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70
1
作者 竺可桢 《考古学报》 1972年第1期15-38,共24页
前言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学家如沈括(公元1030—1094年)、刘献廷(公元1648—1695年)对于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无常,早有怀疑,由于他们拿不出很多实质性的事实以资佐证,所以后人未曾多加注意。直到现世纪二十年代,"五四"运动即反... 前言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文学家如沈括(公元1030—1094年)、刘献廷(公元1648—1695年)对于中国历史时期的气候无常,早有怀疑,由于他们拿不出很多实质性的事实以资佐证,所以后人未曾多加注意。直到现世纪二十年代,"五四"运动即反帝反封建运动之后,中国开始产生了一种新的革命精神:一部分先进分子引入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的革命斗争;在这种新形势下,近代科学也受到推动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迁 气候变化 物候学 十九世纪 黄河流域 中国气候 十八世纪 公元前 月平均温度 中国共产党
原文传递
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 被引量:161
2
作者 夏鼐 《考古》 1977年第4期217-232,共16页
早在1955年,我们便在《考古通讯》上介绍过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的方法,指出它的重要性,并建议在国内建立实验室进行测定工作。这距离1950年W.F.利比(Libby)发明这方法的时间只有五年,距离介绍测定方法的著作的出版只有三年。后来中国科... 早在1955年,我们便在《考古通讯》上介绍过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的方法,指出它的重要性,并建议在国内建立实验室进行测定工作。这距离1950年W.F.利比(Libby)发明这方法的时间只有五年,距离介绍测定方法的著作的出版只有三年。后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遵照毛主席"洋为中用"、"自力更生"方针,建立了碳-14实验室。1972年《考古》复刊后的第一期,公布了第一批测定年代,后来又陆续分批公布,迄今已发表了四批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年代 公元前 仰韶文化 实验室 标本 新石器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数据 齐家文化 年代学
原文传递
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的研究——兼论其与汉初儒法斗争的关系 被引量:121
3
作者 唐兰 《考古学报》 1975年第1期7-38,166-181,共48页
马王堆三号墓是长沙王相軑侯利苍的儿子的墓。軑侯利苍死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他的大儿子利(?)继位,死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这个墓大约属于利(?)之弟,墓中有木牍,可以证明他死在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随葬帛书中有两本《老子... 马王堆三号墓是长沙王相軑侯利苍的儿子的墓。軑侯利苍死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他的大儿子利(?)继位,死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这个墓大约属于利(?)之弟,墓中有木牍,可以证明他死在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随葬帛书中有两本《老子》(图版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佚书 老子 汉书·艺文志 黄帝四经 马王堆 淮南子 公元前 法家 黄老之术 窦太后
原文传递
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天文学研究 被引量:117
4
作者 冯时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2-60,69,共10页
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龙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一座仰韶文化墓葬(45号墓)中,在墓主人骨架的左右两侧发现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吸引了学术界的注意。毋庸怀疑,这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在我们对这些生动的遗迹作天文学的分析之后,发现几... 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龙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一座仰韶文化墓葬(45号墓)中,在墓主人骨架的左右两侧发现用蚌壳摆塑的龙虎图案,吸引了学术界的注意。毋庸怀疑,这是一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在我们对这些生动的遗迹作天文学的分析之后,发现几乎墓中的所有迹象都可以运用天文学观点来加以解释。这对探索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八宿 仰韶文化 天文学 公元前 北斗星 墓穴 天圆地方 太阳 授时 天理论
原文传递
法律移植论 被引量:91
5
作者 阿兰.沃森 贺卫方 《比较法研究》 CSSCI 1989年第1期61-65,共5页
