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 被引量:439
1
作者 罗伯特·B·丹哈特 珍妮特·V·丹哈特 +1 位作者 刘俊生 张庆东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8-44,共7页
新公共管理 (theNewPublicManagtment)倡导将公共管理者视为政府企业家 ,政府则是一个新型的、有偏向的且日益私人化的政府 ,它效仿工商企业的实践和价值观。支持者们主要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 (theOldPublicAdministration)相比... 新公共管理 (theNewPublicManagtment)倡导将公共管理者视为政府企业家 ,政府则是一个新型的、有偏向的且日益私人化的政府 ,它效仿工商企业的实践和价值观。支持者们主要把新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 (theOldPublicAdministration)相比较 ,并由此提出自己的主张。在这种比较中 ,新公共管理显然总是处于上风。我们在本文中主张 ,把新公共管理与我们所说的“新公共服务”(the“NewPublicService”)相比较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新公共服务”运动 ,是以对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社区和市民社会、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进行的研究为基础的。我们提出 ,新公共服务有七项原则 ,其中最突出的原则是 :公务员的首要作用乃是帮助公民明确阐述并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 公共利益 传统公共行政 公民权利 并重 民主社会 批判 一致 本质
原文传递
协商民主引论 被引量:338
2
作者 陈家刚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4,共9页
20世纪后期 ,西方政治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协商民主是公共协商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对话、讨论、审视各种相关理由而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一种治理形式。协商民主不是民主模式的创新 ,而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 ... 20世纪后期 ,西方政治理论的重要发展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协商民主是公共协商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对话、讨论、审视各种相关理由而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一种治理形式。协商民主不是民主模式的创新 ,而是传统民主范式的复兴 ,其理论渊源是自由主义和批判理论。在现代社会中 ,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决策合法化 ,培育公民美德 ,平衡自由主义的局限 ,以及控制官僚自由裁量权。但是 ,协商民主的实践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公共协商 公共利益 合法性 自由主义 批判理论
下载PDF
试论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及其公权化趋向 被引量:208
3
作者 冯晓青 刘淑华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68,共8页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正由传统意义上的私权蜕变为一种私权公权化的权利。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趋向乃是建构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保障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公共利益价值之所需。...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正由传统意义上的私权蜕变为一种私权公权化的权利。私权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趋向乃是建构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保障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实现知识产权法的公共利益价值之所需。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表明知识产权兼具有私权属性和公权属性,二者对立又统一。其中,私权属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公权属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知识产权私权的公权化意味着在加强知识产权私权保护的同时应当重视社会公共利益,以防止私权保护不足或私权保护过度从而破坏知识产权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知识产权法在民法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私权属性 公权化 公共利益 民法 利益平衡机制 权利人利益 专利权 商标权 赔偿责任
原文传递
协商民主 被引量:253
4
作者 乔治·M.瓦拉德兹 何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43,共9页
本文探讨了作为多元文化社会的一种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的特征、优势及其存在的局限 ,并指出了实现协商民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 协商民主 治理形式 多元文化社会 公共利益 公共协商 政治合法性 民主决策
下载PDF
论我国宪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被引量:187
5
作者 胡锦光 王锴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7,共10页
2004年我国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公共利益”的概念和制度。但由于其主体和内容的不确定性,需要对其内涵和外延作出必要的界定。我国宪法上的“公共利益”主要体现在征收和征用补偿条款中,但由于普通立法中“公共利益”缺乏明确性及相... 2004年我国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公共利益”的概念和制度。但由于其主体和内容的不确定性,需要对其内涵和外延作出必要的界定。我国宪法上的“公共利益”主要体现在征收和征用补偿条款中,但由于普通立法中“公共利益”缺乏明确性及相应的制度配套,导致实践中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和城市房屋拆迁中对“公共利益”把握的缺失和“稀释”,对此,应当通过违宪审查和宪法委托的制度,使普通立法中的“公共利益”具有合宪性和明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宪法修正案 合宪性 违宪审查 立法 明确性 征用补偿 制度 中国 集体所有土地
原文传递
公共利益概念透析 被引量:175
6
作者 胡建淼 邢益精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3-8,共6页
