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读陈洪绶童子礼佛图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畏冬 《收藏家》 1994年第6期60-61,共2页
书画鉴赏,"鉴"字在前,指的是断定真伪。真伪莫辨,其它也是"瞎掰"。因此,"鉴"是第一位的。然而,其后的"赏"字亦不容忽视。它是我们对真品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当我们将一件作品确定为真品之后,如... 书画鉴赏,"鉴"字在前,指的是断定真伪。真伪莫辨,其它也是"瞎掰"。因此,"鉴"是第一位的。然而,其后的"赏"字亦不容忽视。它是我们对真品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当我们将一件作品确定为真品之后,如有机会仔细把玩,品评其优劣,考察其年代,琢磨其心意,体会其内容……,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喜悦。这是笔者从读陈洪绶《童子礼佛图》轴中得到的启示。此图为故宫博物院所藏,为绢本设色画,纵150、横67.3厘米。图中绘一玲珑剔透的巨大湖石,石前置一瓦制小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洪绶 绢本设色 石前 湖石 老莲 戏婴图 稽县 兰盆会 燃灯 荐新
原文传递
老街
2
作者 宋朋涛 《内蒙古画报(蒙汉文版)》 2008年第2期30-33,共4页
每一个城市的建筑都记录着这个城市从无到有,历经沧桑的变迁轨迹。也体现着社会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以及美学意义上的价值判断。塞上老街就是呼和浩特的一个亮点。全长380米,全部建筑充分体现明清时期特点,被誉为呼和浩特的旧影浓缩。
关键词 文化内涵 变迁轨迹 价值取向 美学意义 价值判断 传统商业街 民俗学家 手把肉 兰盆会 于明
原文传递
从谚语看闽台的年节习俗
3
作者 林宝卿 《民间文学论坛》 1994年第4期47-49,80,共4页
《说文解字》:“谚”释为“传言也”。《广韵》;“谚”为“俗言也”。不管是传言或俗言,它们大多数来自人民群众,是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积淀而成的固定语句。它语义完整、结构定型,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反映当地的民情土风、传统... 《说文解字》:“谚”释为“传言也”。《广韵》;“谚”为“俗言也”。不管是传言或俗言,它们大多数来自人民群众,是在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积淀而成的固定语句。它语义完整、结构定型,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反映当地的民情土风、传统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人民群众 八月十五 听香 这一天 闽南人 土地婆 兰盆会 祭月 社日
下载PDF
从民间丧俗看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
作者 梁晓虹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年第2期61-64,共4页
佛教东来,给中国文化输入了无数的新鲜血液。民间风俗,作为民族文化的具体内容,自然因此而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而其中尤以丧俗为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本就有灵魂的观念,人死灵魂不灭,这个灵魂,即人们俗称之“鬼”或“鬼魂”。佛教宣传因... 佛教东来,给中国文化输入了无数的新鲜血液。民间风俗,作为民族文化的具体内容,自然因此而受到相当大的影响。而其中尤以丧俗为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本就有灵魂的观念,人死灵魂不灭,这个灵魂,即人们俗称之“鬼”或“鬼魂”。佛教宣传因果报应,轮回转世,这与汉民族本有的“灵魂”说相结合,就使人又产生了人死后的灵魂,可因生前的善恶或升天,或为人,或转生为牛、羊、猪、狗等畜生,或成为饿鬼,或堕入十八层地狱,受尽诸种痛苦、折磨的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民间的丧俗自然添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丧俗 丧葬仪式 文化输入 民间风俗 兰盆会 兰盆 水陆法 目连救母 七斋 四十九日
下载PDF
庙会的由来及其发展演变 被引量:19
5
作者 吉发涵 《民俗研究》 1994年第1期48-54,94,共8页
