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皮质神经元及其网络的兴奋 被引量:7
1
作者 邓穗馨 舒友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33-1044,共12页
大脑皮质中神经元的种类丰富多样,它们通过突触彼此连接,形成了能实现感觉、运动、学习、语言和决策等各种功能的神经网络。网络中信息的传递需要单个神经元及其交互神经网络的激活,即产生动作电位(AP)和网络电活动。AP首先在轴突产生,... 大脑皮质中神经元的种类丰富多样,它们通过突触彼此连接,形成了能实现感觉、运动、学习、语言和决策等各种功能的神经网络。网络中信息的传递需要单个神经元及其交互神经网络的激活,即产生动作电位(AP)和网络电活动。AP首先在轴突产生,由轴突上各种离子通道和自身的生物物理特性所决定。交互神经网络的兴奋除了由各类神经元的兴奋性决定外,还被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的递质释放模式所调控。传统观念认为,拥有"全或无"爆发特征的AP是信息传递的唯一方式,即数字信号编码模式。近期研究表明,阈下膜电位的波动也能调节由AP引发的突触传递,即模拟信号编码模式。在网络活动中,由谷氨酸能神经元提供的兴奋性信号和由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提供的抑制性信号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从而达到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各类GABA能神经元所组成的抑制性微环路对平衡的维持十分重要,神经元间特异的突触传递模式可调控这些微环路的功能,如模拟信号传递模式和非同步化递质释放模式等。综上,本文阐述了大脑皮质中多种神经元及其网络的兴奋和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 离子通道 动作电位 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交互抑制 非同步化释放 兴奋-抑制平衡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感知觉异常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昊宇 代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2,共5页
感知觉异常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症状之一,对患儿的社交、学习和整体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ASD感知觉异常的临床特征包括感觉高敏感性和感觉低敏感性,涉及的感知觉有听知觉、视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 感知觉异常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患儿症状之一,对患儿的社交、学习和整体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ASD感知觉异常的临床特征包括感觉高敏感性和感觉低敏感性,涉及的感知觉有听知觉、视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前庭功能。ASD感知觉的发生机制可能与执行功能缺陷、基因组学异常、兴奋抑制平衡失调及唤醒学说有关。本文为临床早期识别ASD患儿感知觉异常提供依据,以促进ASD患儿感知觉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感知觉异常 重复刻板行为 感觉高敏感性 感觉低敏感性 执行功能 兴奋/抑制平衡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交障碍理论假说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文静 贺婷丽 +7 位作者 张哲 徐成铭 徐红艳 周章盈 崔鑫鑫 李立国 张继伟 董献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09-512,I0001,共5页
社交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者核心症状之一,严重影响ASD患者社会生活。目前,针对ASD社交障碍成因的理论假说较多且尚无统一定论,本综述主要介绍社会动机理论、心理理论、强烈世界理论、“社会脑”理论... 社交障碍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患者核心症状之一,严重影响ASD患者社会生活。目前,针对ASD社交障碍成因的理论假说较多且尚无统一定论,本综述主要介绍社会动机理论、心理理论、强烈世界理论、“社会脑”理论、共情失衡假说、眼神回避理论和兴奋与抑制平衡七种经典理论假说,其神经机制涉及多个脑区,并包括脑环路、脑网络、神经递质等方面,每种假说尚存在解释领域有限等问题。本综述旨在加强理论间联系,并为相关理论假说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社交障碍 理论假说 社会动机 心理理论 社会脑 兴奋/抑制平衡
下载PDF
电针对抑郁样小鼠内侧前额叶锥体神经元E/I平衡的影响
4
作者 朱传安 谢彦颖 《中医药通报》 2023年第3期32-34,54,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样小鼠内侧前额叶(mPFC)锥体神经元兴奋/抑制(E/I)平衡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6~7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CUMS)方法制备抑郁动物模型,电... 目的:探讨电针对抑郁样小鼠内侧前额叶(mPFC)锥体神经元兴奋/抑制(E/I)平衡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6~7周龄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CUMS)方法制备抑郁动物模型,电针百会、印堂进行干预,30 min/d,共10 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评估小鼠抑郁样行为,采用全细胞记录检测mPFC锥体神经元E/I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糖水消耗显著减少、强迫游泳与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增加,sEPSC频率及电容量显著减少,sIPSC频率及电容量显著增加,E/I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糖水消耗显著减少、强迫游泳与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EPSC与sIPSC频率、幅度、电容量及E/I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糖水消耗显著增加、强迫游泳与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减少,sEPSC频率及电容量显著增加,sIPSC频率及电容量显著减少,E/I比值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电针能够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改善mPFC区锥体神经元异常E/I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小鼠 抑郁症 锥体神经元 兴奋/抑制平衡
