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汉政权“以夷制夷”策略的具体运用及其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上官绪智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5-42,共8页
两汉政权运用“以夷制夷”策略时间长,达300多年;次数多,达100多次;地域广,遍及东西南北四周诸“夷”,有南北匈奴兵、西域兵、羌胡兵、乌桓兵、鲜卑兵、南粤兵、西南夷兵、丁零兵、高句郦兵、夫余兵、休屠各兵以及各属国兵等。两汉政权... 两汉政权运用“以夷制夷”策略时间长,达300多年;次数多,达100多次;地域广,遍及东西南北四周诸“夷”,有南北匈奴兵、西域兵、羌胡兵、乌桓兵、鲜卑兵、南粤兵、西南夷兵、丁零兵、高句郦兵、夫余兵、休屠各兵以及各属国兵等。两汉政权实行的“以夷制夷”策略,弥补了汉军的兵员不足和某些缺陷,改变了汉军中的兵员结构和兵役制度,革新了汉军的战略、战术和技术,减轻了内郡人民的兵役负担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困难,节约了军费开支,推动了民族间的合作与融合,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政权 “以夷制夷”策略 兵权 兵役负担 后勤保障 军费开支
下载PDF
论宋代第二次削兵权 被引量:7
2
作者 虞云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96-103,95,共9页
宋代有两次削兵权,第二次削兵权是南宋政治史上的大事,影响到南宋政权的格局和宋金对峙的形势。以往论著对其原因、性质、后果的评析,多从民族投降的角度着眼,本文试从建炎绍兴间武将势力的崛起及其与宋代抑制武臣的传统家法之间无法调... 宋代有两次削兵权,第二次削兵权是南宋政治史上的大事,影响到南宋政权的格局和宋金对峙的形势。以往论著对其原因、性质、后果的评析,多从民族投降的角度着眼,本文试从建炎绍兴间武将势力的崛起及其与宋代抑制武臣的传统家法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入手,略陈管见。一、南宋初年武将势力的崛起南宋政权一诞生,对外要应付南侵的金军,对内要平定狼奔豕突的流寇集团和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而其军事力量已被女真铁骑摧毁殆尽,仅剩的近万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权 武将 绍兴 韩世忠 文臣 农民起义 枢密使 张浚 军事力量 枢密院
下载PDF
东宫兵权 当太子“拿起武器”
3
作者 井宇阳 《中华遗产》 2024年第8期62-69,共8页
当身为一国储君的太子掌握了兵力,甚至驰骋沙场、杀伐立威,居于深宫的皇帝,内心该感到欣慰还是恐惧?让太子带兵,是爱他还是“坑”他?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曾追随刘邦击败项羽、开创大汉王朝的一代名将英布,反了。戎马半生的刘邦,此时... 当身为一国储君的太子掌握了兵力,甚至驰骋沙场、杀伐立威,居于深宫的皇帝,内心该感到欣慰还是恐惧?让太子带兵,是爱他还是“坑”他?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曾追随刘邦击败项羽、开创大汉王朝的一代名将英布,反了。戎马半生的刘邦,此时已是英雄迟暮,身惠沉,无力亲自领兵平叛。虽然朝中不乏骁勇悍将,但谁能保证,这些外姓将军执掌兵权后,不会像英布一样谋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高祖 东宫 刘邦 储君 一代名将 谋反 太子 兵权
原文传递
宋初兵制改革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其凡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39-49,共11页
宋初的兵制改革,是宋初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论者甚多。笔者不揣冒昧,谨陈管见于下,尚祈赐教。一、腹心之患军队,这是一切政权的柱石。对军队的处置,即兵制的问题,对于任何政权都是关乎稳定的大问题。
关键词 兵制改革 禁军 历代兵制 军队 节度使 兵权 政治改革 士兵 赵普 统治者
下载PDF
北宋募兵制的特征及其矛盾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民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宋朝实行募兵制,这是与当时社会经济发达、阶级矛盾尖锐、边防局势紧张等历史特征相适应的。募兵制根源于唐朝,确立于宋初,并在宋初显示过这一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但不久即弊端丛生,走向了反面(已有二文专述)。那么,这一变化是怎样造成... 宋朝实行募兵制,这是与当时社会经济发达、阶级矛盾尖锐、边防局势紧张等历史特征相适应的。募兵制根源于唐朝,确立于宋初,并在宋初显示过这一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但不久即弊端丛生,走向了反面(已有二文专述)。那么,这一变化是怎样造成的呢?本文就这一问题,探讨一下宋朝募兵制的特征,试述其内部固有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募兵制 北宋 宋政府 军官 禁军 兵卒 兵政 将帅 兵权 配军
下载PDF
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师的言语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恒烈 《史学月刊》 1984年第2期118-120,84,共4页
