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磷酸盐胁迫对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18
1
作者
时翔
谭烨辉
+3 位作者
黄良民
黄小平
李元超
董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81-2586,共6页
以佳丽鹿角珊瑚(Acropora 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两种造礁石珊瑚为材料研究磷酸盐浓度对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millepora)在对照组磷酸盐浓度下,共生虫黄...
以佳丽鹿角珊瑚(Acropora 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两种造礁石珊瑚为材料研究磷酸盐浓度对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millepora)在对照组磷酸盐浓度下,共生虫黄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处于稳定状态,在15μmol/L和30μmol/L磷酸盐浓度下,虫黄藻的Fv/Fm值很快受到抑制,分别经过2d和5d开始慢慢恢复,但是最终只能恢复到比对照组较低的水平。同时两种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密度也有所降低,尤其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降低更加明显,15μmol/L和30μmol/L浓度下共生虫黄藻密度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低5.59%和14.69%。因此,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millepora)最大可以忍受30μmol/L的磷酸盐浓度,但是在30μmol/L浓度的耐受范围内,随着磷酸盐浓度的不断提高,珊瑚共生虫黄藻Fv/Fm值显著下降,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盐胁迫
鹿角珊瑚
Fv/Fm值
共生
虫
黄藻
密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体浑浊度对不同造礁石珊瑚种类共生虫黄藻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邢帅
谭烨辉
+2 位作者
周林滨
连喜平
黄良民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8-354,共7页
以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鼻形鹿角珊瑚(Acropora nasuta)、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和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灭活大肠杆菌液模拟不同梯度的水...
以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鼻形鹿角珊瑚(Acropora nasuta)、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和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灭活大肠杆菌液模拟不同梯度的水体浑浊度,研究了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对水体浑浊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水体浑浊度对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效率和密度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且抑制作用随浑浊度的增加而加强;不同种类的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对水体浑浊度的耐受能力不同,块状的丛生盔形珊瑚和澄黄滨珊瑚的耐受能力较强,枝状的多孔鹿角珊瑚、鼻形鹿角珊瑚和鹿角杯形珊瑚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浑浊度
造礁石珊瑚
Fv/Fm值
共生
虫
黄藻
密度
原文传递
南海造礁珊瑚Favia palauensis营养方式的空间差异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许慎栋
张志楠
+4 位作者
余克服
黄学勇
陈汉吉
覃祯俊
梁日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7-940,共14页
造礁珊瑚具有自养/异养双重营养模式.但是珊瑚能否通过调节其营养方式以提高其应对不同环境胁迫的能力,目前仍不清楚.文章以中国南海不同纬度礁区(三亚鹿回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70个帛琉蜂巢珊瑚(Favia palauensis)样品为材料,利...
造礁珊瑚具有自养/异养双重营养模式.但是珊瑚能否通过调节其营养方式以提高其应对不同环境胁迫的能力,目前仍不清楚.文章以中国南海不同纬度礁区(三亚鹿回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70个帛琉蜂巢珊瑚(Favia palauensis)样品为材料,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珊瑚骨骼δ^(13)C(δ^(13)C_(s))、虫黄藻δ^(13)C(δ^(13)C_(z))、宿主有机质δ^(13)C(δ^(13)C_(h))以及δ^(13)C_(h)和δ^(13)C_(z)之间的差值(Δ^(h-z )^(13)C)),结合共生虫黄藻密度(ZD)、共生组织生物量等珊瑚的生理指标和环境参数,研究了南海Favia palauensis营养方式的空间差异及其受控因素,探讨了营养方式的灵活性调节对其环境适应性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南海北部三亚鹿回头珊瑚具有较高的ZD和δ^(13)C_(z)值,表明该区域的珊瑚比南海中部西沙和南部南沙群岛的珊瑚有更高的自养能力;而西沙和南沙群岛的珊瑚具有相对低的δ^(13)C_(h)和Δ^(h-z) ^(13)C值,意味着该区域的珊瑚比三亚鹿回头的珊瑚有更高的异养摄食能力.此外,珊瑚共生组织生物量、δ^(13)C_(s)与Δ^(h-z) ^(13)C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珊瑚共生体所产生的有机物质越多,珊瑚的异养摄食强度越大.珊瑚营养模式的空间差异表明,当外部环境条件和/或其自身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时,珊瑚会调节其营养方式.这种光合自养与异养营养之间的动态调节机制对提高珊瑚的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珊瑚
共生
虫
黄藻
密度
稳定碳同位素
营养方式
空间差异
南海
原文传递
题名
磷酸盐胁迫对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
18
1
作者
时翔
谭烨辉
黄良民
黄小平
李元超
董志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81-2586,共6页
基金
国家基金面上资助项目(40576052,40676092)
中国科学院方向性资助项目(KSCX2-SW-132)~~
文摘
