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出道成像方式的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I——理论 被引量:26
1
作者 杨锴 马在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6-553,共8页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该方法属于典型的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输出道成像方式和输入道成像方式.考察共反射面元... 共反射面元(Common Reflection Surface)叠加是一种独立于宏观速度模型的零偏移距成像方法,该方法属于典型的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克希霍夫型成像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输出道成像方式和输入道成像方式.考察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它属于输入道成像方式.本文基于理论模型数据,实现了输出道成缘方式的CRS叠加方法.相比传统的输入道成像方式,它具有能够保证大偏移距反射信息的成像精度和计算效率较高的优点,而且更加容易推广到三维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面元叠加 反射叠加 输出道成像方式 输入道成像方式 数据输入面 数据输出面 克希霍夫MZO
下载PDF
基于共反射点叠加的观测参数选择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海波 黄德济 贺振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通常采用的共中心点(CMP)叠加技术对于复杂的地质构造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若通过从道间距、覆盖次数等观测参数与目标层地层倾角、共反射点离散度的关系出发,并结合模型正演,对复杂构造地层的观测参数选取进行优化... 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通常采用的共中心点(CMP)叠加技术对于复杂的地质构造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若通过从道间距、覆盖次数等观测参数与目标层地层倾角、共反射点离散度的关系出发,并结合模型正演,对复杂构造地层的观测参数选取进行优化,使之能对目标层尤其是逆断层下降盘的阴影层段进行较充分的"照明",即可得到共反射点叠加剖面,这对共反射点叠加是一项有益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叠加 观测参数 正演 地震勘探数据处理
下载PDF
阿留申—阿拉斯加俯冲带及周边地区地幔过渡带结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勇 张瑞青 况春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38-850,共13页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固定台站和“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在南北地震带北段布设的宽频带流动台阵记录到的极远震事件,通过SS前驱波震相研究,获得了阿留申—阿拉斯加俯冲带东段及邻区下方410 km和660 km间断面的埋深和起伏形态特征.为...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固定台站和“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在南北地震带北段布设的宽频带流动台阵记录到的极远震事件,通过SS前驱波震相研究,获得了阿留申—阿拉斯加俯冲带东段及邻区下方410 km和660 km间断面的埋深和起伏形态特征.为增强对SS前驱波震相的识别,我们采用了时差校正和共反射点叠加分析.叠加结果显示,毗邻阿留申俯冲带的白令海、阿拉斯加半岛、以及阿拉斯加中南部和东部地区下方,410 km和660 km间断面的埋深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因而具有正常的过渡带厚度.这表明在阿留申—阿拉斯加俯冲带东段,北太平洋板块还没有俯冲到地幔过渡带深度范围内.其次,在阿拉斯加西部地区下方,660 km间断面出现明显下沉,而上覆的410 km间断面埋深接近于全球平均值,从而导致过渡带明显加厚.据此,我们推测在阿拉斯加西部地区下方地幔过渡带底部可能存在库拉残留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留申—阿拉斯加俯冲带 SS前驱波 反射叠加 太平洋俯冲板片 地幔过渡带
下载PDF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潘浩波 林承灏 +1 位作者 冯伟栋 疏鹏 《路基工程》 2016年第5期192-196,共5页
以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隧道沿线工程场地进行勘察,对勘探区下伏地层起伏形态、厚度、埋深以及隐伏断裂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勘探区内未发现隐伏断裂构造分布,第四系地层从上至下为粉质黏土层、粉... 以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隧道沿线工程场地进行勘察,对勘探区下伏地层起伏形态、厚度、埋深以及隐伏断裂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勘探区内未发现隐伏断裂构造分布,第四系地层从上至下为粉质黏土层、粉细砂层、粉砂岩层;基岩顶界面埋深62.5~66.5 m,浅层地震勘探在ZK5钻孔位置推测粉砂岩层顶、基岩顶界面的地层深度分别为24,63 m,钻孔揭露的对应地层深度分别为22.76,61.26 m,两者反映的地层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江隧道工程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隐伏断裂 钻孔揭露 反射叠加
下载PDF
DMO技术及其处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振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2年第2期58-68,共11页
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 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的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的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O技术 处理效果 地震勘探 倾角时差 倾角时差校正 反射叠加
下载PDF
Inverse Gaussian-beam common-reflection-point-stack imaging in crosswell seismic tomography 被引量:1
6
作者 Wei Zheng Rong Yang Fei-Long +1 位作者 Liu Bao-Hua Pei Yan-Lia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9年第3期349-357,396,397,共11页
To solve problems in small-scale and complex structural traps,the inverse Gaussian-beam stack-imaging method is commonly used to process crosswell seismic wave reflection data.Owing to limited coverage,the imaging qua... To solve problems in small-scale and complex structural traps,the inverse Gaussian-beam stack-imaging method is commonly used to process crosswell seismic wave reflection data.Owing to limited coverage,the imaging quality of conventional ray-based crosswell seismic stack imaging is poor in complex areas;moreover,the imaging range is small and with sever interference because of the arc phenomenon in seismic migration.Thus,we propose the inverse Gaussian-beam stack imaging,in which Gaussian weight functions of rays contributing to the geophones energy are calculated and used to decompose the seismic wavefield.This effectively enlarges the coverage of the reflection points and improves the transverse resolution.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VSP–CDP stack imaging,the proposed methods extends the imaging range,yields higher horizontal resolution,and is more adaptable to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model a complex structure in the K-area.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wave group of the target layer is clearer,the resolution is higher,and the main frequency of the crosswell seismic sec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surface seismic explorati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of the method are verified by theoretical model and practic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sswell seismic GAUSSIAN weight function inverse beam common reflection STACK IMAGING
下载PDF
斜井VSP共反射点交互叠加成像方法
7
作者 杨飞龙 刘东明 +1 位作者 秦民君 苏志东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28-734,共7页
叠加可以压制噪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是地震数据处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采用逐段迭代算法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地震波反射点的位置。在利用Qt语言编制的波场对比交互软件界面上,进行正演记录与实际资料的波场特征对比,建立速度场模型... 叠加可以压制噪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是地震数据处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采用逐段迭代算法进行波场正演,计算地震波反射点的位置。在利用Qt语言编制的波场对比交互软件界面上,进行正演记录与实际资料的波场特征对比,建立速度场模型。将共炮点道集数据搬家至反射点真实位置形成共反射点道集记录,以一定的面元尺寸叠加。应用斜井VSP(垂直地震剖面法)共反射点交互叠加方法对W地区进行成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地下地质结构特征,为地震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地震剖面法 反射叠加 逐段迭代 交互界面 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