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流域氮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1
作者 黄云凤 张珞平 +1 位作者 洪华生 陈求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01-806,812,共7页
由非点源流失的氮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之一,而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对氮的流失产生重要影响.本课题在福建省九龙江流域遴选了4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流域,通过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小流... 由非点源流失的氮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因子之一,而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对氮的流失产生重要影响.本课题在福建省九龙江流域遴选了4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小流域,通过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结构的小流域氮的流失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氮、可溶态氮和泥沙结合态氮的浓度通常比径流先达到峰值,然后开始降低;氮的流失以可溶态氮为主(占73%~98.3%),因此其流失量主要受径流量的影响与雨强关系不大;土地利用方式对氮的流失有明显影响,一般植被覆盖度提高可以降低流失,而农业活动会加剧流失;此外,在高植被覆盖度的天然林地,氮的流失呈现出以泥沙结合态为主.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合理布置是九龙江流域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流域 土地利用结构 氮流失
下载PDF
基于SWAT模型的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模拟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爽 张祖陆 孙媛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6-242,共7页
本文利用SWAT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对南四湖流域2001-2010年年均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模拟,分析了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空间分布特征,计算各河流流域对南四湖湖区污染的贡献率,并对非点源氮磷污染严重的关键区进行识别.研究表明:(1)先模... 本文利用SWAT模型结合实测数据,对南四湖流域2001-2010年年均非点源氮磷污染进行模拟,分析了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空间分布特征,计算各河流流域对南四湖湖区污染的贡献率,并对非点源氮磷污染严重的关键区进行识别.研究表明:(1)先模拟湖东和湖西的两个典型小流域的非点源氮磷污染,并将模型推及整个南四湖流域,该方法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且得到了较好的模拟结果.通过对比发现,湖东的模拟效果要好于湖西,一定程度上说明SWAT模型在起伏较大的地区能取得更高的精度.(2)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严重,几乎所有区域的氮负荷超标,40%以上的区域磷负荷超标严重.湖东非点源氮磷污染较湖西严重,其中洸府河流域是南四湖湖区非点源氮磷污染的主要贡献者.(3)通过对径流量、泥沙负荷、氮负荷、磷负荷的相关分析可以得出,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负荷以溶解态为主,随径流进入水体;非点源磷负荷以吸附态为主,随泥沙进入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南四湖流域 非点源污染 典型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影响——以陕西省长武王东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贤赵 谭春英 +1 位作者 宋孝玉 张晓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99-102,共4页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点是农田、草地面积所占比重减少,而林果面积迅速增加。同样降雨类型1996年和2010年流域下垫面的产水量分别比1986年少产水5747m3及591...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王东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点是农田、草地面积所占比重减少,而林果面积迅速增加。同样降雨类型1996年和2010年流域下垫面的产水量分别比1986年少产水5747m3及5914m3。产水量的减少使该流域汇入河流的水量减少,土壤蓄水量增加,有利于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东沟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产水量 黄土高原沟壑区 典型流域 长武王东沟 陕西省 流域生态环境 草地面积 流域下垫面
下载PDF
典型农业小流域面源污染源解析与控制策略--以丹江口水源涵养区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龚世飞 丁武汉 +4 位作者 居学海 肖能武 叶青松 黄进 李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919-3931,共13页
【目的】对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解析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污染源,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及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谭家湾流域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两个村域内... 【目的】对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解析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污染源,以期为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及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谭家湾流域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对两个村域内的种植、养殖和人居生活等污染源进行分类调查,应用输出系数法和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谭家湾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实际产生量由2015年的162.32 t降低至2020年的27.79 t,等标污染负荷总量由62.44 m^(3)下降至21.14 m^(3),主导污染源由土地利用转变为畜禽养殖。流域内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年负荷总量分别为5.56、0.86和21.37 t。各类污染源的贡献率表现为:畜禽养殖>土地利用>农村生活,其中生猪养殖的TN、TP和COD负荷量分别占流域负荷总量的50.91%、64.20%和46.66%,是该地区最重要的污染源。TN是流域内最主要的农业面源物,其污染等标负荷占负荷总量的52.6%,其次为TP,污染负荷率为40.7%,COD的等标污染负荷率最小为6.7%。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流域内畜禽粪便耕地负荷警报值为0.489,分级级数为Ⅱ,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威胁为“稍有”,流域养殖总量在现有基础上还有10815头猪当量的扩增空间。【结论】2015年以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强度显著降低,保持合理的禽养殖规模,同时做好污染物消减措施,对促进丹江口库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持续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源涵养区 农业面源污染 输出系数法 等标污染负荷 典型流域
