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黑人文学的新突破——评艾丽丝·沃克的《紫色》 被引量:36
1
作者 杨仁敬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0-37,共8页
七十年代以来,美国黑人文学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一批黑人女作家异军突起,斐声文坛。艾丽丝·沃克就是其中之一。她的长篇小说《紫色》以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手法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注目。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一九四四年生... 七十年代以来,美国黑人文学出现了崭新的局面。一批黑人女作家异军突起,斐声文坛。艾丽丝·沃克就是其中之一。她的长篇小说《紫色》以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手法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注目。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一九四四年生于美国南方佐治亚洲一个黑人农家。她父亲是个佃农,母亲当过佣人,家境清寒,一度靠救济过日子。她从小就承担全部家务劳动,过着贫困而狐独的生活。但她爱看小说。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布朗特的名著《简·爱》曾伴她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她八岁时不幸因故搞瞎了一只眼睛,当时付不起医疗费,拖了好长时间才去动手术。这促使她从小就产生了顽强奋斗求生存的信念。不久,她便试着动笔,给一家杂志写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沃克 美国黑人文学 兰斯顿·休斯 黑人女作家 长篇小说 美国南方 黑人妇女 紫色 简·爱 七十年
下载PDF
论黑人音乐与兰斯顿·休斯的诗歌艺术创新 被引量:24
2
作者 罗良功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54,共7页
兰斯顿·休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黑人诗人之一 ,其突出的诗歌成就在于他创造性地将美国黑人音乐引入诗歌中 ,形成了他理想中的“美国黑人诗歌”的基本模式。本文力图对休斯基于黑人音乐的诗歌创新的思想文化根源、表现形式及其... 兰斯顿·休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黑人诗人之一 ,其突出的诗歌成就在于他创造性地将美国黑人音乐引入诗歌中 ,形成了他理想中的“美国黑人诗歌”的基本模式。本文力图对休斯基于黑人音乐的诗歌创新的思想文化根源、表现形式及其意义和影响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黑人音乐 美国黑人诗歌
下载PDF
《紫颜色》中的颜色与主题 被引量:22
3
作者 邹溱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3-79,共7页
《紫颜色》中的颜色与主题邹溱(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英语系)自从爱丽丝·沃克的女权主义小说《紫颜色》于1982年问世以来,许多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这部作品。有的批评家指出,救赎之爱是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主题(Davi... 《紫颜色》中的颜色与主题邹溱(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英语系)自从爱丽丝·沃克的女权主义小说《紫颜色》于1982年问世以来,许多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这部作品。有的批评家指出,救赎之爱是贯穿全书最重要的主题(Davis),也有人极力推崇沃克对提高黑人妇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颜色》 爱丽丝·沃克 黑人妇女 黑人女性 黑人男子 妇女解放 色彩词 兰斯顿·休斯 红衣服 大学英语
原文传递
论兰斯顿·休斯诗歌对民族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良功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建构美国黑人文化作为一项文学使命贯穿于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创作。为完成这一使命 ,他首先批判了践踏黑人民族文化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 ,揭示了它们的不合理性 ,同时从三个方面来建构民族文化 :界定黑人民族的自我属性即黑人性和... 建构美国黑人文化作为一项文学使命贯穿于兰斯顿·休斯的诗歌创作。为完成这一使命 ,他首先批判了践踏黑人民族文化的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 ,揭示了它们的不合理性 ,同时从三个方面来建构民族文化 :界定黑人民族的自我属性即黑人性和美国性的统一体 ;从非洲和美洲进行文化溯源 ,书写黑人民族的文化 ;为保证民族文化的存续与传播 ,休斯还发掘出一整套迥异于白人文化传统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诗歌 民族文化 美国 黑人文化
原文传递
兰斯顿·休斯的文化多元思想与实践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卫峰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78-81,共4页