一以“舌耕为业”的教师,言语是表达思想、传授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言语训练。古代史家尊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话,著书立说,斟酌字句,用功至深。司马迁、陈寿、司马光等著名史家,兼有文才,他们的... 一以“舌耕为业”的教师,言语是表达思想、传授知识、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自己的言语训练。古代史家尊孔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话,著书立说,斟酌字句,用功至深。司马迁、陈寿、司马光等著名史家,兼有文才,他们的史学名篇,也是古代散文中的佼佼者。文和史不可分,但这不能认为史学即文学,史学和文学还是有区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 司马迁 中国古代史 孔子 史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教材 历史教师 兵权 口头言语
下载PDF
两汉郡守“重于古诸侯”的因果探微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星棣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85-90,共6页
汉初郡守“重于古诸侯”的现状,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削弱,它反而成为东汉末帝国分崩离析的潜伏因素。深源溯流,东汉崇尚名节与两重君臣之义,实为这一结果提供了思想基础。而朝廷在政局动荡中所采取的错误对策,更将历史车轮推到... 汉初郡守“重于古诸侯”的现状,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削弱,它反而成为东汉末帝国分崩离析的潜伏因素。深源溯流,东汉崇尚名节与两重君臣之义,实为这一结果提供了思想基础。而朝廷在政局动荡中所采取的错误对策,更将历史车轮推到了非所逆料的反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 郡守 诸侯 辟除 两重君臣 兵权
下载PDF
论北宋初年的集权统一 被引量:3
8
作者 关履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中唐以后的二百多年,经历了从藩镇分立到五代十国,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的割据混战,严重地分散了封建地主进行阶级统治的力量.统治阶级由于力量的分散,不仅当黄巢大起义急风骤雨般地冲击着地主阶级及其政权的时候,立刻陷入混战之中,而... 中唐以后的二百多年,经历了从藩镇分立到五代十国,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的割据混战,严重地分散了封建地主进行阶级统治的力量.统治阶级由于力量的分散,不仅当黄巢大起义急风骤雨般地冲击着地主阶级及其政权的时候,立刻陷入混战之中,而且从五代以来对北方契丹贵族统治者的步步进逼,也显得无能为力.北宋政权的建立,官僚地主阶层代替了过去门阀士族地主垄断了政权.这个阶层占据了社会的上层统治地位,迫切要求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更为广泛地接受和容纳全国各地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集中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极大地加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专政.五代时,后周王朝已经开始压抑武装割据势力,北宋统一王朝建立之后,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更加突出;因此,宋初在消灭分裂割据势力,加强统一的战争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集权于中央的措施,逐步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宋太祖赵匡胤代周建立宋王朝,采纳了赵普的建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将政权、财权和军权一齐收归中央.1.军权的集中(即“收其精兵”).国家机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军队.唐末五代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藩镇 宋太祖 北宋初年 兵权 赵匡 《续资治通鉴长编》 地主阶级 方镇 统治阶级 赵普
下载PDF
试述东晋徐兖地方势力 被引量:2
9
作者 薛军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4-99,共6页
东晋苏峻之乱后,王导居扬以辅政。时成帝幼冲,大权一归于导。这颇为荆州刺史陶侃、庾亮所忌恨。《晋书·庾亮传》云:“陶侃尝欲起兵废导,而郗鉴不从,乃止。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咨鉴,……鉴又不许,故其事得息。”按,... 东晋苏峻之乱后,王导居扬以辅政。时成帝幼冲,大权一归于导。这颇为荆州刺史陶侃、庾亮所忌恨。《晋书·庾亮传》云:“陶侃尝欲起兵废导,而郗鉴不从,乃止。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咨鉴,……鉴又不许,故其事得息。”按,东晋荆州处上流形胜,地广兵强,实力在扬州之上。郗鉴时为徐兖刺史,驻京口。陶、庾欲废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口 地方势力 北府兵 刘裕 桓冲 晋书 兵权 桓温 陶侃 谢安
下载PDF
《尉缭子》考补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法周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3期65-70,共6页