下载PDF
太行山典型小流域潜流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曹建生 张万军 唐常源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1-95,共5页
为了科学地对太行山区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本试验采用了“翻斗式”自计量水技术 ,对该区普遍存在的裂隙潜流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新监测 .根据监测的数据分析了该区潜流的日动态变化过程和水文年动态变化过程 ,分析结果说明造成这种... 为了科学地对太行山区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本试验采用了“翻斗式”自计量水技术 ,对该区普遍存在的裂隙潜流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新监测 .根据监测的数据分析了该区潜流的日动态变化过程和水文年动态变化过程 ,分析结果说明造成这种动态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太阳净辐射的变化 ,直接原因是植物的蒸散作用 ;同时 ,降雨对潜流的年内变化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典型流域 潜流 动态变化 地下水
下载PDF
山区典型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以北京三渡河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段文标 任翠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87-190,共4页
以三渡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适用的、可操作的、简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类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构成。依照从低到高次序逐层计算各项指标值,最终得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 以三渡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适用的、可操作的、简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类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构成。依照从低到高次序逐层计算各项指标值,最终得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指标值。并对不同年度三渡河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流域 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评价 可持续发展评价 流域综合治理 北京 山区 可持续发展度 科学评价
下载PDF
河北太行山小流域类型分区特征及生态景观配置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璟 陈建卓 高青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198-199,共2页
在划分河北太行山小流域的类型区基础上,依据各类型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研究,提出了河北太行山小流域生态景观配置模式。
关键词 类型区 典型流域 生态景观 配置
下载PDF
辽宁省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本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董天奥 《水利技术监督》 2023年第4期167-169,197,共4页
为科学合理确定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资标准,文章以辽宁省主要侵蚀类型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侵蚀类型及不同的治理模式,提出不同区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本经济指标,为辽宁省为水土保持工程造价体系修... 为科学合理确定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投资标准,文章以辽宁省主要侵蚀类型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侵蚀类型及不同的治理模式,提出不同区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本经济指标,为辽宁省为水土保持工程造价体系修编及后续生态建设项目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成本经济指标 投资标准 典型流域 辽宁省
下载PDF
贵州喀斯特地区典型小流域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被引量:6
9
作者 钱旭 廖小锋 谢元贵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247-251,共5页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贵州喀斯特地区典型小流域的土壤理化性质特征,以贵州喀斯特地区3个典型小流域[黔西南中低山丘陵喀斯特区典型小流域——安龙县兴隆镇排冗河小流域(代号为QWSMHH),黔东北低山丘陵喀斯特区典型小流域——江口县... 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贵州喀斯特地区典型小流域的土壤理化性质特征,以贵州喀斯特地区3个典型小流域[黔西南中低山丘陵喀斯特区典型小流域——安龙县兴隆镇排冗河小流域(代号为QWSMHH),黔东北低山丘陵喀斯特区典型小流域——江口县坝盘镇高墙河小流域(代号为QENLH),黔北中山峡谷喀斯特区典型小流域——桐梓县高桥镇龙爪沟小流域(代号为QNMG)]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土壤剖面层次的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对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13个理化性质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贵州喀斯特地区典型小流域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3个理化性质指标对旱地、水田、林地的响应方式和响应强度不同,整体表现为林地和水田在土壤结构、质地、肥力上优于旱地。对不同土壤剖面层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土壤容重和pH值逐渐升高,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含量与氮、磷、钾3种元素含量皆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递减的趋势。不同喀斯特典型小流域土壤理化性质表现为QENLH土壤结构良好,肥力最好,而QWSMHH土壤结构和肥力表现最差。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容重、非毛管孔隙度、pH值间呈正相关,这3项指标与其余多数指标呈负相关,其余10个指标间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人为干扰下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改良、石漠化的恢复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理化性质 典型流域 喀斯特地区 贵州
下载PDF
晋中市南长岭水土保持监测站建设经验
10
作者 李晶晶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分析了晋中市南长岭水土保持监测站项目区概况、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并从小流域的选择、工程布局、监测设备的选型三方面阐述了经验做法。成果可为同类水土保持监测站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 典型流域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俊 徐智 +5 位作者 兰立军 孙栋元 武兰珍 李晓霞 张军 王兴繁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8期25-28,共4页
