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6篇文章
< 1 2 1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数据技术下个人数据信息私权保护论批判 被引量:284
1
作者 吴伟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6-132,共17页
以隐私权、财产权或者其他类型的私权利来对大数据技术下的个人数据信息加以保护和规制遇到了较大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下的个人数据信息具有数量大、价值密度低、智能处理以及信息获得和其使用结果之间相关性弱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个人... 以隐私权、财产权或者其他类型的私权利来对大数据技术下的个人数据信息加以保护和规制遇到了较大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下的个人数据信息具有数量大、价值密度低、智能处理以及信息获得和其使用结果之间相关性弱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个人无法以私权为制度工具对个人数据信息的产生、存储、转移和使用进行符合自己意志的控制。这种困境的产生是大数据技术所推动的社会制度变革造成的,目前人类社会正从私权利社会向有机社会转变,而对于个人数据信息的规制问题正是这一变革的前沿。应该将个人数据信息作为公共物品来规制,对个人数据信息使用进行治理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专门机构,进而治理的法律性质应该是公法而不是私法,进而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而促进个人数据信息的自由共享。这种治理方式并不影响和损害已经存在的私权利如隐私权和其他财产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数据信息 大数据技术 隐私 公法 信息法
下载PDF
论人格权的本质——兼评我国民法草案关于人格权的规定 被引量:196
2
作者 尹田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4,共12页
自然人人格是由宪法赋予自然人的一般法律地位 ,不同于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权利能力。人格权为自然人获得法律强制力保障的一般法律地位从权利角度进行的表达 ,自然人直接依据宪法生而有之 ,并非由民法赋予。人格权在理论和实践... 自然人人格是由宪法赋予自然人的一般法律地位 ,不同于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权利能力。人格权为自然人获得法律强制力保障的一般法律地位从权利角度进行的表达 ,自然人直接依据宪法生而有之 ,并非由民法赋予。人格权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私权化 ,系由民法形式逻辑结构需要以及团体人格的塑造等原因引起 ,反映了一种狭隘的民法实证主义观念。人格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及一般人格权的创制 ,导致私权化的人格权向宪法权利的回归。团体人格是对自然人人格在民事主体资格意义上的模仿 ,法人不享有人格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权 民法 中国 权利能力 民事主体资格 实证主义观念 私法 公法 民事权利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的公法建构 被引量:122
3
作者 罗豪才 宋功德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2,共20页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性社会,能够全面回应多元价值诉求。现代和谐社会只能立于法治基础之上,并以公法为其脊梁,社会和谐与否直接取决于公法是否平衡。本文认为,现行公法处于失衡状态,这集中表现为社会关系因公共权力的越位... 和谐社会应当是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性社会,能够全面回应多元价值诉求。现代和谐社会只能立于法治基础之上,并以公法为其脊梁,社会和谐与否直接取决于公法是否平衡。本文认为,现行公法处于失衡状态,这集中表现为社会关系因公共权力的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而无法得到全面理顺,社会因此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调。中国要实现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核心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要遵循监督和规范公共权力与保护和拓展公民权利的公法制度变革主旨,采取国家主导和公众全方位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对公法加以结构性调整;要调整公共权力/公民权利结构,重塑制约与激励相容的公法机制,通过对症下药解决造成社会失调的公法失衡症结,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 公共权力 公民权利 法治基础 理顺 法治国家 社会 中国 激励相容 结构性调整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与行为主义规制 被引量:123
4