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所出土的《尉缭》竹简证明:今传《尉缭子》一书,并非像清人姚际恒在他的《古今伪书考》中所说的那样,是什么后人的伪托;恰恰相反,它本是在西汉时期已经广泛流传的先秦古籍。今本《尉缭子》一书,就是班固... 一九七二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所出土的《尉缭》竹简证明:今传《尉缭子》一书,并非像清人姚际恒在他的《古今伪书考》中所说的那样,是什么后人的伪托;恰恰相反,它本是在西汉时期已经广泛流传的先秦古籍。今本《尉缭子》一书,就是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的《尉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缭子》 班固 《汉书·艺文志》 小类 考补 分类体例 兵法 篇数 《七略》 兵权
原文传递
略论刘錡被罢兵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桂炳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4-56,共3页
南宋抗金名将刘 錡于柘皋大捷后,旋被罢兵权。其直接原因,为秦桧、张俊、杨沂中等人所排斥。其深层次原因,则在于宋高宗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关键词 刘Qi 兵权 宋高宗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抑制武臣措施
下载PDF
忽必烈罢侯置守新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文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115,共6页
忽必烈惩李璮之乱,于中统四年削夺河朔山东大藩的兵权,保留其管民总管一职,同时擢升大藩属下的千户为万户以统领其军队。对大藩来说,削夺其兵权与"兵民分治"其实是同一项措施。忽必烈罢世侯世守、行迁转法开始于至元元年八月... 忽必烈惩李璮之乱,于中统四年削夺河朔山东大藩的兵权,保留其管民总管一职,同时擢升大藩属下的千户为万户以统领其军队。对大藩来说,削夺其兵权与"兵民分治"其实是同一项措施。忽必烈罢世侯世守、行迁转法开始于至元元年八月,分两步进行:至元元年迁转河朔山东大藩,至元二年闰五月开始全面迁转路府州县中小世侯。次年完成对世侯的迁转。忽必烈暂时将大藩兵权转移至其属将之手,并由大到小、分步骤迁转世侯,都是他潜销大藩专横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世祖 汉人世侯 兵权 兵民分治 行迁转法
下载PDF
试论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君 《社会科学(甘肃)》 1979年第2期82-88,共7页
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是北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被很多人所熟知的历史故事。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一步分析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仍然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宋太祖 兵权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故事 历史事件
下载PDF
论“丁未政潮”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顺富 《怀化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53-57,61,共6页
“丁未政潮”是清末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大暴露,也是满清皇朝土崩瓦解的大预演。一方以庆亲王奕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为首;另一方以军机大臣瞿鸿璣和邮传部尚书岑春煊为首。双方了争夺清朝廷的实权,互相倾轧,交相攻讦,最后... “丁未政潮”是清末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大暴露,也是满清皇朝土崩瓦解的大预演。一方以庆亲王奕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为首;另一方以军机大臣瞿鸿璣和邮传部尚书岑春煊为首。双方了争夺清朝廷的实权,互相倾轧,交相攻讦,最后酿成了1907年这场短兵相接的斗争。 1900年,八国联军蹂躏中原,攻陷北京,曾经因为有点“火气”,而“开罪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丁未政潮 慈禧太后 岑春煊 军机处 陈夔龙 军机大臣 巡抚 兵权 清政府
下载PDF
《水浒传》与酒文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华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6期75-79,共5页
翻开一部《水浒传》,真可谓酒香扑鼻,令人不饮自醉。据统计,《水浒》全书120回中,说到“酒”、“饮酒”“醉酒”的有106回,有的回目竟有十来次说到酒,正面展开醉态描写的就有25次之多。细读《水浒传》,酒确实无处不在:聚义要喝结盟酒,... 翻开一部《水浒传》,真可谓酒香扑鼻,令人不饮自醉。据统计,《水浒》全书120回中,说到“酒”、“饮酒”“醉酒”的有106回,有的回目竟有十来次说到酒,正面展开醉态描写的就有25次之多。细读《水浒传》,酒确实无处不在:聚义要喝结盟酒,送行要喝饯别酒.出征要喝壮行酒,胜利要喝庆功酒,……书中凡写得精彩的章节,无不和喝酒有关。酒与英雄相得益彰,使梁山好汉平添了一分分英雄气。嗜洒,成为英雄本色的一部分。酒,使《水浒传》生发出一段段动人心魄的传奇故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酒,就没有《水浒传》。1 《水淋传》中酒的种类繁多,从村野农家的茅柴白酒到宫廷内院的黄封御酒,应有尽有。比较低等的.有村醪水白酒、社酿、浑白酒、黄米酒、茅柴白酒等,大约都是以谷物为原料,加曲酝酿成的低度米酒《水浒传》中比较高级的酒,有景阳冈的透瓶香,又称“出门倒”.白虎山孔家庄的青花瓮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传 宫廷 酒文化 白酒 北宋 王伦 酒店 兵权 英雄 宋江
