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苏轼作品在生前的传播形式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彭文良 《中国苏轼研究》 2016年第1期313-323,共11页
苏轼是文学史上成就高、作品数量大的重要作家,其诗文词集在后世先后结集,且注家纷出:诗歌方面,最早有南宋王十朋的《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1],施元之、顾禧的《注东坡先生诗》[2],清代注本尤多,先后有查慎行的《苏诗补注》[3],冯应榴... 苏轼是文学史上成就高、作品数量大的重要作家,其诗文词集在后世先后结集,且注家纷出:诗歌方面,最早有南宋王十朋的《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1],施元之、顾禧的《注东坡先生诗》[2],清代注本尤多,先后有查慎行的《苏诗补注》[3],冯应榴的《苏文忠诗合注》[4],王文诰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5];文集方面,最早有南宋郎晔注释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6],后有明代茅维编的《苏文忠公全集》,今通行的《苏轼文集》[7]即以此为底本;词作方面,南宋傅幹最早为之作注[8],之后沉寂近千年后,20 世纪集中涌现了几部注本,先后有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9],曹树铭的《东坡词编年校注及其研究》[10],石声淮、唐玲玲的《东坡乐府编年笺注》[11],薛瑞生的《东坡词编年笺证》[12],以及邹同庆、王宗堂的《苏轼词编年校注》[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家 东坡 注本 作家 先生 传播 特点 词集 数量
原文传递
苏文二篇作时新考
2
作者 刘黎明 《新国学》 1999年第1期384-385,共2页
研究苏轼之文,首先当确定其写作时间。在这方面,清代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下称《苏诗总案》)用力甚勤,贡献颇大,但仍有失考、误考之处。今人吴雪涛补苴罅漏,历时十载,著《苏文系年考略》(下称《苏文考略》),不乏精彩之笔。
关键词 总案 今人 补苴罅漏 用力 精彩 历时
原文传递
论江淹的拟古诗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德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9-64,共6页
魏晋以来,拟古成风。江淹的拟古诗数量颇多,质量亦高,《效阮公诗》15首和《杂体诗》30首是其代表。前者拟阮籍《咏怀诗》,不仅在形式上逼真原作,更隐微曲折地讽谏刘景素,深得阮氏原作旨趣遥深之意。后者摹拟汉至刘宋名家名作... 魏晋以来,拟古成风。江淹的拟古诗数量颇多,质量亦高,《效阮公诗》15首和《杂体诗》30首是其代表。前者拟阮籍《咏怀诗》,不仅在形式上逼真原作,更隐微曲折地讽谏刘景素,深得阮氏原作旨趣遥深之意。后者摹拟汉至刘宋名家名作,以拟作来显示前代诗家各自艺术特点;《序》更反映出江淹文学批评的态度和眼光,这对研究这些时期的文学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 拟古 《效阮 《杂体
下载PDF
徐(火勃)年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庆元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57-66,共10页
徐(火勃)(1570-1642),字惟起,又字兴公,闽县(今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邓原岳、徐熥、谢肇淛、曹学佺,复振闽中风雅。后进学徐(火勃)诗,人称"兴公诗派"。藏书家,积书数万卷,多善本、秘本,建红雨楼、绿玉斋、宛羽楼贮之。有《... 徐(火勃)(1570-1642),字惟起,又字兴公,闽县(今福州)人。明代文学家,与邓原岳、徐熥、谢肇淛、曹学佺,复振闽中风雅。后进学徐(火勃)诗,人称"兴公诗派"。藏书家,积书数万卷,多善本、秘本,建红雨楼、绿玉斋、宛羽楼贮之。有《幔亭集》、《红雨楼集》、《笔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 闽中风雅 徐[火勃] 年表
下载PDF
论《王荆公诗笺注》的学术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友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李壁的《笺注》编撰于临川,刻印于眉山,曾极尝参与其事。其所谓"补注"为李壁所为,而"庚寅增注"乃他人之作。《笺注》之注注重考辨人物、史实,寻求语词、典故出处,亦分析诗意与篇章结构。注重实地调查与实物文献,多... 李壁的《笺注》编撰于临川,刻印于眉山,曾极尝参与其事。其所谓"补注"为李壁所为,而"庚寅增注"乃他人之作。《笺注》之注注重考辨人物、史实,寻求语词、典故出处,亦分析诗意与篇章结构。注重实地调查与实物文献,多引荆公自注与自序,诗注与诗评结合等,是李壁之注的主要特点。《笺注》在系年、校勘、辨伪与辑佚等方面亦有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莉笺注》 著作权 注释 系年 校勘 辨伪 辑佚 补注
