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政策负排斥:特征与类型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钟裕民 《行政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3-68,共6页
公共政策负排斥具有多向度、动态性、相对性、能动性等特征。公共政策负排斥可分为五种类型:(1)以政策过程来划分,可分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执行(或再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评估中的负排斥、政策终结中的负排斥等;(2)以排斥动机来划分,... 公共政策负排斥具有多向度、动态性、相对性、能动性等特征。公共政策负排斥可分为五种类型:(1)以政策过程来划分,可分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执行(或再决策)中的负排斥、政策评估中的负排斥、政策终结中的负排斥等;(2)以排斥动机来划分,可分自觉型政策负排斥与不自觉型政策负排斥;(3)以影响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显性政策负排斥与隐性政策负排斥;(4)从排斥结果来划分,可分为政治性政策负排斥、经济性政策负排斥、文化性政策负排斥和社会性政策负排斥等;(5)以排斥机理或排斥方式来划分,可分为政治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经济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社会主导型政策负排斥等。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特征显示的是公共政策负排斥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机理的本质。对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类型进行科学的界分是进一步开展公共政策负排斥防范与治理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排斥 公共政策排斥 特征 类型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公正问题的政策排斥分析框架 被引量:2
2
作者 钟裕民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4-51,共8页
公共政策排斥,是指政策主导者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政策安排,自觉或不自觉地将部分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排除在政策受益范围之外,使其未能享受某种权利和社会机会,实现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的过程。依据是否公正的价值标准,公共政策排斥可分为... 公共政策排斥,是指政策主导者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政策安排,自觉或不自觉地将部分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排除在政策受益范围之外,使其未能享受某种权利和社会机会,实现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的过程。依据是否公正的价值标准,公共政策排斥可分为政策正排斥和政策负排斥两种类型。这两种排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政策排斥分析框架直接把关注对象投向被排斥群体,深入地研究被排斥对象利益被排斥的过程及形成机理,这种研究视角具有与社会排斥、政策歧视、政策分配、社会公平等分析框架所不同的分析范畴,为揭示社会公正问题的深层成因与治理路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斥 公共政策排斥 政策排斥 政策排斥 社会公正
原文传递
公共政策学视野中的“排斥”:一个政策研究的新领域 被引量:1
3
作者 钟裕民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8,共9页
政策排斥是政策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公共政策学中的“排斥”可界定为政策主导者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政策安排,或是将某些个人、群体、阶层排除在政策的受益范围之外,或是遏止、排斥某些社会成员的价值、行为,依据一定的政策目标实现对社会... 政策排斥是政策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公共政策学中的“排斥”可界定为政策主导者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政策安排,或是将某些个人、群体、阶层排除在政策的受益范围之外,或是遏止、排斥某些社会成员的价值、行为,依据一定的政策目标实现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的过程或结果。公共政策排斥分析框架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话语体系,其与社会排斥、政策分配、政策歧视等分析框架有着显著区别。公共政策排斥是研究公共政策排斥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分析概念。公共政策排斥论以被排斥者为研究对象,以探究政策正排斥与负排斥的区分标准、过程机理为研究主线,以促进政策负排斥向政策正排斥转化为研究目标。进一步拓展、深化公共政策视野中的“排斥”研究,应当深入剖析公共政策负向排斥的本质并推动公共政策正向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斥”观念 公共政策排斥 研究对象 研究路向
下载PDF
公共政策排斥论:政策认知的新探索 被引量:8
4
作者 黄健荣 钟裕民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108,共10页