20 0 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第 2 0条与第 2 2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个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是 ,却显示了这样一项法律原理 ,即公权... 20 0 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第 2 0条与第 2 2条均将公共利益作为国家对土地以及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征用的理由与条件加以规定。尽管这两个修正案只涉及土地与私有财产权两个方面的内容 ,但是 ,却显示了这样一项法律原理 ,即公权力对私人利益单方面克减的目的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 ,由此而形成的是一种公法关系 ,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基于任何公共利益之外的理由对私人合法权益的单方性克减乃至剥夺都是非法的。由此引发出一个中国法学界日渐关心的话题 :既然公共利益可以构成对私权克减的理由 ,那么什么是公共利益 ?怎样界定公共利益 ?如何避免、克服出现以公共利益为借口而非法损害私人权益的行为呢 ?为此 ,本刊特组文章从多方位对公共利益进行讨论 ,以深化人们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私有财产权 财产所有权 利益冲突 公益冲突理论
原文传递
“公共利益”是什么?——社会功利主义的定义及其宪法上的局限性 被引量:179
7
作者 张千帆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从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出发 ,论证社会功利主义为“公共利益”提供了最恰当的定义。按照这种定义 ,“公共利益”就是全部私人利益之和 ,而法律的基本目标就是个人利益总和的最大化。尽管如此 ,“公共利益”仍然很难准确计算 ,因而在很... 本文从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出发 ,论证社会功利主义为“公共利益”提供了最恰当的定义。按照这种定义 ,“公共利益”就是全部私人利益之和 ,而法律的基本目标就是个人利益总和的最大化。尽管如此 ,“公共利益”仍然很难准确计算 ,因而在很多情况下———例如土地征收和城市拆迁 ,政府计划是否符合“公共利益”是通过制度决定的。由于代议制民主和功利主义具有天然联系 ,议会一般被认为是“公共利益”的最适当决定者。最后 ,议会代表的多数人利益可能和少数人权利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 ,议会权力及其所定义的“公共利益”必须通过宪政机制而受到限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功利主义 民主 法治 宪政
下载PDF
宪法文本中“公共利益”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174
8
作者 韩大元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共5页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如何在两者的冲突中寻求合理的平衡 ,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利益 ,是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公共利益价值的合理认定首先应回归到宪法文本 ,从文本的角度提供解释公...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张力 ,如何在两者的冲突中寻求合理的平衡 ,实现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利益 ,是宪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公共利益价值的合理认定首先应回归到宪法文本 ,从文本的角度提供解释公共利益的价值基础、基本原则与具体规则 ,使公共利益的实现获得宪法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公共利益 宪法文本 宪法价值
下载PDF
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论”范畴 被引量:168
9
作者 罗豪才 甘雯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8-55,共8页
不同领域的“平衡”范畴有不同的涵义,行政法的“平衡”范畴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状态和方法。行政法的平衡状态是行政机关与相对方之间形成的兼容非对等性的权利抗衡状态,是行政法的最优化状态。平衡同时是实现行政法最优化状态的一... 不同领域的“平衡”范畴有不同的涵义,行政法的“平衡”范畴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状态和方法。行政法的平衡状态是行政机关与相对方之间形成的兼容非对等性的权利抗衡状态,是行政法的最优化状态。平衡同时是实现行政法最优化状态的一种方法,在行政法的立法,解释及适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平衡论是有关行政法本质的理论体系,由最基本的理论主张和一系列关于行政法基本理论问题的观点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 法律关系 “平衡论” 权利义务关系 不平衡状态 行政指导 行政程序法 公民权利 公共利益 利益平衡
原文传递
公益诉讼模式比较与选择 被引量:137
10
作者 赵许明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8-74,共7页
公益诉讼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但是 ,我国至今还没有关于公益诉讼的立法。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法治国家进程逐步展开 ,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日益增强 ,关涉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和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 公益诉讼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但是 ,我国至今还没有关于公益诉讼的立法。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特别是法治国家进程逐步展开 ,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日益增强 ,关涉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和活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因此而产生的公益诉讼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尖锐。显然 ,公益诉讼立法只是个时间问题。然而 ,在我国现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如何建立起一个可以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公益诉讼制度 ?作者在此为我们简练地介绍并勾画了国外公益诉讼制度的模式和操作机制 ,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作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 ,应该予以选择和确立的制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模式 比较 诉讼程序 公共利益 诉讼法
原文传递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21
11
作者 冯晓青 《知识产权》 CSSCI 2003年第6期16-19,共4页
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知识产权法本身是作为平衡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做出的制度设计,旨在激励知识创造和对知识产品需求的社会利益之间... 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知识产权法本身是作为平衡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做出的制度设计,旨在激励知识创造和对知识产品需求的社会利益之间实现理想的平衡。知识产权人的私权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基石。这种利益平衡机制在知识产权法上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平衡论 知识产权法 公共利益 知识产权人 激励机制 权利行使方式
