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在集体信念 被引量:2
1
作者 石辰威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79,共9页
与聚合信念、公共信念和团体信念等解释群体信念的理论不同,潜在集体信念强调了社会网络中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群体信念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它不预设群体具有与个体类似的主体性,而是将群体看作一个动态系统。潜在集体信念... 与聚合信念、公共信念和团体信念等解释群体信念的理论不同,潜在集体信念强调了社会网络中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群体信念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它不预设群体具有与个体类似的主体性,而是将群体看作一个动态系统。潜在集体信念描述了作为动态系统的群体所处的状态。与另外三种理解群体信念的方式的进一步比较表明,即使一个群体的信念无法完全由其成员的信念决定,预设群体具有独立的主体性也非必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集体信念 聚合信念 公共信念 团体信念 社会认识论 社会网络 群体主体性 (非)整合主义
原文传递
言语博弈与认知世界的变迁 被引量:3
2
作者 潘天群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对于一个言语博弈群体中的每个认知主体,其三个认知世界(信念世界、怀疑世界、无知世界)随着与他人的言语交流而变化。公共信念是理解言语交流的核心概念。某个命题之被表达其原则是:被表达的命题其命题态度不是公共信念。一个群体能够... 对于一个言语博弈群体中的每个认知主体,其三个认知世界(信念世界、怀疑世界、无知世界)随着与他人的言语交流而变化。公共信念是理解言语交流的核心概念。某个命题之被表达其原则是:被表达的命题其命题态度不是公共信念。一个群体能够进行交流的条件是:至少存在一个人的信念或疑点不是公共信念。充分交流之后,公共信念集达到极限,此时任何表达都不会增加该群体的公共信念。公共信念逻辑为所有群体公共信念集中的共有部分,它们构成这样的公共信念"每个交流者是理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博弈 认知世界 公共信念 充分交流
原文传递
信念的公共性及其证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靖 陈亚军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7,共7页
不存在私人信念,信念在本质上是公共的,它已经隐含相应的行动中所包含的事件之间的解释关系。能动者不可能获得孤立的信念,获得一个信念需要获有为共同体所共享的信念整体。这意味着能动者的信念亦能为他者所理解和接受,并在公共的维度... 不存在私人信念,信念在本质上是公共的,它已经隐含相应的行动中所包含的事件之间的解释关系。能动者不可能获得孤立的信念,获得一个信念需要获有为共同体所共享的信念整体。这意味着能动者的信念亦能为他者所理解和接受,并在公共的维度中得到证成。证成信念的起点是可被观察的行为和断言,戴维森和布兰顿的相关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证成信念的解释进路和推论主义进路。最后以"摩尔悖论"为例,探究了"信念本质上是公共的"这一观点的一个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 公共信念 戴维森 布兰顿
下载PDF
认知博弈、信息与社会 被引量:1
4
作者 董高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28,共4页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认知博弈过程。认知博弈的本质即交流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这种信息交互的目的在于彼此的信念修正,达成公共信念。信念交互通过认知命题而得以进行,通过认知命题所承载的意义而得以实现。随着当代社会信息化... 人与人之间的认知过程是一个认知博弈过程。认知博弈的本质即交流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这种信息交互的目的在于彼此的信念修正,达成公共信念。信念交互通过认知命题而得以进行,通过认知命题所承载的意义而得以实现。随着当代社会信息化特征的日益增强,社会存在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做信息命题,透过言语行为的信息特征,认知博弈就能够刻画信息的社会交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博弈 信息 意义 公共信念 社会
下载PDF
知道者悖论的新型解决方案探析
5
作者 雒自新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2年第12期152-153,共2页
知道者悖论的建构所依据的是日常进行合理思维的普通理性人对“知识”概念的如下三条共识(即公共信念):(a)所有知识都是真的;(b)(a)为人们所知;(c)如果认知主体知道命题p,并且由p合乎逻辑地推导出命题q,则他也知道q。对于知道者悖论,最... 知道者悖论的建构所依据的是日常进行合理思维的普通理性人对“知识”概念的如下三条共识(即公共信念):(a)所有知识都是真的;(b)(a)为人们所知;(c)如果认知主体知道命题p,并且由p合乎逻辑地推导出命题q,则他也知道q。对于知道者悖论,最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拒斥认知规则(c),即认知封闭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主体 合理思维 方案探析 公共信念
原文传递
康德论“公共信念的公权化发展”
6
作者 盛志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6,共6页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的三个道德的绝对命令,也是西方世界的三个公共信念。这三个绝对命令,以及康德主张的必须要有共同性作为正义的要件,都是西方文明中的核心思想。作为公共权利之一的公共信念要有公正性,就必须要以公权...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的三个道德的绝对命令,也是西方世界的三个公共信念。这三个绝对命令,以及康德主张的必须要有共同性作为正义的要件,都是西方文明中的核心思想。作为公共权利之一的公共信念要有公正性,就必须要以公权化的发展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绝对命令 公共信念 公权化发展
下载PDF
文化背景在协调博弈中的作用:一个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章买 潘天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9,共6页
关于协调博弈的试验表明,与谢林的试验结果对比,聚点均衡发生了变迁,其原因在于,处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协调博弈时,总是受一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公共文化背景作为"弱公共信念"对协调博弈聚点均衡发生影响,这种弱公... 关于协调博弈的试验表明,与谢林的试验结果对比,聚点均衡发生了变迁,其原因在于,处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协调博弈时,总是受一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公共文化背景作为"弱公共信念"对协调博弈聚点均衡发生影响,这种弱公共信念实际上就成为约定的替代者。在进行协调博弈时,人们总是优先考虑约定,在没有约定时,就利用公共文化背景提供的弱公共信念来协调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调博弈 聚点均衡 文化背景 公共信念
下载PDF
正义: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银娥 袁祖社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77,共4页
以发展伦理学的理论为参照,"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实质上包涵多重涵义和意义:一是第一次明确地将"正义"认定并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推进、深化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二是形成了一种新... 以发展伦理学的理论为参照,"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实质上包涵多重涵义和意义:一是第一次明确地将"正义"认定并确立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推进、深化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二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观",不只是笼统的"以人为本",而是将其明确化为发展的根本价值目标和衡量指标;三是表现出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所推崇的新的社会治理和"善治"理念的前瞻,以及果敢引入的理论胆略和实践气魄。这一论断的深意在于,立足中国社会新一轮"关注民生,实行利益分享式改革,重视发展成果的共享"模式,将"正义"确立为和谐社会之最高的公共价值理性信念,这一信念必然是"公民权利"本位的,是普遍幸福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和谐社会 发展伦理学 公共价值信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