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貌取人——《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归类分析
1
作者 金艳 《初中生学习指导》 2023年第27期7-9,共3页
【师生共读】金老师:《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它以读书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刻画了特定时代下儒林的众生相,击了古代八股取士制度。下面,我们就“以貌取人”,从人物的外貌描写人手,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分享... 【师生共读】金老师:《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它以读书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刻画了特定时代下儒林的众生相,击了古代八股取士制度。下面,我们就“以貌取人”,从人物的外貌描写人手,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分享令你印象深刻的外貌描写,并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八股取士制度 讽刺小说 外貌描写 人物形象 众生相 归类分析 特定时代
原文传递
《重庆师院学报》一九九二年第一至第四期目录索引 被引量:2
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目录索引 野史小说 神仙道化剧 乱伦禁忌 夏皮尔 八股取士制度 社会化理论 《儒林外史》 创作道路 马致远
下载PDF
《儒林外史》对八股取士制度的批判 被引量:2
3
作者 秦川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72-76,90,共6页
《儒林外史》是批判科举制度的,一开始就借王冕之口批评明太祖“用《五经》、《四书》八股文”取士的制度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儒林外史》第一回)其实王冕此时已经逝世,... 《儒林外史》是批判科举制度的,一开始就借王冕之口批评明太祖“用《五经》、《四书》八股文”取士的制度说:“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儒林外史》第一回)其实王冕此时已经逝世,并没有说过这个话,而是作者虚构的。作者是个考中秀才后不愿继续应考的大家公子,他看不惯那些通过科举来追求功名富贵的“儒林”中人因而写了这部小说。他认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文行”并重,而八股文标榜解释经典,“代圣贤立言”,实际上是肢解儒家经典语言,抽去儒家“文行”并重的核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八股取士制度 文行出处 经典语言 进士出身 诗赋 鲁编修 儒家思想 《五经》 吴敬梓
下载PDF
烛幽索隐 物无遁形——试论《儒林外史》的人物行为描写 被引量:2
4
作者 阎秀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99-105,8,共8页
一诞生于十八世纪中叶的中国的著名小说《儒林外史》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它的讽刺艺术令人叫绝,时人已多有论述。鲁迅先生指出:“迨吴敬梓《儒林外史》
关键词 《儒林外史》 索隐 人物行为 吴敬梓 讽刺艺术 范进 严监生 八股取士制度 严氏兄弟 世相
下载PDF
八股取士与近代社会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慧峰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83-88,共6页
满族在入关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相当成熟,统治经验也十分丰富.清王朝建立时,它的经济、文化水平都落后于被它占领的广大汉族地区的发展程度.因此,满洲贵族在建立新的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大量沿用... 满族在入关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相当成熟,统治经验也十分丰富.清王朝建立时,它的经济、文化水平都落后于被它占领的广大汉族地区的发展程度.因此,满洲贵族在建立新的封建王朝的过程中,大量沿用了明朝的各种制度.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以“八股取士”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形式是在明代兴起的.而清代则正是在八股文弊端百出的情况下,继承和沿用了“八股取士”制度.按照清代规定,读书人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合格者为生员.生员经过省级乡试,合格者称举人.举人再参加京城的会试,合格者即为贡士.贡士经过在皇宫里举行的殿试,成为进士,取得进士资格的都可以授予官职.在这层层考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洲贵族 贡士 八股取士制度 士子 科举考试 文化水平 程朱理学 八股 起股 汉族地区
下载PDF
近代中国科举制度的改革
6
作者 邱远猷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1-25,共5页
一、八股取士制度到了穷途末路科举制度自隋朝创行后,一直成为后来各朝培养和选任官吏的“正途”。经过唐、宋、金、元诸朝的发展,至明、清达到了鼎盛时期。它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但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秉行科举制度是以维护... 一、八股取士制度到了穷途末路科举制度自隋朝创行后,一直成为后来各朝培养和选任官吏的“正途”。经过唐、宋、金、元诸朝的发展,至明、清达到了鼎盛时期。它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但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秉行科举制度是以维护自身的统治出发的。狭隘的阶级利益又使得这一制度从创行伊始就存在着难以避免的消极因素和弊端,并随着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而进一步恶性发展起来。明清两代,八股取士大兴,八股取士制度成为禁锢思想、摧毁人材的工具,再没有什么进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科举制度 选举制度 八股取士制度 八股 西学 改良派 光绪皇帝 清朝
全文增补中
私家记载与历史真相——齐世荣《史料五讲》读后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祥琴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5年第8期118-120,共3页
史料五讲,齐世荣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在历史研究中,就有关文字史料来说,一般不脱离官书和私记两类。就其价值而言,研究者多以官书为主,尤其在揭示历史真相方面,官书占有一定的优势,而私记往往是补充某些细节。
关键词 齐世荣 历史真相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研究 范进中举 同文馆 齐如山 八股取士制度 戏剧研究 《儒林外史》
下载PDF
略论明代小说评点的审美取向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忠元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04年第1期221-234,共14页
明代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季世,开国之初封建统治者建立了"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明史·选举志》)的八股取士制度,极力延续儒家传统的体制和观念。"文者载道之器,古之君子非有意于为文,而不能不尽心于明道。故日... 明代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季世,开国之初封建统治者建立了"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明史·选举志》)的八股取士制度,极力延续儒家传统的体制和观念。"文者载道之器,古之君子非有意于为文,而不能不尽心于明道。故日辞达而已矣。能达其辞于道,非深切著明,则道不见也。此文之有关键,非深于文者,安能发其蕴奥而探古人之用心哉!"(姚瑶《崇古文诀序》)显然,"为文"与"明道"合二为一了。但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使整个社会充满着新鲜的气息,明代的思想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评点 八股取士制度 文学批评史 市民阶层 辞达 中国古代小说 金圣叹 戏曲理论 戏剧研究 而已矣
原文传递
清代文坛上的三颗明珠——纵谈《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天佑 《文史知识》 1988年第1期10-17,共8页
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清朝康、雍、乾时代是我国封建文化最后的一个繁盛阶段。清代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对整个封建文学的发展带有一定程度的总结性。如果说清代文学这种带有总结性的特点。
关键词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清代文学 诗文创作 八股取士制度 戏剧创作 人情世态 《桃花扇》 性格化 讽刺艺术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阅读指向历史解释的教学设计
10
作者 丁家文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年第12X期24-28,共5页
历史解释必须依托于史料,史料的选取和呈现会极大地限制历史解释。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师生所接触的史料主要为文本史料,因此文本阅读的作用不言自明。虽然历史曾经真实地存在过,但永远无法被完整地复制和重现,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中学师... 历史解释必须依托于史料,史料的选取和呈现会极大地限制历史解释。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师生所接触的史料主要为文本史料,因此文本阅读的作用不言自明。虽然历史曾经真实地存在过,但永远无法被完整地复制和重现,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中学师生,都只能在历史的碎片——史料中去感知历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抛开研究者的个人因素不谈,占有史料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阅读 历史解释 史料资源 八股取士制度 《旧唐书》 教学设计 李世民 统治者 课程标准 《钦定四书文》 刘海峰 刘弘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