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室实施关爱护理模式的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顾徐翠 沈惠青 汪和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关爱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采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日接待、术后回访的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实施各项人性化关爱护理。结果医患关系融洽,无护理纠纷,...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关爱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采用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日接待、术后回访的护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实施各项人性化关爱护理。结果医患关系融洽,无护理纠纷,有效缓解了患者术前负性情绪,患者满意度上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规范化流程服务和术前访视、术日接待、术后回访的关爱护理模式可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关爱模式 护理
下载PDF
三位一体关爱模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离职率的影响
2
作者 胡梦云 刘义兰 +7 位作者 熊莉娟 胡德英 孙丽 鲁才红 吴丽芬 谭蓉 王双 熊丹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关爱模式对护士职业满意度和离职率的影响,促进对护士的人文关怀。方法构建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群体三位一体关爱模式。护理部组织护理管理者进行人文知识培训及交流、护理人员心理测评与疏导,开展关爱护士活动;各... 目的探讨三位一体关爱模式对护士职业满意度和离职率的影响,促进对护士的人文关怀。方法构建护理部、护理单元、护士群体三位一体关爱模式。护理部组织护理管理者进行人文知识培训及交流、护理人员心理测评与疏导,开展关爱护士活动;各护理单元设置关爱护理同仁谈心记录本、开展巴特林活动、专科特色的关爱护士措施等;鼓励护理人员进行自我关怀。比较2021-2023年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分及护士离职率。结果2021-2023年,全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42±6.31)分、(95.29±4.92)分、(96.76±3.71)分,工作满意度逐年增高,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21-2023年护士离职率分别为1.49%、0.58%、0.80%,离职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关爱模式的实施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离职率,稳定护士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关爱模式 人文关怀 工作满意度 离职 巴特林活动 自我关怀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四位一体”模式与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存峰 王超 张灵 《改革与开放》 2018年第9期86-87,153,共3页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佳、性格孤僻,敏感自卑、认知消极、交际障碍、行为失范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亲情呵护与管教的缺失、学校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滞后、农村文化的衰落与社会关注不足等。构建更科学的农村留守儿童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情绪不佳、性格孤僻,敏感自卑、认知消极、交际障碍、行为失范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亲情呵护与管教的缺失、学校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滞后、农村文化的衰落与社会关注不足等。构建更科学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机制,必须坚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基本路径,构建政府指导、家庭主责、学校主导、社会支持的"四位一体"的心理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好政府的指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社会各界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四位一体” 关爱模式
下载PDF
农民工留守子女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晶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J0313-J0314,共2页
安徽省十分关注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积极探索和构建了包括"关爱模式"、"社会支持模式"、"自强模式"和"赋权模式"等四种有效的农民工留守子女社会支持体系,形成了政府、家庭、学校、全社会等多方联动共同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工... 安徽省十分关注农民工留守子女问题,积极探索和构建了包括"关爱模式"、"社会支持模式"、"自强模式"和"赋权模式"等四种有效的农民工留守子女社会支持体系,形成了政府、家庭、学校、全社会等多方联动共同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工作格局。今后,进一步巩固与完善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社会支持体系,政府应应承担起首要责任,教育部门应不断优化学校教育条件,家长应不断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全社会应继续保持共同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子女 社会支持体系 关爱模式 农民工
下载PDF
经济和政策视角下留守儿童关爱模式维度探究及路径分析
5
作者 李俊慧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第3期83-85,共3页
留守儿童作为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出现的新群体,其群体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也理应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本文在教育管理领域,基于经济和政策视角,融合依恋理论等积极心理学要素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模式研究。分析出... 留守儿童作为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出现的新群体,其群体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也理应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本文在教育管理领域,基于经济和政策视角,融合依恋理论等积极心理学要素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模式研究。分析出“校中有家”,“自我修复”,“灵动生命”的可行性教育关爱模式。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关爱模式 依恋理论 心理复原力
下载PDF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潘彩芳 许日波 +12 位作者 黄翠英 黄国爱 葛利辉 杜丽群 韦彩云 韦柳迎 黄利雪 李源 麻燕连 黄金萍 兰艳 林家庄 班凤婷 《广西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365-367,共3页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方法将196例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98例采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艾滋病与肺结核健康知识知晓率、遵... 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方法将196例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98例采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艾滋病与肺结核健康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可提高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相关知识掌握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肺结核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
下载PDF
关爱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稽留流产患者预后及康复的影响
7
作者 郭楠 林萍 张京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1439-1442,共4页
目的 观察关爱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稽留流产患者预后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关爱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 目的 观察关爱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稽留流产患者预后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治疗的110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关爱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负性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社会支持状态[社会支技评定量表(SSRS)评分]、预后不良发生率及康复情况。结果 出院前2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P均<0.05),SSRS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均<0.05);且出院前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SSR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4.55%(8/55)和32.73%(18/5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21d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关爱护理模式应用于稽留流产患者可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提高社会支持水平,还可预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爱模式护理 稽留流产 预后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8
作者 李瑶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215-218,共4页
探讨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2月我院接收的50例AI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全程关爱模式护理,每组25例。对两... 探讨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4年2月我院接收的50例AI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和全程关爱模式护理,每组25例。对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和心理应对方式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可提高AIDS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提高患者面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患者 全程关爱模式护理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燕妮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713-714,共2页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方法纳入此次研究中的90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4月,按照抽签法平均划分90例患者,4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45例观察组予以全程护理关爱...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方法纳入此次研究中的90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4月,按照抽签法平均划分90例患者,4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45例观察组予以全程护理关爱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2.22%),两组数据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效果良好,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 艾滋病 结核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模式研究——以肥西、肥东、庐江三县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松庆 刘燕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模式主要有"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代管家长队伍""农村全日制寄宿学校""留守小队"等。现有关的爱模式存在着各主体责任不明且难以形成合力,...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模式主要有"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学校少年宫""代管家长队伍""农村全日制寄宿学校""留守小队"等。现有关的爱模式存在着各主体责任不明且难以形成合力,经费投入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创新性有待提高等问题。要强化各主体责任,加大经费支持,加强执行力建设,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关爱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与关爱模式
下载PDF
新疆霍城县HIV阳性妇女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社区关爱模式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沙吾力.艾力卡 关灵灵 艾比拜.买买提明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3年第2期27-28,35,共3页