作者 丁晓东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76,193,共14页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依赖于公法对个人信息的定位。在公法与公法理论上,有两种看待个人信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权是一种基本权利,个人信息应当受到法律的确权保护;另一种观点则将个人信息视为他人言论自由的对象,个人信息的自... 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依赖于公法对个人信息的定位。在公法与公法理论上,有两种看待个人信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个人信息权是一种基本权利,个人信息应当受到法律的确权保护;另一种观点则将个人信息视为他人言论自由的对象,个人信息的自由获取与使用受到法律保护。但这两种观点都无法从整体上理解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权的观点忽视了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属性与公共属性,而个人信息作为言论自由对象的观点则忽视了个人信息背后的多重权益。个人信息兼具个体属性与社会流通属性,应当确立一种"个人信息相关权益被保护权"。从个人信息的双重属性出发,个人信息保护应当在具体场景中确立个人信息收集与利用行为的合理边界。基于场景的行为主义规制更为符合个人信息保护的根本特征,也将为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一条超越欧美的中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隐私 基本权利 公法 行为主义规制 场景
原文传递
论公共利益之界定——一个公法学基石性范畴的法理学分析 被引量:87
5
作者 王景斌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7,共9页
“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在法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中都有使用 ,在法学领域 ,它与公共权力或私人权利有着密切联系 ,是个重要的概念范畴。公共利益构成了公共权力行使的道德基础和伦理基础 ,但究竟什么是公共利益似乎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 “公共利益”这一概念在法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中都有使用 ,在法学领域 ,它与公共权力或私人权利有着密切联系 ,是个重要的概念范畴。公共利益构成了公共权力行使的道德基础和伦理基础 ,但究竟什么是公共利益似乎至今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威的解释 ,因此其往往成为政府滥用权力的一个借口 ,对私人权利造成极大伤害。基于此 ,对公共利益从法理上作出相对明确的界定就显得尤为必要。从“公共利益”的语义分析入手 ,将“公共利益”与相关概念进行了对比分析 ,对可以得出公共利益的描述性的非概念式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法学 公共权力 人权 法理学分析 公法 权利 界定 概念 政府
原文传递
超越股东知情权诉讼的司法困境 被引量:69
6
作者 蒋大兴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文章提出了股东知情权的“层级递进结构”理论 ,将知情权区分为私法层面知情权的行使和公法层面知情权的救济 (变态行使 )两种样态和三种层次 ,认为知情权的救济———第三层次的知情权可以独立于股东资格而存在 ,从而检讨了我国理论界... 文章提出了股东知情权的“层级递进结构”理论 ,将知情权区分为私法层面知情权的行使和公法层面知情权的救济 (变态行使 )两种样态和三种层次 ,认为知情权的救济———第三层次的知情权可以独立于股东资格而存在 ,从而检讨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狭隘框定知情权内涵的习惯思维。同时 ,采取类型化的策略 ,对股东知情权受损的诉讼时效起算日进行了切合实际的重构。并且指出 ,股东知情权的边界 ,既有明示边界 ,也有隐示边界 ,但对所谓隐示边界的范围 ,仍有不同理解 ,有待立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东知情权 救济 司法 公法 私法 行使 股东资格 实务 边界 困境
原文传递
论宪法效力的界定及其对私法的影响 被引量:88
7
作者 张千帆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共18页
此处文章的论题是作者从“认真对待宪法”这一命题中捕捉到的。事实上 ,“认真对待宪法”这个命题本身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的法治尚处在启蒙的初期 ,另一方面更表明我们许多学者对于法治和宪法理解的偏颇。在一个法治国家中 ,大体不会有太... 此处文章的论题是作者从“认真对待宪法”这一命题中捕捉到的。事实上 ,“认真对待宪法”这个命题本身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的法治尚处在启蒙的初期 ,另一方面更表明我们许多学者对于法治和宪法理解的偏颇。在一个法治国家中 ,大体不会有太多的人激情地呐喊“认真对待宪法” ,因为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 ,是一个制度本身设定的客观存在问题 ,而不是一个人们认真不认真对待的主观认识问题。作者从这感性的命题中发现理性的问题 ,可谓敏锐和深刻。一个法治社会必定是一个理性设计和操作的社会 ,而不是一个感性呼吁和激情打造的社会。中国人容易感情用事 ,结果往往导致偏激。谈论义务的时候 ,往往忽略了权利 ;谈论权利的时候 ,又往往忽略义务。谈论宪法的时候 ,又以为宪法无处不在。本文作者从所谓的“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着手 ,提出了一个所有学者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即公法和私法的关系究竟如何 ?公法对私法的影响与干预究竟在何时发生 ,在何种程度上发生 ?作者从较为广阔的视角对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通过原理的阐释 ,制度的分析 ,经验的比较 ,实践的总结 ,最终得出了具有理论和经验依据 ,颇有说服力的立论。价值所在 ,至少对“认真对待宪法”和“宪法司法化”这样充满激情和气魄的命题提出了反向思维或全面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法律效力 私法 法治建设 宪政审查制度 公民权利 公法 政府职能
原文传递
公私法的划分与法的内在结构 被引量:81
8
作者 孙国华 杨思斌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4年第4期100-109,共10页
