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1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及其体系构建 被引量:62
1
作者 唐小松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2-46,共5页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信息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对他国民众进行说明、说服工作,旨在创造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传统外交的重要补充,公共外交的价值日益为世界所认同。中国真正开展公共外交的... 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信息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对他国民众进行说明、说服工作,旨在创造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传统外交的重要补充,公共外交的价值日益为世界所认同。中国真正开展公共外交的时间并不长,建国初仅限于单一的宣传,冷战后开始建设自己的公共外交体系,总体来说取得过一定绩效,但仍有缺失,主要表现为重硬权力轻软权力、政策姿态内向、目的意识不强等。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做出新的尝试,包括改变思路,构建个性公共外交机制;有的放矢地改变“观念市场”;确立“精英效果理论”;转守势为攻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公共外交 软权力 精英效果理论
下载PDF
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 被引量:73
2
作者 高飞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200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近年来,公共外交的兴起日益受到人们的瞩目。本文从几种国外流行的公共外交概念入手,分析公共外交的本质特征、兴起原因及其作用,并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公共外交机构改革情况,对我国的公共外交工作提出建议。公共外交的发展反映了当代国际... 近年来,公共外交的兴起日益受到人们的瞩目。本文从几种国外流行的公共外交概念入手,分析公共外交的本质特征、兴起原因及其作用,并通过介绍西方国家公共外交机构改革情况,对我国的公共外交工作提出建议。公共外交的发展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多元化、矛盾竞争复杂化等新特点,体现了当代政治的发展、外交制度的完善和外交方式的创新,发展和完善公共外交工作对于消除“中国威胁论”,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 公共外交 宣传 市民社会 和平崛起
原文传递
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 被引量:48
3
作者 唐小松 王义桅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27,共6页
“公共外交”是伴随着反思“9· 11”事件和美国对外政策而最近在美国重新崛起的一种外交形式 ,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 ?”的问题。它既不同于“公共事务”,也与“传统外交”相区别 ,更不同于“民间外交”(或民际外交 )。公共... “公共外交”是伴随着反思“9· 11”事件和美国对外政策而最近在美国重新崛起的一种外交形式 ,旨在解决“世界为何仇恨美国 ?”的问题。它既不同于“公共事务”,也与“传统外交”相区别 ,更不同于“民间外交”(或民际外交 )。公共外交是以公众为受体的外交形式 ,即一国政府对他国民众的外交活动 ,而民间外交则是以公众为主体的外交 ,是外交的第二、第三管道。研究“公共外交”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反思 ,既有助于我们认识美国外交形式的新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公共外交 对外政策
原文传递
努力开拓中国特色公共外交新局面 被引量:60
4
作者 杨洁篪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6,共4页
近年来,公共外交逐渐成为我国外交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论述了公共外交在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 近年来,公共外交逐渐成为我国外交工作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在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重要性日益凸显。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一次驻外使节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精辟论述了公共外交在我国外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公共外交作为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外交布局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他强调指出,开展好公共外交直接关乎我国际形象,外交工作要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中国特色 外交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 2009年 驻外使节 总体外交 外交作为
原文传递
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 被引量:58
5
作者 曲星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共6页
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是一国政府为争取他国民心而采取的公关行动。经典意义上的公共外交新中国自成立之日就已开始进行且卓有成效。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的特色,一是内外并重,因为全球化时代外交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从国内外两个大局看问题... 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是一国政府为争取他国民心而采取的公关行动。经典意义上的公共外交新中国自成立之日就已开始进行且卓有成效。新时期中国公共外交的特色,一是内外并重,因为全球化时代外交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从国内外两个大局看问题;二是追求共赢,中国公共外交的重点是介绍自己,而不是抨击别人,与西方国家总是试图通过公共外交操控别国内政,甚至颠覆别国政权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可通过"搭台唱戏"、"借台唱戏"、"让别人唱我的戏"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公共外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 中国对外政策 公共外交 对外宣传
下载PDF
体育外交在我国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57
6
作者 张德胜 张钢花 李峰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2,共6页
探索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方略是我国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体育外交具有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的二元属性,体育外交的二元交互作用共同推动我国强国建设。分析新时代体育外交在主体、内容、效果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体育外交参与... 探索中国特色的体育外交方略是我国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体育外交具有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的二元属性,体育外交的二元交互作用共同推动我国强国建设。分析新时代体育外交在主体、内容、效果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体育外交参与我国强国建设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外交 政府外交 公共外交 强国建设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媒体外交及其运作机制 被引量:45
7
