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音乐审美的低级趣味 被引量:7
1
作者 蒋一民 《人民音乐》 1985年第1期6-10,共5页
"趣味"这个字眼儿是古得很了。外国人叫"ta-ste",十八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者如休谟、博克对此都有过很精譬的论述。但我们不必深究"趣味"的词源,只需引用朱光潜先生的定义就够了。朱先生说:"审美趣... "趣味"这个字眼儿是古得很了。外国人叫"ta-ste",十八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者如休谟、博克对此都有过很精譬的论述。但我们不必深究"趣味"的词源,只需引用朱光潜先生的定义就够了。朱先生说:"审美趣味就是鉴赏力或审美的能力。"在中国,赋予"趣味"现代含义的,并把"趣味"提到美育"日程"上来的,首推梁启超。他说过两段话最值得我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趣味 音乐审美 听音乐 具象艺术 审美趣味 英国经验主义 纯形式 苏珊·朗格 朱光潜 隐喻
原文传递
美是物的直观显现——美的本质问题新论 被引量:4
2
作者 苏宏斌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6,共12页
迄今为止的美学理论都把美视为某种特定的物,然而,美并不是自在的物,而是物在直观行为中的显现。显现并不是对物的主观再现,而是给予和构成的相互统一。物的显现包含直观和非直观两种方式,非直观方式把物呈现为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因此与... 迄今为止的美学理论都把美视为某种特定的物,然而,美并不是自在的物,而是物在直观行为中的显现。显现并不是对物的主观再现,而是给予和构成的相互统一。物的显现包含直观和非直观两种方式,非直观方式把物呈现为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因此与美无关。直观行为包含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两种类型,近代美学把美视为感性对象或抽象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既无法说明现代艺术所创造的抽象之美,也无法说明具象艺术中感性形象和抽象理念的统一问题。美是感性直观和本质直观的共同产物,本质直观所产生的乃是介于感性表象和理性概念之间的图式,这种图式乃是一切自然美和具象艺术所蕴含的感性表象的基础。图式对形象的取代,也构成从近代具象艺术到现代抽象艺术变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直观 感性直观 感性形象 美学理论 理性概念 具象艺术 近代美学 自然美
原文传递
论作为表现和观看方式的抽象——以抽象表现主义者罗斯科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宪 《文艺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9,共15页
抽象是一种古老的表现方式,抽象艺术却是20世纪的发明。从早期抽象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在对具象艺术的激进颠覆中,抽象艺术以其卓越的艺术实践,确立了独特的抽象美学话语。罗斯科作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其艺术创作和理论... 抽象是一种古老的表现方式,抽象艺术却是20世纪的发明。从早期抽象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在对具象艺术的激进颠覆中,抽象艺术以其卓越的艺术实践,确立了独特的抽象美学话语。罗斯科作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其艺术创作和理论是抽象艺术的重要遗产。因此,从艺术史和美学的双重视角审视罗斯科,可深入揭示20世纪语境中抽象艺术的独特形态、动因、观看方式及其文化政治等问题,展现抽象艺术风格所蕴含的时代精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科 抽象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时代精神 艺术创作 抽象主义 观看方式 具象艺术
原文传递
德国绘画:20世纪后期艺术的矛盾与范式 被引量:4
4
作者 托马斯·克伦斯 陈激扬译 《世界美术》 1997年第1期12-20,共9页
德国绘画:20世纪后期艺术的矛盾与范式[德]托马斯·克伦斯陈激扬译芷子校艺术思潮与流派范式具象绘画是在1980年代产生的重大事件。自这十年之初起,从60年代就开始退却的现代主义范式,在美国似乎已经被60、70年代... 德国绘画:20世纪后期艺术的矛盾与范式[德]托马斯·克伦斯陈激扬译芷子校艺术思潮与流派范式具象绘画是在1980年代产生的重大事件。自这十年之初起,从60年代就开始退却的现代主义范式,在美国似乎已经被60、70年代的观念艺术和极少主义所取代。国际中心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具象绘画 艺术 20世纪后期 德国 具象艺术 真实性 艺术 前卫艺术 当代艺术
原文传递
视觉文化与符号力量——中国当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柯蒂斯.卡特 杨一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3-198,共6页
书法和具象艺术作为中国艺术最重要的两种形式,它们与政治权力具有内在关联。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这两种艺术形式以身体为符号中介,形成了艺术与政治之间的逻辑关联;在新中国初期,书法和具象艺术以符号的象征性特征把政治权力的实施融... 书法和具象艺术作为中国艺术最重要的两种形式,它们与政治权力具有内在关联。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这两种艺术形式以身体为符号中介,形成了艺术与政治之间的逻辑关联;在新中国初期,书法和具象艺术以符号的象征性特征把政治权力的实施融入到政治宣传画这一艺术形式中;在西方艺术影响下,以徐冰和马堡中为代表的当代中国艺术家,重新回到中国传统艺术与政治关联这一路径,以书法语言和具象艺术对政治权力进行符号象征,将艺术与权力的运作连接起来以构造完善的社会形态。视觉文化中的中国艺术以特有的符号象征,将美学与现实的政治权力紧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与西方美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具象艺术 符号 艺术与政治 徐冰 马堡中