法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悖论。其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或许是,一方面一个民族的法律可以被看作专属于它自己的,是该民族认同的一种符号,而且在事实上,即使是两个往来密切的国家在其法律的重要细节上,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从... 法律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悖论。其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或许是,一方面一个民族的法律可以被看作专属于它自己的,是该民族认同的一种符号,而且在事实上,即使是两个往来密切的国家在其法律的重要细节上,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另一方面,从最早的有记录的历史时期起,法律移植——即一条法规,或者一种法律制度自一国向另一国,或自一族向另一族的迁移——却一直是屡见不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移植 历史时期 法律制度 民族认同 悖论 民族精神 法规 公元前 希腊 自由人
原文传递
关于陶寺墓地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1
6
作者 高炜 高天麟 张岱海 《考古》 1983年第6期531-536,共6页
在黄河中游各地,不同类型的龙山文化遗址已有许多重要发现。基于深入研究当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形态的需要,寻找大面积的龙山文化墓地,一直是考古学界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 龙山文化 不同类型 居住遗址 文化遗址 公元前 晚期 陶器 早期 考古学 墓葬
原文传递
丝绸之路研究百年历史回顾 被引量:84
7
作者 李明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106,共17页
丝绸之路作为贸易路和民族迁徙交流的大通道,其形成应不晚于公元前5世纪.在此之前,虽然有很多材料,如希罗多德引述阿里斯提士的神话叙事诗<阿里玛斯庇阿>,记载公元前7世纪在黑海、中亚草原地区四处迁徙的塞种人以及他们在中国人... 丝绸之路作为贸易路和民族迁徙交流的大通道,其形成应不晚于公元前5世纪.在此之前,虽然有很多材料,如希罗多德引述阿里斯提士的神话叙事诗<阿里玛斯庇阿>,记载公元前7世纪在黑海、中亚草原地区四处迁徙的塞种人以及他们在中国人、希腊人之间所充当的交流媒介作用,推罗的地理学家马里努斯著作中引用马其顿的商人梅斯·蒂蒂亚诺斯关于欧亚贸易的情况,以及中国古代史籍<禹四海异物>、<世本>、<山海经·西次三经>、<竹书纪年>、<商书>、<史记·周本纪>、<穆天子传>记载中原、羌戎诸部与西方交通的资料,但我们仍然以公元前5世纪的阿尔泰墓葬、德国斯图加特的霍克杜夫、新疆阿拉沟等地出土、发现的大量中国丝织品、漆器、铜镜等商品,作为丝绸之路存在的确信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百年历史 回顾 《竹书纪年》 民族迁徙 希罗多德 草原地区 媒介作用 地理学家 古代史籍 公元前 大通道 叙事诗 7世纪 中国人 希腊人 马其顿 山海经 交流 贸易 阿里 本纪 史记
原文传递
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79
8
作者 徐中舒 《考古学报》 1959年第3期53-66,135-136,共16页
此鼎於1942年出土於陕西岐山县任家村(距法门寺五里)。同时出土铜器一百馀件,下落不详;惟此鼎於1951年由收藏人献给政府,现存陕西省博物馆。宋代出土铜器有称穆公鼎者,著录於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及王俅啸堂集古录,与此鼎铭文全同。... 此鼎於1942年出土於陕西岐山县任家村(距法门寺五里)。同时出土铜器一百馀件,下落不详;惟此鼎於1951年由收藏人献给政府,现存陕西省博物馆。宋代出土铜器有称穆公鼎者,著录於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及王俅啸堂集古录,与此鼎铭文全同。作器之人为禹,禹字叔向父亦见叔向父簋,薛王两书皆误作'成',故亦有称此鼎为成鼎者。此两禹鼎既同为禹所作器,当时或分殉两人,各瘗一地,故两器出土时间,竟相去千载。薛、王两书出於摹写,认误较多,且其器早已亡佚;此器出土後即可据以订正。金石之学,宋人开创之功固不可没,但其摹写不精,错误歧出,有待後人补苴者至多,此铭即其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禹鼎 南征 西周 公元前 淮夷 徐中舒 生存年代 出土 师氏
原文传递
秦国文物的新认识 被引量:75
9
作者 李学勤 《文物》 1980年第9期25-31,共7页
秦国的先世是居住在西戎之间的赢姓部族。非子为周孝王养马,受封为附庸。西周覆亡,秦襄公救周有功,平王封他为诸侯,始与列国通使聘享。春秋时期,秦国迅速强大,穆公西霸戎狄,但中原各国对秦仍存歧视,如《史记》所说:"秦僻在雍州,不... 秦国的先世是居住在西戎之间的赢姓部族。非子为周孝王养马,受封为附庸。西周覆亡,秦襄公救周有功,平王封他为诸侯,始与列国通使聘享。春秋时期,秦国迅速强大,穆公西霸戎狄,但中原各国对秦仍存歧视,如《史记》所说:"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之会盟,夷狄遇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秦国 春秋时期 铭文 六国 文物 春秋 公元前 西周晚期 史记
原文传递
《春秋事语》解题 被引量:70
10
作者 张政烺 《文物》 1977年第1期36-39,共4页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帛广约23厘米,长约74厘米,横幅直界乌丝栏,墨书,存九十七行。卷首残破,不知缺少几行。后部的帛比较完整,没有尾题,剩有空白,似未写完。原来卷在一块约3厘米宽的木片上,约十二三周,出土时帛质腐朽,...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春秋事语》,帛广约23厘米,长约74厘米,横幅直界乌丝栏,墨书,存九十七行。卷首残破,不知缺少几行。后部的帛比较完整,没有尾题,剩有空白,似未写完。原来卷在一块约3厘米宽的木片上,约十二三周,出土时帛质腐朽,巳分裂成大小不等的二百来片碎片。由于水溃,卷在木片上面的部分,字迹多渗透到后面的帛上。同时又由于木片的压力,卷在木片下面的部分则多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反渗透到前幅。这些印痕是今天复原的重要依据,再参照渍污霉蚀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事语 马王堆帛书 公元前 木片 反渗透 春秋时期 战国纵横家书 鲁桓公 左传 自上而下
