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地区日本栗养分用量与分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德永 于冬梅 +2 位作者 郑瑞杰 刘振盼 刘枫 《辽宁林业科技》 2014年第1期14-17,35,共5页
为科学地指导粟树施肥,该文研究了嫁接6~8年生大峰和辽粟10号各器官的年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测定了2个品种各器官的养分含量,计算单株所需养分用量及其相应施肥量。结果表明:嫁接6~8年生果树的单株平均生物量为:10.64、19.97... 为科学地指导粟树施肥,该文研究了嫁接6~8年生大峰和辽粟10号各器官的年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测定了2个品种各器官的养分含量,计算单株所需养分用量及其相应施肥量。结果表明:嫁接6~8年生果树的单株平均生物量为:10.64、19.97、29.75kg,生物量年均递增率达76.59%,同立地、年龄,不同品种间生物量差异很大;在干枝、根、叶、果肉、刺苞、1年生枝、果壳、雄花中的分配依次降低。嫁接7~8年生栗树单株年间养分(N、P2O5、K20、Ca、Mg)平均吸收量分别为175.87、34.55、68.21、170.88、31.13g。盛果初期,栗树分配于生殖生长的养分量逐年加大,各器官中,N、P:0,用量最多的是叶片,K20用量最多的是果肉;树体内各营养元素吸收量占总量的排序N>Ca>K〉P>Mg。根据试验分析:每生产100kg鲜果果,树体需要施N3.06kg、P5O2 1.50kg、K20 1.48kg,N:P5O2:K2O=2:1:1。这一指标可作为辽宁地区日本栗的科学施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地区 日本栗 养分用量分配 施肥指标
下载PDF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9
2
作者 梁晓艳 郭峰 +4 位作者 张佳蕾 李林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3-901,共9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收、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及其高产的养分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和S2均不同程度提高花生单株及群体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但S1的单株提高幅度小于S2,且在饱果期单株吸收能力迅速下降,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与CK相比无显著变化;S2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具有较高的单株及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生育后期效果尤为显著;S3虽然具有较高的单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但群体累积吸收量较低。从养分分配特性看,S2和S3的荚果氮、磷、钾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CK,S1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从荚果产量看,S2产量最高,增产8.1%,其次为S1,增产2.5%,S3产量略有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S2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是合理的种植方式及密度改善了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及经济系数。S1由于群体密度较大,单株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经济系数较低,所以产量无显著提高。S3虽然单株生产力较高,但群体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增产效果。高产田条件下,大粒花生单粒精播密度为22.5万穴·hm^(-2)较为适宜,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花生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荚果的分配转移,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养分吸收分配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8
3
作者 王伟妮 李小坤 +3 位作者 鲁剑巍 李慧 鲁明星 戴志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0-714,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以及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糙米、谷壳和稻草的干物质量以及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与不施肥(CK)相比,氮磷钾配施处...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以及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糙米、谷壳和稻草的干物质量以及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与不施肥(CK)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NPK)糙米、谷壳和稻草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 343、302和2 152kg/hm2,N、P、K总吸收量分别增加51.30、11.59和76.45 kg/hm2。N、P、K含量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也存在差异,N和P含量表现为糙米>稻草>谷壳,K含量则表现为稻草>谷壳>糙米。施肥降低了糙米中N、P、K的分配率,而相应提高了稻草中的分配率。除了磷钾配施处理(PK)谷壳中N和P的分配率高于CK处理,其余施肥处理谷壳中N、P、K的分配率均低于CK处理。总体来说,不同肥料配施对水稻不同器官N、P、K吸收分配影响的趋势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性,通过调整施肥可以改善养分在不同器官的分配,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水稻优质高效生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 养分吸收分配 糙米 谷壳 稻草
