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废科举、兴学堂与晚清地方士子--以林骏《颇宜茨室日记》为例的考察 |
上海
|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2
|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另一类解读——《朱峙三日记(1893—1919)》阅读札记 |
田正平
|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3
|
吴汝纶与我国近代教育创新 |
潘正祥
胡珺
|
《教育与现代化》
|
2004 |
2
|
|
4
|
简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
崔改梅
|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1
|
|
5
|
面向未来的4.0教室,究竟什么模样 |
吕华
|
《当代教育家》
|
2020 |
0 |
|
6
|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对富国强兵道路的探索 |
侯耀先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7
|
生活教育是什么?为“生活教育社”成立十五周年纪念而作 |
张健
|
《重庆陶研文史》
|
2013 |
0 |
|
8
|
1906—1911年清末吏治透视 |
柳捷
杨成炬
|
《理论月刊》
|
2005 |
0 |
|
9
|
从教育改革法治化视角看美国《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法》 |
张力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0
|
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沿革1300年的科举制 |
六安
|
《长三角》
|
2011 |
0 |
|
11
|
建构学生的语言分析和理解素养——兼谈语文教育本质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
赵乔翔
|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
2012 |
0 |
|
12
|
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 |
陶行知
|
《重庆陶研文史》
|
2019 |
0 |
|
13
|
合肥市育新小学 |
|
《安徽教育科研》
|
2018 |
0 |
|
14
|
一张珍贵的清末师范文凭 |
金佩庆
|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5
|
学书法的孩子 |
冯欢
|
《三月风》
|
2017 |
0 |
|
16
|
大埔县虎山中学 |
|
《广东教育(高中版)》
|
2019 |
0 |
|
17
|
浙江春晖中学校训:与时俱进 |
金相尧
|
《语文学习》
|
2015 |
0 |
|
18
|
大埔县虎山中学 |
|
《广东教育(高中版)》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