着重分析了兰斯顿·休斯的文化多元思想和实践,认为他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文化多元理论的早期提倡者和实践者,为美国黑人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多元文化 思想 实践
下载PDF
兰斯顿·休斯:黑人文化的歌者 被引量:7
6
作者 李莉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灵魂人物之一。休斯主张黑人文学保持黑人特色,最终达到与主流文化的平等,他的诗歌引入黑人方言与音乐,首开“美国黑人诗歌”的先河。休斯对美国文学的贡...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灵魂人物之一。休斯主张黑人文学保持黑人特色,最终达到与主流文化的平等,他的诗歌引入黑人方言与音乐,首开“美国黑人诗歌”的先河。休斯对美国文学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自由 平等 边缘化
下载PDF
论兰斯顿·休斯的幽默 被引量:3
7
作者 罗良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31,共7页
幽默是黑人民族数百年的美洲大陆生活所形成的特殊的心理机制和文化传统的核心部分,兰斯顿·休斯的幽默正是源于他对民族特性的把握和对民族文化的借鉴。他的幽默反映了美国黑人民族的生存策略、生存状态及其对制约民族命运的外部... 幽默是黑人民族数百年的美洲大陆生活所形成的特殊的心理机制和文化传统的核心部分,兰斯顿·休斯的幽默正是源于他对民族特性的把握和对民族文化的借鉴。他的幽默反映了美国黑人民族的生存策略、生存状态及其对制约民族命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反抗策略;同时幽默也是连接休斯在追求民主自由理想中战斗性和人性的纽带,既是他传达民主理想的策略性选择,也是他表达人性信念的重要管道;另一方面,幽默构成了休斯文学成就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幽默 黑人民族 美国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兰斯顿·休斯的人民阵线诗歌 被引量:5
8
作者 罗良功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6,共7页
20世纪30年代,兰斯顿·休斯表现出强烈的激进社会主义倾向。他从唯美主义诗学转向实用诗学,强调艺术的宣传作用及其促进社会变革的功能。休斯将这种诗学同3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民阵线美学结合起来,在30年代中后期创作了具有鲜明思想... 20世纪30年代,兰斯顿·休斯表现出强烈的激进社会主义倾向。他从唯美主义诗学转向实用诗学,强调艺术的宣传作用及其促进社会变革的功能。休斯将这种诗学同30年代中期兴起的人民阵线美学结合起来,在30年代中后期创作了具有鲜明思想和艺术特征的"人民阵线诗歌"。人民阵线诗歌一方面满足了新的政治需要,同时也促进了休斯诗歌艺术上的成熟。人民阵线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多重声音融合,即多个言说者聚合为一个声音或者多个声音融入同一首诗;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混杂,即诗歌同时融合了大众文化、民间文化、精英现代主义等多种成分;种族融合的多元文化;非间离诗学,即通过认同——质疑/间离——重新认同的审美模式引导读者重新认识自己和社会的解释性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人民阵线美学 诗歌 社会诗学
下载PDF
兰斯顿·休斯的“新美国梦”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建新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112-114,共3页
“黑人桂冠诗人”兰斯顿·休斯自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疲惫的布鲁斯》起,便成为了用诗阐释美国黑人生活的权威。本文将对休斯诗作中频频出现的“梦”这一主题进行解析,以探讨休斯的黑人“新美国梦”的核心与本质及其对传统“美... “黑人桂冠诗人”兰斯顿·休斯自从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疲惫的布鲁斯》起,便成为了用诗阐释美国黑人生活的权威。本文将对休斯诗作中频频出现的“梦”这一主题进行解析,以探讨休斯的黑人“新美国梦”的核心与本质及其对传统“美国梦”的质疑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新美国梦 黑人性 黑人美学 美国 休斯 诗人 诗作
下载PDF
对哈莱姆文艺复兴的认识与反思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家湘 《外国文学动态》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1998年夏有机会到哈佛大学杜波伊斯美国黑人研究所去做暑期研究,发现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黑人文学研究之发展实可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不仅出现了大量对具体作家和作品研究的专著,而且体现了学科总体研究水平的巨型工具参考书也由... 1998年夏有机会到哈佛大学杜波伊斯美国黑人研究所去做暑期研究,发现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黑人文学研究之发展实可用“突飞猛进”一词来形容。不仅出现了大量对具体作家和作品研究的专著,而且体现了学科总体研究水平的巨型工具参考书也由权威出版社相继出版,真是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仅举数例便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莱姆文艺复兴 美国黑人文学 新黑人 作家 现代主义 作品研究 大学出版社 斯顿 研究水平 兰斯顿·休斯
原文传递