下载PDF
Age-related Changes of Glu/GABA Expression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of Cat 被引量:4
5
作者 刁建刚 徐金旺 +2 位作者 李古州 汤传宏 华田苗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4,共7页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a reduced effect of inhibitory transmitter system in the visual cortex may underlie aged visual function degradation. Whether excitatory transmitter system changes with age and hence affects i... Recent studies show that a reduced effect of inhibitory transmitter system in the visual cortex may underlie aged visual function degradation. Whether excitatory transmitter system changes with age and hence affects intracortical excitation-inhibition balance is not clear. To explore this issue, we used Nissl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as well as Image-Pro Express software to examine the density of Nissl-stained neurons, Glutamie acid-immunoreactive (Glu-IR) neurons and T-Aminobutyric acid-immunoreactive (GABA-IR) neurons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of young adult and aged ca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nsity of Nissl-stained neurons between young and old cats (2〉0.05). However, the density of Glu-IR neurons and GABA-IR neurons in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of aged ca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young ones (P〈0.01). The ratio between Glu-IR neurons and GABA-IR neuron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old cats compared to that in young adult ones (P〈0.01).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 of excitatory transmitter system in the old visual cortex was increased relative to the inhibitory transmitter system, which might cause an imbalance between cortical excitation and inhibition and might be an important factor mediating the visual function decline during a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utamic acid (Glu) 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Balance of excitation and inhibition Aging Primary visual cortex CAT
下载PDF
新生期暴露MK-801对成年雌性大鼠再认记忆和海马兴奋-抑制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月 赵莹莹 +2 位作者 李继涛 司天梅 苏允爱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期亚慢性注射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 maleate,MK-801)对成年期雌性大鼠再认记忆以及海马突触水平上兴奋.抑制平衡的影响。方法(1)新生... 目的探讨新生期亚慢性注射谷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dizocilpine maleate,MK-801)对成年期雌性大鼠再认记忆以及海马突触水平上兴奋.抑制平衡的影响。方法(1)新生雌性大鼠随机分为MK-801模型组和对照组,在出生后(postnatalday,PND)第5~14天皮下注射MK-801(0.25mg/kg,27欠/d)或生理盐水。(2)在成年期(PND73—75)进行线索物体辨别测试。(3)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海马囊泡性谷氨酸转运体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1,VGLUT1)与囊泡GABA转运体(vesicular GABA transporter,VGAT)的表达水平。结果(1)MK-801组的大鼠对新物体的偏好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t=-2.762,P=0.012);(2)MK-801组大鼠海马各亚区内VGLUT1表达水平未发生显著改变(P〉0.05),VGAT在CA1区的表达量(39.60±2.19)与对照组(48.19±2.10)相比显著降低(P〈0.05),CA1区VGLUT1/VGAT的比值(1.16±0.05)、CA3区VGLUT1/VGAT的比值(1.44±0.03)与对照组[CA1区:(0.99±0.05),CA3区:(1.28±0.02)]相比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脑发育关键期阻断NMDA受体,对雌性大鼠的联结再认记忆和海马的兴奋-抑制平衡产生了远期的破坏作用,后者可能是认知功能改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801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再认记忆 兴奋-抑制平衡 大鼠