原文传递
审美直观与艺术真理——“艺术终结论”的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4
6
作者 苏宏斌 廖雨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3-115,共13页
"艺术终结论"是困扰整个西方艺术史的一个理论难题,柏拉图、黑格尔和阿瑟·丹托分别是其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代表。我们认为,"艺术终结论"在西方之所以一再出台,是因为西方思想总是固守着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 "艺术终结论"是困扰整个西方艺术史的一个理论难题,柏拉图、黑格尔和阿瑟·丹托分别是其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代表。我们认为,"艺术终结论"在西方之所以一再出台,是因为西方思想总是固守着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以至于无法真正确立艺术的真理性。为此,我们主张用直观的一元论来取代感性和理性的二元论,把直观确立为唯一本源性的认识能力,感性和理性则是从直观分化和发展而来的衍生物。其中,直观是一种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理性是把直观到的本质加工成概念和知识体系的能力,感性则是把本质以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能力。由此出发,我们把直观而不是感性看作艺术的本质,认为直观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基础,感性则只是再现性和具象性艺术的特征。因此,艺术在真理的谱系上处于本源性的地位,哲学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艺术。只要人类还保持着对于真理的追求,艺术就永远不可能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观 感性 理性 具象艺术 抽象艺术
下载PDF
承继与超越——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探究
7
作者 刘福 宋学智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0-183,共4页
一、新表现主义绘画的概念界定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始于德国的一个绘画新流派。作为在西方艺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且影响深远的艺术潮流,新表现主义还有很多其他的称呼。比如在法国称它为“自由具象艺术”,英国称它为“新... 一、新表现主义绘画的概念界定新表现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始于德国的一个绘画新流派。作为在西方艺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且影响深远的艺术潮流,新表现主义还有很多其他的称呼。比如在法国称它为“自由具象艺术”,英国称它为“新精神”,而意大利的批评家奥利瓦则称它为“国际超前卫艺术”,而“新表现主义”则是德、美等国对这一流派的称呼。那么,无论是被冠以“新表现主义”还是“自由具象艺术”抑或“国际超前卫艺术”等等,其实仅仅是名异而实质相同的称谓而已,广泛来讲,德、美所冠以的名字更具有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表现主义 艺术潮流 超前卫 具象艺术 新流派 概念界定 绘画 意大利
原文传递
阿尔曼多·莫拉莱斯的绘画图境
8
作者 安瑞峰 《世界美术》 2023年第1期6-11,F0003,共7页
艺术家阿尔曼多·莫拉莱斯(Armado Morales)出生在尼加拉瓜,是拉丁美洲新造型运动的核心人物,国际知名艺术家。上世纪90年代中叶,笔者看到由啸声编、江西美术出版社发行的20世纪欧美具象艺术丛书,大有推窗之感。其中之一《莫拉莱斯... 艺术家阿尔曼多·莫拉莱斯(Armado Morales)出生在尼加拉瓜,是拉丁美洲新造型运动的核心人物,国际知名艺术家。上世纪90年代中叶,笔者看到由啸声编、江西美术出版社发行的20世纪欧美具象艺术丛书,大有推窗之感。其中之一《莫拉莱斯》记得当时只粗略地翻阅便被一种不可言状的东西触动,从此深埋于心不得其解。2014年笔者去中国台湾访学交流期间,在诚品信义店有幸购得外文版画册《MORALES 1974-2004》,读后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文版 莫拉莱斯 美术出版社 阿尔曼 不得其解 中国台湾 具象艺术 尼加拉瓜
原文传递
来历不明--对话桑福德·比格斯
9
作者 简·戈登·卡斯特罗 娄君(译) 《艺术工作》 202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桑福德·比格斯[Sanford Biggers]最近的研究方向平衡了代码转换与融合的创作方式。他重新融合了多重文化与时代的参考资料和审美价值,重新考量了真实性、艺术历史权威以及出处等问题,他将混合形式他称之为“未来民族志的对象”注... 桑福德·比格斯[Sanford Biggers]最近的研究方向平衡了代码转换与融合的创作方式。他重新融合了多重文化与时代的参考资料和审美价值,重新考量了真实性、艺术历史权威以及出处等问题,他将混合形式他称之为“未来民族志的对象”注入了重叠的、有时甚至截然相反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嘻哈音乐声音中枢 重塑 具象艺术 “代码切换” “软真相” 编码信息与多文化
原文传递
产生、发展、丧失和重建———浅谈油画语言的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伏涛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文章阐述了油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在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剧烈波动期油画语言的变化以及油画新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 油画 语言 抽象艺术 具象艺术 透明画法 蛋彩画
下载PDF
抽象的哲学与艺术的本质——作为艺术形态的抽象艺术导引 被引量:1
