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04
1
作者 王艳芬 汪诗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98-203,共6页
放牧明显地影响着草原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以及光合产物在地上地下部位的分配。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的变动较大,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地下生物量与地上净... 放牧明显地影响着草原植物地下地上生物量及其比例以及光合产物在地上地下部位的分配。结果表明,地下生物量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年份的变动较大,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地下生物量与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比例则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减小,而降水量的大小可改变其变化趋势。在退化冷蒿草原,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占总生物量(地上+地下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干旱条件下光合产物对地上部的分配有所减少。与围栏条件下羊草和大针茅草原比较,退化冷蒿草原的根系有表层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典型草原 放牧率 地下生物量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植物养分化学计量学 被引量:118
2
作者 银晓瑞 梁存柱 +3 位作者 王立新 王炜 刘钟龄 刘小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7,共9页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 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群落土壤养分动态及空间格局、植物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时空动态、植物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等进行了分析,以揭示放牧干扰对植物的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各养分含量表现为恢复群落略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全氮(STN)/土壤全磷(STP)恢复群落高于严重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SOC)/STN恢复群落低于严重退化群落;大多数植物叶片C含量在恢复群落最高,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恢复演替时间呈正相关,而植物的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则是严重退化群落最高,恢复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正相关,且TP含量的变幅明显高于TN含量;植物叶的N:P和C:N表现为严重退化群落最低,与退化程度呈负相关;严重退化群落植物相对于P而言,总体上表现为缺N;而恢复群落相对于N而言,更为缺P,或同时缺N和P;群落优势种化学计量学特征对群落演替方向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养分动态 恢复演替 典型草原
下载PDF
不同放牧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8
3
作者 王艳芬 汪诗平 《草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15-20,共6页
通过不同放牧率(1.33、2.67、4.00、5.33 和6.67 羊/hm 2)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及牧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地上现存量随放牧率的增大而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并... 通过不同放牧率(1.33、2.67、4.00、5.33 和6.67 羊/hm 2)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牧草地上现存量和净初级生产力及牧草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牧草地上现存量随放牧率的增大而线性下降,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并非线性下降,因而存在补偿性生长的现象;牧草中粗蛋白含量在放牧的中后期随放牧率增大而增加,而较轻放牧率下粗蛋白含量随放牧季节的后移明显下降;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则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随放牧时期的后移和放牧率的增大而增加,而无氮浸出物含量正好与之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放牧率 地上现存量 净初级生产力 牧草
下载PDF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3
4
作者 单贵莲 徐柱 +2 位作者 宁发 马玉宝 李临杭 《草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8,共8页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进行不同围封年限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退化草地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群落生产...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进行不同围封年限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退化草地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和各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较大改变。随围封年限的延长,群落盖度与密度增加,到14年达最大,之后降低,高度和产量持续增加,围封25年达最大。草地由星毛委陵菜+冷蒿+克氏针茅演替为羊草+糙隐子草+麻花头。经5年围封,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随围封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继续增加,到围封14年达最大,但由于围封14年后形成以羊草为单优势种的群落,物种均匀度及多样性降低。之后,随围封年限的继续延长,群落逐步趋于稳定,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群落相似性分析证明,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围封样地与未围封对照间的相似性降低,表明围封在改变群落的环境条件上也具有较好的效果。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管理方式可保证退化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综合考虑群落结构、产量及物种多样性,认为14年是较适宜的围封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围封年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大针茅典型草原土壤CO_2 排放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4
5
作者 崔骁勇 陈四清 陈佐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90-394,共5页
