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论自由条款仅保障政治言论自由吗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明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85,共12页
言论自由,从其字面意思理解是指表达各种主张和意见的自由。在比较宪法学上,言论自由是一项兼具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属性的基本权利。然而,传统上中国宪法学界视现行我国宪法中的言论自由为一项政治权利。近期,有学者试图借鉴美国学者米... 言论自由,从其字面意思理解是指表达各种主张和意见的自由。在比较宪法学上,言论自由是一项兼具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属性的基本权利。然而,传统上中国宪法学界视现行我国宪法中的言论自由为一项政治权利。近期,有学者试图借鉴美国学者米克尔约翰的公私言论二分法来为言论自由的政治权利属性提供理论基础。这项理论借鉴并未领会米克尔约翰的公私言论二分法的精髓,将私人言论自由完全排除在宪法言论自由条款的保护范围之外,既不符合米克尔约翰言论二分法的原意,也不符合各国保护言论自由的宪法实践,更无法为其预设的两个现实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论自由 政治言论自由 公共言论 私人言论 政治权利
下载PDF
网络公共言论的法治内涵与合理规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涛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5-73,共9页
在过去的2013年,我国政府结合运动式治理、立法活动和舆论工作对网络言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为中国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共言论平台,促进了公民监督权的行使,带动了中国的法治发展。2013年的互联网言论治理的三部分... 在过去的2013年,我国政府结合运动式治理、立法活动和舆论工作对网络言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为中国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共言论平台,促进了公民监督权的行使,带动了中国的法治发展。2013年的互联网言论治理的三部分内容都与公共言论密切相关。其中,"两高"所发布的《网络诽谤解释》着力于对公共言论进行刑事规制,包括对诽谤官员的刑事规制和对政治言论的刑事规制,但是其中的一些做法虚化了宪法所保障的公民监督权。公民监督权是我国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进一步理解公共言论的法治内涵,落实公民监督权,是我们对公共言论进行合理规制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公共言论 监督权 法治 诽谤 政治言论
原文传递
报纸专栏:风中的碎片? 被引量:3
3
作者 鞠健夫 《传媒观察》 2004年第5期40-42,共3页
热销的报纸副刊中,正涌动着一波波的专栏文章热。
关键词 报纸副刊 文化专栏 散文 个人专栏 公共言论
下载PDF
网络媒体条件下公共言论的特殊保护:从身份到公共利益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延枫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9-89,共11页
在传统媒体时代,对公共言论的特殊保护,在诽谤法上形成了基于言者的公共身份和基于言论内容涉及公共利益减轻名誉权侵权责任的两种不同路径,其代表分别为美国公众人物理论及其真实恶意原则和英国的"公共利益抗辩"。在网络媒... 在传统媒体时代,对公共言论的特殊保护,在诽谤法上形成了基于言者的公共身份和基于言论内容涉及公共利益减轻名誉权侵权责任的两种不同路径,其代表分别为美国公众人物理论及其真实恶意原则和英国的"公共利益抗辩"。在网络媒体时代,随着传统公众人物理论的正当性基础面临巨大挑战,美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均对公众人物理论进行了反思及调整,开始依据言论内容是否涉及公共利益设定不同的诉讼规则,英国在2013年诽谤法改革中进一步明确了诽谤法上的公共利益原则,法国、日本也对涉公共利益言论给予特殊保护。公共言论特殊保护路径出现的融合趋势,对我国建立诽谤法上的公共利益原则具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媒体 公共言论 公共身份 公共利益 公众人物理论
原文传递
网络公共言论领域实名制监管策略探析——基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曦 李钢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7-33,共7页