迁延的终结:梦在兰斯顿·休斯20世纪60年代诗歌中的使用(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堂娜·阿齐葩·苏利文·哈珀,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0,共9页
虽然兰斯顿·休斯毕生都在诗歌中使用"梦想"一词,但是在生命中最后几年里,他对"梦想"的使用以及言说者与梦想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本文认为,这种变化源于黑奴解放宣言的百年纪念、他本人年事渐高和全球旅行的经... 虽然兰斯顿·休斯毕生都在诗歌中使用"梦想"一词,但是在生命中最后几年里,他对"梦想"的使用以及言说者与梦想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本文认为,这种变化源于黑奴解放宣言的百年纪念、他本人年事渐高和全球旅行的经历以及黑人艺术运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使得休斯重新认识到什么可能、怎样行动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他在60年代诗歌中的梦想不仅仅局限于作为他的《延迟了的梦的蒙太奇》主体的纽约哈莱姆居民,而是反映了更广泛世界的需要、希望和追求;这些梦想在更大程度上是对未来情形的描述,而不是虚幻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梦想 诗歌 非洲裔美国人
下载PDF
种族发现与艺术视角: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兰斯顿·休斯的诗歌成长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良功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9年第2期74-77,共4页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兰斯顿·休斯对美国黑人民族的重新发现不仅回应了时代精神,而且推动了他艺术视角的变化。总体来说,休斯在这一时期艺术视角的转变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空间维度上由外而内的转变、时间维度上由历史想象到现实关注...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兰斯顿·休斯对美国黑人民族的重新发现不仅回应了时代精神,而且推动了他艺术视角的变化。总体来说,休斯在这一时期艺术视角的转变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空间维度上由外而内的转变、时间维度上由历史想象到现实关注的转变、精神维度上由主观向主客一体的转变。艺术视角的转变标志着休斯诗歌艺术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发现 艺术视角 兰斯顿·休斯 诗歌
下载PDF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视角看兰斯顿·休斯的诗歌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晴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8年第1期38-40,共3页
本文主要参照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兰斯顿·休斯的诗歌进行简析:休斯通过对黑人民族历史记忆的追溯以及对黑人种族身份的确认,张扬了黑人的民族意识和主体性,同时,他又超越了简单的种族对立,以一种宽容的眼光审视美国黑人在美国社会中... 本文主要参照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兰斯顿·休斯的诗歌进行简析:休斯通过对黑人民族历史记忆的追溯以及对黑人种族身份的确认,张扬了黑人的民族意识和主体性,同时,他又超越了简单的种族对立,以一种宽容的眼光审视美国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真实处境以及与美国历史社会的复杂关系,体现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文化身份,在消解白人主流文化话语霸权的同时倡导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与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兰斯顿·休斯 种族身份
下载PDF
平静叙事下的情感暗流——《早秋》的主题阐释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晶 张瑾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32-133,共2页
兰斯顿.休斯在短篇小说《早秋》中,以对比和烘托的写作手法,揭示了隐藏在简短叙事和平和对话下的强烈情感和多变的心理活动,将内在的情感加以外化,从而艺术地显明和提升了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早秋》 主题阐释
下载PDF
兰斯顿·休斯小说《早秋》的诗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松柏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美国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通过短短500字的小说《早秋》,把一对旧情人街头相遇的典型爱情故事,用诗人的感觉和诗歌的技巧,展示出人类情感的无限复杂性。《早秋》在创作上表现出独有的去情节化处理、结构的返璞归真、语言上的诗化、... 美国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通过短短500字的小说《早秋》,把一对旧情人街头相遇的典型爱情故事,用诗人的感觉和诗歌的技巧,展示出人类情感的无限复杂性。《早秋》在创作上表现出独有的去情节化处理、结构的返璞归真、语言上的诗化、内隐的价值褒贬等诗化小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早秋 诗化
