组成,于2023年2—4月在长江口禁捕区北界外海域(31°42′—31°43′N,122°10′—122°16′E),收集鳗苗定置网内渔获物118网次。共采集到兼捕鱼类5482尾,隶... 为探明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实施后长江口鳗苗定置网兼捕鱼类种类组成,于2023年2—4月在长江口禁捕区北界外海域(31°42′—31°43′N,122°10′—122°16′E),收集鳗苗定置网内渔获物118网次。共采集到兼捕鱼类5482尾,隶属25科47属64种。其中,海洋性鱼类26种,河口性鱼类31种,洄游性鱼类5种,淡水性鱼类2种。发育阶段包括从后弯曲期到成鱼期,其中幼鱼最多,占总兼捕鱼类尾数的52.39%,其次是稚鱼,占23.61%。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种为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重要种为刀鲚(Coilia nasus)、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安氏新银鱼(Neosalanx anderssoni)、莱氏舌鳎(Cynoglossus lighti)、鲻(Mugil cephalus)、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陈氏新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凤鲚(Coilia mystu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以上11种鱼类占总兼捕鱼类尾数的84.77%,占总兼捕鱼类重量的87.51%。兼捕鱼类数量2月最高,4月最低,渔获物重量也呈相同趋势。渔获物中兼捕经济鱼类共47种,平均每网44.13尾。采集鳗苗1363尾,平均每采集1尾鳗苗,兼捕经济鱼类3.82尾。结果表明,鳗苗定置网对非目标兼捕鱼类以及一些经济性鱼类的早期资源存在严重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鳗苗网 鱼类 鳗苗 种类组成
下载PDF
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鱼类的DNA条形码鉴定
2
作者 王乙婷 朱文斌 +4 位作者 张亚洲 王业辉 贾程豪 陈治 高天翔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4-106,共13页
为全面了解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种类,探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I(COⅠ)基因片段在幼鱼鉴定方面的有效性,本实验采用DNA条形码辅助形态分类的方法,以2021年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所得192尾鱼为研究对象进行条形码研究,最终鉴定... 为全面了解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种类,探究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单位I(COⅠ)基因片段在幼鱼鉴定方面的有效性,本实验采用DNA条形码辅助形态分类的方法,以2021年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所得192尾鱼为研究对象进行条形码研究,最终鉴定出48种鱼类,隶属2纲11目36科46属,其中46个种类鉴定到种,2个种类鉴定到属,并成功鉴别11个形态学误判鱼种。研究共获得152条COⅠ序列,平均长度为654 bp(634~656 bp);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2523)为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0034)的74倍,表明基于COⅠ基因可以有效鉴定幼鱼;自动条形码间隙检索ABGD分析产生48个OTUs,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基于COⅠ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同一种类的个体均聚为一支,物种可以有效区分,但在科级和目级水平的聚类关系不清晰,DNA条形码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基本一致。研究表明,DNA条形码可作为鉴定浙江沿岸日本鳀幼鱼渔业兼捕鱼类的有效方法,弥补了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的不足。作为一种便捷、高效的物种识别工具,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渔业资源评估中鱼种组成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浙江沿岸鱼类多样性及产卵洄游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日本鳀幼鱼渔业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鳀 幼鱼 DNA条形码 鱼类 线粒体COⅠ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