公私法的划分是法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回顾了公私法划分的历史 ,评析了学者们关于公私法划分的根据 ,对公私法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 ,认为公私法的划分是法的内在结构问... 公私法的划分是法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回顾了公私法划分的历史 ,评析了学者们关于公私法划分的根据 ,对公私法的含义进行了新的阐释 ,认为公私法的划分是法的内在结构问题 ,划分公私法的直接根据是法律调整的不同方法 ,而法律调整的方法 ,基本上或主要地决定于法律调整的对象。明确这一问题 ,有利于澄清长期困扰法理学界的一些重要问题 ,以便根据法律调整对象的不同和实际生活的需要 ,选择最佳的法律调整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理学 公法 私法 法律体系 划分标准 个人权利
原文传递
社会法的定位和未来 被引量:79
9
作者 郑尚元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4-135,共12页
本文以对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的批判为切入点 ,定位社会法。作者认为 ,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或交叉并不一定是社会法 ,社会法也不是泛义上的公法与私法融合性法律的代名词 ,而是具有特有调整对象的、具有现代属性的一类法律。这类法律与宪法... 本文以对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的批判为切入点 ,定位社会法。作者认为 ,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或交叉并不一定是社会法 ,社会法也不是泛义上的公法与私法融合性法律的代名词 ,而是具有特有调整对象的、具有现代属性的一类法律。这类法律与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行政法、经济法一起构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 ,作者指出了社会法与法社会学的界别问题。此外 ,作者还分析了社会法及社会法学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法 公法 私法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 理论批判 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原文传递
隐私权之公私法整合保护探索——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隐私为分析视点 被引量:76
10
作者 王学辉 赵昕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71,共9页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作为隐私权范畴之一,"溢出"传统"私域"而向"公域"延伸。这种延伸使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陷入困境,同时也意味着公法介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成为发展之必然。公民... "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作为隐私权范畴之一,"溢出"传统"私域"而向"公域"延伸。这种延伸使传统的私法保护模式陷入困境,同时也意味着公法介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成为发展之必然。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横跨"公私"两大领域的这种"复合性"事实,使公私法"整合"保护模式成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隐私法律保护发展的应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个人信息隐私 公法 私法 整合保护
原文传递
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被引量:56
11
作者 周汉华 《环球法律评论》 2002年第124期274-287,共14页
The essay comprehensively explores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ackling such issues as the basic legal framework,historical evolution,amendments to the FOIA,the scope of the law,the exemptions,proc... The essay comprehensively explores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tackling such issues as the basic legal framework,historical evolution,amendments to the FOIA,the scope of the law,the exemptions,procedures and remedy,implementation of the law and current discussion after the Sept.11 terrorist attack.The article also compares American system with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and makes certain conclusive remarks in connection with institutional building,implying in some occasions that American way of handiling business in this regard is far better than in other countries. The author points out,more than once,that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is the underpinning of American democracy,and free flow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is pivotal for the market mechanism,though there are still lots of areas for impr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经济 信息产业 使用制度 领先地位 最大 美国政府 世界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公法 霸主地位