选取庙龙沟流域威戎镇站、榆林沟流域庄浪站、田家沟流域泾川站逐月、逐年观测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拟合法、累积距平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年代变化... 选取庙龙沟流域威戎镇站、榆林沟流域庄浪站、田家沟流域泾川站逐月、逐年观测数据作为基础资料,采用线性倾向拟合法、累积距平法、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等分析了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年内变化、年代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庙龙沟流域年降水量以0.28 mm/10a的速率增加,榆林沟流域和田家沟流域分别以5.71 mm/10a和15.74 mm/10a的速率减少。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7—9月份,期间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5%以上;年际呈现不同变化规律和不同极值变化特征;庙龙沟流域降水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69年,榆林沟流域降水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57年和1978年,田家沟流域降水量发生突变的年份为1957年和196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典型流域 降水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典型小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12
作者 臧艳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3年第2期13-14,共2页
以宽甸县安平河、北股河和石棉河3个小流域为例,结合逐年和逐月实测数据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和线性倾向拟合法等,研究分析辽东低山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年内、年际降水量变化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 以宽甸县安平河、北股河和石棉河3个小流域为例,结合逐年和逐月实测数据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和线性倾向拟合法等,研究分析辽东低山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年内、年际降水量变化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安平河、北股河和石棉河3个小流域降水量以0.25 mm/10 a的速率增加、5.16 mm/10 a和14.25 mm/10 a的速率减少;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其中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50%以上;年际极值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不同;对于降水量突变时间安平河小流域为1975年,北股河小流域为1972年和1997年,石棉河小流域为1972年和198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山丘陵 降水变化 典型流域 宽甸县
下载PDF
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剑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25,共4页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水土流失监测仍处于初始阶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水土流失的量化标准却相对原始。因此,在简单分析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指标和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典型小流域遥感监测、插钎法监... 水土流失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基础,但目前水土流失监测仍处于初始阶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水土流失的量化标准却相对原始。因此,在简单分析典型小流域监测内容、指标和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典型小流域遥感监测、插钎法监测、径流小区监测、控制站观测等多种监测方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耦合其相关度,从而实现多种监测数据的融合,最终实现对典型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精确估测。结合典型小流域水土流失量化技术,详细介绍了小流域基础监测体系、土壤侵蚀量化监测体系以及水土流失预测模型,阐述了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保持效益的量化监测方法。相关成果可为典型流域后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区域 典型流域 水土流失监测模型 土壤侵蚀量 水土流失监测
下载PDF
金沙江山地系统典型小流域水文效应监测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孟广涛 方向京 +4 位作者 陈宏伟 郭立群 郎南军 周洪昌 王庆华 《西部林业科学》 CAS 1994年第3期31-35,共5页
在分析金沙江流域山地系统径流和土壤侵蚀特点的基础上,以典型的头塘小流域为监测点,运用森林生态学、系统工程学、水土保持学等学科的理论,探讨了闭合小流域的水文效应监测方法。
关键词 山地系统 典型流域 水文效应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娟 贾泽祥 +1 位作者 许林军 杨瑞卿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1-53,共3页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的需求,针对目前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阐明了绥德、天水、西峰三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开展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三... 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对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的需求,针对目前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阐明了绥德、天水、西峰三个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开展典型小流域径流泥沙观测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三站”是黄土高原主要类型区水土流失规律、土壤侵蚀产流产沙预测预报模型研究的主要科研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典型流域 径流 泥沙 观测 研究
下载PDF
祁连山典型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降水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剑挥 车克钧 王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18-2421,共4页
