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弊”兴“利”——谈语文个性教育对儒家整体性思维的取舍
1
作者 温小军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9-92,共4页
儒家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在思维模式上主要表现为直觉思维、惯性思维、中庸思维 ,以及“天人合一”、“群体本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伦理至上”等思维。儒家思维对实施语文个性教育有着不可避免“弊”与“利”的影... 儒家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在思维模式上主要表现为直觉思维、惯性思维、中庸思维 ,以及“天人合一”、“群体本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伦理至上”等思维。儒家思维对实施语文个性教育有着不可避免“弊”与“利”的影响 ,必须去“弊”兴“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维 整体性 语文个性教育 去“弊”
下载PDF
晚清“兴边利”研究——以各蒙旗为中心的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柳岳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9-161,共13页
有清一代,清廷均对各蒙旗实行特殊保护政策,不仅限制内地商民人等进入蒙古草原,而且禁止开发蒙疆资源。晚清以降,危机四伏,蒙古、西藏等传统藩部亦遭受到内外而来的双重压力。内部天灾人祸、生存不易,外部俄、日等渐将侵略触角伸向边陲... 有清一代,清廷均对各蒙旗实行特殊保护政策,不仅限制内地商民人等进入蒙古草原,而且禁止开发蒙疆资源。晚清以降,危机四伏,蒙古、西藏等传统藩部亦遭受到内外而来的双重压力。内部天灾人祸、生存不易,外部俄、日等渐将侵略触角伸向边陲地区,大肆施行经济渗透之能事,导致各部更为萧条。为应对此等危机,清廷才有所改变,期望推行边疆新政,确保边陲,并期望通过开矿产、办公司、设商会、办银行等"兴边利"措施,缓解藩部压力、改善部众生计、抵制外来侵略渗透。此等措置客观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终未摆脱行政腐败之覆辙,更进一步恶化了藩部生存环境,一定程度上成为导致清末某些藩部最终背离清廷统治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 晚清 清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