下载PDF
空间书写与生存危机——论休斯诗歌的空间形式与功能
16
作者 黄长萍 董洪川 《外语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8,158,共9页
本文从空间视域出发,结合美国社会历史语境,研究兰斯顿·休斯诗歌的空间形式与功能。休斯的诗歌呈现出物质性的现实空间、想象性的记忆空间与开放性的“第三空间”三种空间形式。现实空间展演出现代人的生存体验,记忆空间重筑了族... 本文从空间视域出发,结合美国社会历史语境,研究兰斯顿·休斯诗歌的空间形式与功能。休斯的诗歌呈现出物质性的现实空间、想象性的记忆空间与开放性的“第三空间”三种空间形式。现实空间展演出现代人的生存体验,记忆空间重筑了族群的精神家园,“第三空间”构建出开放性的另类空间。通过空间书写,诗人揭示出现代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危机,并表达了他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审美反思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英语诗歌 空间书写 现实空间 记忆空间 第三空间
原文传递
浅析兰斯顿·休斯《救赎》的反讽艺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秀兰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6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当代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其《救赎》一文中记述了“我”在快到13岁的时候获得“救赎”的经过,线索单纯,内容简单。它之所以会勾起人们对之持久的热情,主要得益于作家休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反讽艺术。这种反讽在作品中表...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当代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其《救赎》一文中记述了“我”在快到13岁的时候获得“救赎”的经过,线索单纯,内容简单。它之所以会勾起人们对之持久的热情,主要得益于作家休斯恰如其分地运用了反讽艺术。这种反讽在作品中表现为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浪漫反讽三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救赎》 风格 反讽
下载PDF
忧伤与憧憬:兰斯顿·休斯诗歌中的美国梦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4期13-16,共4页
兰斯顿·休斯深受美国黑人流行音乐中的布鲁斯和爵士乐的影响,在其关于美国梦的诗歌中既表达了黑人在种族歧视的社会中梦想不能实现的忧伤同时又表达了用欢笑代替泪水这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休斯诗歌中的美国梦既是对美国现实社会... 兰斯顿·休斯深受美国黑人流行音乐中的布鲁斯和爵士乐的影响,在其关于美国梦的诗歌中既表达了黑人在种族歧视的社会中梦想不能实现的忧伤同时又表达了用欢笑代替泪水这种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休斯诗歌中的美国梦既是对美国现实社会的失望也是对没有黑白歧视的自然世界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美国梦 布鲁斯 忧伤 憧憬
下载PDF
休斯诗歌的艺术魅力与语用偏离手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森林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28,共5页
兰斯顿·休斯诗歌的艺术魅力源于语用偏离艺术手法的运用。首先,本文对语用偏离理论做了介绍。之后,本文把休斯的诗歌创作手法放在美国少数话语构成的语境中加以剖析,着重探讨了休斯诗歌创新过程中语用偏离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兰斯顿·休斯 语用偏离 艺术手法
下载PDF
从“混杂”理论看兰斯顿·休斯的诗歌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98-101,共4页
霍米·巴巴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大师之一,在其鸿篇巨制《文化的定位》中他提出了"混杂"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后殖民理论话语中消解文化霸权和两级对立的有效策略。兰斯顿.休斯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其... 霍米·巴巴是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大师之一,在其鸿篇巨制《文化的定位》中他提出了"混杂"的概念,并将其作为后殖民理论话语中消解文化霸权和两级对立的有效策略。兰斯顿.休斯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其文化身份呈现出显著的"混杂性"。在长达40余年的文学生涯里,休斯在其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将黑人的民族身份与"美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文化身份混杂起来,书写了多元文化的共存,他的作品也呈现出这种"混杂性"。这一相似之处表明巴巴和休斯在探寻少数族裔文化发展的出路之时,都有着包容的心态:他们坚持多重文化身份,倡导以边缘的繁荣实现对中心的消解,以最终达到各种文化之间真正的平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霍米·巴巴 混杂 兰斯顿·休斯 黑人文学 少数族裔文化 多重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