下载PDF
氮肥对作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崔佩佩 丁玉川 +5 位作者 焦晓燕 武爱莲 王劲松 董二伟 郭珺 王立革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663-668,共6页
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最主要营养元素,合理施用氮肥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及改善品质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就近年来氮肥对作物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包括对作物生长和产量,作物养分吸收、分配和转运,作物籽粒中淀粉、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蛋白... 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最主要营养元素,合理施用氮肥是增加农作物产量及改善品质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就近年来氮肥对作物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包括对作物生长和产量,作物养分吸收、分配和转运,作物籽粒中淀粉、可溶性糖、氨基酸和蛋白质及其组分等方面的影响,并且对其影响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同时提出了氮肥施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作物生长 养分吸收分配 籽粒品质
下载PDF
堆肥浸提液对番茄、黄瓜种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李惠 李建明 +4 位作者 丁明 蔡东升 樊翔宇 张鑫 孔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堆肥浸提液对番茄、黄瓜种苗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分配的影响,以期为堆肥浸提液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腐熟的牛粪、猪粪、菇渣+牛粪、菇渣+鸡粪为原料,用清水浸提72h后,获得不同堆肥浸提原液。以1/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堆肥浸提液对番茄、黄瓜种苗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分配的影响,以期为堆肥浸提液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腐熟的牛粪、猪粪、菇渣+牛粪、菇渣+鸡粪为原料,用清水浸提72h后,获得不同堆肥浸提原液。以1/2倍日本园试营养液(全氮质量浓度为121.00mg/L)为对照,以堆肥浸提原液中的全氮质量浓度为标准,进行不同倍数的稀释使其全氮质量浓度接近于对照。试验设4个堆肥浸提液处理,分别为T1,3/4倍牛粪浸提原液(全氮质量浓度为122.25 mg/L);T2,3/4倍菇渣+鸡粪浸提原液(全氮质量浓度为135.90mg/L);T3,3/4倍菇渣+牛粪浸提原液(全氮质量浓度为125.78mg/L);T4,1/3倍猪粪浸提原液(全氮质量浓度为117.75mg/L)。测定各堆肥浸提液的理化性质,并研究其对番茄、黄瓜种苗生长的影响及氮、磷、钾在植株内的分配。【结果】各堆肥浸提液均呈弱碱性,且pH均显著高于CK。不同堆肥浸提液的电导率及全氮、全磷、全钾、铜、锌、铁、锰质量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T4处理的番茄和黄瓜种苗株高、茎粗最大,明显高于其余处理。番茄与黄瓜种苗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及壮苗指数均以T4处理最大,其次是CK,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对于番茄种苗而言,T4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气孔导度(Gs)、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最高;对于黄瓜种苗而言,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与番茄种苗基本一致,T4处理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Pn、Gs、Tr最大,但与CK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相比,T4处理番茄和黄瓜种苗的根、茎、叶中氮元素含量及植株总氮元素含量均最高。茎、叶中磷元素含量在番茄和黄瓜种苗中均以T4处理最高,但种苗总磷含量番茄以T4处理下最高,黄瓜以CK处理下最高。不同浸提液处理番茄和黄瓜各器官的钾元素分配率总体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浸提液 番茄 黄瓜 种苗生长 壮苗指数 养分吸收分配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分布及冬小麦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培培 杨明欣 +2 位作者 董文旭 陈素英 胡春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55-759,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分布及冬小麦吸收与分配变化和对产量的影响。试验设深翻耕秸秆还田(MC)、秸秆还田旋耕(X)、秸秆粉碎免耕(NC)和整秸覆盖免耕(NW)4种冬小麦播前土壤耕作方式。...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华北平原山前平原区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分布及冬小麦吸收与分配变化和对产量的影响。试验设深翻耕秸秆还田(MC)、秸秆还田旋耕(X)、秸秆粉碎免耕(NC)和整秸覆盖免耕(NW)4种冬小麦播前土壤耕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6年的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养分分布及冬小麦吸收与分配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旋耕可显著提高土壤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以及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但随土壤深度增加,提高效果呈逐渐下降趋势;2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显著低于秸秆粉碎免耕处理。