是否应该在网络公共言论领域实行实名制管理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构建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根据监管者与用户双方在不同条件下策略选择的均衡解,从监管者的视角分析规范网络言论环境的措施,以及实名制对约束网络违规... 是否应该在网络公共言论领域实行实名制管理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构建三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根据监管者与用户双方在不同条件下策略选择的均衡解,从监管者的视角分析规范网络言论环境的措施,以及实名制对约束网络违规行为的有效性。发现通过提高违规信息的清除率等措施能有效规范网络言论环境,而这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实名制来实现。实名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规范网络环境的作用,但并非唯一有效手段,也不是绝对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公共言论 实名制 完全信息
下载PDF
观点写作,在创新中建立新的文体默契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少华 《中国记者》 2020年第7期13-16,共4页
要使用"新闻评论"这个本来就是传统媒体条件下有着教学背景的概念[1]来描述当代中国公共言论空间多元化的丰富图景,是有一些勉强的。在由互联网创造的多元化的传播结构中,参与公共表达的各种写作式样、议题、作者和读者,在传... 要使用"新闻评论"这个本来就是传统媒体条件下有着教学背景的概念[1]来描述当代中国公共言论空间多元化的丰富图景,是有一些勉强的。在由互联网创造的多元化的传播结构中,参与公共表达的各种写作式样、议题、作者和读者,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广阔的空间中是平行地生存发展的。只是当它们在一些热点议题上交集之时,才可以大致置入"新闻评论"的观察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评论 公共表达 传统媒体 传播结构 互联网 教学背景 多元化 公共言论
原文传递
美国大学教师公共言论的学术自由——基于沃德·邱吉尔案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杰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86,共11页
在美国,大学教师的公共言论自由是学术自由的一部分,是受联邦宪法保护的权利。但公共言论的自由相比教学自由、研究自由更为复杂。"911事件"后发生的沃德·邱吉尔案不同于以往的学术自由案例:科罗拉多大学并未否定邱吉尔... 在美国,大学教师的公共言论自由是学术自由的一部分,是受联邦宪法保护的权利。但公共言论的自由相比教学自由、研究自由更为复杂。"911事件"后发生的沃德·邱吉尔案不同于以往的学术自由案例:科罗拉多大学并未否定邱吉尔公共言论的正当权利,也未从皮克林准则入手,而是将矛头对准其学术不端行为。科罗拉多大学以学术不端为由,最终将邱吉尔解聘,从而变相剥夺了大学教师公共言论的权利,损害到学术自由的实质正义。美国各级法院在公共言论的司法保护问题上也倾向于采取保守主义的立场。学术自由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与基本原则,但却知易行难。"邱吉尔案"反映了美国在国内外政治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学术自由的边界被收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公共言论 大学教师 邱吉尔案
下载PDF
网络诽谤罪立案管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清燕 《东方法学》 2011年第1期46-52,共7页
融合传统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以及类似人际传播的双向交流特点的网络诽谤犯罪撼动了传统诽谤犯罪立案管辖的理论和规则。公诉案件的网络诽谤立案管辖存在对公安部解释的适用效力、标准、度的问题;自诉案件的网络诽谤案立案管辖涉... 融合传统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以及类似人际传播的双向交流特点的网络诽谤犯罪撼动了传统诽谤犯罪立案管辖的理论和规则。公诉案件的网络诽谤立案管辖存在对公安部解释的适用效力、标准、度的问题;自诉案件的网络诽谤案立案管辖涉及证据的收集、证明标准问题。由于网络空间具有的种种特殊性,现有法律法规远远不能满足遏制和惩处日益增长的网络诽谤犯罪立案管辖的需要,根据目前我国立案管辖的立法现状,结合网络犯罪的发展趋势,应明确公共言论与一般言论区别对待的基本原则和审慎运用刑罚原则。法律或司法解释对网络诽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应予以明确列举,增设网络诽谤不处罚的例外规定,建立网络诽谤自诉转公诉的合理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诽谤罪 立案管辖 公共言论 刑罚