下载PDF
刘基诗在日本的选刻及其影响——垣内保定纂《诚意伯诗钞》叙录 被引量:2
6
作者 詹杭伦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1-63,共13页
日本垣内保定纂《诚意伯诗钞》四卷是考察刘基诗传播海外的重要文献。本文首先分析仁科干撰《刘文成公诗钞序》和野吕松庐撰《诚意伯诗钞序》,接着将何镗编校《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与垣内保定编纂《诚意伯诗钞》的各体诗选目作了详... 日本垣内保定纂《诚意伯诗钞》四卷是考察刘基诗传播海外的重要文献。本文首先分析仁科干撰《刘文成公诗钞序》和野吕松庐撰《诚意伯诗钞序》,接着将何镗编校《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与垣内保定编纂《诚意伯诗钞》的各体诗选目作了详细的对比,然后就野田公鳞对《诚意伯诗钞》的校勘和注解作了论证,最后对垣内保定纂《诚意伯诗钞》的价值作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基 日本 仁科干 垣内保定 何镗 《刘文成钞序》 《诚意伯钞》 《太师诚意伯刘文成集》
下载PDF
徐生平分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庆元 《闽江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13,共7页
徐是晚明诗人、作家、藏书家。或由于文献资料的原因,此前对其生平的研究均是若明若暗,语焉不详。徐生平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30岁之前为第一个时期,31岁至57岁为第二个时期,58岁至72岁为第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兄徐熥在世,徐参与... 徐是晚明诗人、作家、藏书家。或由于文献资料的原因,此前对其生平的研究均是若明若暗,语焉不详。徐生平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30岁之前为第一个时期,31岁至57岁为第二个时期,58岁至72岁为第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兄徐熥在世,徐参与其复振闽中风雅的活动;第二时期,刊刻《鳌峰集》二十八卷;第三个时期,与曹学佺主闽中文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文学 徐[火勃] 《鳌峰集》 生平分期
下载PDF
论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的历史解释 被引量:1
8
作者 何泽棠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2-107,共6页
清代的苏诗注集大成者王文诰撰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及《总案》,以熙宁变法、元祐党争等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凸显苏轼的立身行事,并补正了前代苏轼年谱的错漏。王文诰针对施顾注本、查慎行注、冯应榴注等旧注的编年作了严谨的考证,... 清代的苏诗注集大成者王文诰撰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及《总案》,以熙宁变法、元祐党争等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凸显苏轼的立身行事,并补正了前代苏轼年谱的错漏。王文诰针对施顾注本、查慎行注、冯应榴注等旧注的编年作了严谨的考证,调整部分诗歌的编年。在此基础上,王文诰运用历史解释的方法,将考证本事与阐释诗意较好地结合起来,补正了从宋代到清代的苏诗旧注在解释苏轼诗意时的不少错漏,是苏轼诗歌注释史上重要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诰 《苏文忠编注集成》 年谱 编年 历史解释
下载PDF
《元稹集》校点的音韵学质疑
9
作者 周围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24-26,共3页
冀勤先生点校《元稹集》 ,汇校诸本 ,多有是正 ,然仅从音韵学角度探讨 ,就仍存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关键词 《元稹集》 音韵学 校勘 《酬乐天待漏入阁见赠》 《献荥阳五十韵》
下载PDF
“致广大而尽精微”——论王文诰的苏诗评点对苏诗本意的探索
10
作者 林阳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王文诰对苏轼诗歌的评点,体现出自觉探索本意的意识。其所采用的评点方式,有"旁证"、"内证"、"臆说"三种,即"以史证诗"与"以经证诗’、"以诗文证诗"、"以诗解诗",具... 王文诰对苏轼诗歌的评点,体现出自觉探索本意的意识。其所采用的评点方式,有"旁证"、"内证"、"臆说"三种,即"以史证诗"与"以经证诗’、"以诗文证诗"、"以诗解诗",具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特点。他之所以自觉探索苏诗本意,与清代注评苏诗的学术特点、乾嘉学派重视从经史层面治学的风气、他的敏锐洞察力和渊博学识,以及有意识地宣扬苏轼思想人格有紧密的关系。他对苏诗本意的评点虽然存在失误,但瑕不掩瑜,功劳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文诰 《苏文忠编注集成》 评点 本意