原文传递
GABA能神经元光遗传学调控在神经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施艺 马天驰 +1 位作者 赵再华 沈学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721-724,共4页
光遗传学技术借助光脉冲精准调控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活动,具有细胞特异性和时空精确性。本文基于光遗传学技术调控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综述了在单细胞和神经环路水平,GABA能神经元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D)、癫痫、精神分裂症(SCZ)... 光遗传学技术借助光脉冲精准调控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活动,具有细胞特异性和时空精确性。本文基于光遗传学技术调控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综述了在单细胞和神经环路水平,GABA能神经元参与阿尔茨海默病(AD)、癫痫、精神分裂症(SCZ)等神经精神类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对于其在今后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潜在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疾病 光遗传学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神经环路 兴奋/抑制平衡
下载PDF
CUMS对焦虑小鼠海马与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兴奋/抑制平衡的影响
8
作者 朱传安 陈进东 +2 位作者 杨海永 夏玉平 黄志源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4-819,共6页
目的:探索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刺激(CUMS)所致焦虑障碍小鼠额叶皮层与海马锥体神经元兴奋/抑制(E/I)平衡的变化。方法:2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区组分为对照组(CTRL)与模型组(CUMS),每组12只。CUMS组小鼠进行为期21 d的应激,包括束缚1 ... 目的:探索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刺激(CUMS)所致焦虑障碍小鼠额叶皮层与海马锥体神经元兴奋/抑制(E/I)平衡的变化。方法:2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区组分为对照组(CTRL)与模型组(CUMS),每组12只。CUMS组小鼠进行为期21 d的应激,包括束缚1 h、昼夜颠倒24 h、温水强迫游泳5 min、禁食/禁水24 h、潮湿环境饲养18 h、摇晃鼠笼30 min、白噪音1 h、社交应激10 min,CTRL组小鼠正常饲养。随后进行焦虑相关行为学及全细胞记录检测。结果:与CTRL组比较,CUMS组小鼠旷场试验中进入中央区时间明显减少(P<0.01),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进入开臂的时间明显减少(P<0.01)、次数明显减少(P<0.01),闭臂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1),小鼠dlPFC、mPFC、vCA1锥体神经元sEPSC频率、电容量与E/I比值均明显增加(P<0.01),sEPSC幅度、sIPSC频率、幅度、电容量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小鼠dCA1锥体神经元sEPSC与sIPSC的频率、幅度、电容量及E/I比值,则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UMS所致小鼠焦虑样行为,可能是多脑区参与的结果,主要与dlPFC、mPFC、vCA1脑区的锥体神经元兴奋性增加有关,而与dCA1脑区似乎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性应激 前额叶皮层 海马 兴奋/抑制平衡 小鼠
下载PDF
颞叶癫痫认知障碍的神经网络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翠 陈湛愔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59-262,共4页
大脑的认知编码系统形成自身独特的认知网络,该过程涉及到复杂的颞叶认知网络系统.颞叶癫痫反复发作可破坏兴奋-抑制性突触传导,损伤认知网络结构连通;后期泛化至整个大脑认知网络系统引起结构性破坏,导致不可逆认知损害,尤其是空间记... 大脑的认知编码系统形成自身独特的认知网络,该过程涉及到复杂的颞叶认知网络系统.颞叶癫痫反复发作可破坏兴奋-抑制性突触传导,损伤认知网络结构连通;后期泛化至整个大脑认知网络系统引起结构性破坏,导致不可逆认知损害,尤其是空间记忆障碍,但其确切机制不明.该文综述了颞叶癫痫网络与认知衰退之间的潜在机制,认为兴奋-抑制平衡失调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认知障碍 神经网络 兴奋-抑制平衡
下载PDF
TrkB受体依赖的PV神经元调控小鼠视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机制
10
作者 宛晨晨 周逸峰 +2 位作者 徐光威 刘嘉琛 刘晓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50-4167,共18页
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B)信号通路在调控初级视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V1)兴奋与抑制平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揭示了其通过增加兴奋性传递效率来调控皮层兴奋性水平的机制,却并... 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B)信号通路在调控初级视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V1)兴奋与抑制平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往的研究揭示了其通过增加兴奋性传递效率来调控皮层兴奋性水平的机制,却并未阐明TrkB受体如何通过抑制系统来调控兴奋与抑制平衡,进而影响视觉皮层功能。为了探讨TrkB信号通路如何特异性地调控最主要的抑制性神经元——PV神经元进而对小鼠视觉皮层功能产生影响,本研究通过病毒特异性地降低V1区的PV神经元上TrkB受体的表达水平,并通过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手段记录初级视皮层抑制性与兴奋性神经元功能变化,通过行为学实验测试小鼠的方位辨别能力改变。结果表明,初级视觉皮层中的PV抑制性神经元上的TrkB受体表达减少会显著增加兴奋性神经元的反应强度,减弱抑制性神经元与兴奋性神经元的方位辨别能力,增加二者的信噪比,但是小鼠个体水平的方位辨别能力出现下降。这些结果说明,TrkB信号通路并非单纯通过增加靶向PV神经元的兴奋性传递来调控PV神经元的功能,其对神经元信噪比的影响也并非由于抑制系统的增强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kB受体 初级视觉皮层 电生理 兴奋-抑制平衡系统
