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1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267
1
作者 何增科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7-81,共15页
本文阐述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认为在古代,所谓市民社会往往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其含义与政治社会并无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自然(野蛮)社会的概念。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是对近代欧洲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 本文阐述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认为在古代,所谓市民社会往往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其含义与政治社会并无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自然(野蛮)社会的概念。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是对近代欧洲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的现实的反映。它是由黑格尔在吸收了众多思想家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并由马克思予以完善了的科学概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西文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一批学者(如帕森斯、葛兰西、哈贝马斯以及柯亨和阿拉托等人)对市民社会概念作了新的阐释。他们主张把经济领域从市民社会中分离出去,认为市民社会主要应该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同时强调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传播与再生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政治国家 市民社会理论 黑格尔 哈贝马斯 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 公共领域 政治社会 政治共同体
原文传递
大数据有限排他权的基础理论 被引量:248
2
作者 崔国斌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4,共22页
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大规模数据集合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诞生于“小数据”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满足了数据产业的基本需求,但还是留下了一些空白。处在公开状态的没有独创性的大数据集合缺乏具体的法律保护手段。为... 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大规模数据集合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诞生于“小数据”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满足了数据产业的基本需求,但还是留下了一些空白。处在公开状态的没有独创性的大数据集合缺乏具体的法律保护手段。为了避免这一领域的市场失败,同时避免限制公共领域的行动自由,应当为耗费实质投入并达到实质规模的大数据集合设置有限排他权,即公开传播权。这一保护机制既能够满足数据行业的需求,又能够兼顾后续数据利用者的利益,不会损害著作权法等法律所维护的公共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知识产权 公共领域 公开传播权
原文传递
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 被引量:242
3
作者 陈竹 叶珉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49,53,共7页
城市公共空间虽然在近年来的城市空间环境及城市建设中占据了较重要的位置,但作为专门术语,它有别于其他城市空间概念的本质涵义,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方学术领域中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的产生及主要... 城市公共空间虽然在近年来的城市空间环境及城市建设中占据了较重要的位置,但作为专门术语,它有别于其他城市空间概念的本质涵义,在国内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对西方学术领域中城市公共空间概念的产生及主要相关理论的分析归纳,总结出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公共性价值判定的主要因素。希望借此充实对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和本质属性的理解,并指出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将为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内更全面地探讨建成环境与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意义提供参考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公共领域 可达性 公共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81
4
作者 许纪霖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9,共13页
本文从中国的政治合法性历史演变研究入手 ,以上海为例 ,分析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 ,其形成的思想本土渊源、历史形态和舆论功能 ,并通过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观念的比较 。
关键词 公共领域 政治合法性 近代上海
下载PDF
中国公民社会的先声——以业主委员会为例 被引量:168
5
作者 夏建中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一般说来 ,国家、公民社会与市场是任何一个完整社会中三足鼎立的三个独立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行动的独特逻辑 :国家是等级权力的逻辑 ,市场是盈亏逻辑 ,公民社会是自愿主义的逻辑。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社会经... 一般说来 ,国家、公民社会与市场是任何一个完整社会中三足鼎立的三个独立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其行动的独特逻辑 :国家是等级权力的逻辑 ,市场是盈亏逻辑 ,公民社会是自愿主义的逻辑。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型 ,在城市住宅小区中出现了业主委员会 ,它是一个居民自治组织 ,业主对自己的利益和社区的公共事务更加关心和主动参与 ,业主和业主委员会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面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抗议活动 ,维护业主的权益 ,业主委员会积极参与公共领域的讨论。这一切初步体现了公民社会的主要属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业主 业主委员会 公共领域
下载PDF
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 被引量:129
6
作者 王乐夫 陈干全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7-74,共8页
公共管理是由公共的和管理两部分组成,对公共性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文章阐述了当前公共性研究的契机或原由,对公共性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目前在公共性的内涵及其实现形式方面较为系统的六种观... 公共管理是由公共的和管理两部分组成,对公共性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文章阐述了当前公共性研究的契机或原由,对公共性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做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目前在公共性的内涵及其实现形式方面较为系统的六种观点,提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表现为主体、价值观、手段及目标等四方面,进一步挖掘公共性与社会性的异同,并讨论了公共性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 公共领域 公共精神 公共管理 社会性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与传媒 被引量:118
7
作者 展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哈贝马斯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他在 4 0年前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提出了传媒在他所谓的公共领域中的中心地位的著名观点。尽管他的传媒理论同他的其他理论一样被认为具有乌托邦色彩 ,但其给予传媒学术界和业... 哈贝马斯是当代罕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大思想家。他在 4 0年前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提出了传媒在他所谓的公共领域中的中心地位的著名观点。尽管他的传媒理论同他的其他理论一样被认为具有乌托邦色彩 ,但其给予传媒学术界和业界的思考是多维而深层次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 结构转型 传媒