下载PDF
网络诽谤罪立案管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清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61-64,共4页
融合传统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以及类似人际传播的双向交流特点的网络诽谤犯罪撼动了传统诽谤犯罪立案管辖的理论和规则。公诉案件的网络诽谤立案管辖存在对公安部解释的适用效力、标准、度的问题;自诉案件的网络诽谤案立案管辖涉... 融合传统大众传媒信息传播的单向性以及类似人际传播的双向交流特点的网络诽谤犯罪撼动了传统诽谤犯罪立案管辖的理论和规则。公诉案件的网络诽谤立案管辖存在对公安部解释的适用效力、标准、度的问题;自诉案件的网络诽谤案立案管辖涉及证据的收集问题。在公共言论与一般言论区别对待原则和审慎运用刑罚原则指导下,文章提出了网络诽谤罪立案管辖制度的完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诽谤罪 立案管辖 公共言论 刑罚
下载PDF
言论双层区分语境下网络诽谤犯罪的刑法规制
10
作者 雷志春 孙峥 《中国检察官》 2019年第23期34-36,共3页
基于宪法对公共言论和私人言论的区别保护精神,刑法在对二者进行规制时也必须区别对待,但现行关于网络诽谤犯罪的刑法规定并未贯彻这一精神,且相关司法解释不当降低了私人言论构成诽谤罪的入罪门槛。因此,要实现网络诽谤犯罪的合理惩处... 基于宪法对公共言论和私人言论的区别保护精神,刑法在对二者进行规制时也必须区别对待,但现行关于网络诽谤犯罪的刑法规定并未贯彻这一精神,且相关司法解释不当降低了私人言论构成诽谤罪的入罪门槛。因此,要实现网络诽谤犯罪的合理惩处,应当在《刑法》第246条中增加针对公共言论的免责条款,且法官在适用相关司法解释时必须进行严格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言论 私人言论 网络诽谤 刑法规则
原文传递
媒体人的公共言论要理性
11
作者 董天策 何宏亚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60,共3页
2017年3月,中韩足球队比赛前夕,央视足球解说员刘嘉远在直播中发出"到韩国队酒店放鞭炮"的不当言论。该言行违背了体育精神,造成了错误的舆论导向。媒体人应当吸取教训,铭记自己的职业身份与历史使命,把握自身情感,严守职业伦... 2017年3月,中韩足球队比赛前夕,央视足球解说员刘嘉远在直播中发出"到韩国队酒店放鞭炮"的不当言论。该言行违背了体育精神,造成了错误的舆论导向。媒体人应当吸取教训,铭记自己的职业身份与历史使命,把握自身情感,严守职业伦理,坚守传播底线,在媒体平台理性发声,这是媒体人起码的职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人 公共言论 理性表达 职业伦理 底线意识
原文传递
从语用礼貌原则解析腾讯与360之争
12
作者 宋仕鹏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9,共2页
2010年下半年,腾讯公司和奇虎360公司在网络上就技术和言论问题针锋相对、互相攻击,双方的公共言论也是斗争的重要武器。从语用礼貌原则的角度对这次恶性竞争认真分析,可以验证在公共言论中巧妙运用礼貌原则的重要性。
关键词 360 腾讯 网络大战 礼貌原则 公共言论
下载PDF
论权利行使与网络公共言论的出罪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洁 《南大法学》 2023年第5期35-54,共20页
针对明星等名人的网络言论暴力案件层出不穷,但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对此类行为的入罪采取审慎态度。究其原因,其认为公众人物的人格权应让位于公共言论自由。然而,法益衡量路径价值判断标准单一,难以独立作为阻却违法性的实质根据,“媒... 针对明星等名人的网络言论暴力案件层出不穷,但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对此类行为的入罪采取审慎态度。究其原因,其认为公众人物的人格权应让位于公共言论自由。然而,法益衡量路径价值判断标准单一,难以独立作为阻却违法性的实质根据,“媒介近用”等论证理由在Web 3.0的环境下也无法维持。网络公共言论阻却违法性的实质根据是权利行使,需回归公民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共事项决策的政治属性本身,并引入比例原则对行为方式禁止权利滥用。在内容限制上,公共争议拓宽了公共利益的范围,但公众兴趣、公众道德并不包含在内;在对象限制上,与政治属性相关联的公共利益才是划定公众人物类型的核心标准,“名人”并不等于“公众人物”;在手段限制上,目的行为的正当性并不意味着信息获取手段行为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公共言论 违法性 权利行使 比例原则 公众人物
