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隐点共线约束逐点畸变校正算法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振庆 叶东 +2 位作者 吴斌 陈刚 杨子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6-1204,共9页
对逐点图像畸变校正算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基于四点共线交比不变性的逐点畸变校正算法的校正精度,指出该算法由于初始使用图像点含有误差导致计算其他图像点产生了精度改变,同时给出了计算结果误差较小时的图像点位置和相对距离的... 对逐点图像畸变校正算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基于四点共线交比不变性的逐点畸变校正算法的校正精度,指出该算法由于初始使用图像点含有误差导致计算其他图像点产生了精度改变,同时给出了计算结果误差较小时的图像点位置和相对距离的选取方法。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基于消隐点共线约束的逐点畸变校正算法。该算法利用消隐点来提高直线拟合精度,利用共线特征来约束校正图像点精度。该算法不仅可以优化基于四点共线交比不变性算法校正的图像点,同时也可以优化初始使用的图像点,从而提高所有图像点畸变校正精度。基于MATLAB的仿真实验显示:对于400万像素的镜头,校正后图像点最大误差是初始图像点噪声的29.05倍。针对实物图像对基于四点共线交比不变性法校正的图像点,基于消隐点共线约束法校正的图像点和未校正采集图像点的交比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算法优于四点共线交比不变性算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图像校正 畸变校正 消隐点 交比不变性 共线约束
下载PDF
一种相机位姿鲁棒估计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阿华 李学军 +1 位作者 刘涛 刘春晓 《装备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88-94,共7页
针对位姿估计算法对鲁棒性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鲁棒的高精度位姿估计方法:该方法以3个样本点对为基础,首先假设各空间点到投影中心的距离近似相等,然后根据像点与空间点间的几何约束关系建立方程组并推导迭代公式,进而迭代求... 针对位姿估计算法对鲁棒性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鲁棒的高精度位姿估计方法:该方法以3个样本点对为基础,首先假设各空间点到投影中心的距离近似相等,然后根据像点与空间点间的几何约束关系建立方程组并推导迭代公式,进而迭代求解各空间点到投影中心的距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最小二乘绝对定向方法来获取相机的初始位姿。最后根据空间点与像点之间的共线约束进行迭代优化,得到最终的相机位姿。测试表明,该方法在满足假设的条件下能很好地收敛,并达到较高的解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姿估计 样本点对 绝对定向 共线约束
下载PDF
虚拟装配环境中产品精确定位技术研究
3
作者 王子媛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4,共3页
基于对虚拟装配环境中装配零件的几何约束关系分析,分别对几何约束的判别、几何约束的确认和装配运动的定位导航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共线约束和共面约束的产生,对装配零件的运动方向和运动空间进行约束,实现了产品虚拟装配过程中的快速... 基于对虚拟装配环境中装配零件的几何约束关系分析,分别对几何约束的判别、几何约束的确认和装配运动的定位导航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共线约束和共面约束的产生,对装配零件的运动方向和运动空间进行约束,实现了产品虚拟装配过程中的快速精确定位,减轻了操作者虚拟装配操作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确定位 共线约束 共面约束 定位导航
下载PDF
基于射影不变性的相机畸变纠正及评价
4
作者 邱歆煜 黄玉春 《测绘地理信息》 CSCD 2021年第S01期100-104,共5页
提出了一种对高程度畸变图像的畸变纠正方法,并同时比较不同相机畸变模型纠正效果。由于无畸变的真值坐标不能在图像上直接量测,首先基于透视投影中的射影不变性得到相机在无畸变情况下的真值像素坐标。各畸变模型的最优参数通过最小化... 提出了一种对高程度畸变图像的畸变纠正方法,并同时比较不同相机畸变模型纠正效果。由于无畸变的真值坐标不能在图像上直接量测,首先基于透视投影中的射影不变性得到相机在无畸变情况下的真值像素坐标。各畸变模型的最优参数通过最小化畸变模型纠正结果与无畸变真值坐标的差值来求解,模型参数的初值为最小二乘的线性闭合解或零,然后通过Levenberg-Marquardt(LM)算法迭代得到模型参数的最优值。各畸变模型的纠正效果通过棋盘中横向和纵向共线程度的量化统计指标来进行评价。同时通过比较畸变模型纠正结果和基于射影不变性计算的真值分析不同畸变模型对相机畸变的模型拟合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高程度畸变图像进行纠正,并比较和评价不同相机畸变模型的畸变纠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变模型 交比 共线约束 误差函数 像素偏离
原文传递
附加共线约束的直接线性变换应用研究
5
作者 张栋梁 《科学家》 2016年第9期84-85,共2页
DLT(Direct Linear Transform,直接线性变换)广泛应用于非测量影像的处理中,但是其在控制点不足的情况下,精度难以保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附加共线约束,保证了直接线性变换的精度,并以建筑立面彩色点云获取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非量测图像 直接线性变换 共线约束
原文传递
基于消隐点共线约束的镜头畸变非量测校正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丽君 郭强强 陈天飞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7-95,共9页