下载PDF
美国的公民诉讼制度及其启示——关于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借鉴性思考 被引量:124
12
作者 李艳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公益诉讼不同于传统的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私益诉讼,诉讼主体往往并不是因个人利益受到直接侵害而提起诉讼。美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公民诉讼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在美国的公益诉讼实践中,环境保护方面的公民诉讼最为...  公益诉讼不同于传统的以个人权利为基础的私益诉讼,诉讼主体往往并不是因个人利益受到直接侵害而提起诉讼。美国的公益诉讼制度对于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公民诉讼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在美国的公益诉讼实践中,环境保护方面的公民诉讼最为典型,研究美国法律中关于公民诉讼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对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确立会产生许多有意义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公民诉讼 公益诉讼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公共利益”的困境与出路——美国公用征收条款的宪法解释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149
13
作者 张千帆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45,共10页
本文从美国政府征收权的渊源以及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征收条款的原始意义出发,探讨了“公共用途”的宪法概念在美国判例史上的嬗变及其最近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由于“公共用途”或“公共利益”是极难界定的概念,法院难以发展出可操作... 本文从美国政府征收权的渊源以及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征收条款的原始意义出发,探讨了“公共用途”的宪法概念在美国判例史上的嬗变及其最近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由于“公共用途”或“公共利益”是极难界定的概念,法院难以发展出可操作的判断标准。在美国,对征收的公共利益之保障主要在于立法控制而非司法限制。根据民主原则,法院高度尊重立法判断,凡是议会决定符合公共用途的征收一律被认为合宪。在这个意义上,议会是一个“公益机器”,通过民主代议自动产生代表公共利益的法律和决定。文章最后建议,中国应该将注意力从“公共利益”的理论界定转移到制度建设,让全国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征收和补偿方案的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公共用途 征收 公正补偿 公共利益 美国政府 困境与出路 宪法解释 中国 收条
原文传递
知识产权法的价值构造:知识产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被引量:155
14
作者 冯晓青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7,共11页
利益平衡是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原则。知识产权法具有保护知识产权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双重目的,利益平衡成为知识产权法价值构造的内核。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利益平衡机制。通过剖析知识产权法中所涉及的各种权利配置和利益分... 利益平衡是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重要原则。知识产权法具有保护知识产权与维护公共利益的双重目的,利益平衡成为知识产权法价值构造的内核。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利益平衡机制。通过剖析知识产权法中所涉及的各种权利配置和利益分配的制度设计,可以建构一个以利益平衡原则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利益平衡也可以作为认知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模式与方法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法 利益平衡 私权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对现行中国土地征用制度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143
15
作者 钱忠好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0-59,共10页
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经济分析,重点分析土地征用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在构建土地征用均衡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土地征用非均衡产生的诱因,并从政策层面上探讨实现中国土地征... 本文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经济分析,重点分析土地征用的均衡与非均衡问题。在构建土地征用均衡分析框架、探讨土地征用均衡与非均衡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土地征用非均衡产生的诱因,并从政策层面上探讨实现中国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转变的土地征用制度改革举措。主要的研究结论是:政府的土地征用有其经济上的合理性,但土地征用也存在政策失灵的可能,并带来社会福利的损失。现阶段我国土地征用已呈现出一定的非均衡态势。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土地征用的政策失灵,实现土地征用由非均衡向均衡的转变,我们需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建立有效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暴力潜能;打破政府土地征用垄断坚冰,允许非农建设用地入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用制度 非均衡 中国 政策失灵 政府 均衡分析 土地征用补偿 公共利益 从政 完善
原文传递
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 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被引量:121
16