两种免耕模式(NC、NW)植株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在苗期明显低于翻耕(MC)和旋耕(X)模式,在返青期差异最为显著。到拔节和扬花期,免耕(NC、NW)植株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与翻耕(MC)和旋耕(X)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并最终影响到籽粒养分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养分 养分吸收分配 小麦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松花菜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李菊 高程斐 +7 位作者 马宁 王舒亚 罗石磊 吕剑 冯致 胡琳莉 肖雪梅 郁继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3-162,共10页
为明确西北高原松花菜生产区化肥减量、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力禾青梗100天松花菜为试材,共设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1)、当地常规施肥(CK2)、化肥减量30%平衡施肥(T1)、化肥减量30%平衡施肥+生物有机肥3000(T2),6000(T3),... 为明确西北高原松花菜生产区化肥减量、高产、稳产的最佳施肥方式。以力禾青梗100天松花菜为试材,共设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1)、当地常规施肥(CK2)、化肥减量30%平衡施肥(T1)、化肥减量30%平衡施肥+生物有机肥3000(T2),6000(T3),12000 kg/hm^(2)(T4)。与CK2处理相比,T1处理松花菜经济产量降低3.8%,磷肥利用率由3.7%提高至11.4%;T2、T3、T4处理经济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9.5%,11.3%,18.8%,且干物质及养分积累量、花球中养分分配比例均提高。与CK2相比,T2、T3、T4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0.5%,8.3%,7.2%,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9.1%,19.7%,19.1%,磷素积累量分别提高3.1%,12.1%,11.9%,钾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4%,11.2%,10.9%,其中T3和T4处理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此外,相比CK2处理,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明显提高磷、钾肥利用率,T3、T4处理磷肥利用率从3.7%分别增加到26.0%,25.9%,钾肥利用率从43.5%分别增加到73.4%,72.9%。化肥减量30%配施适量的生物有机肥能够促进松花菜养分的吸收积累及合理分配,提高肥料利用率,进而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菜 化肥减量 生物有机肥 养分吸收分配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生态类型区香料烟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分配特点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符云鹏 刘国顺 +2 位作者 杨双剑 杜绍明 朱卫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0-435,共6页
在云南和新疆2个生态类型区研究了香料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香料烟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新疆在移栽后30~90d,云南在移栽后50~100d;2个生态区香料烟干物质在根、茎、叶、花序中分配比例范围分别为... 在云南和新疆2个生态类型区研究了香料烟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香料烟干物质积累的主要时期,新疆在移栽后30~90d,云南在移栽后50~100d;2个生态区香料烟干物质在根、茎、叶、花序中分配比例范围分别为12%~14%,29%~31%,39%~41%,15%~17%.香料烟对主要养分吸收积累高峰期与干物质相似,在整个生长季节,新疆香料烟对N,P,K,Ca,Mg的积累量分别为341.4,44.46,805.9,678.6,133.8 mg·株-1,云南香料烟对N,P,K,Ca,Mg的积累量分别为259.9,39.14,467.9,315.4,68.68mg·株-1,2个生态区Fe的积累量远大于其它微量元素.N,P,Mg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均表现为叶>花>茎>根,而K则表现为茎>叶>花>根,Ca,Mg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占绝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区 香料烟 干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分配
下载PDF
栽培方式与施磷量对水稻养分累积、分配及磷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鑫年 孙娇 +3 位作者 梁锦绣 周涛 田旭东 陈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11,共8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磷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探索水稻增产与养分高效的磷肥供应与相应的栽培模式之间的关系,以指导该地区水稻生产。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研究插秧和直播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供磷水平(P2O50、45、90、135、1...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磷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探索水稻增产与养分高效的磷肥供应与相应的栽培模式之间的关系,以指导该地区水稻生产。