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声性调式的转调与和声的处理方法——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之四 被引量:8
1
作者 樊祖荫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3-42,共10页
中国传统乐学中有“移宫犯调”的理论,现代音乐创作中完全可以此为依据,进行五声性调式的转调与和声的处理。对于五声性旋律的转调,可通过“宫———角”关系的转移或通过小三度意义的改变来实现;对于转调的和声处理,则可通过共同和弦... 中国传统乐学中有“移宫犯调”的理论,现代音乐创作中完全可以此为依据,进行五声性调式的转调与和声的处理。对于五声性旋律的转调,可通过“宫———角”关系的转移或通过小三度意义的改变来实现;对于转调的和声处理,则可通过共同和弦、共同音或移调模进等多种方法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声性调式 转调 和声 处理方法 移宫犯调 旋律 同和弦 同音 移调模进
下载PDF
罗斯拉维茨的中心音列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康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0,共10页
中心音列技术是俄罗斯作曲家罗斯拉维茨在20世纪初所探索,并开始运用于创作实践的一种新的音高组织手段。本文简述了罗斯拉维茨的生平;详细论述了他的音乐的基本构成原理与主要技术特征,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其作品音高关... 中心音列技术是俄罗斯作曲家罗斯拉维茨在20世纪初所探索,并开始运用于创作实践的一种新的音高组织手段。本文简述了罗斯拉维茨的生平;详细论述了他的音乐的基本构成原理与主要技术特征,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其作品音高关系体系内部的结构力与统一性等问题;最后以完整作品的分析作了进一步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列 中心音 俄罗斯 统一性 三度循环 作品 关系体系 结构力 音高组织 同音
下载PDF
论复合功能、复合和弦及调性重叠——《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及风格手法》第十五章、第二十二章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学严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83年第1期16-23,共8页
刘学严同志著作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及风格手法》全书共二十五章,是本院作曲系科研项目之一,也是该系和声教材。其中第十五章论述复合功能与复合和弦,第二十二章论述调性的重叠;这里把两章合成一篇先行发表。
关键词 复合和弦 复合功能 五声性 多调性 调式和声 七和弦 重叠 同音 和声手法 羽调式
下载PDF
谈转调中的五声性处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学严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62-69,共8页
“转调”是音乐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使音乐增强紧张度,不断获得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调性变化使前后色调更新,加强了色彩的对比度,从而使音乐更丰富、更绚丽,更动人。由于世界上各民族音乐文化之不同,决不能都使用同一个体系的转调方... “转调”是音乐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它能使音乐增强紧张度,不断获得发展的动力;同时随着调性变化使前后色调更新,加强了色彩的对比度,从而使音乐更丰富、更绚丽,更动人。由于世界上各民族音乐文化之不同,决不能都使用同一个体系的转调方法(如传统和声的转调方法),这势必会造成生搬硬套千篇一律,从而削弱了民族特点。因此在使用外国转调手法的同时,并努力探索和本民族音乐特点相结合乃实属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声性 转调 相结合 民族特点 调性 同和弦 旋律型 色彩性 作曲 同音
下载PDF
罗忠镕五声性十二音序列结构与“均”控框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金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1-66,共6页
近十几年,陆续能看到著名作曲家罗忠镕先生运用十二音作曲技法所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音乐作品面世;姿形绮丽、谱法一新,充溢着开拓和进取.国内评论界把罗先生所创编的序列称之为"五声性十二音",因这种序列的"相邻... 近十几年,陆续能看到著名作曲家罗忠镕先生运用十二音作曲技法所创作的具有中国风格特色的音乐作品面世;姿形绮丽、谱法一新,充溢着开拓和进取.国内评论界把罗先生所创编的序列称之为"五声性十二音",因这种序列的"相邻音级间无半音和三全音,其3至5音截段具有五声性音调特征."罗先生的成功给作曲界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即,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风格序列,其五声性是如何把握的呢?是偶然所获、还是经验所致?我们能否找一种既与民族音乐传统挂靠而又不违序列作曲规程的理论呢?本文拟就这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风格特色 五声性序列 十二音序列 评论 原型 序列结构 框架 同音 理论问题
下载PDF
多声部壮歌扩展调性的特色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甫基 《艺术探索》 1997年第S1期216-220,共5页
关键词 多声部 调性 声部组合 色彩性 调式色彩 壮歌 商调式 协和音程 二重唱 同音
下载PDF
同主音大小调的特殊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2年第4期30-32,共3页
本文主要讲述的同主音大小调,虽然有四个点用三和弦,但在传统和声教材中都被认为是远关系调,根据其共同和弦的相同功能属性,同主音大小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近关系调”或称为“亲密调”。
关键词 同主音调 同主音大小调 同音 同和弦
下载PDF