公共政策排斥论揭示出排斥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政策是否符合社会公正或能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能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并持续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是区分政策正向排斥与负向排斥之根本界标。政策负排斥背离公共政策之公共性、公正性... 公共政策排斥论揭示出排斥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政策是否符合社会公正或能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能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并持续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是区分政策正向排斥与负向排斥之根本界标。政策负排斥背离公共政策之公共性、公正性与合法性铁律,必然引发社会不满情绪,扩大社会的疏离隔阂,破坏资源配置效率,激化社会矛盾乃至诱发社会对抗冲突,导致社会撕裂的严重后果。政策负排斥是现代政治的一项负资产,是一种结构性暴力。深化对公共政策排斥性之认知,探寻优化政策正排斥遏止政策负排斥之良策,是改善国家治理促进社会公正与经济社会良性运行之要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排斥 政策排斥 政策排斥 社会公正 资源配置效度
原文传递
公共政策正向排斥的应然向度:政治哲学的视域 被引量:3
5
作者 钟裕民 陈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0-165,共6页
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工具,公共政策排斥是这一核心工具的常用手段。基于政治哲学视域,公共政策正向排斥应遵循必要性、合法性、合理性要求。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为实现、增进和维护社会公正和促进公共生活良性的运行,国家有必要充... 公共政策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工具,公共政策排斥是这一核心工具的常用手段。基于政治哲学视域,公共政策正向排斥应遵循必要性、合法性、合理性要求。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为实现、增进和维护社会公正和促进公共生活良性的运行,国家有必要充分运用公共政策正向排斥这一重要手段:或是将不应当享受政策益处的社会成员、群体或区域排除在政策受益范围之外;或是否定、遏止、排斥某种不当的价值、理念或行为。同时,社会也要积极防范公共政策排斥偏离必要性、合法性、合理性原则而走向负向排斥的泥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斥 公共政策正向排斥 必要性 合法性 合理性
下载PDF
公共政策负排斥的生成逻辑:基于政策供给的视界 被引量:3
6
作者 钟裕民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8-174,共7页
政策前台的制度环境、政策后台的多元非均衡博弈、前后台不协调的互动结构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构成公共政策负排斥生成的基本逻辑。在政策前台,话语失衡的宪法秩序、功利主义决策价值取向、精英主导型决策模式、锦标赛式政治晋升机... 政策前台的制度环境、政策后台的多元非均衡博弈、前后台不协调的互动结构三者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构成公共政策负排斥生成的基本逻辑。在政策前台,话语失衡的宪法秩序、功利主义决策价值取向、精英主导型决策模式、锦标赛式政治晋升机制等要素共同构成官僚体系推动政策负排斥的制度环境;在政策后台,各方行动者政治资源和行动能力等的差异构成公共政策负排斥生成的政治社会基础;前后台互动结构的不协调则可能导致政策更容易走向满足体制内或强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而大多数弱势群体的诉求却受到不公正的排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排斥 生成逻辑 制度环境 非均衡博弈 互动结构
下载PDF
公共政策负排斥的负效应:基于多维视角的审视 被引量:1
7
作者 邵海亚 钟裕民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公共政策负排斥背离了公共政策所应秉持的公正性和公共性铁律,是政治文明的一项负资产。公共政策负排斥将导致一系列负向效应:政策负排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政策认同、绩效认同和价值认同,进而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政策负排斥制造了经济... 公共政策负排斥背离了公共政策所应秉持的公正性和公共性铁律,是政治文明的一项负资产。公共政策负排斥将导致一系列负向效应:政策负排斥影响公众对政府的政策认同、绩效认同和价值认同,进而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政策负排斥制造了经济参与和成果分享机会的不平等,进而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共享式发展;政策负排斥对农民产生负向排斥,将进一步造成城乡差距扩大和阶层固化。只有坚决治理和遏止政策负排斥并彻底铲除其得以滋生的土壤,才能扫清实现社会公正的障碍,促进共享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排斥 城乡差距 政府合法性 共享式发展
下载PDF
公共政策负排斥的形成过程——一个政策过程的解释框架
8
作者 钟裕民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53-71,共19页
排斥性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公共政策排斥可分为正向排斥与负向排斥,如果排斥有利于促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即为政策正排斥,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推动;反之,即为政策负排斥,政府和社会应予治理与遏止。通过对户籍政策形成过程的研究发... 排斥性是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公共政策排斥可分为正向排斥与负向排斥,如果排斥有利于促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正,即为政策正排斥,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推动;反之,即为政策负排斥,政府和社会应予治理与遏止。通过对户籍政策形成过程的研究发现,公共政策负排斥过程是政策主导者在政策过程中把本应享受政策益处的特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利益诉求排除出政策受益范围,使其遭受不公正待遇的政策安排过程。保障利益相关者对政策过程各环节的全程有效参与是遏止和治理政策负排斥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排斥 形成过程 政策过程 户籍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