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元共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泽宁 肖国民 周金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8,32,共4页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以马来酸酐、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为主链的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摩尔百分含量、各单体摩尔百分含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聚体系的表现活化能为37.604 kJ/mol,聚合速率同引...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以马来酸酐、丙烯酸、烯丙基磺酸钠为主链的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摩尔百分含量、各单体摩尔百分含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聚体系的表现活化能为37.604 kJ/mol,聚合速率同引发剂摩尔百分含量的0.361次方,马来酸酐摩尔百分含量1.1748次方,丙烯酸摩尔百分含量1.1952次方以及烯丙基磺酸钠摩尔百分含量1.4229次方分别成正比。烯丙基磺酸钠单体摩尔百分含量对聚合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共聚动力学 马来酸酐
下载PDF
N-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溶液共聚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贺继东 王娟 李思东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9-561,共3页
以DMF为溶剂 ,采用膨胀计法对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溶液共聚动力学作了系统研究 .其中N 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均相溶液聚合 ,聚合速率方程为Rp=k[I]1/ 2 [M ].同时还测定了四种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在DM... 以DMF为溶剂 ,采用膨胀计法对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溶液共聚动力学作了系统研究 .其中N 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均相溶液聚合 ,聚合速率方程为Rp=k[I]1/ 2 [M ].同时还测定了四种N 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在DMF中的共聚表观活化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 苯乙烯 共聚动力学
下载PDF
PSt-TMI合成及其共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广赞 冯连芳 +3 位作者 顾雪萍 许忠斌 胡国华 刘金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以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ωTMI=0.03~0.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低3-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TMI)含量的PSt-TMI共聚物(ωTMI=0.03~0.11),确定了FTIR方法测定共聚物中TMI含量的方法,并对反应动力学与共聚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反应速率与单体浓度成正比,与引发剂浓度0.5次方成正比,80℃下反应时还存在热引发,终止方式为双基终止;反应总体活化能随单体配比中TMI分率增大而升高.引发剂浓度增大则产物分子量减小,分子量分布不变.随反应转化率提高分子量分布指数增大、产物中TMI含量略有下降.GPC串联紫外分析表明,产物中高分子量部分TMI含量高于低分子量部分中TMI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动力学 PSt-TMI 苯乙烯 高分子材料 含异氰酸酯 自由基共聚反应 空间位阻效应 3-异丙烯基-a a'-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
下载PDF
N-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沉淀共聚动力学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娟 贺继东 李咏歌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0年第1期38-41,共4页
用甲苯为溶剂 ,采用膨胀计法对 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沉淀共聚动力学作了系统的研究 ,聚合速率方程为 RP=k[I]0 .62 [M]。同时还测定了四种 N-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在甲苯中的共聚表观活化能 ,并由此证明四种单体与苯... 用甲苯为溶剂 ,采用膨胀计法对 N-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的沉淀共聚动力学作了系统的研究 ,聚合速率方程为 RP=k[I]0 .62 [M]。同时还测定了四种 N-对位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在甲苯中的共聚表观活化能 ,并由此证明四种单体与苯乙烯的聚合活性顺序及 CTC络合物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共聚动力学 NPMI 耐热改性剂
下载PDF