原文传递
汉代自然灾害初探 被引量:62
11
作者 杨振红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59,共12页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汉书·五行志 公元前 西汉时期 地震灾害 《后汉书》 黄河水患 东汉时期 《汉书·武帝纪》 《汉书》
原文传递
论中国与阿尔泰部落的古代关系 被引量:65
12
作者 С.И.鲁金科 潘孟陶 《考古学报》 1957年第2期37-48,108-111,共16页
我认为,考古发掘材料已经证实的中国与苏联阿尔泰居民的最早的关系是发生於公元前第一千年的中叶。这一推断,大概是不致於错误的。关於中国与畜牧部落,其巾包括中国史籍中记载的塞和月氏的古代文化的相互关系,曾多次为一些专门性的文献... 我认为,考古发掘材料已经证实的中国与苏联阿尔泰居民的最早的关系是发生於公元前第一千年的中叶。这一推断,大概是不致於错误的。关於中国与畜牧部落,其巾包括中国史籍中记载的塞和月氏的古代文化的相互关系,曾多次为一些专门性的文献所注意。然而应当指出,人们常常把这种关系仅说成是畜牧部落的艺术,特别是共中的所谓"野兽纹",对於中国艺术风格的单方面的影响。中国与中亚细亚畜牧部落,与匈奴、塞、月氏,以及後来与鸟孙的政治和文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部落 公元前 斯基泰 墓葬 古代文化 阿尔泰 出土 考古 匈奴 装饰
原文传递
平山三器与中山国史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1
13
作者 李学勤 李零 《考古学报》 1979年第2期147-170,共24页
自一九七四年冬以来,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公社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掘,发现一处战国时期古城遗址,发掘春秋、战国墓葬三十座,包括两座大墓:一号墓和六号墓。一号墓出土器物最多,约五十件青铜器有铭文,多数是冶铸工人的题识,有长... 自一九七四年冬以来,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在平山县三汲公社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发掘,发现一处战国时期古城遗址,发掘春秋、战国墓葬三十座,包括两座大墓:一号墓和六号墓。一号墓出土器物最多,约五十件青铜器有铭文,多数是冶铸工人的题识,有长篇铭文的重器有以下四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铭文 说文通训定声 平山 先王 古文 考古学 侯马盟书 国史 公元前 战国文字
原文传递
西周春秋金文中的诸侯爵称 被引量:53
14
作者 王世民 《历史研究》 1983年第3期3-17,共15页
西周春秋时代奴隶主贵族的爵制情况,是我国先秦史上复杂而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近代以来的许多前辈学者,根据金文资料对此作过研究。王国维的《古诸侯称王说》,提出"古诸侯于境内称王,与称君称公无异。"但未全面论证诸侯爵称... 西周春秋时代奴隶主贵族的爵制情况,是我国先秦史上复杂而重要的一项研究课题。近代以来的许多前辈学者,根据金文资料对此作过研究。王国维的《古诸侯称王说》,提出"古诸侯于境内称王,与称君称公无异。"但未全面论证诸侯爵称问题。后来的一些论著则对传统的五等爵说多持否定态度。例如,傅斯年的《论所谓五等爵》,郭沫若的《周代彝铭中无五服五等之制》和《金文所无考·五等爵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金文 西周金文 春秋时代 西周中期 郭沫若 出土 春秋时期 左传 五等 公元前
原文传递
红山文化三坏石坛的天文学研究——兼论中国最早的圜丘与方丘 被引量:60
15
作者 冯时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17,共9页
1983年,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发现了属于考古学红山文化晚期的“积石冢”群等重要遗迹(图一),年代依经树轮校正的碳一14数据约为公元前3000年①。其中编号为Z3的三环石坛颇具特色,遗迹整体由规整的淡红色圭状石桩组成三个叠起的同心圆坛,... 1983年,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发现了属于考古学红山文化晚期的“积石冢”群等重要遗迹(图一),年代依经树轮校正的碳一14数据约为公元前3000年①。其中编号为Z3的三环石坛颇具特色,遗迹整体由规整的淡红色圭状石桩组成三个叠起的同心圆坛,剖面呈拱形(图一:1)。研究表明,三环石坛是迄今所见史前时期最完整的盖天宇宙论图解,这对中国早期天文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丘 公元前 圜丘 三环石坛 红山文化 牛河梁 古人 星象图 天象 文学研究
原文传递
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动物骨骸 被引量:55
16
作者 周本雄 《考古学报》 1981年第3期339-347,415-416,共11页
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1972年。1976年11月至1978年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和邯郸市文物保管所的同志发掘了这个遗址的一部分,并将采集的动物骨骸送交我所鉴定。本文是这批动物标本的鉴定结果。在工作中,笔者得到发掘同志的大力协助,特... 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1972年。1976年11月至1978年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和邯郸市文物保管所的同志发掘了这个遗址的一部分,并将采集的动物骨骸送交我所鉴定。本文是这批动物标本的鉴定结果。在工作中,笔者得到发掘同志的大力协助,特此志谢。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动物标本 家鸡 动物骨 公元前 骨骸 梅花鹿 野生动物 河北省 短角牛