通过在宁夏引黄灌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研究插秧和直播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供磷水平(P2O50、45、90、135、180 kg/hm2)对水稻产量、不同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累积量及其分配比例、水稻磷肥利用效率及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秧栽培较直播栽培水稻实粒增产15.6%,瘪粒产量降低184.0%。两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产量随着施磷量增加而增加,插秧栽培增产幅度为64.6%~68.7%,直播栽培增产幅度为24.2%~42.6%。施磷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插秧水稻最高产量施磷量为158.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磷量为146.7 kg/hm2,比直播处理降低11.42%、8.9%。与直播处理相比,插秧处理实粒、地上部的氮素累积量分别提高12.3%、12.01%,磷素累积量降低6.39%、2.61%,钾素累积量提高了11.67%、17.87%。直播处理100 kg籽粒氮磷钾消耗比例为1∶0.35∶0.6,插秧处理为1∶0.30∶0.64。插秧处理水稻磷肥利用效率、偏生产力、农学利用效率、生理利用效率较直播处理分别提高了17.4%、8.6%、38.4%、4.6%,两种栽培方式下,当施磷量超过135 kg/hm2后水稻磷素携出量开始下降,施磷处理磷肥表观平衡均表现为盈余。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效益、磷肥当季回收率及维持土壤磷素平衡等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插秧处理最佳施磷范围为P2O5146.7~158.5 kg/hm2,直播处理为P2O5159.8~176.6 kg/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方式 施磷量 水稻 养分累积分配 磷平衡
下载PDF
低钾胁迫对玉米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杜琪 赵新华 +3 位作者 王华杰 李艳杰 王晓光 于海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7-264,共8页
辽中和辽北地区是辽宁省主要玉米产区,土壤低钾是限制其玉米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缺钾下植株表现出矮小纤弱,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等。本研究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钾敏感自交系D937为试材,通过分析低钾胁迫下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 辽中和辽北地区是辽宁省主要玉米产区,土壤低钾是限制其玉米高产高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缺钾下植株表现出矮小纤弱,果穗小,籽粒不饱满等。本研究以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钾敏感自交系D937为试材,通过分析低钾胁迫下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的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分配、钾钠钙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等差异,探讨土壤低钾胁迫对玉米生产力和养分积累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钾胁迫降低了90-21-3和D937的光合作用,阻碍了物质的合成与积累。与钾敏感自交系D937相比,在低钾胁迫下耐低钾自交系90-21-3能够维持相对较高的光合作用,保证了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并通过增大茎、叶、鞘中的同化物向根系和果穗中的转移量,促进了生育后期根系的生长发育及百粒重而保持产量。低钾胁迫影响了植株体内养分的积累与分配。90-21-3能够通过降低茎、叶、鞘中钾、钠分配,增加钾、钠在根系中分配比例,提高了根系在低钾胁迫下渗透调节能力。同时,增加了叶中钙的积累与分配,促进了根系对钾素的吸收和积累,提高了植株钾素利用效率。耐低钾自交系养分的合理分配保障了其在土壤低钾胁迫下的物质合成、转运与积累的正常进行,缓解了低钾胁迫的影响。可见,在低钾胁迫下,耐低钾作物通过维持较高的光合特性、调整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与分配是适应低钾胁迫的一种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钾胁迫 玉米 生物量 产量 养分积累分配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秸秆灰配施生物菌肥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小梅 刘冲 +5 位作者 邢锦城 丁海荣 赵宝泉 刘兴华 王茂文 洪立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37-341,共5页
以单施氮磷肥为对照,研究了盆栽条件下,秸秆灰全部或部分代替化学钾肥及与生物菌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钾肥与秸秆灰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盆栽小麦的籽粒产量,其中以全量秸秆灰配施生物菌肥(A1M)与半... 以单施氮磷肥为对照,研究了盆栽条件下,秸秆灰全部或部分代替化学钾肥及与生物菌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钾肥与秸秆灰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盆栽小麦的籽粒产量,其中以全量秸秆灰配施生物菌肥(A1M)与半量秸秆灰配施生物菌肥(K2A2M)处理增产效果尤为显著,与对照(CK1)相比,增幅分别为66.2%和70.9%;A1M处理对提高小麦籽粒中氮、磷、钾含量与氮、磷、钾素积累量效果显著,而K2A2M处理对提高根须中的氮、磷含量与积累量有明显作用;除CK1外,氮、磷、钾素的养分利用效率分别以全量秸秆灰(A1)、化学钾肥(K1)和半量秸秆灰配施生物菌肥(K2A2M)处理最高,养分收获指数均以A1M处理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灰 生物菌肥 小麦 产量 养分吸收分配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养分吸收分配规律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4 位作者 郭斗斗 张水清 许为钢 胡琳 吴政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4,共5页