下载PDF
郑珍批点的《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11
作者 李连昌 《贵州文史丛刊》 2021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郑珍批点的《苏东坡诗文集》民国年间流落四川,现藏四川省图书馆,但他批点的《苏文忠公诗编著集成》今仍在他的故乡遵义。这部书是本人1992年从沙滩黎庶昌后裔处购得,上面不仅可见郑珍对全书的朱笔批点,还可从中看到一些历史故事的痕迹。
关键词 郑珍 苏文忠 文集 民国年间 黎庶昌 《苏文忠编注集成》 苏东坡 批点
下载PDF
进士文化与诗可以群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乔彬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9-127,共9页
《诗经》时代的“诗可以群”分有下层的群而歌与上层的群而诗,汉乐府民歌继承前者,公宴诗继承后者,晋代又生贵族游宴诗。唐以诗取士,诗人群渐盛,群而诗亦多。进士文化引起政治之变,形成了时代的感召力,确立起新的价值观。重诗而诗人众,... 《诗经》时代的“诗可以群”分有下层的群而歌与上层的群而诗,汉乐府民歌继承前者,公宴诗继承后者,晋代又生贵族游宴诗。唐以诗取士,诗人群渐盛,群而诗亦多。进士文化引起政治之变,形成了时代的感召力,确立起新的价值观。重诗而诗人众,改变了思想、行为方式,造成精英文化的开放性、外向性,使之由“独”而“群”。唐代“诗可以群”在延续并改变了上层的群而诗同时,更提升了下层的群而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 士文化 汉乐府民歌 行为方式 精英文化 游宴 感召力 价值观 开放性
原文传递
论颜延之公宴诗的复与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亚卓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7-51,共5页
南朝刘宋时,奠定颜延之“大家”地位的,主要是其被后人漠视的公宴诗作。本文深入到刘宋诗学环境中去,探讨在刘宋公宴诗创作潮流中,颜延之所处的地位及影响,其公宴诗风格的典型性特征,及其对公宴诗传统体格的复与变。
关键词 南朝 刘宋 颜延之 歌创作 歌风格 文学评论 学环境
下载PDF
论建安公宴诗及其典范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亚卓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59-63,共5页
建安公宴诗在抒情内涵和语辞表现方面所反映出的艺术风貌中深具 论 建 安 公 宴 诗 及 其 典 范 意 义              “风骨”的精神气质 ,而且它对于公宴题材的确立 ,表现内容的开拓及其艺术风格和技巧的示... 建安公宴诗在抒情内涵和语辞表现方面所反映出的艺术风貌中深具 论 建 安 公 宴 诗 及 其 典 范 意 义              “风骨”的精神气质 ,而且它对于公宴题材的确立 ,表现内容的开拓及其艺术风格和技巧的示范作用都决定了其具有典范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 宴题材 艺术风格 艺术技巧 文学精神 建安风骨
下载PDF
中古“公宴”诗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大雷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65-72,共8页
《文选》诗有“公宴”类,其界域定位为吟咏所参加的公卿帝王宴会。建安公宴诗,描摹宴饮场景,抒发情感深具个人色彩;西晋公宴诗,多应命之作,多歌功颂德;东晋未来齐梁公宴诗,吟咏他事成分增加,且多自然景物的描摹。公宴诗常常是... 《文选》诗有“公宴”类,其界域定位为吟咏所参加的公卿帝王宴会。建安公宴诗,描摹宴饮场景,抒发情感深具个人色彩;西晋公宴诗,多应命之作,多歌功颂德;东晋未来齐梁公宴诗,吟咏他事成分增加,且多自然景物的描摹。公宴诗常常是集体文学创作活动的产物,常与文学集团的形成发展有密切关系;由此而言,宴饮主持者也有出色的吟咏宴饮之作。公宴诗起源于《诗经·小雅》、《楚辞》对宴饮及宴饮场面的述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侍宴 文学集团
下载PDF
论建安公宴诗的价值选择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红艳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7-80,共4页
