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 被引量:1694
1
作者 顾之燕 董震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6-167,共2页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2004年 推荐方案 诊治原则 兰州 免疫活性细胞 IGE介导 个体接触 应性疾病 细胞因子 致敏原 特应性 炎症反 鼻黏膜
原文传递
以单位为基础的中国城市内部生活空间结构──兰州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86
2
作者 柴彦威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8,共9页
本文着眼于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单位,通过考察其形成与作用、日常生活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等,得出中国城市的内部生活空间结构由三层次构成:(1)由在世界各种城市地域组织中独具一格的单位构成的基础生活圈;(2)同... 本文着眼于中国城市居民生活的最基本组织──单位,通过考察其形成与作用、日常生活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等,得出中国城市的内部生活空间结构由三层次构成:(1)由在世界各种城市地域组织中独具一格的单位构成的基础生活圈;(2)同质单位为主形成的低级生活圈;(3)以区为基础的高级生活圈。这种独特的生活空间结构是在社会主义计划城市下行政管理和生活居住规划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生活圈 内部生活 空间结构 兰州 城市规划
下载PDF
我国四城市空气中PM_(2.5)和PM_(10)的污染水平 被引量:182
3
作者 吴国平 胡伟 +1 位作者 滕恩江 魏复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为研究我国广州、武汉、兰州、重庆4城市空气中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在这我国4城市分别设一污染点和对照点进行了为期2年的PM2.5、PM10和TSP监测。结果表明,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是严重的,污染点比对照点更... 为研究我国广州、武汉、兰州、重庆4城市空气中PM2.5和PM10的污染水平,在这我国4城市分别设一污染点和对照点进行了为期2年的PM2.5、PM10和TSP监测。结果表明,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是严重的,污染点比对照点更甚.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PM2.5普遍超过美国新标准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TSP 空气污染 广州 武汉 兰州 重庆
下载PDF
兰州市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83
4
作者 李萍 薛粟尹 +1 位作者 王胜利 南忠仁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1028,共8页
为探究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存在的健康风险,在兰州市设置11个采样点采集大气降尘,分析降尘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降尘中Cu、Pb、Cd、Cr、Ni、Zn、M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2.22、130.31、4.34、88.73、40.64、369... 为探究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存在的健康风险,在兰州市设置11个采样点采集大气降尘,分析降尘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降尘中Cu、Pb、Cd、Cr、Ni、Zn、M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2.22、130.31、4.34、88.73、40.64、369.23、501.49mg·kg^-1,除Mn以外其他元素在不同功能区差异较大.富集因子分析显示,Mn为轻微富集,Zn、Ni、Cu和Cr富集因子较高,Pb和Cd为极强富集.地积累指数评价平均生态危害表明:Cr在全年无实际污染,Cu、Ni、Zn、Pb浓度处于轻度污染至偏重度污染之问,Cd为严重至极度污染;大气降尘重金属在10月-次年3月污染相对严重,从4-8月污染程度较轻.手-口途径摄人是降尘重金属引起非致癌风险的最主要途径,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大于成人,总非致癌风险次序为Pb〉Cr〉Cd〉Cu〉Ni〉Zn,所研究重金属非致癌风险都低于风险限值;降尘中的Cr、Cd、Ni通过呼吸途径不具有致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尘 富集因子 地积累指数 健康风险评价 兰州
原文传递
WRF模式对山谷城市边界层模拟能力的检验及地面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75
5
作者 王颖 张镭 +1 位作者 胡菊 张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7-1407,共11页
利用先进的WRF中尺度模式中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和ACM2),模拟了2005年1月25~28日兰州市冬季地面温度和风速的变化,并与同期系留探空和自动气象站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地面温度日变化的... 利用先进的WRF中尺度模式中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和ACM2),模拟了2005年1月25~28日兰州市冬季地面温度和风速的变化,并与同期系留探空和自动气象站的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兰州冬季大气边界层地面温度日变化的模拟,局地闭合的MYJ方案优于非局地闭合的YSU和ACM2方案;3种方案模拟的夜间位温廓线较好,白天的较差;在边界层低层,考虑局地和非局地闭合的ACM2方案模拟的位温廓线与观测值比较一致;在边界层上部,局地闭合的MYJ方案则更适合于描述大气湍流对位温垂直分布的影响;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兰州地区冬季温度场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但MYJ方案模拟的夜间温度低于YSU和ACM2方案,白天则高于YSU和ACM2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WRF模式 边界层参数化 温度场 风场 复杂地形
下载PDF
兰州城区大气PM_(2.5)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68
6
作者 王新 聂燕 +3 位作者 陈红 王博 黄韬 夏敦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19-1628,共10页