采用静态室 /碱吸收法研究了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的时空动态 .大针茅群落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时空变异不同步 ,用地上部生物量不能很好地预测群落的根系量 .群落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时空动态 ,控制群落土壤呼吸空间变异与时... 采用静态室 /碱吸收法研究了内蒙古大针茅典型草原土壤呼吸的时空动态 .大针茅群落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的时空变异不同步 ,用地上部生物量不能很好地预测群落的根系量 .群落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时空动态 ,控制群落土壤呼吸空间变异与时间变异的因子是不同的 .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与地上部生物量及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密切 .根据大针茅群落分别计算了大针茅群落 1995、1997和 1998年的年CO2 排放总量 ,分别为 180、45 .8和 2 2 5 gC·m-2 ·a-1,年际变异很大 .过度放牧大大降低了群落的生物量 ,也降低了土壤CO2 排放量 .讨论了建立以降水量为驱动因子的草地群落土壤呼吸动态模型的可能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针茅 土壤呼吸 CO2排放 碳素循环 典型草原
下载PDF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植被与土壤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5
6
作者 单贵莲 徐柱 +1 位作者 宁发 焦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0,共8页
针对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4-9月)围封收获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进行不同围封年限草原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 针对典型草原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4-9月)围封收获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进行不同围封年限草原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重度退化草地采用生长季围封恢复措施后群落地上现存量、盖度、密度、根系生物量、地表凋落物现存量及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土壤容重、紧实度及>0.25 mm的粗颗粒含量显著降低,群落结构优化,土壤环境改善,植被与土壤间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系统,退化草地正向演替。2)草地在围封恢复过程中若连续多年刈割利用,容易导致生产性能降低,群落盖度与密度下降,草群矮化,土壤养分含量下降,草地发生2次逆行演替。3)季节性围封的管理方式既可保证退化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也能达到充分利用草地资源的目的。季节性围封在我国牧区是可行方法之一,但适宜的围封季节及围封后的合理利用问题(如合理的割草制度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长季围封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基于植被指数的典型草原区生物量模型——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为例 被引量:65
7
作者 李素英 李晓兵 +1 位作者 莺歌 符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31,共9页
利用遥感估测地上生物量是国内外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但基于植被指数的生物量回归模型结果差异较大,究竟哪种植被指数与哪种模型更适合典型草原的生物量反演,是现代草地遥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基于TM影像数据的不同植被指... 利用遥感估测地上生物量是国内外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但基于植被指数的生物量回归模型结果差异较大,究竟哪种植被指数与哪种模型更适合典型草原的生物量反演,是现代草地遥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该文基于TM影像数据的不同植被指数(VI)差异性,分别选取了RVI(比值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SA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ASVI(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和RSR(简化比率植被指数)5种植被指数,与同期的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地面实测地上生物量做相关分析,分别建立了5种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线性及3种非线性(对数、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而言,地上生物量与5种植被指数(RVI、NDVI、SAVI、MSAVI和RSR)均呈现出显著相关,但地上生物量与后4种植被指数是正相关,与RVI为负相关;利用5种植被指数(RVI、NDVI、SAVI、MSAVI和RSR)监测草地植被生物量的复相关系数均大于0.6,充分说明利用植被指数检测典型草原生物量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NDVI建立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其复相关系数大于其它4类植被指数(RVI、SAVI、MSAVI和RSR),说明NDVI_生物量模型优于植被指数RVI、SAVI、MSAVI和RSR模型,其模拟地表生物量的效果好;对于TM影像来说,植被生物量的线性模型与3种非线性模型(三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二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对数模型)都表现出较好的模拟效果,都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而且该研究的结果显示出三次多项式生物量回归模型最优,其次是二次多项式生物量模型,再次是线性模型,相对较差的是对数模型。通过NDVI_生物量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模拟锡林浩特草原的生物量,可以看出整个研究区的地上生物量基本上是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这与研究区的地形、气候及土地利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典型草原 地上生物量 回归模型
下载PDF
放牧与围封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影响 被引量:70
8
作者 董晓玉 傅华 +3 位作者 李旭东 牛得草 郭丁 李晓东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5-182,共8页
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亚生态系分为地上活体、立枯物、凋落物和地下根系4个部分,进行放牧与围封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牧与围封草地各组分碳、氮、磷贮量的季节动态模式与其对应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碳... 将黄土高原典型草原植物亚生态系分为地上活体、立枯物、凋落物和地下根系4个部分,进行放牧与围封草地植物生物量及其碳、氮、磷贮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放牧与围封草地各组分碳、氮、磷贮量的季节动态模式与其对应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碳、氮、磷贮量均与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0.899和0.936(FG),0.990,0.891和0.936(GG);封育和放牧草地植物间各部分碳、氮、磷贮量差异均由各自生物量差异引起。围封草地植物总生物量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立枯物、凋落物的量,以及碳、氮、磷贮量一般高于放牧样地(P<0.05)。地上活体氮、磷贮量在其生物量最大时最高(7月),此时围封草地地上活体氮、磷贮量(1.291 8,0.083 7g/m2)显著低于放牧草地(1.529 7,0.100 2 g/m2)(P<0.05)。放牧草地主要通过地上幼嫩器官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的增加来获得较大氮磷贮量,并以此提高草地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放牧 植物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9
