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六诗”之制与“兴诗”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139,共6页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他文献对“六诗”各个概念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六诗”诸义项产生的先后次序,发现“六诗”之中,风、赋、比、雅、颂的使用时间均早于“兴”。“兴也”最早见于战国帛书,“六诗”的称谓也仅见之于《周礼》,故“六诗”及“兴”诗概念的产生及应用大致应在战国中晚期,而《周礼》“大师”教授“六诗”的时间也应该在此稍前的一段时间。至秦汉之际,以“兴”说诗的现象开始较为多见,成为毛诗以“兴”解诗的前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
六
诗
之
制
大师
战国中晚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诗”之制与“兴诗”
被引量:
2
1
作者
孙立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36,139,共6页
文摘
“兴”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该文综合分析了“兴”在先秦文献中使用的情况,并从《周礼》职掌“六诗之制”的“大师”一职设置的时间、职能,探讨其教授“六诗”的大致时间最早也应在春秋晚期。又从先秦其他文献对“六诗”各个概念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六诗”诸义项产生的先后次序,发现“六诗”之中,风、赋、比、雅、颂的使用时间均早于“兴”。“兴也”最早见于战国帛书,“六诗”的称谓也仅见之于《周礼》,故“六诗”及“兴”诗概念的产生及应用大致应在战国中晚期,而《周礼》“大师”教授“六诗”的时间也应该在此稍前的一段时间。至秦汉之际,以“兴”说诗的现象开始较为多见,成为毛诗以“兴”解诗的前驱。
关键词
兴
六
诗
之
制
大师
战国中晚期
Keywords
Xing(兴)
the system of poetry of six forms(
六
诗
)
Da Shi(大师)
middle and late stages of Warring States Period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六诗”之制与“兴诗”
孙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