聚氨酯-丙烯酸酯共聚物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石红翠 贾金兰 +3 位作者 郭晓勇 张博 毛祖秋 马国章 《聚氨酯工业》 2012年第5期23-26,共4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链,以聚氨酯为侧链的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溶剂含量及大分子单体用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的加入对自由基溶液聚合有...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合成了以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链,以聚氨酯为侧链的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溶剂含量及大分子单体用量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封端的聚氨酯预聚体的加入对自由基溶液聚合有一定的影响,共聚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39.93 kJ/mol,聚合速率同引发剂质量分数的0.278次方成正比,聚合速率在20%溶剂含量时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封端 聚氨酯预聚体 共聚动力学
下载PDF
DMDAAC/IA共聚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明 丁瑶 +2 位作者 张静 张玉涵 何俐臻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3-178,共6页
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过硫酸钾一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衣康酸的水溶液共聚合动力学,测定了共聚合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用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共聚合热力学计算表明,在温度T... 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过硫酸钾一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衣康酸的水溶液共聚合动力学,测定了共聚合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用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共聚合热力学计算表明,在温度T=303-333K的试验条件范围,共聚合的活化能变化么G〈0。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衣康酸共聚合速率方程为Rp∝[M]1.49[I]0.53,共聚合表观活化能Ea=54.11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AAC 共聚动力学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氧化还原引发剂 表观活化能 IA 凝胶渗透色谱 速率方程
原文传递
D4/D4^Vi阴离子开环乳液共聚动力学及乳胶粒径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琛 邓锐 +2 位作者 王智英 石宇峰 艾照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4-67,共4页
采用阴离子开环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硅氧烷共聚乳液,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共聚动力学及乳胶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恒速阶段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Rp=k[E]0.18[KOH]0.59[M]0.75,表观活化能为52.77 kJ/mol。乳胶粒径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变小,粒... 采用阴离子开环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硅氧烷共聚乳液,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共聚动力学及乳胶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恒速阶段的表观动力学方程为Rp=k[E]0.18[KOH]0.59[M]0.75,表观活化能为52.77 kJ/mol。乳胶粒径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变小,粒径分布在80℃出现最小值。随[KOH]的增大,乳胶粒径变大,粒径分布变宽。复合乳化剂质量浓度[E]在不同范围内对乳胶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不同,当[E]<0.0572 g/mL时,随[E]增大,乳胶粒径变小,粒径分布变窄;当[E]>0.0572 g/mL时,乳胶粒径反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共聚乳液 共聚动力学 乳胶粒径 分布
下载PDF
PABA与PET共聚合反应的研究Ⅲ.共聚动力学及相关问题讨论
8
作者 杨始 陈玉君 任孟萍 《合成纤维工业》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3-16,共4页
研究了PABA与PET共聚合反应动力学,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增加,可近似看成一级反应。考察了乙二醇对聚对羟基苯甲酸酯的醇解作用,表明基本上不发生醇解反应。根据PABA自聚反应、PET酸解反应等研究结果,结合本... 研究了PABA与PET共聚合反应动力学,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增加,可近似看成一级反应。考察了乙二醇对聚对羟基苯甲酸酯的醇解作用,表明基本上不发生醇解反应。根据PABA自聚反应、PET酸解反应等研究结果,结合本文的工作,讨论了提高PET/PHB共聚酯分子量和改进序列分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动力学 聚酯 对乙酰氧基 苯甲酸 PABA PET
下载PDF
10.化学工程
9
《中国石化文摘》 2009年第2期51-52,共2页
室温离子液体[Emim]BF4及其水溶液体系的比热容测定;BCND催化剂催化丙烯聚合的动力学研究;丙烯腈与丙烯酸氨基酯的溶液共聚动力学研究;用DSC法研究聚苯乙烯磺酸钠阳离子交换树脂热分解反应的非等温动力学;
关键词 化学工程 阳离子交换树脂 聚苯乙烯磺酸钠 水溶液体系 共聚动力学 室温离子液体 非等温动力学 热分解反应
原文传递
大单体合成及其共聚动力学
10
作者 王珺 《杭州化工》 CAS 1994年第4期12-14,共3页
传统的合成接枝共聚物的方法可以分两类:引发接枝和偶合接枝。'引发接枝'一般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已形成的线性聚合物主链上重新产生活性中心。引发另一单体聚合而得;偶合接枝是通过主链结构单元上的反应基团与另一含反应性... 传统的合成接枝共聚物的方法可以分两类:引发接枝和偶合接枝。'引发接枝'一般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在已形成的线性聚合物主链上重新产生活性中心。引发另一单体聚合而得;偶合接枝是通过主链结构单元上的反应基团与另一含反应性端基的聚合物之间的偶合反应而得。这两种方法在实现接枝点分布、接枝链密度及支链长度、规整度方面都存在明显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 大单体合成 共聚动力学