山东快书《武松传》中武大郎有这样的话:“东岳庙往年起会就不小,今年的香火更兴旺!有七里路的铁货市,八里路的木料行,西北角上卖杂货,东南角上卖杂粮,当中间搭了个刀山架,耍把戏的还有大姑娘,竹马旱船来回跑,四台大戏唱的是南昆、北弋... 山东快书《武松传》中武大郎有这样的话:“东岳庙往年起会就不小,今年的香火更兴旺!有七里路的铁货市,八里路的木料行,西北角上卖杂货,东南角上卖杂粮,当中间搭了个刀山架,耍把戏的还有大姑娘,竹马旱船来回跑,四台大戏唱的是南昆、北弋、东柳、西梆还有西皮和二簧!……兄弟依我良言劝,千万别到庙去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市 城隍庙 东岳庙 宗教活动 兰盆会 《帝京景物略》 山东快书 刘宗周 宗教界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原文传递
灵宝三元齐和道教中元节——《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考论 被引量:13
6
作者 吕鵬志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74,共24页
众所周知,在中国中古时代,佛教和道教中都出现了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的献供仪式。前者称为盂兰盆会①,后者名曰中元节。两种仪式分别以《佛说盂兰盆经》和《玄都大献经》(简称《大献经》)为经典依据,其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 中元节 道教 三元 考论 中古时代 兰盆会 仪式 佛教
下载PDF
盂兰盆会起源及有关问题新探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洪 《佛学研究》 1999年第0期239-246,共8页
本文认为:(一)盂兰盆会是印度佛教原有的仪式,远源于婆罗门教的“祖灵祭”,近源于原始佛教以来的“腊佛”,非汉邦所新创;(二)现存文献不足以证明《盂兰盆经》为伪经,反而证明它可能是真经;(三)汉地流行腊佛仪式或盂兰盆会... 本文认为:(一)盂兰盆会是印度佛教原有的仪式,远源于婆罗门教的“祖灵祭”,近源于原始佛教以来的“腊佛”,非汉邦所新创;(二)现存文献不足以证明《盂兰盆经》为伪经,反而证明它可能是真经;(三)汉地流行腊佛仪式或盂兰盆会时间约始于5世纪初,保守地说也应在南朝萧齐初年,旧说该仪式始于梁大同四年(538)是错误的;(四)唐代以前的文学文本也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盂兰金会在汉地流布的时间和范围,并且透露出当时世俗奉行该仪式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盆会 起源 真伪 流行时间
下载PDF
论辰河戏与巫傩道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禹经安 《怀化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辰河戏 道教 《九歌》 中国戏剧 地方戏剧 《楚辞》 巫傩 王国维 兰盆会 辰河高腔
下载PDF
文化传统的创造与社区的变迁──关于龙岩适中兰盆胜会的考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永华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7-69,共13页
文化传统的创造与社区的变迁──关于龙岩适中兰盆胜会的考察刘永华适中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南部,处于龙岩市、漳平市、南靖县与永定县的交界处。自宋元以来,随着山区的渐次开发,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迁入这一带定居,逐渐形成了一批新... 文化传统的创造与社区的变迁──关于龙岩适中兰盆胜会的考察刘永华适中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南部,处于龙岩市、漳平市、南靖县与永定县的交界处。自宋元以来,随着山区的渐次开发,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迁入这一带定居,逐渐形成了一批新的聚落。适中就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统 谢氏 龙岩县志 圣王 社区 兰盆会 地方社 明中叶以后 明代中叶
下载PDF
试述梁武帝力促佛教僧制的中国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欧阳镇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1期68-70,共3页