为探究兰州城区PM_(2.5)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别在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设置PM_(2.5)采样点,于2013年10月(非采暖期)和12月(采暖期)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得到了PM_(2.5)及其16种化学组成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兰州城区PM_(2.5)污染水平较... 为探究兰州城区PM_(2.5)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分别在兰州市城关区和西固区设置PM_(2.5)采样点,于2013年10月(非采暖期)和12月(采暖期)采集样品并进行分析,得到了PM_(2.5)及其16种化学组成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兰州城区PM_(2.5)污染水平较高,平均质量浓度为129μg·m^(-3).样品无机元素平均质量浓度为:S>Ca>Fe>Al>Mg>Pb>Zn>Mn>Ti>Cu,其中S、Ca、Fe、Al的质量浓度在1μg·m^(-3)以上,是主要元素组分;样品各无机元素质量浓度表现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城关区高于西固区.样品水溶性离子平均质量浓度为:SO^(2-)_4>NO^-_3>NH^+_4>Cl^->K^+>Na^+,其中SO^(2-)_4、NO^-_3、NH^+_4的质量浓度在10μg·m^(-3)以上,是主要离子组分;样品各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表现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西固区高于城关区.富集因子(EF)分析结果表明,元素Al、Ca、Mg、Ti的EF值均小于1以自然来源为主;元素Cu、Pb、S、Zn的EF值显著大于10,表明这4种元素在PM_(2.5)中高度富集,且主要源于人为活动造成的污染.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交通排放源、生物质燃烧源、土壤源和二次粒子对兰州城区大气PM_(2.5)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PM2 5 污染特征 富集因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62
7
作者 白虎志 任国玉 方锋 《气象科技》 2005年第6期492-495,500,共5页
利用1958~2003年兰州及临近两个乡村气象站气温资料,研究了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和导致热岛效应季节差异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兰州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呈增强趋势,热岛效应在冬季尤为显著;在日变化中以0... 利用1958~2003年兰州及临近两个乡村气象站气温资料,研究了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和导致热岛效应季节差异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兰州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呈增强趋势,热岛效应在冬季尤为显著;在日变化中以02:00热岛效应最为明显,而14:00效应较小.冬季逆温层、夏季城市下垫面对热岛效应的季节差异影响较大.城市发展导致热岛效应增强,而部分气象要素的年代际异常加剧了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城市热岛效应 气象条件 气温变化
下载PDF
黄河兰州以上气候要素长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55
8
作者 赵芳芳 徐宗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采用1960—2001年黄河流域兰州以上地区23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蒸发量4个气候要素的资料,分析了42年来兰州以上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采用1960—2001年黄河流域兰州以上地区23个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蒸发量4个气候要素的资料,分析了42年来兰州以上地区的气候变化和发展趋势。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2年来全区平均变暖0.76℃,降水量、日照时数和蒸发量平均减少了17.89 mm,125.6 h和161.3 mm;用距平曲线法分析了气候变化的阶段性特征;用滑动T检验法(MTT法)、Ya-mamoto法和Mann-Kendall法对5年滑动平均的区域季节和年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讨论了黄河流域兰州以上地区的气候变化问题。MTT法的检测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的末期、中期和初期发生了突变,蒸发量除了发生在80年代的突变外,90年代也有一次超过0.01显著性水平的突变;Yamamoto法检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气候突变最为明显,1981年春季蒸发量和1985年的年气温均出现了强突变,年蒸发量突变的S/N值的位相明显提前于其他3个气候要素突变S/N值的位相;Mann-Kendall法检测结果表明,各气候要素年和季的突变年份中,气温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蒸发量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日照时数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事实也说明检测方法不同,评价结果会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突变 黄河流域 兰州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的草原植被景观:来自分子化石的证据 被引量:45
9
作者 谢树成 王志远 +2 位作者 王红梅 陈发虎 安成邦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5,共8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从兰州九洲台全新世古土壤(S0)、马兰黄土(L1)和离石黄土顶部的S1等黄土-古土壤系列中检测出种类众多的异地源和原地源分子化石,这两类分子化石的共存与黄土的风成成因有关,而只有其中的原地分子...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从兰州九洲台全新世古土壤(S0)、马兰黄土(L1)和离石黄土顶部的S1等黄土-古土壤系列中检测出种类众多的异地源和原地源分子化石,这两类分子化石的共存与黄土的风成成因有关,而只有其中的原地分子才对研究区古植被的恢复有意义.在引进了一种评估异地源贡献的方法以后,计算出来的原地源正构烷烃分布反映了研究区从末次间冰期以来发育了草原植被的景观,其中全新世最暖期可能还有一定的木本植物,末次冰期可能出现荒漠(草原)植被.这些研究结果与新近报道的植物硅酸体资料吻合,为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塬面上有关古植被景观的争议提供了新的分子化石方面的证据.黄土地层的工作也揭示了在分子地层学的工作中,要考虑异源分子化石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间冰期 草原植被 分子地层学 分子化石 正构烷烃 古植被 黄土高原 古土壤 兰州 第四纪
原文传递
兰州试验: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价新探索 被引量:43
10
作者 兰州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心课题组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2-25,共4页
关键词 绩效评价 第三方 试验 兰州 行政管理体制 指标评价 管理手段 地方政府 服务质量 先进经验 西方国家 改革目标 发展趋向 转向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兰州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被引量:55
11
作者 张晓琴 石培基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82,共6页
以兰州市为例,探讨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和评价方法,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主要目标及权重,同时结合模糊优选理论模型进行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运用PSR模型将各要素指标... 以兰州市为例,探讨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和评价方法,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主要目标及权重,同时结合模糊优选理论模型进行健康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运用PSR模型将各要素指标联系起来,并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实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2000~2006年间兰州市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R模型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模糊综合评价 兰州