11
作者 蓝凡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107-114,148,共9页
抽象艺术并不是艺术分类学上的类型概念。抽象艺术(具象艺术)是艺术的基本三大艺术形态之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形象思维就是艺术思维,这是我们对人类意识/思维认知的最大误判。其实,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形态,其包括了具象... 抽象艺术并不是艺术分类学上的类型概念。抽象艺术(具象艺术)是艺术的基本三大艺术形态之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形象思维就是艺术思维,这是我们对人类意识/思维认知的最大误判。其实,形象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形态,其包括了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大基本类型,其余的动作思维、蒙太奇思维、戏剧思维等,都是在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基础上再分类的结果。而抽象思维的终极哲学意义如巴门尼德所说,人不能思考不存在的事物,也即作为高智慧生物,人类只能依赖自身的感官,接受并思考在感官能接受基础上的事物。但抽象的意义却在于,从抽象到抽象思维、再到抽象艺术,它打开了人类思维的这扇“未来之门”,并在本土性的基础上展开多样性的可能。人类是物种进化的结果。随着科技的变革,人类还在进化。人类在抽象艺术上的巨大变革,就是我们思维进化明显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艺术 具象艺术 形象 具象 抽象
下载PDF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运用——以《走进具象艺术》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睿珊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5期155-157,共3页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的路径之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素养能力获得发展。该文作者将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三阶段”与美术鉴赏课程相结合,以《走进具象艺术》教学为案例,...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的路径之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素养能力获得发展。该文作者将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三阶段”与美术鉴赏课程相结合,以《走进具象艺术》教学为案例,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真实的教学内容,从互动展评中总结情境教学,以期为教学设计研究提供参考。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虚拟情境与真实问题的结合,多元、综合地使用情境教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高中美术鉴赏 具象艺术 课堂教学
下载PDF
广东当代油画16人展 为何研究具象
13
作者 皮道坚 《艺术界》 2007年第1期100-105,共6页
“具象”这个词在中国畅销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不到,在该词典2002年增补本的新词新义里也没有。但至少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词就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造型艺术研究和美术批评文字里,如“具象艺术”、“具象手法”、“具象表现”、... “具象”这个词在中国畅销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里找不到,在该词典2002年增补本的新词新义里也没有。但至少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词就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造型艺术研究和美术批评文字里,如“具象艺术”、“具象手法”、“具象表现”、“抽象与具象之间”以及“新具象”等等不一而足。这无疑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新潮美术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介绍和引进有关。从使用的情况看“具象”一词多与“抽象”相对待,意指“具体形象”,具体说是现实生活或大自然中具体存在的物象。“具象艺术”当指以这具体存在的物象为母题或描绘对象的艺术。微妙之处在于“具象”一词在造型艺术圈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与具象 艺术 油画 具象艺术 艺术个性 造型艺术 研究 具体物 艺术气质 实践方式
原文传递
所谓具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殷小烽 《雕塑》 2003年第4期46-47,共2页
具象的概念或者说含义是相对于抽象而言的,其手段即是具体地运用自然与生活中的真实物象而创作的,借自然之形繁殖、扩充视觉的含义,从而剥离出一个更加清晰的形象世界。 纵观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具象的方式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具象雕塑... 具象的概念或者说含义是相对于抽象而言的,其手段即是具体地运用自然与生活中的真实物象而创作的,借自然之形繁殖、扩充视觉的含义,从而剥离出一个更加清晰的形象世界。 纵观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具象的方式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具象雕塑的渊源是随着人类漫长历史的而流淌的,人类的每一次认识的进步都会对艺术的方式、手段产生影响,如小船随着海浪的起伏而起伏一样渐行渐远。每个时期风格的演变、手段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 风格的演变 形象传达 具象艺术 “物” 艺术发展 元的思想 形体与空间 闪炼 统治地位