试述梁武帝力促佛教僧制的中国化□欧阳镇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南朝佛教在梁武帝时而极盛。据道世《法苑珠林》载,南朝宋时有寺1913所,僧尼3600人,齐时有寺2015所,僧尼32500人,梁时有寺2846所,... 试述梁武帝力促佛教僧制的中国化□欧阳镇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南朝佛教在梁武帝时而极盛。据道世《法苑珠林》载,南朝宋时有寺1913所,僧尼3600人,齐时有寺2015所,僧尼32500人,梁时有寺2846所,僧尼82700人,陈时有寺1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武帝 印度大乘佛教 兰盆会 佛教中国化 中国佛教史 大乘经典 《出三藏记集》 萧子良 江西省 僧尼
下载PDF
亡灵信仰与中元节俗 被引量:4
11
作者 萧放 《文史知识》 1998年第11期69-73,共5页
中元节,俗称"鬼节",传说这天地府洞开,鬼魂四出,民间有"七月半,鬼乱窜"的谣谚,有祀者,回家接受子孙的祭拜,无祀者,有公众请佛道做法事"普度",毋使孤魂野鬼,流浪为害。亡灵祭祀为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节日主... 中元节,俗称"鬼节",传说这天地府洞开,鬼魂四出,民间有"七月半,鬼乱窜"的谣谚,有祀者,回家接受子孙的祭拜,无祀者,有公众请佛道做法事"普度",毋使孤魂野鬼,流浪为害。亡灵祭祀为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节日主题。可以说,中元节是中国的亡灵节。生与死向来是人类关注的基本问题,死亡尤其令人忧伤,金钱、权力、娇美一切都无计延滞死神的脚步,在死亡面前人类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但人毕竟是万物之灵长,并不甘心就此对死神俯首称臣,因此产生了否认死亡的思想,不认为死亡是人的寂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俗 中元 祭祀 灵魂信仰 兰盆会 基本问题 死亡 生与死 节日 民间
原文传递
明陈洪绶《戏婴图》与《妙法莲华经》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育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5年第2期50-54,共5页
明陈洪绶《戏婴图》与《妙法莲华经》王育成中国古代宗教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世俗文化的很大影响,但反过来也深深作用於世俗社会。以佛教而言,在唐、宋、元、明的绘画艺术中,这种作用的痕迹就非常突出,只是有关研... 明陈洪绶《戏婴图》与《妙法莲华经》王育成中国古代宗教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世俗文化的很大影响,但反过来也深深作用於世俗社会。以佛教而言,在唐、宋、元、明的绘画艺术中,这种作用的痕迹就非常突出,只是有关研究者很少从宗教角度探讨这一问题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妙法莲华经 陈洪绶 兰盆会 儿童 佛塔 童子戏 佛教 承继关系 国立中央图书馆 《中华大藏经》
原文传递
道乐研究与香港道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本冶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8,共5页
“道”这个词,可以有几种解释。一方面,它指“道家”,即一种人生观或者是一派学者,信奉老庄哲学的学者;另一方面,它也指“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而存在。后者囊括的范围很广,诸如它存有的炼丹方术和内思守神之道等,另外,还有名目繁多... “道”这个词,可以有几种解释。一方面,它指“道家”,即一种人生观或者是一派学者,信奉老庄哲学的学者;另一方面,它也指“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形式而存在。后者囊括的范围很广,诸如它存有的炼丹方术和内思守神之道等,另外,还有名目繁多的降妖驱邪、祈福禳灾等类的宗教仪式。虽然这些科仪活动之所图、及其仪式程序不尽相同,但是,它的宗旨在实现万物之源的“阴”、“阳”合一,从而求得长生不老和超物的“道”的护佑。“道”作为中国本土孕育的一种主要的传统宗教哲学观,一千八百多年来在中国民众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乐 道教科仪 音乐学院 香港 道教音乐 宗教哲学观 道藏 老庄哲学 研究 兰盆会
下载PDF
敦煌目连变文与戏曲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重申 陆淑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2-56,共5页
本文全面探讨了目连变文与戏曲形成之关系,勾稽了目连故事的演变轨迹,研究了目连变文的宗教性、民俗性及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关键词 目连变文 目连戏 兰盆会 民俗 戏曲
下载PDF