原文传递
兰州城市化气候效应的R/S分析 被引量:46
12
作者 赵晶 王乃昂 杨淑华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22-128,共7页
运用 R/S 方法,对1951~1997年兰州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1月)、夏(7月)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 H 均大于0.5,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出兰州市过去47年来气候... 运用 R/S 方法,对1951~1997年兰州城市气候的温度、水汽压、相对湿度和日照百分率等指标的冬(1月)、夏(7月)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 H 均大于0.5,说明它们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出兰州市过去47年来气候变化存在趋势性成分即持续性的城市化增暖.至于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在冬、夏及年平均值间有差异,分析证明这是兰州城市化气候效应强度季节不同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分析 城市化效应 兰州
下载PDF
基于GIS的兰州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53
13
作者 祁元 刘勇 +2 位作者 杨正华 徐瑱 方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4,共9页
频繁发生的灾害愈来愈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技术日益在减灾行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兰州区域地质岩性、构造断裂、地震活动带、地表侵蚀强烈和地形起伏破碎等因素造成了兰州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 频繁发生的灾害愈来愈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影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技术日益在减灾行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兰州区域地质岩性、构造断裂、地震活动带、地表侵蚀强烈和地形起伏破碎等因素造成了兰州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夏季暴雨、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下灾害频繁,风险加剧.针对兰州地区滑坡与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通过建立区域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的空间数据库,在GIS技术辅助下实现了专家经验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滑坡与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其中滑坡Logistic模型准确性达到85.3%,专家经验模型准确性达到74.2%;泥石流Logistic危险性预模型准确性达到80.5%,专家经验模型准确性达到90.5%.随着研究的深入,综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技术的灾害研究与应用将在灾害防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泥石流 危险性分析 LOGISTIC回归 兰州
下载PDF
兰州九洲台黄土沉积年代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陈发虎 张宇田 +1 位作者 张维信 曹继秀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05-111,共7页
据上、下粉砂层在剖面上出现的位置、黄土—古土壤地层层序、^(14)C、热释光(TL)和裂变径迹年龄以及古地磁测量结果,兰州九洲台黄土仅仅是距今140—150万年以来才沉积而成的,因而距今220—240万年以来形成的结论不能成立.
关键词 黄土 沉积年代 古土壤 兰州 九洲台
下载PDF
论典型河谷盆地型城市兰州的发展模式 被引量:32
15
作者 杨永春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4,19,共6页
本文从兰州的自然条件、政治、军事、交通、经济贸易、工业化等角度讨论了兰州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模式 ,分析了这个河谷盆地型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 ,阐述了河谷盆地型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城市环境与土地以及自然灾害等关键... 本文从兰州的自然条件、政治、军事、交通、经济贸易、工业化等角度讨论了兰州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模式 ,分析了这个河谷盆地型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 ,阐述了河谷盆地型在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城市环境与土地以及自然灾害等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型城市 兰州 发展模式
下载PDF
兰州—西宁城市整合与协调发展 被引量:32
16
作者 张志斌 张新红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9,共4页
1990年代以来,整合与协同成为城市相互关系的主流。兰州和西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相距最近的省会城市,相对完整的地域经济单元,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日益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经... 1990年代以来,整合与协同成为城市相互关系的主流。兰州和西宁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相距最近的省会城市,相对完整的地域经济单元,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日益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城市群发展的客观要求,区域经济中的相互依赖及城市空间拓展的相向延伸,为其整合发展提供了必要动力;而建立跨区协调机构、建设高效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区域城镇体系,是其实现整合发展的有效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整合 协调发展 兰州 西宁
下载PDF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 被引量:40
17