下载PDF
我国混合型公共关系言论的法律保护与规制——基于美国公共关系司法实践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秀 刘燕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64,共13页
美国耐克诉卡斯基案(Nike v. Kasky)首次在司法层面将公共关系言论判定为商业言论并受到中间审查,对商业言论判定标准和公共关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国加州耐克诉卡斯基案及其后相关判例的分析,发现各级法院在商业言论主... 美国耐克诉卡斯基案(Nike v. Kasky)首次在司法层面将公共关系言论判定为商业言论并受到中间审查,对商业言论判定标准和公共关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美国加州耐克诉卡斯基案及其后相关判例的分析,发现各级法院在商业言论主义原则适用公共关系领域存在不同取向,耐克案确立的"有限目的测试"具有局限性,无法很好区分混合型公关言论。因此,基于我国当前公共关系保护和规制现状,文章提出可以借鉴国外"区分公共议题管理与商业事实陈述""公关言论不同目的""公关传播组织与产品促销关系"等混合公关言论判定原则,明确区分议题管理型公关、社会责任报告型公关、涉及公共利益的危机公关、重要商业信息披露型公关等混合型公共关系中的商业言论和非商业言论,并给与不同保护和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言论 混合型公共关系言论 耐克诉卡斯基案
原文传递
公共事项言论的刑法规制研究
15
作者 胡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109-120,共12页
只有在行为目的与具体行为之间存在必要的联系,才可以认为行为人从事了代表合法利益的行为。有关虚名保护的利益与表现自由权保护的利益相比,后者更为优先与重要。正当化事由的事实前提是误认没有过失的场合,所谓行为正当化的主张,包含... 只有在行为目的与具体行为之间存在必要的联系,才可以认为行为人从事了代表合法利益的行为。有关虚名保护的利益与表现自由权保护的利益相比,后者更为优先与重要。正当化事由的事实前提是误认没有过失的场合,所谓行为正当化的主张,包含非常重大的伦理价值,必须慎重地检讨。有关公共事项言论的入罪界限,是名誉权与表现自由权的一种平衡,是对宪法基本权利的维护。正是出于对宪法表现自由权的保护,如果有关行为本身履行了必要的义务,具有正当的目的,那么就应该对这种行为进行保护,从刑法角度来说,这样的行为应当阻却行为的违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项言论 刑事违法性 基本权利
下载PDF
公共事项言论界限探究
16
作者 胡杰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0-155,共6页
从事的标准来说,公共利害相关的事实,是指能够对公共利害问题的讨论发挥促进作用的事实,不特定多数的公众批判是具有必要性的,仅仅以公众趣味和好奇心作为对象的事实,以及与人私生活相关的事实,并不能作为与公共利害相关的事实;一个普... 从事的标准来说,公共利害相关的事实,是指能够对公共利害问题的讨论发挥促进作用的事实,不特定多数的公众批判是具有必要性的,仅仅以公众趣味和好奇心作为对象的事实,以及与人私生活相关的事实,并不能作为与公共利害相关的事实;一个普通的公民,如果从没有拥有过公共性资源,并且只是拥有从媒体获得的极少途径进行自我辩护,相比较公共人物或者政府官员,应当获得更多的法律保护;中国刑法定义的国家工作人员,与美国现实恶意原则所规定的"公职人员",具有很大程度上的重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项言论 现实恶意原则 名誉权 诽谤罪
下载PDF
公共事项言论刑事法问题研究
17
作者 胡杰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5期90-96,共7页
有关处罚阻却事由说的解释,固然对于名誉权的保护非常充分,但对于公民依据必要的资料、根据未能进行真实性证明的言论没有予以保护,并未体现出对于表现自由权的合理、有效保护的宪法精神;公共事项言论对事实的真实性的认识存在错误的话... 有关处罚阻却事由说的解释,固然对于名誉权的保护非常充分,但对于公民依据必要的资料、根据未能进行真实性证明的言论没有予以保护,并未体现出对于表现自由权的合理、有效保护的宪法精神;公共事项言论对事实的真实性的认识存在错误的话,这种事实的真实性误信,没有过失的前提下,阻却责任,不构成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事项言论 诽谤罪 监督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