原文传递
光遗传学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梦煜 刘梦琪 +4 位作者 薛程 王婷婷 钮凯义 王佳 张维宁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2-338,共7页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表现为异常的行为和精神模式;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其更深入的病理结构,以及行之有效的治疗靶点。光遗传学是结合了光学与遗传学的一门新技术,愈来愈多地应用于神经细胞调控、环路整合...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表现为异常的行为和精神模式;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其更深入的病理结构,以及行之有效的治疗靶点。光遗传学是结合了光学与遗传学的一门新技术,愈来愈多地应用于神经细胞调控、环路整合、信号转导等一系列细胞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研究,其精准的时相控制与特异的细胞选择性无疑将会大力推动生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该文从精神分裂症的各个研究层面,综述了光遗传学在精神分裂症研究中的应用,探讨精神分裂症的光遗传学调控及可能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遗传学 精神分裂症 神经环路 兴奋抑制平衡 中间神经元
原文传递
SHANK3基因突变孤独症模型中枢兴奋抑制平衡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昀晨 张伟南 +5 位作者 熊信 徐丹 张小燕 赵宇 张嵘 甄志平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62-970,共9页
编码SH3(Src homology domain 3)和多个锚蛋白重复结构域蛋白3(SHANK3)基因广泛分布于大脑的各个脑区,定位于兴奋性突触后致密部(postsynaptic density,PSD)。SHANK3基因不同位点突变的鼠类模型已被广泛构建,以模拟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 编码SH3(Src homology domain 3)和多个锚蛋白重复结构域蛋白3(SHANK3)基因广泛分布于大脑的各个脑区,定位于兴奋性突触后致密部(postsynaptic density,PSD)。SHANK3基因不同位点突变的鼠类模型已被广泛构建,以模拟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行为表现,探究异常行为背后的机制。各脑区的兴奋抑制平衡(E-I balance)是ASD的发生机制之一,与ASD的行为表现密切相关。SHANK3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可能会导致不同脑区E-I平衡的变化,从而产生ASD样行为。该文主要综述SHANK3基因不同位点突变ASD鼠类模型不同脑区E-I平衡的变化、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为SHANK3基因突变ASD鼠类模型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NK3 孤独症谱系障碍 兴奋抑制平衡 行为学
原文传递
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对小鼠海马兴奋-抑制平衡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伟盼 张月 +3 位作者 王瀚 李继涛 司天梅 苏允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5-280,共6页
目的研究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对成年雄性小鼠依赖海马的认知行为及海马兴奋-抑制平衡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应激组(n=10)和对照组(n=10),应激组给予21 d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在应激结束后24 h依次进行社交回避和空间物体辨... 目的研究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对成年雄性小鼠依赖海马的认知行为及海马兴奋-抑制平衡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应激组(n=10)和对照组(n=10),应激组给予21 d慢性社会挫败应激。在应激结束后24 h依次进行社交回避和空间物体辨别记忆测试。行为实验结束后取脑,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齿状回(dentate gyrus,DG)、CA3区的囊泡性谷氨酸转运体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1,VGLUT1)、囊泡性γ-氨基丁酸转运体(vesicular GABA transporter,VGAT)、小清蛋白(parvalbumin,PV)表达量及小清蛋白阳性中间神经元(parvalbumin positive interneurons,PVIs)密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小鼠的社交互动行为减少(P<0.01),对空间物体位置的辨别能力降低(P<0.01)。应激组小鼠海马DG区VGLUT1(P<0.01)与CA3区VGAT(P<0.0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CA3区VGLUT1/VGAT的比值升高(P<0.01)。应激组小鼠海马DG区(P=0.01)和CA3区(P<0.01)PV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下调,这两个亚区PVIs的密度也减少(均P<0.01)。结论慢性社会挫败应激破坏小鼠依赖海马的认知行为,导致海马兴奋-抑制失衡,后者可能是认知功能受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社会挫败应激 海马 认知功能 兴奋抑制平衡
下载PDF
基于抑制性突触可塑性的反馈神经回路兴奋性与抑制性动态平衡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美丽 王俊松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16-423,共8页