原文传递
公法法治论——公、私法定位的反思 被引量:59
12
作者 汪习根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58,共10页
本文以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为突破口 ,通过反思私法优位论之是非 ,提出法治社会应当树立公法优位的观点 ,因为公法与法治的理念与构造完全吻合 ,反映了立法法治和司法法治的需要 ,能够对权力与权利之间以及权力内部的关系加以最合理的... 本文以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为突破口 ,通过反思私法优位论之是非 ,提出法治社会应当树立公法优位的观点 ,因为公法与法治的理念与构造完全吻合 ,反映了立法法治和司法法治的需要 ,能够对权力与权利之间以及权力内部的关系加以最合理的定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 法治社会 私法优位 立法法 司法 法治信念 权力 法定 内部 突破口
原文传递
宪法“私法”适用的法理分析 被引量:53
13
作者 刘志刚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49,共15页
宪法权利原则上不能被当作“私法”适用,其原因是:避免不同性质的宪法权利在被“私”用时产生冲突;宪法权利的公法性质和“领域界定”功能决定了它不适合于私法适用。但是,社会的发展为宪法的“私法”适用提出了内在的要求,主要因素包括... 宪法权利原则上不能被当作“私法”适用,其原因是:避免不同性质的宪法权利在被“私”用时产生冲突;宪法权利的公法性质和“领域界定”功能决定了它不适合于私法适用。但是,社会的发展为宪法的“私法”适用提出了内在的要求,主要因素包括:国家职能的结构性转移和承担公共职能的私人团体的出现使私人团体有可能侵犯到公民的宪法权利;立法不作为导致了宪法权利的虚置。在宪法权利的传统定位和现实社会的内在需求冲击下,各国相继出现了宪法“私法”适用的理论及辅助性机制,比较典型的是德国宪法的“第三者效力”理论和美国司法审查中的“国家行为理论”。中国应建构自己的宪法“私法”适用理论及运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权利 法理 公法 私法 国家行为 第三者效力 司法审查工作 公共职能 国家职能
原文传递
公私法的汇合与行政法演进 被引量:48
14
作者 杨寅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7-45,共9页
公私法的区分在西方各国行政法上有着不同的法律意义,当代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得公私关系出现了胶着与合作的一面,这引发了公私法的交叉与汇合,并在行政法领域有诸多深刻表现,中国的实践也不例外。但从历史背景和法律现实上看,我们的理论... 公私法的区分在西方各国行政法上有着不同的法律意义,当代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得公私关系出现了胶着与合作的一面,这引发了公私法的交叉与汇合,并在行政法领域有诸多深刻表现,中国的实践也不例外。但从历史背景和法律现实上看,我们的理论并不充分,公私法的协调也差强人意。鉴此,应在尊重私权的前提下,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积极探寻公私合作,梳理公私法关系。这般背景给中国行政法及相关理念引来了新的任务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 公法 私法 公务管理 私管理方式 行政组织 政府行为 法观念
原文传递
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行政性 被引量:60
15
作者 邢鸿飞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61,共8页
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究竟属公法契约还是私法契约,理论界观点不一,其争议根本上源于公法契约与私法契约本身的界限不清。本文在对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主要形式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特许经营协议主体的特定性、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目... 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究竟属公法契约还是私法契约,理论界观点不一,其争议根本上源于公法契约与私法契约本身的界限不清。本文在对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主要形式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特许经营协议主体的特定性、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目的的公益性、政府特许经营协议适用规则的公法属性入手,分析了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行政性,认为政府特许经营协议是一种行政性(或公法上的)契约,是借助契约手段实现行政目标的行政合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 行政性 私法 契约 政府 适用规则 行政目标 特许经营协议 主要形式 手段
原文传递
论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及其对我国民法的启示 被引量:55
16