对祁连山典型小流域内的荒漠、草原、森林这三类主要植被类型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森林带和草原带年平均降水量明显高于荒漠带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526.7、371.7、139.8mm。森林带较草原带和荒漠带年降水量变化幅度大,... 对祁连山典型小流域内的荒漠、草原、森林这三类主要植被类型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森林带和草原带年平均降水量明显高于荒漠带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526.7、371.7、139.8mm。森林带较草原带和荒漠带年降水量变化幅度大,森林带能增加一个小区域年降水量变化的阈值。近23年来该区域降水量总体趋势在下降,其中森林带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荒漠带次之,草原带最小。在一定降水范围内,降水量越大,不同植被类型降水量差异越大。不同植被类型的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增加,海拔每升高100m,荒漠带(1700~2100m)平均递增率为13.0%,草原带(2100~2500m)平均递增率为19.7%,森林带(2500~3400m)平均递增率为4.2%。并且在一个植被类型与另一个植被类型的过渡带上,降水量剧烈变化。对于典型小流域来说,小气候同样影响了植被分布格局。同时不同植被类型从化学、物理方面都对该区域小气候产生积极的反馈作用;在海拔梯度上,不同植被类型对降水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流域 植被类型 降水规律 祁连山
下载PDF
基于^(137)Cs示踪技术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特征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宁宁 黄诗浩 +3 位作者 雷衡 雷欣哲 刘普灵 亢福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274-9283,共10页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发的环境效应问题,对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陕北延安市湫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示踪技术,定量评价了...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发的环境效应问题,对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陕北延安市湫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示踪技术,定量评价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状况及其相互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小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土壤侵蚀模数介于-18.67-151.27 t km^(-2) a^(-1)之间,大小顺序为沟道>苹果园>林地>草地>灌木,均为微度侵蚀。其中,除灌木地发生沉积以外,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均发生了土壤侵蚀现象。(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变异明显,除沟道为轻度变异以外,其它土地利用均为中等变异。(3)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N/P比和C/P比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特征表现一致,大小顺序均为灌木>草地>林地>沟道>苹果园,且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全磷含量表现为灌木>苹果园>沟道>草地>林地,且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偏低,全磷含量适中;C/N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N/P和C/P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小流域土壤氮限制严重。(4)土壤侵蚀是该小流域养分流失的重要诱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流失变化特征与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一致,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N/P比及C/P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N比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137)Cs示踪技术 侵蚀特征 养分流失
下载PDF
基于过程监测的典型小流域径流氮磷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井光花 于兴修 +1 位作者 刘前进 李振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178,共7页
以沂蒙山区沂河上游典型小流域——孟良崮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定点连续监测试验,获取2010年7月至10月基流状态与降雨条件下的水质与水文过程数据,分析径流不同形态氮、磷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总氮(TN)和... 以沂蒙山区沂河上游典型小流域——孟良崮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定点连续监测试验,获取2010年7月至10月基流状态与降雨条件下的水质与水文过程数据,分析径流不同形态氮、磷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总氮(TN)和硝态氮(DNN)的含量均表现为跳跃式变化,铵态氮(DHN)呈波动性变化,次降雨后增加明显;TN的含量普遍高于2mg.L-1,其中DNN占TN的比例均大于50%,DHN所占比例不足7%。总磷(TP)和磷酸盐磷(PO34--P)的含量次降雨出现后均有所增加,且在汛期后基流状态下有明显增加趋势,TP的含量最小值为0.031mg.L-1,其中PO34--P所占比例为6.341%~91.904%。径流中颗粒态氮(PN)和颗粒态磷(PP)的含量在次降雨过程中均表现为短时间内在径流量峰值后达到最大,之后迅速降低,且PN和PP的含量与泥沙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流失 降雨 典型流域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不同空间尺度水沙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姗姗 李小兵 +1 位作者 刘思君 杜雪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58,共8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桥沟典型小流域为依托,基于支沟-干沟1986-2020年实测径流泥沙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研究不同流域尺度水沙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结合M-K突变检验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将研究期划分为治理前的1986-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桥沟典型小流域为依托,基于支沟-干沟1986-2020年实测径流泥沙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研究不同流域尺度水沙时空变化特征及成因。结合M-K突变检验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将研究期划分为治理前的1986-2001年和治理后的2002-2020年两阶段。治理前流域支沟年平均径流深和输沙模数均高于干沟。与治理前相比,治理后的支沟水沙含量减幅较干沟大,导致支沟的年平均径流深和输沙模数较干沟低。治理前流域水流泥沙与降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治理后相关性消减至弱相关,人类活动成为治理后流域减水减沙的主控因素,且其对支沟减水减沙的作用略大于干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流域 空间尺度 径流泥沙 变化趋势 减水减沙 贡献率
下载PDF
浅谈典型小流域洪峰流量及洪水重现期的估算 被引量:1
20
作者 邢子丰 《内蒙古水利》 2022年第4期52-54,共3页
文章以鄂伦春自治旗小溪屯为例,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场次洪峰流量,简述了其洪水重现期的估算方法。
关键词 典型流域 洪峰流量 洪水重现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