下载PDF
Copolymerization Kinetics of Ethylene Oxide and Propylene Oxide
11
作者 尹红 陈志荣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218-222,共5页
The copolymerization kinetics of ethylene oxide and propylene oxide in an atomizing-circulation reactorunder semi-continuous operation is studied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molecular designation. The kineticpara... The copolymerization kinetics of ethylene oxide and propylene oxide in an atomizing-circulation reactorunder semi-continuous operation is studied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molecular designation. The kineticparameters are obtained by numerical optimization of the kinetic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ylene oxide propylene oxide copolymerization kinetics mathematical model numerical optimiza-tion
下载PDF
两性离子絮凝剂聚合行为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梓培 王秀军 +3 位作者 靖波 方申文 姚锰 段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89-595,共7页
以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和烯丙基磺酸钠(XS)为原料,利用水溶液聚合合成了两者的共聚物P(DM-XS),采用膨胀计法进行共聚动力学研究,分别利用FR法、KT法和YBR法计算DM和XS的竞聚率,并研究共聚物平均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 以N,N-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和烯丙基磺酸钠(XS)为原料,利用水溶液聚合合成了两者的共聚物P(DM-XS),采用膨胀计法进行共聚动力学研究,分别利用FR法、KT法和YBR法计算DM和XS的竞聚率,并研究共聚物平均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DM和XS的共聚动力学方程为Rp∝[M]2.17[I]0.61[CTA]0.73,表观聚合活化能为72.55 kJ/mol;得到DM和XS的竞聚率平均值分别为1.023 2和9.788 9;随着转化率的增大,共聚物中DM的含量逐渐增大,在聚合过程中为保持共聚物平均组成基本不变,建议采用补充XS的方法;絮凝剂P(DM-XS)用于处理含聚污水,除油率达99%,絮体不黏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离子絮凝剂 共聚动力学方程 竞聚率 含聚污水
下载PDF
乙烯基单体/N-取代马来酰亚胺共聚合动力学 被引量:16
13
作者 单国荣 翁志学 +1 位作者 黄志明 潘祖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51-655,共5页
详细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对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对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腈(AN)等单一或混合单体与PMI、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和N... 详细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对苯乙烯(St)/N-苯基马来酰亚胺(PMI)共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对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腈(AN)等单一或混合单体与PMI、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和N-邻氯苯基马来酰亚胺(o-CPMI)的共聚合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单体 马亚酰胺胺 共聚动力学 共聚
下载PDF
丙烯腈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H_2O/DMSO混合溶剂中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厚 王成国 +1 位作者 崔传生 蔡华甦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57-460,共4页
 在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合成了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在反应温度为60℃时,建立了聚合反应速率方程Rp=kC0.651±0.123NVP   ,求得聚合反应...  在水和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合成了丙烯腈(AN)与N 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共聚物,在反应温度为60℃时,建立了聚合反应速率方程Rp=kC0.651±0.123NVP   ,求得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并讨论了AN   C1.17±0.14AIBN    C1.59±0.35添加剂对苯二酚和二氧杂环己烷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混合溶剂 共聚反应动力学 二甲基亚砜 碳纤维 前驱体
下载PDF
四氟乙烯/偏氟乙烯/全氟甲基乙烯基醚乳液共聚合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才根 胡春圃 +2 位作者 徐旭东 张勤来 胡庆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5-268,共4页