作者 郭明瑞 于宏伟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罗马法上划分公法与私法有着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但其真正目的仅在于法律研究的便利和安全,而不在于限制公权力对私权利的随意干涉。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公法优位的观点与私法优位的观点皆不足取,而现代公法与私法的融合也并未使二者... 罗马法上划分公法与私法有着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但其真正目的仅在于法律研究的便利和安全,而不在于限制公权力对私权利的随意干涉。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公法优位的观点与私法优位的观点皆不足取,而现代公法与私法的融合也并未使二者的划分失去意义。公法与私法的关系与地位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轨道有所不同。就目前而言,私法在我国应当具有更加优越的地位。在探讨制定公法性民事规范的合理事由时,必须要证明某些价值相对于意思自治而言具有基础性意义或者更加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 私法 私法公法 秩序 公共用途
原文传递
“法律上利害关系”新表述——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生成模式探析 被引量:47
17
作者 张旭勇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41-48,共8页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法律上利害关系”由以下三个要件构成 :利害关系人公法上的权利 ;成熟的具体行政行为 ;公法上的权利与成熟的具体行政行为之间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这三个要件共同构成了“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认定标准。本文还详细论...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法律上利害关系”由以下三个要件构成 :利害关系人公法上的权利 ;成熟的具体行政行为 ;公法上的权利与成熟的具体行政行为之间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这三个要件共同构成了“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认定标准。本文还详细论述了各个构成要件本身的内涵及其考量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害关系人 公法 具体行政行为 要件 法律 原告资格 权利 生成模式 表述 成熟
下载PDF
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 被引量:54
18
作者 沈岿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2-114,共13页
中国公法正在经历整体性的变迁 ,在林林总总的制度革新中 ,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追问是不变的主题。本文在此认知的基础上 ,以中国曾经出现的合法性追问实例为依托 ,揭示不同形式的合法性追问之实质在于检验政府行为的可接受性 ,而不仅仅是... 中国公法正在经历整体性的变迁 ,在林林总总的制度革新中 ,政府行为的合法性追问是不变的主题。本文在此认知的基础上 ,以中国曾经出现的合法性追问实例为依托 ,揭示不同形式的合法性追问之实质在于检验政府行为的可接受性 ,而不仅仅是政府行为的“合法律性” ,以及可接受性因为价值判断的存在而呈现诸神之争的面相。最后 ,文章提出“开放反思型的形式法治”的基本主张 ,以期为应对复杂的可接受性问题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法 规范性 合法性 可接受性 政府行为 价值判断 宪法 行政法
原文传递
契约文化的变迁及其启示(上)——契约理念在公法中的确立 被引量:33
19
作者 杨解君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23,共8页
在西方 ,契约文化可追溯到古希腊文明的世俗源头和基督教的宗教源头 ,在其发展史上经历了古罗马、中世纪、近代和现代若干个不同的阶段 ;作为一种法律理念 ,契约不仅存在于私法之中 ,而且也融入到了宪法与行政法之中。但在中国 ,契约理... 在西方 ,契约文化可追溯到古希腊文明的世俗源头和基督教的宗教源头 ,在其发展史上经历了古罗马、中世纪、近代和现代若干个不同的阶段 ;作为一种法律理念 ,契约不仅存在于私法之中 ,而且也融入到了宪法与行政法之中。但在中国 ,契约理念缺失 ,契约现象仅存于极为有限的私法领域 ,就其文化成因而言主要在于 :传统儒家文化与契约理念的不相容、理性精神的匮乏、对利益的漠视。我国未来公法之转型与建构 ,应以契约理念为核心 ,从文化、观念、制度和理性精神等多个层面加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文化 契约理念 公法 儒家文化 人格 罗马法
原文传递
论公法与政治文明 被引量:43
20
作者 姜明安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2-70,共9页
公法是调整公权力主体与人类共同体成员的关系以及公权力主体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是公权力代表共同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发生作用 ,在法律 (公法 )的规范和控制下正当、合法、有序地产生、取得、转移、分配和... 公法是调整公权力主体与人类共同体成员的关系以及公权力主体相互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系统。政治文明的主要标志是公权力代表共同体成员的意志和利益发生作用 ,在法律 (公法 )的规范和控制下正当、合法、有序地产生、取得、转移、分配和行使。公法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作用是 :界定公权力的范围、确定公权力主体产生及公权力转移、交接和取得的程序 ;在各公权力主体之间分配公权力和协调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规范公权力行使的条件、基准、方式和程序 ;确立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 ;为公权力相对人提供权利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法 政治文明 公权力主体 权力监督 人类共同体 公权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