作者 赵可金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6,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大众对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 ,媒体与外交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媒体日益成为现代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界定媒体外交概念、特点以及分析其兴起原因的基础上 ,进而探讨媒体外交的主要内容以...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和大众对政治参与程度的加深 ,媒体与外交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媒体日益成为现代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界定媒体外交概念、特点以及分析其兴起原因的基础上 ,进而探讨媒体外交的主要内容以及运作机制。最后 ,得出结论 :在全球化时代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应该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把媒体外交作为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外交 公共外交 运作机制 政治交流 文化交流 外交政策 传媒体系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 被引量:39
8
作者 赵可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92,共7页
“9·11”事件发生之后 ,公共外交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着眼于公共外交的学术著述和政策计划先后推出。其实 ,美国的公共外交并不是一个新事物 ,早在冷战期间就作为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考察公共外... “9·11”事件发生之后 ,公共外交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着眼于公共外交的学术著述和政策计划先后推出。其实 ,美国的公共外交并不是一个新事物 ,早在冷战期间就作为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考察公共外交概念、特征以及外交价值的基础上 ,认为公共外交是2 1世纪外交理念转型的一个趋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公共外交 “9·11”事件 21世纪 外交理念 政府间外交 外交政策 外交行为
下载PDF
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 被引量:49
9
作者 叶皓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9,共9页
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就是国际传播。传播决定了国家的影响力,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一体化;现代媒体成为国内公众参与外交的"新闻广场";国际传播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公共外交竞技场;媒介素养是现... 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就是国际传播。传播决定了国家的影响力,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一体化;现代媒体成为国内公众参与外交的"新闻广场";国际传播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公共外交竞技场;媒介素养是现代外交官的必备能力。因此,我国公共外交的理念,应进一步从"对外宣传"走向"国际传播":立足点要从"以我为主"转向"以国外受众为主",话语体系要从"中国官方语言"转向"国外受众语言",传播方法要从"讲道理"转向"说故事",主体要从"官办"走向"民办",内容要从"政经利益"走向"文化交流",传播模式要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设置"。当前加强公共外交、提升中国影响力的对策建议是:整合"三外"力量、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巧妙借助境外媒体、重视国内舆论引导、妥处国内突发事件、用好新兴媒体平台、提升外交人员媒介素养、培养"民间大使"、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国际传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国际传播 主流媒体 新媒体 民间大使
下载PDF
由民间外交到公共外交 被引量:42
10
作者 赵启正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共3页
关键词 公共外交 民间外交 外交事业 新中国 世界 舞台
原文传递
中国形象的提升:来自孔子学院教学的启示——基于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和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问卷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7
11
作者 吴晓萍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102,共14页
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机构,其宗旨是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本文以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和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的"星谈"暑期班为案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语言教学、文化传播、中国形象的提升和孔子学院的... 孔子学院是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机构,其宗旨是传播中国文化,提升国家形象。本文以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和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的"星谈"暑期班为案例,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从语言教学、文化传播、中国形象的提升和孔子学院的声誉四个方面考察了孔子学院公共外交职能的实现效果。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对提升中国的影响力和国家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学院 国家形象 公共外交 文化外交 软实力
原文传递
公共外交:信息时代的国家战略工具 被引量:27
12
作者 唐小松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04年第6期60-63,共4页
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不但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新的外交革命。为适应信息时代新的国际环境,世界各国政府正追求和发展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对其它国家民众施加影响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 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不但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新的外交革命。为适应信息时代新的国际环境,世界各国政府正追求和发展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对其它国家民众施加影响的外交形式,即通过情报、国际信息、文化交流项目、媒体等手段影响其它国家的民众并制造舆论,为一国在海外创设良好的形象,进而增进国家利益的活动,是信息时代各国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信息时代 国家战略 工具
下载PDF
网络外交:美国公共外交的一件新式武器 被引量:31
13
作者 檀有志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网络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外交形式,它改变了人们对主权、权力的传统认识,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复合性的影响。网络外交已发展成为美国施展公共外交的一件新式武器,美国政府极力谋求通过网络外交去影响和引导外国...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网络外交,作为一种新的公共外交形式,它改变了人们对主权、权力的传统认识,给国际关系带来了复合性的影响。网络外交已发展成为美国施展公共外交的一件新式武器,美国政府极力谋求通过网络外交去影响和引导外国公众,欲在提升其外交软实力的同时实现其外交硬目标,旨在展现其"巧实力"进而增进美国的国家利益。然而,如果美国政府不认真反思并彻底摈弃其霸权主义思维与单边主义行径,网络外交也势将难以发挥其能动的公共外交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外交 公共外交 巧实力 美国外交
下载PDF
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一种分析框架 被引量:23
14