作者 呼格吉勒图 杨劼 +1 位作者 宝音陶格涛 包青海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1,共6页
采用样方法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围封27年(E27)、7年(E7)、1年割1次(M)和中度放牧(G)样地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高度、群落密度、地上生物量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研究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27年... 采用样方法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围封27年(E27)、7年(E7)、1年割1次(M)和中度放牧(G)样地的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高度、群落密度、地上生物量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研究不同干扰对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27年和中度放牧样地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仍显著高于围封7年和1年割1次样地,但围封27年样地与中度放牧样地之间无显著差异,围封27年和中度放牧相对于围封7年和1年割1次可以维持群落物种多样性;1年割1次和中度放牧样地退化指示植物糙隐子草重要值显著高于围封样地,草原群落呈退化趋势;围封7年样地的地上现存量为454.06 g/m2,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说明围封7年可显著提高草原生产力,但围封时间过长将不利于其维持较高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干扰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春季休牧对草原和家畜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57
10
作者 李青丰 赵钢 +1 位作者 郑蒙安 阿民布和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z1期53-56,66,共5页
从4月上旬到6月下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进行春季休牧试验,对休牧和非休牧的草原进行生产力监测。结果表明:春季休牧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经过两个月休牧后,草原植被状况明显改善;休牧期间采用低投入维持性饲养,可以显著... 从4月上旬到6月下旬,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进行春季休牧试验,对休牧和非休牧的草原进行生产力监测。结果表明:春季休牧可以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经过两个月休牧后,草原植被状况明显改善;休牧期间采用低投入维持性饲养,可以显著降低饲养成本。并对休牧措施的生态效益、生产实践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讨论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春季休牧 典型草原 草地生产力 放牧制度
下载PDF
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63
11
作者 陈芙蓉 程积民 +4 位作者 刘伟 朱仁斌 杨晓梅 赵新宇 苏纪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856-2866,共11页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 对黄土区典型草原进行封育+施肥(EF)、封育+火烧(EB)、封育(E)和放牧(G)处理,实地调查分析群落盖度、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和物种多样性,以研究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干扰类型中,施肥+封育草地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最高,且优势度指数最高,这与禾本科草占优势地位有关,群落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符合"生态位理论";放牧地群落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现存量最低,群落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支持"中度干扰理论";封育地密度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具体表现为:4种干扰类型地上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说明长时间的封育对草地是一种严重干扰。群落丰富度指数(R和Ma)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D)的排列顺序为放牧>封育>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相反,群落均匀度指数(Jsw和Ea)的排列顺序为封育>放牧>封育+火烧>封育+施肥。不同干扰样地群落生产力与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间呈负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可以用地上/地下竞争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典型草原 干扰类型 群落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大针茅-克氏针茅群落的种间关联特征分析 被引量:59
12
作者 刘珏宏 高慧 +3 位作者 张丽红 陈丽萍 赵念席 高玉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6-1024,共9页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处于我国典型草原分布区,但部分地区有戈壁针茅(Stipa gobica)等荒漠成分侵入,并与大针茅(S.grandis)和克氏针茅(S.krylovii)共同形成斑块状格局分布,目前尚不清楚群落中优势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2×2列联...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处于我国典型草原分布区,但部分地区有戈壁针茅(Stipa gobica)等荒漠成分侵入,并与大针茅(S.grandis)和克氏针茅(S.krylovii)共同形成斑块状格局分布,目前尚不清楚群落中优势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针茅+克氏针茅群落的大针茅斑块、克氏针茅斑块和戈壁针茅斑块中的24种主要植物的种间联结动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主要成分总体上种间联结呈无关联,种间关联松散;2)3种针茅斑块的种间关联分析,验证了由于干扰、竞争、土壤环境与植物相互作用形成的斑块分布格局,此结果为种对正、负关联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3)同一种对的联结性质(正关联或负关联)或关联程度因斑块不同而发生改变,根据24个优势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可将它们划分为3大生态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检验 种间关联 斑块格局 针茅群落 典型草原