作者 钱忠好 曲福田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9,64,共7页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指出,我国农民缺乏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力基础和组织保障,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具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缺陷,探讨了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指出,我国农民缺乏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力基础和组织保障,我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具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驱动,公共利益界定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存在技术上的困难等,导致土地征用中农民土地权益遭受侵害。本文提出,要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就必须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国民待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避免政府滥用土地征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土地权益 土地征用补偿标准 政府 征地补偿标准 土地权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 中农 侵害 公共利益
原文传递
试论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被引量:125
17
作者 石楠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31,共12页
就空间论空间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化、多元化的社会经济进程,城市规划必须研究空间背后的社会利益机制,所有的城市规划工作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利益问题进行的,城市规划是协调社会不同利益的一种工具,城市规划的目标就在于实现公共... 就空间论空间的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化、多元化的社会经济进程,城市规划必须研究空间背后的社会利益机制,所有的城市规划工作实际上就是围绕着利益问题进行的,城市规划是协调社会不同利益的一种工具,城市规划的目标就在于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利益应该始终是城市规划师的基本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但是城市规划并不能自动地实现公共利益,为此需要克服来自几个方面的自利性影响。城市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应该在空间上拓展,更应该在学科领域上加强交叉,尤其是注重对于决定土地与空间利用模式的利益关系的研究,应该逐渐向政策科学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规划中的利益诉求机制的建设和规划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及社会公益用地范围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 职业道德 自然景观
下载PDF
公共利益与利益衡量 被引量:156
18
作者 梁上上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7,共15页
公共利益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重要原则。公共利益是一个模糊性概念,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内涵会随着时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法院需要针对具体案件对其内涵进行阐述。公共利益原则既不同于公序良俗原则,也不同于权利滥用原则,是一项... 公共利益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一项重要原则。公共利益是一个模糊性概念,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内涵会随着时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法院需要针对具体案件对其内涵进行阐述。公共利益原则既不同于公序良俗原则,也不同于权利滥用原则,是一项独立的法律原则。公共利益原则可以被当事人积极适用,也可以被当事人消极适用。该原则在法律适用过程中,需要借助于利益衡量方法。在利益衡量时,应该对公共利益做充分铺陈。基于公共利益的模糊性,应该灵活看待它在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抽象利益与具体利益、未来利益与现实利益之间的关系,妥当处理它与国家利益、共同利益等不同利益之间的互相转换。导入制度利益作为过渡媒介,可以增强公共利益介入司法裁判的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利益衡量 公共利益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 权利滥用原则
原文传递
论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从要素解释的路径 被引量:149
19
作者 胡鸿高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67,共12页
公共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相当模糊的法律概念,公共利益内涵的法律界定处于理论困惑与实践需求的矛盾之中。这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包含价值选择概念和历史性概念。尽管公共利益基于自身的特性而无法厘清其确切、绝对的边界,但亦非不... 公共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相当模糊的法律概念,公共利益内涵的法律界定处于理论困惑与实践需求的矛盾之中。这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包含价值选择概念和历史性概念。尽管公共利益基于自身的特性而无法厘清其确切、绝对的边界,但亦非不可捉摸。本文采用要素解释的方法,通过对公共利益的历史解释、公共利益的本体解释、公共利益的主体解释和公共利益的程序解释,进而阐述公共利益的内涵,并通过要素解释描绘公共利益的可能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公益 法律界定
原文传递
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被引量:118
20
作者 叶必丰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7-92,共6页
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叶必丰一、公定力序说在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是作为公法的一个重要法律部门而存在的。在我国,行政法也是作为区别于民商法而存在的一个独立部门法。这种区别是多方面的。就行政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1〕而言,“... 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叶必丰一、公定力序说在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是作为公法的一个重要法律部门而存在的。在我国,行政法也是作为区别于民商法而存在的一个独立部门法。这种区别是多方面的。就行政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1〕而言,“行政行为最重要的特色在于,尽管是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行为 公定力 行政主体 意思表示 公共利益 行政法学 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行政行为 确定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