作者 唐小松 王义桅 《欧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72,共11页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 ,它的活动手段包括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广播和互联网等 ,其主要表达形式是信息和语言。目前 ,学界围绕公共外交争论最多的是它的理论归属问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国际体系的“无政... 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对国外民众的外交形式 ,它的活动手段包括文化交流项目、国际广播和互联网等 ,其主要表达形式是信息和语言。目前 ,学界围绕公共外交争论最多的是它的理论归属问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前提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 ,这一状态中冲突常有而合作不常有 ,从而使以信息和语言为主导、以非行为体国外民众为对象、强调“合作度”的公共外交难以获得概念上的支持。本文认为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愈来愈多的学者和决策者正把国际体系定义为“信息交流空间”而不是外部无序状态 ,公共外交可以实现其理论回归 ,融入国际关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国际关系理论 国际体系 无政府状态 信息 语言 定义 信息交流空间
原文传递
“近似对应”与“伪对应”——谈对外新闻中的一些翻译问题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平兴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4,共4页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S.NyeJr.)把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就是日常交流(daily communications),他把任务总结为explaining the contex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y decisions。他所说...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S.NyeJr.)把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就是日常交流(daily communications),他把任务总结为explaining the contex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olicy decisions。他所说的公共外交,其实大体上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对外宣传。中国的对外新闻机构承担的就是日常交流的任务,向外部世界传达中国的信息,首先就是解释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问题 对外新闻 对应 公共外交 美国学者 对外宣传 新闻机构 外部世界
原文传递
全民外交:中国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 被引量:31
16
作者 钟新 令倩 《对外传播》 2018年第9期7-9,共3页
中国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实践的发展在全球“新公共外交时代”的宏观语境下进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外交布局”对过去五年的外交工作进行了总结.其中,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主体的多... 中国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实践的发展在全球“新公共外交时代”的宏观语境下进行,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外交布局”对过去五年的外交工作进行了总结.其中,公共外交与对外传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即是“全方位”“多层次”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本文认为,基于国际环境与国内政策的双重背景,中国对外传播主体呈现出差异性多元、全民性多元与个性化多元三类特征,人人参与的“全民外交”时代到来.在中国对外传播主流媒体不断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同时,中国网民、外国记者、海外华侨华人是值得关注的有生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中国特色 传播主体 多元化 对外传播 国际环境 宏观语境 大国外交
下载PDF
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26
17
作者 苏淑民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7,共5页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诸方面相互交往过程中给其他国家及其公众留下的综合印象。公共外交是提升一国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开展公共外交。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公共外交 塑造
原文传递
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 被引量:25
18
作者 唐小松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2-46,共5页
中国公共外交存在"合作"与"竞争"两条战线,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外交为竞争性公共外交,对中东、东南亚、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外交属合作性公共外交。从中国公共外交现状看,竞争性公共外交战线处于被... 中国公共外交存在"合作"与"竞争"两条战线,其中对美国和日本的公共外交为竞争性公共外交,对中东、东南亚、俄罗斯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共外交属合作性公共外交。从中国公共外交现状看,竞争性公共外交战线处于被动局面,合作性公共外交战线则成效显著。因此,中国的公共外交实施策略必须针对竞争性公共外交对象进行设计:提升公共外交的战略地位,对其增加投入;淡化政府身份,多以非政府形式操作;不纠缠话语信息的是非曲直,以行动服人;与对手建立民间利益共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公共外交 双边关系
下载PDF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公共外交 被引量:29
19
作者 裘援平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共3页
中国快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国都把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作为战略考量。中国要为国家振兴营造更宽松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就须更加重视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对华认知问题,公共外交因此负有重要历史使命。开展公共外交要... 中国快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国都把如何应对中国"崛起"作为战略考量。中国要为国家振兴营造更宽松友好的国际舆论环境,就须更加重视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对华认知问题,公共外交因此负有重要历史使命。开展公共外交要以我为主、立足国情、兼收并蓄,借鉴吸收外国成功经验,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有效的公共外交模式,政府和公众双管齐下,精心培育骨干力量,重视构建对外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对外政策 国家形象 国际关系
下载PDF
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志永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66,共10页
对于公共外交、人民外交、公民外交、民间外交、公众外交这些概念,国内外一直没有进行较好的区分,以致出现混用的现象。事实上,这些概念在历史起源与发展、行为主体与客体、理论依据、时代认知、宗旨目标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认识、理... 对于公共外交、人民外交、公民外交、民间外交、公众外交这些概念,国内外一直没有进行较好的区分,以致出现混用的现象。事实上,这些概念在历史起源与发展、行为主体与客体、理论依据、时代认知、宗旨目标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认识、理解这些差别,对于理解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变迁与中国当下的外交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人民外交 公民外交 民间外交 公众外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