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05年第16期17-18,共2页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其发病率约为5%~50%。一项国际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调查发现,在发展中国家,青少年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枯草热)的患病率高达50%。在...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急剧变化,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其发病率约为5%~50%。一项国际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调查发现,在发展中国家,青少年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枯草热)的患病率高达50%。在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AR的发病率亦很高。AR已对人类健康、生活、学习和生产劳动造成严重危害。尤其在春、夏两季,由于空气中的花粉等含量的增高,常常引起AR的高发。考虑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04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组织有关专家结合当前临床对AR的最新研究进展,在1997年海口会议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本刊特刊载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推荐方案 诊治原则 现代生活方式 兰州 人类健康 变态反应性 发展中国家 发病率
下载PDF
兰州市不同径粒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1
18
作者 翟广宇 王式功 +1 位作者 董继元 尚可政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5,共6页
空气污染程度与就诊率、呼吸道发病率及死亡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兰州市在上世纪末曾被喻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它的大气污染程度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利用2013年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5个监测点(涵盖了4区1县)大气细粒子PM10及PM... 空气污染程度与就诊率、呼吸道发病率及死亡率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兰州市在上世纪末曾被喻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它的大气污染程度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利用2013年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兰州市5个监测点(涵盖了4区1县)大气细粒子PM10及PM2.5的监测数据,针对全年的日均PM2.5与PM10质量浓度并结合了同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冬季为兰州大气中两种颗粒物的污染的高峰期(春季峰值为3月份,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月均值为309和103μg·m^-3,超标倍数为1.062与0.436;冬季峰值为11月份,PM10及PM2.5质量浓度的月均值为203和85μg·m^-3,超标倍数为0.353与0.7),夏秋季为低谷(波谷为9月份,PM10及PM2.5的月均值为96和39μg·m^-3,均低于国家标准)。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值均在0.4与0.5之间,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大气污染较轻。当温度在-3-0℃之间时,大气中PM2.5与PM10质量浓度变化较剧烈。露点温度高于-3.15时,使得PM10的质量浓度下降明显;当日均露点温度高于1.85时,PM2.5的质量浓度随着露点温度的增大而降低,说明湿沉降对着两种粒子的清除作用明显。降水对大气中的两种颗粒物均呈现清除作用,但是在降水后PM10质量浓度迅速回升,但PM2.5质量浓度却变化不大。风向偏西时,大气中细颗粒污染物浓度增加。风速的增加对PM2.5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但由于兰州市的地貌特征,使得大气中PM10的质量浓度增加。上述结果为兰州市大气污染的监测与治理及大气污染预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州 PM2.5 PM10 质量浓度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兰州南北两山绿化区植物与植被类型初查 被引量:37
19
作者 武利玉 苏世平 王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4-568,共5页
通过对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进行植物、植被类型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内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有植物185种,分属于56科;区内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植物群落趋向多元化,且稳定性增加;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通过对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进行植物、植被类型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区内植物资源相对丰富,有植物185种,分属于56科;区内植物生长状况良好,植物群落趋向多元化,且稳定性增加;按照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将工程区内植被类型划分为9种类型,即2种天然植被类型和7种人工植被类型。根据当前所造林分多为结构单一的纯林的现状,认为今后在南北两山进行植树造林应考虑营造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稳定性和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并积极采用人工措施促进森林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植被类型 兰州 南北两山 环境绿化工程区
下载PDF
兰州冬季大气污染来源分析 被引量:39
20
作者 刘娜 余晔 +1 位作者 何建军 赵素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9-516,共8页
利用WRF(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气象数据驱动HYSPLIT_4.9(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轨迹模式),结合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和CWT(权重浓度轨迹分析)模拟研究复杂地形下兰州城市尺度大气污染物局地输送特征、潜在源区及其对空气质量... 利用WRF(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气象数据驱动HYSPLIT_4.9(混合单粒子拉格朗日轨迹模式),结合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和CWT(权重浓度轨迹分析)模拟研究复杂地形下兰州城市尺度大气污染物局地输送特征、潜在源区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2—2008年影响兰州城区冬季12月空气质量的轨迹可分为5类,输送类型可分为城区内输送和城区外输送.第1、3类轨迹出现频率均大于20%且污染轨迹出现频率均大于38%,是污染物的主要输送路径,对应潜在源区为兰州城关区东北部和榆中县东部,这2个源区对ρ(PM10)的影响最大,对ρ(SO2)的影响最小,对ρ(PM10)、ρ(SO2)和ρ(NO2)的贡献分别超过200、80和60μg/m3.来自榆中县的第4类轨迹和兰州西固区的第5类轨迹易造成大气重污染,而来自皋兰县的第2类轨迹属于清洁轨迹.兰州冬季污染既受局地输送的影响,也与地面天气形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HYSPLIT模式 聚类分析 输送路径 潜在源区 兰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