提出一种基于消隐点共线约束的镜头畸变非量测校正方法。针对畸变中心的定位误差问题,利用畸变模型的基本矩阵和最小二乘法,实现畸变中心的高精度定位。同时,根据消隐点共线约束,定义消隐点和直线联合度量的畸变测度函数,并使用Nelder-M... 提出一种基于消隐点共线约束的镜头畸变非量测校正方法。针对畸变中心的定位误差问题,利用畸变模型的基本矩阵和最小二乘法,实现畸变中心的高精度定位。同时,根据消隐点共线约束,定义消隐点和直线联合度量的畸变测度函数,并使用Nelder-Mead算法进行非线性优化,迭代计算出精确的畸变模型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准确地对镜头畸变进行校正,方法简单易行,校正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 镜头畸变 非量测校正 消隐点共线约束 直线残差
原文传递
利用共线性和对极约束实现匹配扩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翟优 郭希维 +1 位作者 何鹏 曾峦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50-454,共5页
结构化场景图像的纹理较为单一,可提取的局部特征较少。在宽基线情况下,基于图像局部特征的匹配方法很难获取正确匹配,导致匹配精度降低。为此,提出了一种以图像局部特征匹配为基础进行配扩展的方法。匹配扩展时,将图像中线段的两端点... 结构化场景图像的纹理较为单一,可提取的局部特征较少。在宽基线情况下,基于图像局部特征的匹配方法很难获取正确匹配,导致匹配精度降低。为此,提出了一种以图像局部特征匹配为基础进行配扩展的方法。匹配扩展时,将图像中线段的两端点作为匹配的基元,利用线段两端点在不同视点间的共线性和对极约束限定候选匹配的搜索空间,剔除错误匹配,进行匹配关系的传播。实验结果表明:当图像存在一定的尺度和视点变化以及明显的光照变化时,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加匹配的数目,为精确的极线几何估计和三维重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匹配 匹配扩展 共线约束 对极约束
原文传递
An optimal on-site calibration method in measurement system of dynamic envelope curve of high-speed vehicle
8
作者 LIU Meng LIU Chang-jie WU Xiao-han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98-404,共7页
High-speed vehicle dynamic envelope curve is defined as the maximum limit outline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adverse factors while the train is running. Considering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urrent measurement system suc... High-speed vehicle dynamic envelope curve is defined as the maximum limit outline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adverse factors while the train is running. Considering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current measurement system such as complicated calibration process,cumbersome aided-instruments,strict limitation of working distanc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optical method in which two high-speed cameras with variable-zoom lenses are adopted as binocular stereo sensors of measurement system and a high-ac-curacy 3D target with fast reconstruction is designed. The intrinsic parameters of the sensors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s between coordinate systems are solved by the method of colinearity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calibration process is easy to operate and the device is also of portability. Most importantly, the severe working distance limitation between sensors and measured body is solved, enhancing the adaptability of measurement system to environm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sensors are in the range of 8 -16 m away from the measured body, system accuracy can reach up to ±0. 5 mm,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to measure the dynamic envelope curve of high-speed vehi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om lens 3D target colinearity constrai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inocular stereo vision dynamic envelope curv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