原文传递
典型草原自然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 被引量:56
13
作者 邵新庆 石永红 +2 位作者 韩建国 王赟文 王堃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66-571,共6页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围封条件下,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围封对典型草原土壤含水量产生深刻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围封条件下,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及养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围封对典型草原土壤含水量产生深刻影响,土壤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加最明显的是土壤表层0~5cm;典型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增加极显著(P〈0.01),全磷和速效磷增加较为显著(0.01〈P〈0.05),同时,土壤养分有明显的表聚现象;典型草原群落去除放牧践踏的干扰后,土壤物理性状得以改善,恢复6年和10年的0~5cm土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27和1.25g/cm^3,显著低于恢复初期的土壤容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恢复 围封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49
14
作者 许中旗 闵庆文 +2 位作者 王英舜 李文华 许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2,共5页
从土壤N,P,K及土壤有机质等方面研究了人为干扰(包括放牧、开垦和禁牧)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垦和放牧会导致土壤,主要是表层土壤养分含量的下降,而开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更为明显;禁牧会提高土壤各种... 从土壤N,P,K及土壤有机质等方面研究了人为干扰(包括放牧、开垦和禁牧)对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开垦和放牧会导致土壤,主要是表层土壤养分含量的下降,而开垦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更为明显;禁牧会提高土壤各种养分的含量,而且随着禁牧时间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深层土壤养分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同时,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全氮、速效氮及有机质含量与土层深度呈明显的负直线相关关系;速效K、速效P含量则与土壤深度的关系符合二次幂函数关系;全磷含量随深度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土壤全钾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微弱的降低趋势,但变化不明显。本研究表明,禁牧可以提高典型草原土壤养分元素的含量,有利于遏制草原土壤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典型草原 土壤养分 开垦 禁牧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5
15
作者 王立新 刘钟龄 +4 位作者 刘华民 王炜 梁存柱 乔江 中越信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4-550,共7页
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大气界面的关键生态过程为基础,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及其退化演替模式,并考虑水分因子的限制作用,在确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参照)系统和基况评价指标的同时,建立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大气界面的关键生态过程为基础,结合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群落特征及其退化演替模式,并考虑水分因子的限制作用,在确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式(参照)系统和基况评价指标的同时,建立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CVOR综合指数的计算模型和方法。通过分析放牧压力和围封保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检验了CVOR综合指数的可行性,可为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一个综合、简单、准确、宜行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态系统健康 模型 放牧
下载PDF
锡林郭勒草地MODIS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赵冰茹 刘闯 +1 位作者 王晶杰 陈文波 《中国草地》 CSCD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TERRA/MODIS,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地为研究区域,分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荒漠草原四种代表性草地植被指数(MODIS-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2002年4~10月旬度变化为例,较详尽... 利用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TERRA/MODIS,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地为研究区域,分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荒漠草原四种代表性草地植被指数(MODIS-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2002年4~10月旬度变化为例,较详尽地反映草地在其生长期内各个阶段植被指数的变化,进而反映生长状况;以2002年9月的NDVI合成数据为例,对植被指数分级,分析各个级别NDVI值域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反映各类草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盟 草地 MODIS植被指数 时空变化 卫星遥感数据 草甸草原 典型草原 沙地草原 荒漠草原
原文传递
典型草原建群种羊草对氮磷添加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49
17
作者 白雪 程军回 +2 位作者 郑淑霞 詹书侠 白永飞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3-115,共13页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大气氮(N)沉降日益加剧,使得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利用性N显著增加,生态系统更易受其他元素如磷(P)的限制。然而,目前关于N、P养分添加对草原生态系统不同组织水平的影响研究较少,相关机制尚不清楚。该...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大气氮(N)沉降日益加剧,使得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可利用性N显著增加,生态系统更易受其他元素如磷(P)的限制。然而,目前关于N、P养分添加对草原生态系统不同组织水平的影响研究较少,相关机制尚不清楚。该文以内蒙古典型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两年(2011–2012年)的N和P养分添加实验,研究建群种羊草的生理生态性状、种群生物量和群落初级生产力对N、P添加的响应及其适应机制。结果表明:羊草草原不同组织水平对N、P添加的响应不同。群落水平上,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不同降水年份均受N和P元素的共同限制,N、P共同添加显著提高了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物种水平上,N、P添加对羊草种群生物量和密度,以及相对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表明羊草能够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个体水平上,在正常降水年份(2011年),羊草生长主要受N素限制,而在湿润年份(2012年),降水增加使得羊草生长没有受到明显的养分限制。羊草通过增加比叶面积、叶片大小和叶片N含量,提高整体光合能力,以促进个体生长。总之,内蒙古典型草原群落净初级生产力受N、P元素共同限制,作为建群种的羊草,其对N、P添加的响应因组织水平而异,也受年际间降水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羊草 形态性状 氮磷添加 组织水平 生理性状 典型草原