佛教对白族民俗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锡禄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佛教 白族 民俗 密宗 民族节日 丧葬习俗 观音 三月街 兰盆会
原文传递
中日目连文化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宏图 《民族艺术》 2000年第1期126-139,共14页
中日两国以目连救母为内容的目连文化同源而异流。印度 的《佛说盂兰盆经》于公元3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经与中国 传统文化的结合,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目连文化。又历 四百年之后,于7世纪中叶,中国的目连文化东传日本,经 与日本传... 中日两国以目连救母为内容的目连文化同源而异流。印度 的《佛说盂兰盆经》于公元3世纪中叶传入中国,经与中国 传统文化的结合,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目连文化。又历 四百年之后,于7世纪中叶,中国的目连文化东传日本,经 与日本传统文化的交融,又逐渐演变为日本民族特有的目 连文化。两国的目连文化既有共通的一面,又存在明显的 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目连文化 兰盆会 同源异流 比较
原文传递
宋金时期的北石窟寺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治立 《敦煌学辑刊》 2002年第2期99-103,共5页
宋金时期北石窟寺的信仰功能较唐朝已有所削弱 ,主要成为士大夫游览、会友和附近黎民百姓集会以及开展各种民俗活动的场所。本文依据宋金碑铭和题记的有关材料 。
关键词 宋金时期 北石窟寺 兰盆会 碑铭 题记
下载PDF
浅析盂兰盆会在中国的民俗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婉若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6期77-80,共4页
释教节日盂兰盆会古印度本无,是中国汉传佛教徒据《佛说盂兰盆经》而建成的“救拔父母”度七世父母的一种法会,在中国本土文化冲击下,深受儒、道、俗的影响,孟兰盆会由庄重肃穆的佛教行仪日益演变成中国的一大民间节日。由“斋僧”... 释教节日盂兰盆会古印度本无,是中国汉传佛教徒据《佛说盂兰盆经》而建成的“救拔父母”度七世父母的一种法会,在中国本土文化冲击下,深受儒、道、俗的影响,孟兰盆会由庄重肃穆的佛教行仪日益演变成中国的一大民间节日。由“斋僧”到“荐亡”,由寺院到民间,在其民俗化进程中传载着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盆会 民俗化背景 民俗化现象
下载PDF
中元节演剧略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美艳 《中华戏曲》 CSSCI 2011年第2期246-260,共15页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等,它融儒教的秋祭、道教的地官赦罪和佛教的盂兰盆会于一体,是儒、释、道三教相融相汇形成的一个祭奠、超度亡灵进而普渡孤... 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等,它融儒教的秋祭、道教的地官赦罪和佛教的盂兰盆会于一体,是儒、释、道三教相融相汇形成的一个祭奠、超度亡灵进而普渡孤魂的典型鬼节。②与清明、十月朔等其他"鬼节"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救母 兰盆会 目连戏 佛教 宋杂剧 道教 故事情节 演出 鬼节 中国戏剧
原文传递
试论《目连救母变文》与《格萨尔》“地狱救妻”、“地狱救母”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钱光胜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54-62,共9页
中晚唐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各种佛事活动依然照常举行,盂兰盆会就是其中大众性佛事活动之一,此间僧人在寺院说唱《目连救母变文》,使这一故事广为流播。在此情形之下,敦煌的僧人、迁移到敦煌的吐蕃人以及在敦煌的吐蕃统治者有可能将这一... 中晚唐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各种佛事活动依然照常举行,盂兰盆会就是其中大众性佛事活动之一,此间僧人在寺院说唱《目连救母变文》,使这一故事广为流播。在此情形之下,敦煌的僧人、迁移到敦煌的吐蕃人以及在敦煌的吐蕃统治者有可能将这一故事带到藏地,从而对《格萨尔》"地狱救妻"、"地狱救母"等故事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兰盆会 目连救母变文 《格萨尔》 地狱救妻 地狱救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