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与抑制性平衡是维持正常脑功能的前提,而其失衡会诱发癫痫、帕金森、抑郁症等多种神经疾病,因此兴奋性与抑制性平衡的研究是脑科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反馈神经回路是脑皮层网络的典型连接模式,抑制性突触可塑性在兴奋... 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与抑制性平衡是维持正常脑功能的前提,而其失衡会诱发癫痫、帕金森、抑郁症等多种神经疾病,因此兴奋性与抑制性平衡的研究是脑科学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反馈神经回路是脑皮层网络的典型连接模式,抑制性突触可塑性在兴奋性与抑制性平衡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首先构建具有抑制性突触可塑性的反馈神经回路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模拟研究揭示在抑制性突触可塑性的调控下反馈神经回路的兴奋性与抑制性可取得较高程度的动态平衡,并且二者的平衡对输入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其次给出了基于抑制性突触可塑性的反馈神经回路兴奋性与抑制性平衡机理的解释;最后发现反馈回路神经元数目有利于提高兴奋性与抑制性平衡的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神经元之间会存在较多的连接.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脑皮层的兴奋性与抑制性动态平衡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突触可塑性 反馈神经回路 兴奋抑制平衡 leaky integrate—and—fire神经元
原文传递
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晖 张永超 张永清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5-854,共10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常见神经发育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与狭隘的兴趣为主要临床特征。在过去40年间,ASD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外显子测序的应用,...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常见神经发育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与狭隘的兴趣为主要临床特征。在过去40年间,ASD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外显子测序的应用,发现了许多新的ASD易感基因。这些易感基因富集在几个共同的遗传信号通路中,参与突触形成和染色质重构等。最新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ASD的发病机制包括神经突触可塑性异常和神经回路兴奋性-抑制性平衡紊乱。本文从ASD遗传病因的高度异质性、众多致病基因突变影响的共同生物学过程以及遗传诊断方法和药物研发的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ASD的遗传基础和转化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突触 染色质重构 微柱 兴奋性-抑制平衡
下载PDF
孤独症谱系障碍兴奋性与抑制性平衡的磁共振波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绪鸣 李赟 +1 位作者 周羽西 柯晓燕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9年第1期50-52,59,共4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可能由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复杂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诊断主要基于行为学评估而缺乏神经生物学基础,为临床诊断、分型和干预治疗增加了难度。近期许多研究报道指出,大脑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可能由于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复杂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诊断主要基于行为学评估而缺乏神经生物学基础,为临床诊断、分型和干预治疗增加了难度。近期许多研究报道指出,大脑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的浓度改变可能是ASD的主要发病机制。本文通过搜索近年来国外关于ASD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的磁共振波谱研究,作一综述。目的是为日后研究ASD神经化学机制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磁共振波谱 兴奋性与抑制平衡
原文传递
电生理皮质兴奋性指标在精神障碍诊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梦婷 唐莺莹 王继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94-797,共4页
精神疾病病因机制复杂,且具有易复发、致残率高等特点,多存在脑皮质活动的兴奋性或抑制性失常。发展无创、在体、定量检测精神疾病患者大脑皮质活动的客观指标,对深入探索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辅助临床诊断准确性提高至关重要。基于经... 精神疾病病因机制复杂,且具有易复发、致残率高等特点,多存在脑皮质活动的兴奋性或抑制性失常。发展无创、在体、定量检测精神疾病患者大脑皮质活动的客观指标,对深入探索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辅助临床诊断准确性提高至关重要。基于经颅磁刺激这一新兴的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联合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日益成熟,提供了多项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抑制性客观指标。本文概述经颅磁技术评估精神疾病大脑皮质活动的技术进展,并分别阐述其在精神疾病皮质活动评估和治疗疗效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皮质兴奋-抑制平衡 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