建安公宴诗的价值选择具有十分深刻的实践与理论意义,从历史生成和读者接受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建安公宴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价值选择。与《诗经》相比,建安诗无疑是"声色大开",然而其最有意义的创造却在于"性情不隐&... 建安公宴诗的价值选择具有十分深刻的实践与理论意义,从历史生成和读者接受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建安公宴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它们的价值选择。与《诗经》相比,建安诗无疑是"声色大开",然而其最有意义的创造却在于"性情不隐"。建安宴饮诗中宴饮场面成为了主体,"游"的意味十分突出,深沉的人生感慨中既有理性思考的内容又佐以情感的烈酒,能真正代表建安诗歌的面貌,具有深远的文学生成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 价值选择
下载PDF
建安公宴诗在山水诗形成中的示范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红亮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6-228,共3页
建安时期,公宴诗作为一个特殊的题材大量创作,是诗坛的重要现象。公宴诗是围绕王公贵族游宴、以描写园林自然美景为主的诗。其艺术特点主要为:常选用华丽明亮的色彩词,汇聚色彩缤纷的物象,形成铺锦列绣的感觉;巧妙用典用事,追求炼字,简... 建安时期,公宴诗作为一个特殊的题材大量创作,是诗坛的重要现象。公宴诗是围绕王公贵族游宴、以描写园林自然美景为主的诗。其艺术特点主要为:常选用华丽明亮的色彩词,汇聚色彩缤纷的物象,形成铺锦列绣的感觉;巧妙用典用事,追求炼字,简约传神,尽显典雅。公宴诗的这些特色,为我国以后兴起的山水诗起到了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 山水 示范作用
下载PDF
南朝梁代“公宴”文化与“公宴诗”研究
18
作者 赵建成 孙悠扬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3,共9页
魏晋以降,宴饮活动频繁,“公宴”成为士人交往的重要场合。从目前已知的文献来看,“公宴”一词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其被大量使用至少要在南朝梁代以后。《文选》单列“公宴诗”一类,考究其选录标准可知,梁代所谓“公宴”,主要指皇帝、... 魏晋以降,宴饮活动频繁,“公宴”成为士人交往的重要场合。从目前已知的文献来看,“公宴”一词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其被大量使用至少要在南朝梁代以后。《文选》单列“公宴诗”一类,考究其选录标准可知,梁代所谓“公宴”,主要指皇帝、皇太子所主持的宴会。《梁书》中有大量关于“公宴”的记载,时间上至天监元年(502年),下至大宝元年(550年),几乎贯穿梁代始终,可以呈现出梁代“公宴”文化之繁盛。然而由于先唐文献散佚严重,目前保存的梁代“公宴诗”来源复杂,其可靠性有待商榷,与梁代“公宴”概念本身亦存在些许差异。这些“公宴诗”大多为“游戏”之作,供梁代统治者满足自身的文化娱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梁代 《文选》 《梁书》
下载PDF
论唐代赋得体诗的创作特征及其流变(摘要)
19
作者 吴河清 《唐代文学研究》 2016年第1期217-220,共4页
赋得体诗脱胎于齐梁公宴诗,流行于陈隋时期的宫廷宴集活动.唐代赋得体诗的内容和艺术都较前代有很大发展,至唐高宗时期始被统治者用作科举取士的程式.唐代赋得体诗丰富的诗学内涵、文化传承及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迄今还未完全... 赋得体诗脱胎于齐梁公宴诗,流行于陈隋时期的宫廷宴集活动.唐代赋得体诗的内容和艺术都较前代有很大发展,至唐高宗时期始被统治者用作科举取士的程式.唐代赋得体诗丰富的诗学内涵、文化传承及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迄今还未完全进入学界的研究视野.究其原因,一是有关赋得体诗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二是赋得体诗中包含的省试诗和应制诗,已有学者做过专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发展史 科举取士 应制 创作特征 齐梁 学内涵 的内容
下载PDF
欧阳修《送丁元珍峡州判官》诗考辨——兼辨两人相识的时地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隽超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20-22,共3页
欧阳修《戏答元珍》一诗广被人口,而两人的相识时地和交往经过却鲜有人道及。周必大刻本《送丁元珍峡州判官》认为两人的相识时地为景祐元年(1034)的京师。依苏武《书欧阳公黄牛庙诗后》转述欧公晚年之语,两人本为“同年”进士,相识更... 欧阳修《戏答元珍》一诗广被人口,而两人的相识时地和交往经过却鲜有人道及。周必大刻本《送丁元珍峡州判官》认为两人的相识时地为景祐元年(1034)的京师。依苏武《书欧阳公黄牛庙诗后》转述欧公晚年之语,两人本为“同年”进士,相识更在景祐元年之前。本文经考证认为,《送丁元珍峡州判官》诗题有误,此诗实则是送朱处仁的。苏轼此文可证欧公晚年记忆之误。两人在景祐三年十月末始相识,地点在峡州夷陵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送丁元珍峡州判官》 苏轼 《书欧阳黄牛庙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