依据大田长期施肥试验(1991-2008年)中9个中筋和强筋小麦品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变化规律,探索小麦品种及筋型对养分的吸收差异,为小麦专用肥研发与合理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以豫麦13号为代表的中筋小麦,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N... 依据大田长期施肥试验(1991-2008年)中9个中筋和强筋小麦品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变化规律,探索小麦品种及筋型对养分的吸收差异,为小麦专用肥研发与合理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以豫麦13号为代表的中筋小麦,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N、P、K分别为2.06kg、0.44kg和1.84kg,需要N∶P∶K比例为1∶0.19∶0.89;以郑麦9023为代表的强筋小麦吸收N、P、K分别为2.65kg、0.51kg和2.61kg,比中筋小麦分别增加0.59kg、0.07kg和0.77kg,需要N∶P∶K比例为1∶0.21∶0.98。N、P在籽粒和茎秆中的分配比例品种间差异较小,9个品种N在籽粒中分配比例平均为79%,P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为77%,K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为16.5%。通过小麦秸秆还田,21%~25%的N、24%~32%P以及78%~89%的K归还到土壤。目前推广的强筋小麦品种比中筋小麦需更多N和K,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强筋小麦需要N 170~200kg/hm2,N∶P2O5∶K2O适宜比例为1∶0.4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长期施肥试验 潮土 小麦 养分吸收分配 合理施肥
下载PDF
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半干旱区黑土玉米养分积累分配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齐翔鲲 安思危 +4 位作者 侯楠 吴凤婕 王玉凤 杨克军 付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14-2226,共13页
【[目的]】黑龙江半干旱区玉米生产长期采用传统旋耕垄作,秸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养分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实现半干旱区黑土玉米高产稳产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和2020年在黑... 【[目的]】黑龙江半干旱区玉米生产长期采用传统旋耕垄作,秸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研究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养分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为实现半干旱区黑土玉米高产稳产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和2020年在黑龙江省肇州县进行玉米田间试验。共设置7个处理:旋耕垄作(Con)、免耕秸秆移除(T1)、免耕秸秆还田(T2)、秸秆深翻+垄作深松(T3)、秸秆深翻+平作深松(T4)、秸秆碎混+垄作(T5)、秸秆碎混+平作(T6)。在玉米关键生育时期取样分析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取样分析植株养分积累与分配,并测定产量。【[结果]】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P<0.01)。与Con相比,T2、T3和T4处理提高了玉米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产量,以T4处理的效果最佳,增幅分别为15.4%、12.0%、17.7%;与Con相比,T4处理的氮钾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24.8%、15.3%,T3显著提高氮素积累量20.4%。所有处理中,T1的玉米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最低;氮磷钾积累量T2处理较T1分别提高了17.5%、10.7%、5.8%,T4较T6分别提高了18.6%、11.8%、10.6%,T3较T5分别提高了9.9%、1.4%、6.3%。在秸秆深翻还田下,T4与T3处理的养分累积和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旋耕垄作处理相比,秋季秸秆深翻还田配合春季苗期深松,无论平作或者垄作,均可显著促进玉米养分的积累,其提升玉米氮磷钾收获指数、干物质转运能力、单位面积穗数、百粒重和产量的效果优于免耕秸秆还田和秸秆碎混还田配合平作或者垄作,是适宜该地区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深度 养分积累分配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林乔木层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玉泉 康文星 +2 位作者 陈日升 田大伦 项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91,共8页
为弄清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为人工林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会同杉木林7、11、16、20和25年生时测定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数据,对7、11、16、20和25年生不同林龄杉木林乔木层的养分积累分... 为弄清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为人工林丰产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会同杉木林7、11、16、20和25年生时测定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数据,对7、11、16、20和25年生不同林龄杉木林乔木层的养分积累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P、K、Ca、Mg在同一林龄杉木各器官中的含量均为:树叶>枝>皮>根>干。不同林龄时,同一营养元素在相同器官的含量不一样。