下载PDF
不同领域的协商民主 被引量:105
8
作者 John S.Dryzek 王大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3期32-40,共9页
代议制民主一般采用选举的方法来聚合民众的偏好,它强调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强调聚合之后所达成的最终结果,但很少去关注聚合的具体过程。相反,协商民主理论关注的正是聚合的具体过程,强调公民在作出选择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与审慎。... 代议制民主一般采用选举的方法来聚合民众的偏好,它强调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强调聚合之后所达成的最终结果,但很少去关注聚合的具体过程。相反,协商民主理论关注的正是聚合的具体过程,强调公民在作出选择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与审慎。协商民主可能发生在三个层面的不同领域:国家制度、特设论坛、公共领域。这三个领域内的协商民主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运作方式。而且,对协商民主的追求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协商的过程,并不存在一个普遍模式。因此,各个国家与地区应当因地制宜地创建协商民主,中国的民主实践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国家制度 特设论坛 公共领域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 被引量:94
9
作者 陈勤奋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21,共8页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公众、"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公众媒介和公共场所;有四种类型,即代表型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自由主义模式)、平民公共领域以及公共领域的福...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公众、"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公众媒介和公共场所;有四种类型,即代表型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自由主义模式)、平民公共领域以及公共领域的福利国家大众民主模式。公共领域既是17-18世纪欧洲历史发展中的历史实在,更是一种理想模式,是哈贝马斯用于进行社会批判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社会批判 哈贝马斯
下载PDF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探索全面的公共空间理念 被引量:98
10
作者 陈竹 叶珉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65,共7页
指出公共空间虽广泛被认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学科的重要关注对象,但对于其跨学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国内学术界还未形成清晰的共识。文章通过对西方城市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公共空间理论文献的回顾,对其中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理论进行了分... 指出公共空间虽广泛被认为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学科的重要关注对象,但对于其跨学科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国内学术界还未形成清晰的共识。文章通过对西方城市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公共空间理论文献的回顾,对其中主要研究角度和主要理论进行了分析,以期形成较完整的公共空间的理论框架,并有助于全面了解公共空间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 空间 公共空间 公共领域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被引量:90
11
作者 史安斌 杨云康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70,共17页
本文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为时代背景,对网络化公共领域、极化、另类空间等近年来西方政治传播领域相继出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基于"现代主义"背景提出的诸如议程设置和公共领域等西方经... 本文以"后西方、后秩序、后真相"为时代背景,对网络化公共领域、极化、另类空间等近年来西方政治传播领域相继出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认为,基于"现代主义"背景提出的诸如议程设置和公共领域等西方经典政治传播理论已不能解释带有后现代主义表征的、反民主、去中心化、碎片化的西方传播现象。政治传播学研究应关注基于"情感化真相"的另类空间,探索其信息传播和组织动员机制,以及其情感元素对向"情感挖掘"演进的民意调查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推动政治传播的"行省化",引入中国等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本土理论和在地经验,从而彻底破除西方中心论,从根本上推动政治传播的理论重建和路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后真相 公共领域 社交媒体 另类空间
原文传递
公共领域·公共利益·公共性 被引量:66
12
作者 詹世友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73,共10页
公共领域的存在必要性缘于以下事实:我们必须在公共领域中发现和创造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根本特点是其间接或直接的可分享性。我们的自我是普遍自我和特殊自我的统一体,这一点可以说明为什么公共领域和公共利益能够存在,以及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的存在必要性缘于以下事实:我们必须在公共领域中发现和创造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根本特点是其间接或直接的可分享性。我们的自我是普遍自我和特殊自我的统一体,这一点可以说明为什么公共领域和公共利益能够存在,以及公共领域的公共性为什么不是一个自然事实,而是我们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公共利益 公共 自我
下载PDF
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中国文化的群体差异及其变迁 被引量:72
13
作者 高丙中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当代中国文化内部的急速分化已经造成文化领域阡陌纵横的局面,其内部差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知.我们可以根据渊源差异划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根据时代性质划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根据价值体系和社会势力的差异则可以区分为主文... 当代中国文化内部的急速分化已经造成文化领域阡陌纵横的局面,其内部差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知.我们可以根据渊源差异划分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根据时代性质划分为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根据价值体系和社会势力的差异则可以区分为主文化、亚文化和反文化,此外,按照群体差异划分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以社会群体为依据划分中国文化的内部差异的三分法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才流行起来的分析范式.这种三分法最初是在民间文化研究中形成的.有学者概括说,传统社会的中国文化有三个干流:它们是统治阶级的上层文化、市民的中层文化、底层的民间文化即广大农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长期以来,一般人文学科的学者习惯谈“文化”,对文化背后的群体差异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民间文化 人文知识分子 群体差异 中国文化 士大夫文化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九十年代 公共领域
原文传递
城市设计概念发展评述 被引量:61
14
作者 刘宛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6-22,共7页