目的探索新疆霍城县针对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妇女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积极有效的关爱模式,为霍城县进一步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霍城县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为依托,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为平台,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 目的探索新疆霍城县针对艾滋病病毒(HIV)阳性妇女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积极有效的关爱模式,为霍城县进一步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霍城县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为依托,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为平台,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活的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HIV阳性妇女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社区关爱活动。结果 HIV阳性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主动性增强,阳性产妇接受母婴阻断服务的比例由2007年的73%提升到2008年的91%和2009年的93%;阳性妇女艾滋病防治、抗病毒治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儿童喂养等知识得到提高,参加活动的阳性妇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8%,明显高于没有参加过关爱活动的阳性妇女(68%)。结论针对霍城县HIV阳性妇女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进行社区关爱,对降低母婴传播是积极可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妇女儿童 社区关爱模式
原文传递
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苗小丽 沈倩 林爱玉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 目的:观察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全程关爱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弹性评分和心理应对方式评分。结果:观察组乐观、力量、韧性等心理弹性因子评分和面对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屈服和回避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可提高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改善应对方式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全程关爱模式护理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下载PDF
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关爱模式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金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9期52-53,共2页
评价实施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应用在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接诊的66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法下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一组(33例)为对照组,实施全程护理... 评价实施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应用在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接诊的66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法下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一组(33例)为对照组,实施全程护理关爱模式的一组(33例)为观察组,将两组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疾病知晓率(包含临床症状、不良反应、传染途径、适当锻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滋病与肺结核双重感染患者在实施全程护理关爱模式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对于疾病的知晓情况,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 艾滋病 结核病 双重感染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14
作者 韩秀花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5期92-94,共3页
探究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8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获得患者本人的同意下,用随机数的方式平均分组,护理方式分别为常规护理以及加用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并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 探究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弹性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8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在获得患者本人的同意下,用随机数的方式平均分组,护理方式分别为常规护理以及加用全程关爱模式护理,并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各个层面CD-RIS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MCMQ乐观层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力量和韧性层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IV感染者/AIDS患者应用全程关爱模式开展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使患者以正确的心态以及行为进行疾病的应对,应用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关爱模式护理 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心理弹性 应对方式
下载PDF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观察
15
作者 王海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9年第2期190-191,共2页
对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纳入此次研究中的90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4月,按照抽签法平均划分90例患者,4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45例观察组予以全程护理... 对全程护理关爱模式对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病人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纳入此次研究中的90例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4月,按照抽签法平均划分90例患者,45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45例观察组予以全程护理关爱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2.22%),两组数据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与结核病双重感染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关爱模式效果良好,可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关爱模式 艾滋病 结核病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大学生关爱失独家庭模式探讨
16
作者 王环秀 张立秀 《科技资讯》 2014年第10期240-240,共1页
本文通过了解中国失独家庭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关爱活动优势,引发对失独家庭关爱模式的探讨。
关键词 失独家庭 大学生 关爱模式
下载PDF
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世明 杨雀屏 +3 位作者 张紫娟 冯为 董小惠 陈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0-494,共5页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患者过程中常出现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有效的干预措施或可改善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在长期照护患者过程中常出现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有效的干预措施或可改善照护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护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在无锡市梁溪区、滨湖区、新吴区、锡山区、惠山区选取已同意纳入社区管理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40、42、36、38、44例,共计200例,以每例患者的1例主要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管理,观察组采取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干预时间均为1年。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对家庭照护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生理领域得分,观察组干预后家庭照护者WHOQOL-BRIEF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及总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关爱帮扶综合干预模式,可以缓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关爱帮扶模式 家庭照护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积极心理干预在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春晓 赵世娣 +1 位作者 任国琴 周焕芳 《贵州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随机抽选的50例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及相关肿瘤护理策略;同一病区内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抽选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治疗间隙由临床心理学...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随机抽选的50例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及相关肿瘤护理策略;同一病区内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抽选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治疗间隙由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后组间患者情绪变化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情绪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和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平均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积极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晚期肿瘤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幸福感,减少患者因躯体不良感受所致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整体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爱小组模式 晚期肿瘤 临终关怀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杨小丽 姜丽娟 +3 位作者 顾玉慧 严海霞 朱玉琴 王虹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2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 目的:探讨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02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对比分析2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心理状态变化、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8、12、24和48小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小时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SWOT分析法的疼痛关爱管理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SWOT分析法 疼痛关爱管理模式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医互通微信关爱服务模式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雪梅 梅学慧 +2 位作者 赵娣 荆敏 赵庆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第8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医互通微信关爱服务模式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31日115例人工流产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将2020年3月1日~5月31日115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互通微信关爱服务模式;... 目的:探讨医互通微信关爱服务模式在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31日115例人工流产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将2020年3月1日~5月31日115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医互通微信关爱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避孕方法选择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离院前综合医院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医互通微信关爱服务模式应用于人工流产患者中,可帮助患者选择高效避孕方法,提高满意度,缓解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互通 微信 关爱服务模式 避孕 人工流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