林分11年生以前,各器官养分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11年生以后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积累在乔木层的各元素量多少排序是:N>Ca>K>Mg>P,各养分元素积累量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养分积累量在不同器官分配上:叶>枝>皮>干>根。各器官养分积累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其养分积累增加的速率,皮>干>根>枝>叶。各器官的养分积累量分配比例随林龄变化而变化。研究显示:不同林龄的林分乔木层养分积累和分配主要受不同林龄时生产量、不同器官的生产量和杉木体内养分含量控制,而且杉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影响养分积累和分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 养分含量 养分积累分配 杉木
下载PDF
钾镁互作对番茄养分吸收、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屈帅 李惠霞 +3 位作者 张天一 寇桂香 陈萍 杨彦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5-948,共14页
【目的】研究钾、镁浓度及其互作对番茄养分吸收的影响,并探讨高浓度钾与各养分间的关系,为设施番茄养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樱桃番茄‘碧娇’为试材进行了水培试验。以山崎营养液为基础,设置两个镁水平0和1.5 mmol/L (Mg_(0)... 【目的】研究钾、镁浓度及其互作对番茄养分吸收的影响,并探讨高浓度钾与各养分间的关系,为设施番茄养分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樱桃番茄‘碧娇’为试材进行了水培试验。以山崎营养液为基础,设置两个镁水平0和1.5 mmol/L (Mg_(0)、Mg_(1.5))及3个钾水平4、40和200 mmol/L (K_(4)、K_(40)、K_(200)),共6个处理。在番茄苗期、开花期和坐果期测定了根、茎、叶生物量及钾、钙、镁含量。【结果】3个生育期番茄根、茎、叶平均生物量均表现为K_(4)>K_(40)>K_(200),开花期和坐果期根、茎、叶平均生物量均表现为Mg_(1.5)>Mg_(0)。全生育期番茄各器官钾含量均表现为K_(40)>K_(4),坐果期两个镁浓度水平下,各器官钾含量均为K_(40)显著高于K_(4),而严重过量钾处理(K_(200))番茄植株耗竭衰亡。全生育期钙、镁含量均表现为K_(4)>K_(40)>K_(200),坐果期Mg_(1.5)K_(4)处理各器官钙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Mg_(1.5)处理全生育期各器官镁含量均高于Mg_(0)处理。开花期和坐果期K_(40)处理各器官均发生钾奢侈吸收现象。钾镁互作极显著影响全生育期茎部钾含量、坐果期叶片钙含量和开花、坐果期各器官镁含量(P<0.01)。不同钾浓度水平下,苗期、开花期番茄钾积累量均表现为K_(40)>K_(4)>K_(200),全生育期各器官钙积累量、镁积累量均表现为K_(4)>K_(40)>K_(200)。不同镁浓度水平下,坐果期Mg_(1.5)处理各器官钾积累量均高于Mg_(0)处理,全生育期Mg_(1.5)处理各器官钙积累量、镁积累量均高于Mg_(0)处理。钾镁浓度处理对开花期、坐果期番茄钾积累量、钙积累量以及镁积累量均产生极显著的互作效应(P<0.01)。与苗期相比,开花期、坐果期叶片中钾的分配比例呈减少的趋势,开花期严重过量钾K_(200)根部中镁的分配比例呈减少的趋势。开花期和坐果期Mg_(1.5)K_(4)处理养分积累主成分得分高于其他处理。【结论】过量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镁互作 番茄 养分吸收 养分积累分配
下载PDF
留叶数对稻茬烤烟生长和主要养分积累的影响
16
作者 周观星 李思军 +5 位作者 成明珠 谭志鹏 江智敏 李生 吴文信 邓小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为明确郴州市桂阳县烟稻复种连作烟田中云烟87的适宜留叶数,设计留叶数13~20片的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株型、干物质以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顶留叶数的增加,烤烟株高增加,氮... 为明确郴州市桂阳县烟稻复种连作烟田中云烟87的适宜留叶数,设计留叶数13~20片的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株型、干物质以及氮磷钾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打顶留叶数的增加,烤烟株高增加,氮、磷积累量减少,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钾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留叶数13~14片的株型为短筒型,留叶数15~18片的株型为筒型,留叶数19~20片的株型为鼓型;留叶数过少会造成烟株矮小,影响中、下部烟叶发育;留叶数过多会降低烟田的叶面积指数,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重点考虑烟株和烟叶的干物质量,认为在桂阳烟区稻茬烤烟云烟87的留叶数以17~19片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叶数 烤烟 农艺性状 株型 养分积累分配
下载PDF
减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稻茬烤烟生长和养分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伟 何铭钰 +7 位作者 邓小华 肖汉乾 黄杰 向铁军 李武进 肖艳松 李旭 于大棚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69-875,共7页