目前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内容庞杂 ,缺乏明晰的概念平台。针对这个问题 ,收集整理了大量中外学术界对城市设计的定义 ,通过综述和分析指出 ,空间的组织是城市设计一个公认的特征 ,城市设计的定义越来越强调对空间的全面理解 ,城市设计的... 目前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内容庞杂 ,缺乏明晰的概念平台。针对这个问题 ,收集整理了大量中外学术界对城市设计的定义 ,通过综述和分析指出 ,空间的组织是城市设计一个公认的特征 ,城市设计的定义越来越强调对空间的全面理解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范畴都有综合的趋向。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 ,城市设计是一种主要通过控制公共空间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空间 公共领域 过程
下载PDF
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 被引量:66
15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6,共12页
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王笛公共领域”(publicsphere)是既非个人又非官方而处于两者之间的社会领域。在西方各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公共领域的发展成为市民社会的重要基础。在中国,社会的演... 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王笛公共领域”(publicsphere)是既非个人又非官方而处于两者之间的社会领域。在西方各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公共领域的发展成为市民社会的重要基础。在中国,社会的演化是否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关于这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长江上游地区 地方士绅 国家权力 地方官 民信局 近代邮政 地方政府 世纪初 保路运动
原文传递
农地产权模糊化:一个概念性框架及其解释 被引量:78
16
作者 罗必良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8-56,160,共9页
通过对"公共领域"概念的扩展以及对产权模糊本质的揭示,总结我国农地产权模糊的制度演进与内在逻辑,并分析家庭经营背景下的农地产权模糊及其侵蚀,进而明确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确定公共利益的范围,严格限制征用... 通过对"公共领域"概念的扩展以及对产权模糊本质的揭示,总结我国农地产权模糊的制度演进与内在逻辑,并分析家庭经营背景下的农地产权模糊及其侵蚀,进而明确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确定公共利益的范围,严格限制征用权的行使;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和农田保护的制度补偿。对"内部人控制"问题,必须切断官僚等级制度对土地产权的侵入,从而瓦解职位等级产权制度;改善土地产权的稳定性,遏制土地重新调整过程中的权力寻租和腐败问题;农地流转市场应该逐步转向以农户的完全土地承包权、而不是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农地产权 产权模糊 产权保护
下载PDF
媒介形态与晚清公共领域研究的拓展 被引量:51
17
作者 刘增合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7-265,共29页
本文在以往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研究的基础上 ,从广义媒介角度考察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和舆论空间的扩张问题。文章注意到关注近代文化和精神系统对开拓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所以着重从大众媒介和辅助媒介两方面入手 ,研究... 本文在以往近代中国公共领域研究的基础上 ,从广义媒介角度考察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和舆论空间的扩张问题。文章注意到关注近代文化和精神系统对开拓公共领域和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所以着重从大众媒介和辅助媒介两方面入手 ,研究了它们与近代公共空间不断扩张的有机联系 ;文章认为 ,近代公共领域的扩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各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经济社会系统与文化精神系统各自从不同的领域构筑着近代公共领域的基础 ,由于各子系统运作规律的差异和封建政权对其采取的不同政策 ,导致近代公共文化和精神领域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未呈现良性互动的性质 ,其疏离对峙的一面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市民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 国家 扩张 问题研究 基础 封建政权 晚清 近代文化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 被引量:47
18
作者 卢汉龙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6-65,共10页
本文认为,中国城市的社区发展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结果之一,它使社区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与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相对应缺,所以社区制改革本质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本文在此立论的基础上,以上海和沈阳社区发展的不同模式为案... 本文认为,中国城市的社区发展是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结果之一,它使社区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与独立的市场主体企业相对应缺,所以社区制改革本质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新调整。本文在此立论的基础上,以上海和沈阳社区发展的不同模式为案例,具体探讨中国基层社会的组织重建和政治民主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社区 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 国家 社会理论 社区建设 群众组织 社会结构 基层组织结构 公共领域 私人部门 上海模式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法的公共领域理论 被引量:54
19
作者 冯晓青 《知识产权》 CSSCI 2007年第3期3-11,共9页
公共领域是在知识产权法理论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公共领域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关系密切。在英美法系国家,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理论是通过判例法发展的。从公共领域的角度认识知识产权法的理念和精神,是从更高的角度理解知识产权的... 公共领域是在知识产权法理论中被广泛使用的概念。公共领域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关系密切。在英美法系国家,知识产权法中的公共领域理论是通过判例法发展的。从公共领域的角度认识知识产权法的理念和精神,是从更高的角度理解知识产权的制度价值和知识产权这一专有权的更深一层内涵所必需的。公共领域理论可以通过洛克理论加以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形式加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公共领域 洛克 角色商品化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处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9
20
作者 杨明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147,共13页
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非常关注,相关著述简直汗牛充栋,2011年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是这股浪潮的产物。然而,在热闹的现象背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处境究竟如何?当下国内外的研究是否触及并解决了非... 近些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非常关注,相关著述简直汗牛充栋,2011年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是这股浪潮的产物。然而,在热闹的现象背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处境究竟如何?当下国内外的研究是否触及并解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核心命题,诸如私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关系、交易成本与保护模式之间的关系、如何避免利用者的不正当占有及政府的寻租行为?只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并找到有效对策,我们才能实实在在地推进相应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私权保护 公共领域 公地灾难与反公地灾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