原文传递
中国早期铜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1
17
作者 安志敏 《考古学报》 1981年第3期269-285,共17页
一在人类历史上,金属器的出现,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由父系氏族公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过渡到奴隶制的青铜器时代,标志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从而关于金属器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成为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早在商代,中国... 一在人类历史上,金属器的出现,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由父系氏族公社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过渡到奴隶制的青铜器时代,标志着社会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巨大变革,从而关于金属器的产生和发展,也就成为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早在商代,中国已进入奴隶制社会,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古代世界史上放射着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龙山文化 青铜器 早期铜器 夏家店下层文化 文化遗址 齐家文化 仰韶文化 红铜器 公元前 新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中国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52
18
作者 夏鼐 《文物》 1985年第8期1-8,共8页
我国杰出的考古学者夏鼐同志,6月19日在北京逝世。两年前的春天,夏鼐同志应邀在日本作过三次公开讲演,围绕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向日本人民扼要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最新成果。三次讲演稿经日本学者翻译、作序跋、加注释、配图表,编为一集,... 我国杰出的考古学者夏鼐同志,6月19日在北京逝世。两年前的春天,夏鼐同志应邀在日本作过三次公开讲演,围绕中国文明起源问题,向日本人民扼要介绍了中国考古学的最新成果。三次讲演稿经日本学者翻译、作序跋、加注释、配图表,编为一集,在日本连续印行了三版;讲演集的中文版也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本刊现在转载其中的第三章《中国文明的起源》,表示对夏鼐同志的深切悼念。鉴于讲演集中文版问世在即,转载时省略了书中的提要、插图、图版和注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 殷墟文化 文明起源 二里岗文化 中国考古学 起源问题 公元前 文字 青铜器 二里头文化
原文传递
寿县蔡侯墓铜器 被引量:50
19
作者 陈梦家 《考古学报》 1956年第2期95-123,共29页
一、叙言 1955年5、6月间,安徽寿县西明内偏北处因掘土时发现了一个古墓。经该省博物馆前往清理,获得了极多的铜器。这是1933年寿县朱家集出土大群楚铜器以后最大的一次收获。是年10月,我曾去合肥参观数日,兹就所见及发掘记录,记述铜器... 一、叙言 1955年5、6月间,安徽寿县西明内偏北处因掘土时发现了一个古墓。经该省博物馆前往清理,获得了极多的铜器。这是1933年寿县朱家集出土大群楚铜器以后最大的一次收获。是年10月,我曾去合肥参观数日,兹就所见及发掘记录,记述铜器之大略于下。 (一)食器 (鼎于)(自名)1 有盖,盖铭六字,器腹铭残存一字,高69厘米。鼎(自名)9 有盖,6器成三对,大小不同,最大一对(高48.5厘米) 盖、器铭六字;其它3器不成对,大小不同。 (鼎升)(自名)7 平底,各附一匕(长25.5厘米),器腹铭六字。大小不同,最高52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群 出土 考古学 形制 公元前 春秋时代 晚期 金文 方言 功用
原文传递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 被引量:45
20
作者 严文明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6,共7页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中国文明的起源这一看似距离现实生活非常遥远的问题,现在却成了许多人关心的热门话题。不但中国人在研究,外国人也想了解个究竟。其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科学研究的进步,特别是考古学取得了巨... 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严文明中国文明的起源这一看似距离现实生活非常遥远的问题,现在却成了许多人关心的热门话题。不但中国人在研究,外国人也想了解个究竟。其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科学研究的进步,特别是考古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使我们有可能得到一些比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起源 龙山时代 新石器文化 文化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发展水平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 公元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