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好问在东平的活动及对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献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72,共4页
元好问在东平的交游、执教活动 ,不仅推动了雅俗文学的交融 ,开启了元明清俗文学发展的新风 ,而且培育了大批的元初栋梁之材 ,推动了以儒治国的进程 ,推动了元蒙上层建筑的发展。元好问在东平的活动对金末元初的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 文化 元好问 东平 兴学养士
下载PDF
杜仁杰在东平的文化活动及其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献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杜仁杰是严实幕府的重要谋士,且为严实诸子之师。金末元初的严实幕府在东平一带兴学养士、崇尚仁政,修复泰山、曲阜文物,尽最大努力保护和保存了中华传统文化。杜仁杰积极投身于这些活动中,为当时传统文化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杜仁杰 东平 兴学养士 文化活动
下载PDF
金代知识分子政策浅析
3
作者 董克昌 雨君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48-254,共7页
金朝立国近二百年,靠的是文治武功,支撑起主宰中国半壁江山的偌大帝国.金廷对待知识分子政策,大致经历了“述以文事”、“好儒恶吏”及“好吏恶儒”三个演变过程.试析如下,以就教方家.“述以文事”从太祖到太宗(1115年到1135年)为对知... 金朝立国近二百年,靠的是文治武功,支撑起主宰中国半壁江山的偌大帝国.金廷对待知识分子政策,大致经历了“述以文事”、“好儒恶吏”及“好吏恶儒”三个演变过程.试析如下,以就教方家.“述以文事”从太祖到太宗(1115年到1135年)为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形成阶段,实现了从没有知识分子向有知识分子的历史转化.据所能查到的资料,女真族始初反辽将领的40人中,都是戎装武将,没有一位是文化人.在征战中逐渐认识到文人对建国的重要,逐渐以文人为辅佐.如在太祖身边“左右有三、四人是汉儿及第者”,由是始招揽士人.天辅二年(1118年)九月,发布求贤诏令:“国书诏令,宜选善属文者为之.其令所在访求博学雄才之士,敦遣入阙.”招贤纳士,改变了女真队伍中只讲武不习文的状况.“太祖既兴,得辽旧人用之,使介往复,其言已文.”许多辽的官僚知识分子涌进金廷,是金胜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政策 《金史》 女真人 《三朝北盟会编》 女真字 《归潜志》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兴学养士 科举 金代
原文传递
雍正帝胤祯的教育思想
4
作者 齐红深 《满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9-42,共4页
雍正帝胤祯的教育思想齐红深胤祯(1678—1735),即清世宗,系康熙皇帝第四子。自小在皇宫受到严格的教育,精通汉文典籍和儒家学说,并精马步箭和满语、满文。康熙死后,于1723年即位,年号雍正,在位十三年,胤祯为人严... 雍正帝胤祯的教育思想齐红深胤祯(1678—1735),即清世宗,系康熙皇帝第四子。自小在皇宫受到严格的教育,精通汉文典籍和儒家学说,并精马步箭和满语、满文。康熙死后,于1723年即位,年号雍正,在位十三年,胤祯为人严明峻历,是一位有作为的清代皇帝,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 雍正帝 宗室子弟 清实录 四民之首 儒家思想 《小学》 书院 兴学养士 文献通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