对气相含氟单体四氟乙烯 ( TFE) /偏氟乙烯 ( VDF)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 PMVE)的乳液共聚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搅拌速率对共聚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 ,搅拌速率在550 r/ min~ 850 r/ min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搅拌速率增加而增... 对气相含氟单体四氟乙烯 ( TFE) /偏氟乙烯 ( VDF)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 PMVE)的乳液共聚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搅拌速率对共聚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 ,搅拌速率在550 r/ min~ 850 r/ min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搅拌速率增加而增大 ;当搅拌速率大于 850 r/ min时 ,反应速率随搅拌速率的变化趋缓。实验测得 60°C下该三元乳液共聚合反应速率对初始乳化剂浓度、初始引发剂浓度和反应总压力分别呈 0 .0 58级、0 .40 6级和 1 .540级反应 ,由此推导得乳液共聚合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 rp=k S0 .0 58I0 .4 0 6p1.54 0 ,其中速率常数 k为 5.78× 1 0 -3 g-0 .4 64 · dm1.3 92 ·( MPa) -0 .54 0·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氟乙烯 偏氟乙烯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含氟共聚 乳液共聚 共聚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DMDAAC/FA共聚合动力学及应用研究
16
作者 江燕妮 苏智 +1 位作者 张晓明 朱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0-945,共6页
以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富马酸(FA)作共聚单体,过硫酸钾(K_2S_2O_8)/亚硫酸氢钠(NaHSO_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单体的水溶液共聚合动力学。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研... 以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富马酸(FA)作共聚单体,过硫酸钾(K_2S_2O_8)/亚硫酸氢钠(NaHSO_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膨胀计法研究了单体的水溶液共聚合动力学。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DMDAAC和FA共聚合速率方程为Rp=k[DMDAAC/FA]3.93[I]1.01,表观活化能Ea=24.99k J·mol^(-1)。并在动力学基础上初步研究了共聚物P(DMDAACco-FA)和聚合硫酸铁(PFS)的沉降率和对印染废水的絮凝能力,结果表明,P(DMDAAC-co-FA)的沉降率是PFS的7.8倍,其絮体更大、更紧实,具有更好的絮凝沉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富马酸 共聚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下载PDF
用末端模型和前末端模型模拟绝热共聚合动力学
17
作者 陈明光 郭素荣 +1 位作者 何智蕴 潘祖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采用绝热量热法研究共聚合动力学 ,在Dewar聚合釜中以 2 ,2′ -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甲苯溶液中的绝热共聚合试验 ,分别用末端模型与Fuuda和Inagaki的前末端模型拟合交叉链增长焓 .结果表明 ,用末端模型拟... 采用绝热量热法研究共聚合动力学 ,在Dewar聚合釜中以 2 ,2′ -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在甲苯溶液中的绝热共聚合试验 ,分别用末端模型与Fuuda和Inagaki的前末端模型拟合交叉链增长焓 .结果表明 ,用末端模型拟合的交叉链增长焓之和 (-ΔHR12 ) + (-ΔHR2 1)与文献值吻合 ,而用Fukuda和Inagaki的前末端模型拟合的数值则远小于文献值 ,且 -ΔHR12 的绝对值远远小于 -ΔHR2 1,这意味着该模型在模拟本系统时存在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模型 前末端模型 绝热量热法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绝热共聚动力学
下载PDF
多锂引发剂引发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的共聚反应动力学(英文)
18
作者 曾季 王玉荣 +3 位作者 李杨 徐宏德 刘海峰 杜建伟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09,共1页
用正丁基锂、二乙烯基苯和异戊二烯合成了可溶于非极性溶剂的多锂引发剂体系,用其制备了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三元共聚橡胶,研究了温度、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Li+(摩尔比,下同)及引发剂浓度对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用正丁基锂、二乙烯基苯和异戊二烯合成了可溶于非极性溶剂的多锂引发剂体系,用其制备了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三元共聚橡胶,研究了温度、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Li+(摩尔比,下同)及引发剂浓度对其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TMEDA用量的增加(此时TMEDA/Li+不大于1)、引发剂浓度的增加,各种单体的反应速率增加;在同一条件下,单体的表观增长反应速率常数由大到小依次为丁二烯、苯乙烯、异戊二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共聚反应动力学 多锂引发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