原文传递
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表象思维的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芸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19,共2页
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在艺术的本体上都属意象艺术之范畴,但两者的视觉感受截然不同。具象艺术受制于物象自然形态制约,画面客观、真实、具体,反映着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和广泛联想的审美价值观。抽象艺术理智、夸张不受物象光、色变化的限... 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在艺术的本体上都属意象艺术之范畴,但两者的视觉感受截然不同。具象艺术受制于物象自然形态制约,画面客观、真实、具体,反映着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和广泛联想的审美价值观。抽象艺术理智、夸张不受物象光、色变化的限制。画面把人的思维与反思维、和谐与非和谐应用到了极至,在视觉上具有刺激、振奋、联想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象艺术 抽象艺术 表象思维 审美价值观 中国画
下载PDF
论艺术形象的生成机制
16
作者 林兴宅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4年第3期29-32,43,共5页
关键词 艺术形象 审美幻象 生成机制 图象转换 具象艺术 抽象艺术 象外之象 转换生成 音乐形象 艺术媒介
下载PDF
抽象绘画造型语言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雅希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10-18,30,共10页
我之所以选择抽象绘画作为研究课题首先是因为我喜欢抽象绘画,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承认,有些人对抽象绘画仍抱有较大偏见,可是抽象绘画并没有因此而停滞发展,二十世纪初,西方画坛出现的抽象绘画不仅作为美术界... 我之所以选择抽象绘画作为研究课题首先是因为我喜欢抽象绘画,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应该承认,有些人对抽象绘画仍抱有较大偏见,可是抽象绘画并没有因此而停滞发展,二十世纪初,西方画坛出现的抽象绘画不仅作为美术界最大的事件震惊了世界,而且一直作为新潮美术的先锋影响着各国的画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绘画 造型语言 抽象形式 绘画形式 具象绘画 古典绘画 具象艺术 色彩 表现形式 康定斯基
下载PDF
抗洪题材及其他——关于《九八英雄颂》的通信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之光 刘曦林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4-25,49,共3页
杨之光先生: 大札及大作《九八英雄颂》的画照均已收悉,照片洗印得非常清晰,尤其几个局部更是生动传神,我相信都比较接近原作。除了些持久战之类的课业,我一般不压事,接信当日起就陆续地请朋友传看,几乎都为这件作品而兴奋,并且就几张... 杨之光先生: 大札及大作《九八英雄颂》的画照均已收悉,照片洗印得非常清晰,尤其几个局部更是生动传神,我相信都比较接近原作。除了些持久战之类的课业,我一般不压事,接信当日起就陆续地请朋友传看,几乎都为这件作品而兴奋,并且就几张局部照片议论你的新技巧,可见新意也是有的。 你来信讲,希望我写点观感,而且说了些“有兴趣的话”、“不可勉强”之类的前提,全无前辈命令后学的意思,看得出你对评论家的尊重。评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它应该“从于心”,而不是从于权或从于利。但并不是所有的画家都这么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西方美术 人物画 题材 中国美术 成人艺术 中西融合 具象艺术 艺术规律 评论家 社会责任感
原文传递
浅谈会展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颖 张希可 《安徽建筑》 2011年第6期12-13,15,共3页
文章主要是从会展艺术表现常用的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两个方面对会展的设计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设计师在今后的设计中提供一些理论论据。
关键词 艺术表现 抽象艺术 具象艺术
下载PDF
贯彻自己
20
作者 李小山 《美术观察》 1996年第2期25-26,共2页
这一个世纪来,写实或具象艺术的态势,最能反映中国美术整体格局的消长变迁。它目前的非一统面貌,恰好表明世纪末中国美术的多元走向。 “本期名家”毛焰看重“彻底的真实”,在他笔下,学院修养和卓异天赋流畅地融合成一种颇为风格化的样... 这一个世纪来,写实或具象艺术的态势,最能反映中国美术整体格局的消长变迁。它目前的非一统面貌,恰好表明世纪末中国美术的多元走向。 “本期名家”毛焰看重“彻底的真实”,在他笔下,学院修养和卓异天赋流畅地融合成一种颇为风格化的样式。从色彩、笔触或衔接关系等具体层面逸散的独特精神气质,显示了画家“贯彻自己”的实在性。因此,这种个人经验耐人寻味。面对具体的画面,我想最佳的办法是平铺直叙。 尽管彼此“艺术心路”未必尽然一致,但王少伦亦如毛焰那样“贯彻自己”并“为自己所累”。在当下情境中,他对现实主义方式的个人选择,之所以受人关注和思考是有现实根据的。 或在“品评”或在“展厅”,本期所评介的刘大为、金鸿钧、徐大为、杨剑平、杨克勤、于志学、古仪、王赞、俞晓夫、姜建忠、冷军、马保中等一批艺术家,都以他们真诚敬业的劳作,增进了当代写实或具象艺术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个人经验 艺术 古典情结 具象艺术 表现力 李小山 现实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 中国美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