以佳丽鹿角珊瑚(Acropora 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两种造礁石珊瑚为材料研究磷酸盐浓度对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millepora)在对照组磷酸盐浓度下,共生虫黄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处于稳定状态,在15μmol/L和30μmol/L磷酸盐浓度下,虫黄藻的Fv/Fm值很快受到抑制,分别经过2d和5d开始慢慢恢复,但是最终只能恢复到比对照组较低的水平。同时两种珊瑚的共生虫黄藻密度也有所降低,尤其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降低更加明显,15μmol/L和30μmol/L浓度下共生虫黄藻密度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低5.59%和14.69%。因此,佳丽鹿角珊瑚(A.pulchra)和多孔鹿角珊瑚(A.millepora)最大可以忍受30μmol/L的磷酸盐浓度,但是在30μmol/L浓度的耐受范围内,随着磷酸盐浓度的不断提高,珊瑚共生虫黄藻Fv/Fm值显著下降,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显著降低。
关键词
磷酸盐胁迫
鹿角珊瑚
Fv/Fm值
共生
虫
黄藻
密度
Keywords
phosphate stress
Acroporidae
Fv/Fm
the density of the symbiotic algae
分类号
Q945 [生物学—植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体浑浊度对不同造礁石珊瑚种类共生虫黄藻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邢帅
谭烨辉
周林滨
连喜平
黄良民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48-354,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855)
广东省科技计划(2009B030600004)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推广专项(A200899J1)资助
文摘
以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鼻形鹿角珊瑚(Acropora nasuta)、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和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灭活大肠杆菌液模拟不同梯度的水体浑浊度,研究了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对水体浑浊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水体浑浊度对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效率和密度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且抑制作用随浑浊度的增加而加强;不同种类的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对水体浑浊度的耐受能力不同,块状的丛生盔形珊瑚和澄黄滨珊瑚的耐受能力较强,枝状的多孔鹿角珊瑚、鼻形鹿角珊瑚和鹿角杯形珊瑚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
关键词
水体浑浊度
造礁石珊瑚
Fv/Fm值
共生
虫
黄藻
密度
Keywords
water turbidity, hermatypic corals, Fv/Fm, the density of symbiotic zooxanthella
分类号
Q178.53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南海造礁珊瑚Favia palauensis营养方式的空间差异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
5
3
作者
许慎栋
张志楠
余克服
黄学勇
陈汉吉
覃祯俊
梁日升
机构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7-940,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90041、42030502、41663001)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编号:MGQNLMTD201806)
广西科技项目(编号:AD17129063、AA17204074、2020GXNSFAA297026)资助。
文摘
造礁珊瑚具有自养/异养双重营养模式.但是珊瑚能否通过调节其营养方式以提高其应对不同环境胁迫的能力,目前仍不清楚.文章以中国南海不同纬度礁区(三亚鹿回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70个帛琉蜂巢珊瑚(Favia palauensis)样品为材料,利用同位素地球化学指标(珊瑚骨骼δ^(13)C(δ^(13)C_(s))、虫黄藻δ^(13)C(δ^(13)C_(z))、宿主有机质δ^(13)C(δ^(13)C_(h))以及δ^(13)C_(h)和δ^(13)C_(z)之间的差值(Δ^(h-z )^(13)C)),结合共生虫黄藻密度(ZD)、共生组织生物量等珊瑚的生理指标和环境参数,研究了南海Favia palauensis营养方式的空间差异及其受控因素,探讨了营养方式的灵活性调节对其环境适应性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南海北部三亚鹿回头珊瑚具有较高的ZD和δ^(13)C_(z)值,表明该区域的珊瑚比南海中部西沙和南部南沙群岛的珊瑚有更高的自养能力;而西沙和南沙群岛的珊瑚具有相对低的δ^(13)C_(h)和Δ^(h-z) ^(13)C值,意味着该区域的珊瑚比三亚鹿回头的珊瑚有更高的异养摄食能力.此外,珊瑚共生组织生物量、δ^(13)C_(s)与Δ^(h-z) ^(13)C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珊瑚共生体所产生的有机物质越多,珊瑚的异养摄食强度越大.珊瑚营养模式的空间差异表明,当外部环境条件和/或其自身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时,珊瑚会调节其营养方式.这种光合自养与异养营养之间的动态调节机制对提高珊瑚的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造礁珊瑚
共生
虫
黄藻
密度
稳定碳同位素
营养方式
空间差异
南海
分类号
Q958.8 [生物学—动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磷酸盐胁迫对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时翔
谭烨辉
黄良民
黄小平
李元超
董志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水体浑浊度对不同造礁石珊瑚种类共生虫黄藻的影响
邢帅
谭烨辉
周林滨
连喜平
黄良民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0
原文传递
3
南海造礁珊瑚Favia palauensis营养方式的空间差异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影响
许慎栋
张志楠
余克服
黄学勇
陈汉吉
覃祯俊
梁日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