音级集合的移位反演与不变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齐研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46-56,共11页
音级集合作为20世纪作曲技术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无论对无调性音乐还是序列音乐来说,都揭示出新的音高组织、结构逻辑以及深层结构相互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音级集合理论中由集合的移位、反演所产生的不变关系;即两集合间形成的"... 音级集合作为20世纪作曲技术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无论对无调性音乐还是序列音乐来说,都揭示出新的音高组织、结构逻辑以及深层结构相互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音级集合理论中由集合的移位、反演所产生的不变关系;即两集合间形成的"共同音"(commontones)、以及集合固有的对称结构对其在音乐持续构思、贯穿发展、结构的前后通连的影响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级集合 移位 反演 不变关系 同音 对称
下载PDF
论甘美兰音阶的结构形态与调音模式 被引量:1
9
作者 饶文心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4-59,60-63,共20页
论文通过对新掌握的爪哇本土学者实测的76套宫廷甘美兰乐器音阶数据的分析与论证,从非演绎律的角度探索和研究斯连德若与佩罗格音阶的结构形态,认为构成斯连德若与佩罗格音阶的是7/6和8/7或靠近它们的简比谐音音程。论文把音阶研究纳入... 论文通过对新掌握的爪哇本土学者实测的76套宫廷甘美兰乐器音阶数据的分析与论证,从非演绎律的角度探索和研究斯连德若与佩罗格音阶的结构形态,认为构成斯连德若与佩罗格音阶的是7/6和8/7或靠近它们的简比谐音音程。论文把音阶研究纳入调式关系之中,揭示了这两种音阶的共同音与框架音程的关系以及调音模式的配置,认为五声斯连德若与七声佩罗格这两类甘美兰音阶之间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并建立在共同的结构形态之上。论文对产生八度伸缩性现象的原因作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连德若 佩罗格 同音 框架音程 调音模式
下载PDF
《和声学实用教程》自学辅导(14)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烈武 《人民音乐》 1956年第6期43-46,共4页
八十一、教程§.38.VII级上的导七和弦,小七和弦与减七和弦。在音阶的导音上构成的七和弦,称为导七和弦。它在功能上是属于属功能的。导七和弦由导音上的减三和弦再加上一个七度音而构成。这个七度音就是音阶的六度音。在自然大调中... 八十一、教程§.38.VII级上的导七和弦,小七和弦与减七和弦。在音阶的导音上构成的七和弦,称为导七和弦。它在功能上是属于属功能的。导七和弦由导音上的减三和弦再加上一个七度音而构成。这个七度音就是音阶的六度音。在自然大调中,六度音是大六度,在和声大调与和声小调中,六度音是小六度,因而自然大调的导七和弦的七度音是小七度,和声大调及和声小调的导七和弦的七度音是减七度。含小七度的导七和弦称为小七和弦,含减七度的导七和弦称为减七和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七和弦 九和弦 主和弦 自学辅导 和声学 和声大调 教程 自然大调 和声小调 同音
原文传递
对《十二音序列的集结态》一文的看法──兼谈两六音组之间的“互补”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萃康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12,共2页
对《十二音序列的集结态》一文的看法──兼谈两六音组之间的“互补”关系华萃康读1993年第二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陈小兵《十二音序列的集结态》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后,觉得有必要提出一些看法供作者和读者参考。一、“集... 对《十二音序列的集结态》一文的看法──兼谈两六音组之间的“互补”关系华萃康读1993年第二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陈小兵《十二音序列的集结态》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后,觉得有必要提出一些看法供作者和读者参考。一、“集结态”这一概念虽然在文中是用于十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音序列 互补关系 “互补” 音组 六音集合 陈文中 音音 原型 十二平均律 同音
原文传递
太极乐旨(新述)——太极作曲系统(四)
12
作者 赵晓生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1-66,共6页
赘言自一九八八年三月以来,《太极乐旨》的表述方法逐步出现一些重大的修改,在保持原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新形成一个形式更完美,结构更对称,外观更漂壳,内涵更符合《周易》的精神的系统。因此,有必要在此将《太极乐旨》的诸要点重... 赘言自一九八八年三月以来,《太极乐旨》的表述方法逐步出现一些重大的修改,在保持原型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新形成一个形式更完美,结构更对称,外观更漂壳,内涵更符合《周易》的精神的系统。因此,有必要在此将《太极乐旨》的诸要点重新阐述,是以为准。为了区别过去已发表的诸篇论文,故名“新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六十四卦 音集 十二音技法 作曲系 阴阳 同音 音列 基本内容 周易
下载PDF
多声部音乐写作基础教程(十八)
13
作者 张力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13年第6期29-33,共5页
附录一 几种转调方法简介 转调是指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调性由一个调开始进入另一调后终止的运动过程。转调的方式是多样而复杂的,一般来讲,两调之间调号相差越少,它们之间的共同音就越多,彼此关系也就越近;反之,则关系越远。... 附录一 几种转调方法简介 转调是指在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调性由一个调开始进入另一调后终止的运动过程。转调的方式是多样而复杂的,一般来讲,两调之间调号相差越少,它们之间的共同音就越多,彼此关系也就越近;反之,则关系越远。各调之间,由于关系的远近不同,转调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这里,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转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声部音乐 写作基础 教程 运动过程 转调 同音 调性
