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具身展演”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地方认同
被引量:
5
1
作者
蔡少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6期72-78,共7页
非遗传承在本质上是具身展演的文化过程。新时代中国非遗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复杂而多元的传承语境。具身展演视角强调身体、感知与外部嵌入的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探讨范式转型中的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国家级...
非遗传承在本质上是具身展演的文化过程。新时代中国非遗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复杂而多元的传承语境。具身展演视角强调身体、感知与外部嵌入的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探讨范式转型中的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南朗崖口飘色)的研究发现,在传承展演过程中,传承人身体技术的习得、身体与所处情境的时空互动与联结、情感流动共同作用并影响着非遗传承的动态过程。非遗传承中的具身展演不断地实现人地互动,并建构地方认同;同时,地方认同也成为维持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以此探寻非遗传承者的“身体主体性”及非遗传承的地方意义,实现非遗传承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认知转向,进一步促进非遗传承回归人、回归日常、回归地方,拓展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
体
具
身
性理论
具
身
展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崖口飘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宗族认同到地域认同:“迎老爷”仪式中的潮州大锣鼓音乐研究
2
作者
谢峥悦
蒋燮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潮州地区的“迎老爷”无论是仪式进行的场域空间,还是仪式参与者的个体情感,抑或仪式中的音乐,都标示着其背后文化内涵的嬗变——由传统的宗族祭祀活动到极具地域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潮州大锣鼓表演在“迎老爷”仪式中所营造的听觉、...
潮州地区的“迎老爷”无论是仪式进行的场域空间,还是仪式参与者的个体情感,抑或仪式中的音乐,都标示着其背后文化内涵的嬗变——由传统的宗族祭祀活动到极具地域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潮州大锣鼓表演在“迎老爷”仪式中所营造的听觉、视觉及视听结合的情感体验,使在场不同身份的参与者获得对地方感的认知。潮州大锣鼓音乐极具地域性色彩的高声部旋律,与不同音色的低声部打击乐器密切配合,形成丰富的多声音乐形态,极大增强了仪式的喜庆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老爷
潮州大锣鼓
宗族文化
具
身
展演
地域认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身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批判性遗产研究范式的思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蔡少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15-21,共7页
“身体”是非遗传承中实现“人”与“物”互动的核心媒介。围绕“身体、社区与地方”“身体技术、惯习与技艺”“身体实践与仪式展演”和“身体、器物与空间环境”四个方面对身体视角下的非遗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回顾,将批判性遗产...
“身体”是非遗传承中实现“人”与“物”互动的核心媒介。围绕“身体、社区与地方”“身体技术、惯习与技艺”“身体实践与仪式展演”和“身体、器物与空间环境”四个方面对身体视角下的非遗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回顾,将批判性遗产研究理论与身体理论视角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之中,为探讨非遗的文化实践过程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
体
具
身
性
具
身
展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具身展演”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地方认同
被引量:
5
1
作者
蔡少燕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年第6期72-78,共7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项目“基于‘具身展演’视角下的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20YYS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非遗传承在本质上是具身展演的文化过程。新时代中国非遗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特有的复杂而多元的传承语境。具身展演视角强调身体、感知与外部嵌入的空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探讨范式转型中的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南朗崖口飘色)的研究发现,在传承展演过程中,传承人身体技术的习得、身体与所处情境的时空互动与联结、情感流动共同作用并影响着非遗传承的动态过程。非遗传承中的具身展演不断地实现人地互动,并建构地方认同;同时,地方认同也成为维持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动力。以此探寻非遗传承者的“身体主体性”及非遗传承的地方意义,实现非遗传承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认知转向,进一步促进非遗传承回归人、回归日常、回归地方,拓展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
身
体
具
身
性理论
具
身
展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
崖口飘色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宗族认同到地域认同:“迎老爷”仪式中的潮州大锣鼓音乐研究
2
作者
谢峥悦
蒋燮
机构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1期98-103,共6页
文摘
潮州地区的“迎老爷”无论是仪式进行的场域空间,还是仪式参与者的个体情感,抑或仪式中的音乐,都标示着其背后文化内涵的嬗变——由传统的宗族祭祀活动到极具地域色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潮州大锣鼓表演在“迎老爷”仪式中所营造的听觉、视觉及视听结合的情感体验,使在场不同身份的参与者获得对地方感的认知。潮州大锣鼓音乐极具地域性色彩的高声部旋律,与不同音色的低声部打击乐器密切配合,形成丰富的多声音乐形态,极大增强了仪式的喜庆氛围。
关键词
迎老爷
潮州大锣鼓
宗族文化
具
身
展演
地域认同
Keywords
Welcoming the Immortals
Chaozhou gongs and drums
Clan culture
Embodied performance
Regional identity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身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批判性遗产研究范式的思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蔡少燕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年第3期15-21,共7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项目“基于‘具身展演’视角下的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GD20YYS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身体”是非遗传承中实现“人”与“物”互动的核心媒介。围绕“身体、社区与地方”“身体技术、惯习与技艺”“身体实践与仪式展演”和“身体、器物与空间环境”四个方面对身体视角下的非遗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回顾,将批判性遗产研究理论与身体理论视角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之中,为探讨非遗的文化实践过程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身
体
具
身
性
具
身
展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具身展演”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地方认同
蔡少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1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宗族认同到地域认同:“迎老爷”仪式中的潮州大锣鼓音乐研究
谢峥悦
蒋燮
《艺术探索》
CSSCI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身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批判性遗产研究范式的思考
蔡少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