原文传递
内蒙古典型草原连续5年施用氮磷肥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49
18
作者 齐莎 赵小蓉 +1 位作者 郑海霞 林启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5518-5526,共9页
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典型草原施肥小区为对象,研究了连续5a施氮肥(不施肥对照-CK,N52.5、N105、N175和N280kghm-2)和磷肥(P9、P37和P75kghm-2)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a施氮磷肥,随施肥量增加,土... 以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典型草原施肥小区为对象,研究了连续5a施氮肥(不施肥对照-CK,N52.5、N105、N175和N280kghm-2)和磷肥(P9、P37和P75kghm-2)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5a施氮磷肥,随施肥量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活性和代谢熵显著降低,而土壤微生物量磷则显著增加。高氮(N280)和高磷(P75)处理,不仅显著降低了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而且改变了微生物利用碳功能群结构,施氮肥处理更为明显。大量施用氮肥显著降低了土壤线虫总数和不同营养类群的数量,而施磷肥对线虫总数影响并不显著,相反,施磷肥和少量氮肥却提高了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和比例。施用氮肥土壤原生动物总数呈下降趋势,而施磷肥则显著增加,但适度施用氮肥和磷肥时,土壤原生动物群落最为旺盛,尤其是施磷肥后肉足虫数量大幅度提高。氮磷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组成影响的差异,可能是土壤生物对不同肥料及其用量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所在,其中施氮肥多以负效应为主,而施磷肥则多以正效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氮磷肥 土壤微生物量 线虫 原生动物 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
下载PDF
内蒙古典型草原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对长期放牧的响应 被引量:46
19
作者 杨浩 白永飞 +1 位作者 李永宏 韩兴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9-507,共9页
该文比较研究了内蒙古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放牧演替系列经过20a(1985~2005年)放牧,利用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这两个放牧演替系列上15个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并依此探讨长期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针... 该文比较研究了内蒙古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放牧演替系列经过20a(1985~2005年)放牧,利用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这两个放牧演替系列上15个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并依此探讨长期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针茅(Stipa grandis)牧压梯度系列上,群落仍以大针茅群系为主,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建群种的群落消失;在羊草(Leymus chinensis)牧压梯度系列上,羊草和冷蒿不再是建群种,被西伯利亚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大针茅、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所替代。综合两个牧压梯度系列的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基本结论:长期过度放牧进一步加速了草原群落的退化进程,但退化草原具有较高的恢复弹性,控制放牧使部分群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同一植物群落时间变化,或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在空间序列上的位移程度主要取决于放牧史和利用强度。过去20a中,特别是2003年以来草原管理政策的改变并没有导致该区域草地的整体退化,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草地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过度放牧 演替 聚类分析 地上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物种组成
下载PDF
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动态变化 被引量:42
20
作者 邵新庆 王堃 +1 位作者 王赟文 刘贵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55-861,共7页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了在围封去除干扰条件下,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进程。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在典型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呈波动状变化,最高值出现在第6年,为3.3,... 以内蒙古巴林右旗退化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探讨了在围封去除干扰条件下,退化典型草原自然恢复演替进程。研究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在典型草原群落自然恢复过程中呈波动状变化,最高值出现在第6年,为3.3,随后又呈现下降趋势。丰富度和均匀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8和0.912。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4813(P>0.05)。在演替的进程中,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替代变化。在恢复演替初期C4植物对地表的覆盖和有机物的输入起关键作用,而C3植物在后期对群落稳定起重要作用。1年生植物在典型草原恢复初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并为群落输入大量养分,为其他植物定居创造了稳定良好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恢复演替 生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