下载PDF
关于和声功能的两个问题
14
作者 张瑞 《中国音乐学》 1987年第1期55-56,共2页
【一】、应如何划分下列几个和弦的功能:在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和声学教本中,对下列几个和弦的功能讲得不清楚。对它们的功能应如何划分,我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Ⅲ级和Ⅵ级三和弦的功能:这两个副三和弦与两个正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大... 【一】、应如何划分下列几个和弦的功能:在我们目前接触到的和声学教本中,对下列几个和弦的功能讲得不清楚。对它们的功能应如何划分,我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一、Ⅲ级和Ⅵ级三和弦的功能:这两个副三和弦与两个正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大体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三和弦 同音 和声功能 和声学 功能圈 主和弦 主功能 贝多芬 作曲家 主题
原文传递
对词干形态分析的几点意见
15
作者 А.И.Смирницкий 赵云中 高欣 《当代语言学》 1964年第2期23-26,共4页
维诺库尔分析的是俄语材料,但实际上他的文章中所论述的与其说是俄语构词的具体问题,还不如说是形态分析的原则本身。正是这些原则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此外它也含有不少对俄语某些具体现象十分有趣而细致的观察和见解。
关键词 形态分析 音段 不可分解 意义 同特征 俄语构词 浆果 几点意见 同音 实际情况
原文传递
太极乐旨续篇(下)
16
作者 赵晓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1988年第3期62-75,共14页
三、以“太极乐旨”规则处理“十二音音列”实例剖析三十二组“十二音音列”既出,激发起笔者用而谱之。为了体现这一整套三十二组音列的全貌,计划创作一组《太极系列声乐套曲——唐人绝句三十二首》。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目前尚在进行... 三、以“太极乐旨”规则处理“十二音音列”实例剖析三十二组“十二音音列”既出,激发起笔者用而谱之。为了体现这一整套三十二组音列的全貌,计划创作一组《太极系列声乐套曲——唐人绝句三十二首》。这是一个不小的工程,目前尚在进行之中。现举已经完成的为晚唐大诗人李商隐七绝《嫦娥》所谱之女声独唱曲为例,说明笔者在处理这组音列时的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音 音集 太极 音列 同音 声乐套曲 规则处理 音程 李商隐 音组
下载PDF
师专和声课教学研讨
17
作者 杨新宇 《殷都学刊》 1993年第4X期85-89,共5页
师专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起点普遍偏低,教学工作的进展遇到不小的阻力。本文拟从六和弦连接法探讨一下和声课的教学方法。 和声课进行到正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四部和声作业中的问题明显增多,尤其是功能和声... 师专音乐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起点普遍偏低,教学工作的进展遇到不小的阻力。本文拟从六和弦连接法探讨一下和声课的教学方法。 和声课进行到正三和弦第一转位——六和弦时,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四部和声作业中的问题明显增多,尤其是功能和声所禁用的不良的声部关系——平行及反向八度(一度)、五度的出现几乎难以避免(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弦连接 声部进行 和声课教学 连接法 五音 平稳进行 同音 师专音乐专业 重复音 泛音列
下载PDF
和声学实习教程自学辅导(八)
18
作者 刘烈武 《人民音乐》 1955年第9期35-37,27,共4页
四十一、我们以前所学习的和弦连接方法,除了在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低音或旋律可作六度跳进(三度的转位音程)以外,在其他任何情形下,上方三声部都不作多于三度的跳进。现在,在教程§.25中。
关键词 属和弦 和声学 三声部 五音 教程 旋律 男高音 接法 排列法 同音
原文传递
汉语方言通音 被引量:5
19
作者 罗杰瑞 R. VanNess Simmons +1 位作者 史皓元 张艳红(译)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7-116,共20页
本文为除闽方言之外的汉语方言构建一个共通的音韵体系,即"汉语方言通音"。一般汉语方言共同音系的制定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为使用语言学的比较方法,立足于现代方言进行归纳和构建,二为借用《切韵》的音类,系统地去除现代汉... 本文为除闽方言之外的汉语方言构建一个共通的音韵体系,即"汉语方言通音"。一般汉语方言共同音系的制定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为使用语言学的比较方法,立足于现代方言进行归纳和构建,二为借用《切韵》的音类,系统地去除现代汉语方言中所没有的音类与特征。第二种方法相对更益于操作也更有效。汉语方言通音的基本音韵框架是基于对现今方言的语音材料的相比较而获得的,这并不需要借助历史材料或汉日、汉韩等国外语音标注材料。通过对《切韵》音类的削减和重新整理,本文初步地列出了简略而又相对全面的"汉语方言通音"的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同音 方言比较 《切韵》音系
原文传递
五声调式的共同音转调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畅 《音乐探索》 2000年第3期31-35,共5页
五声调式的共同音转调 ,在一些教科书中已有所提及 ,但都没有系统地加以阐述。本文把五声调式的共同音转调作为一种独立而重要的转调方式来加以系统的论述 ,使其概念更加明确和具体化 ,并对五声调式的共同音转调作了细致的分类 。
关键词 五声调式 同音转调 正音 偏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