为明确减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稻茬烤烟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烤烟根系生长、地上部生长、干物质及养分积累分配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施肥(162.0 kg·hm-2... 为明确减氮条件下不同施肥模式对稻茬烤烟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烤烟根系生长、地上部生长、干物质及养分积累分配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施肥(162.0 kg·hm-2)基础上,减氮22.22%的促根减氮施肥模式有利于促进烤烟的根系生长和地上部生长,能够提高烤烟生长期间的烟株干物质积累量和烟叶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烟株的氮素积累量及烟叶中的氮、钾积累量;促根减氮施肥模式能够提高烤烟氮肥吸收效率21.98%,氮肥利用效益10.39 kg·kg^(-1),氮肥干物质积累效率34.95%。促根减氮施肥模式能促进烤烟烟株生长,提高烟株养分吸收能力,提高烤烟的肥料利用效率。该结果这为我国南方多雨烟稻轮作区烤烟肥料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茬烤烟 促根减氮施肥模式 养分积累分配 养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氮磷钾缺乏对薯蔓并长期甘薯生物量累积、养分吸收与分配及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任丽花 余华 +2 位作者 刘文静 罗土炎 罗钦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2期1186-1191,共6页
田间小区试验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研究氮磷钾配比对甘薯生物量累积、养分吸收与分配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蔓并长期甘薯的块根及茎叶在全素(NPK)处理下均能获得较大的生物量累积,块根中的养分含量也相对较高。与全素(NPK)相比,氮、... 田间小区试验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研究氮磷钾配比对甘薯生物量累积、养分吸收与分配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薯蔓并长期甘薯的块根及茎叶在全素(NPK)处理下均能获得较大的生物量累积,块根中的养分含量也相对较高。与全素(NPK)相比,氮、磷、钾缺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甘薯块根及茎叶的生物量累积,其中氮磷钾均缺乏(CK)影响最大,氮肥其次;缺氮显著影响了甘薯块根中氮的吸收,显著增加了甘薯各器官钾元素的吸收,对各器官磷的吸收影响不显著;缺磷显著降低了甘薯块根中氮和钾的含量,而缺钾增加了甘薯块根中氮的吸收,但对甘薯各器官的磷含量影响不显著。另外,氮、磷、钾缺乏降低了甘薯块根中的养分含量,作为一种淀粉类作物,淀粉含量在氮磷钾均缺乏(CK)情况下最低,其次是缺氮处理,但缺氮与缺磷和缺钾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除氮磷钾均缺乏情况,缺氮对薯蔓并长期甘薯的生长及块根中的养分含量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生物量 养分吸收分配 品质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素花党参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荣秀 张邦喜 +4 位作者 周瑞荣 柳玲玲 范成五 秦松 王文华 《现代化农业》 2017年第8期25-27,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素花党参干物质量、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党参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增产率达42.8%;缺氮和缺钾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缺磷处理,对党参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氮>磷...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素花党参干物质量、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党参产量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增产率达42.8%;缺氮和缺钾处理的产量显著低于缺磷处理,对党参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钾>氮>磷。在整个生育期,党参茎叶、根部干物质累积量先升高后降低,施肥处理以NPK干物质累积量最高,NK次之,NP最低。随着生育期推进,党参根部氮、钾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规律,磷含量表现为降低-升高-升高,整个生育期内党参根部氮、磷、钾含量为氮>钾>磷。因此,素花党参苗期需肥不多,可适当少施,盛花期吸收量剧增,应适当补施氮、磷、钾肥以满足根部生长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花党参 产量 干物质积累 养分吸收分配
下载PDF
大豆“症青”植株生物量与养分累积及分配特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长琴 张国伟 +4 位作者 李凯 王晓婧 束红梅 郭建秋 刘瑞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66-72,共7页
通过在大田中取样“症青”植株和设置防虫网室内接虫和减荚试验验证,研究大豆“症青”植株生物量与养分累积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与正常植株相比,“症青”植株营养器官生物量增加31.2%~328.1%,而生殖器官生物量降低33.3%~73.5%。营养... 通过在大田中取样“症青”植株和设置防虫网室内接虫和减荚试验验证,研究大豆“症青”植株生物量与养分累积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与正常植株相比,“症青”植株营养器官生物量增加31.2%~328.1%,而生殖器官生物量降低33.3%~73.5%。营养器官中碳含量降低3.8%~8.0%,而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增加,其中氮含量增加64.3%~843.5%;生殖器官中碳、氮含量分别降低3.5%~22.9%和4.0%~38.5%,而钙、镁、铁、锌含量呈增加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正常植株中碳含量与钙含量、氮镁含量与锌含量及磷与镁含量显著正相关,而“症青”植株中相关不显著;正常植株中氮磷钾镁与钙含量、碳钾与锌含量相关不显著,而“症青”植株中相关显著。“症青”植株营养器官中碳、氮、磷、钾等累积量均显著增加而生殖器官中显著降低,营养器官中碳、氮累积量分别增加了0.2~3.1倍和1.8~31.5倍,而生殖器官中分别降低了35.4%~77.9%和36.3%~79.7%,养分经济系数均显著降低。综上,养分平衡关系和分配改变,增加了营养器官中养分累积而降低了生殖器官中的养分累积,是大豆“症青”植株营养器官生物量增加而生殖器官生物量降低的生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症青” 生物量累积分配 养分累积分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