下载PDF
也谈南宋的历史地位——与台湾旅美学者刘子健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衍德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1年第4期46-49,共4页
近读台湾《大陆杂志》第七十一卷第二期上刊出的刘子健先生的文章《略论南宋的重要性》。刘先生的文章乃是为黄宽重博士《南宋史研究集》一书所作的《序》。黄博士的著作惜未见之,现仅就刘先生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南宋一代,给人的印... 近读台湾《大陆杂志》第七十一卷第二期上刊出的刘子健先生的文章《略论南宋的重要性》。刘先生的文章乃是为黄宽重博士《南宋史研究集》一书所作的《序》。黄博士的著作惜未见之,现仅就刘先生的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南宋一代,给人的印象,正如刘先生在文章开头所说,是失地乞和,君主庸弱,官僚腐败,终于亡国。这与建立了赫赫武功的汉唐盛世固不能相比,即使比之北宋,也是暗淡得多。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农民起义 台湾 宋高宗 士大夫阶层 兵权 历史地位 兵变 韩世忠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庾亮专权与东晋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国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40-44,73,共6页
学术界普遍认为,庾亮强迫苏峻到中央任职的原因是由于苏峻“潜有异志,抚纳亡命”,所谓“今日征之,纵不顺命,为禍犹浅。若复经年,为恶滋曼,不可复制”①。但我们认为,其真实原因是庾亮在和陶侃的斗争中为加强自己的实力而图谋剥夺苏峻的... 学术界普遍认为,庾亮强迫苏峻到中央任职的原因是由于苏峻“潜有异志,抚纳亡命”,所谓“今日征之,纵不顺命,为禍犹浅。若复经年,为恶滋曼,不可复制”①。但我们认为,其真实原因是庾亮在和陶侃的斗争中为加强自己的实力而图谋剥夺苏峻的兵权,它只是在对付陶侃的斗争中的一个小的环节而已。只是由于苏峻奋起反抗打破了庾亮的计划,没有使之演变为又一次荆扬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集团 晋书 统治秩序 学术界 领袖 王导 兵权 政权 明帝 江州刺史
下载PDF
防兵如防贼:古代中国的皇权与兵权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振国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53-156,共4页
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兴衰更替的演进中,弥漫着血腥的屠戮和武力的威慑。皇权的取得和巩固,非有兵权在握不能成功。从秦汉以至明清,经过数千年的嬗变整合,在防兵如防贼的疑惧中,皇权与兵权的结合却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强化。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皇权 兵权 关系
下载PDF
论历阳侯范增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从军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5-71,共7页
《史记》关于范增的记事有六件:建议立楚王孙心为王;被楚王心任命为末将;劝项羽急击刘邦;鸿门宴上,要杀刘邦而未杀成;参与项羽分封王侯;陈平用反间计,使范增离走,发病而死。范增是握有兵权且卓有远见的战略家。范增与项羽的分歧,主要是... 《史记》关于范增的记事有六件:建议立楚王孙心为王;被楚王心任命为末将;劝项羽急击刘邦;鸿门宴上,要杀刘邦而未杀成;参与项羽分封王侯;陈平用反间计,使范增离走,发病而死。范增是握有兵权且卓有远见的战略家。范增与项羽的分歧,主要是对待义帝和刘邦的态度有很大不同。项羽杀义帝,破坏了范增的战略。范增始终没有获得项羽的信任,项羽很多军事行动不与范增商议而单边行动。范增的政治文化意义是国君(王)不信任忠臣,不采纳忠谏,会导致忠臣、国君乃至国家的灭亡。另一意义是贤士要择主而事,贤君要会重用有才之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增 兵权 远见 政治文化
下载PDF
《洛神赋》为“寄心文帝”说质疑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50-52,共3页
曹植《洛神赋》是建安辞赋名篇。它以奇幻的想象,熔铸神话题材,描写了一幕哀艳感人的人神恋爱悲剧。由于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抒情气氛浓郁,千百年来曾得到无数人的击节赞赏,交口称誉。但是它究竟寓意何在,却众说纭纷,莫衷一... 曹植《洛神赋》是建安辞赋名篇。它以奇幻的想象,熔铸神话题材,描写了一幕哀艳感人的人神恋爱悲剧。由于描写细腻、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抒情气氛浓郁,千百年来曾得到无数人的击节赞赏,交口称誉。但是它究竟寓意何在,却众说纭纷,莫衷一是。大约在唐以前,此赋“为甄后作”之说较流行,所以萧统《文选》归之于“情”类,李商隐甚至说:“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东阿王》)。”《文选》李善注更详叙曹植在甄后嫁曹丕前就对她爱慕,黄初中入朝曹丕以甄后玉镂金带枕赐植,及曹植至洛水感而作赋等过程,但经后人特别是清代何(?)、丁晏和近人卢弼等列举事实加以批驳,该说之荒谬巳昭然若揭,很少有人再相信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神赋 曹丕 卢弼 三国志 洛水 曹植 曹操 京师 兵权 白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