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初编审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 被引量:13
1
《历史档案》 1988年第4期10-13,共4页
作为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人们知之甚详。但是,人们对于八旗组织基本成份的八旗男丁,则了解不多,为使人们有更多的了解,特从馆藏满文档案中选译三件有关八旗男丁史料,它记载了顺康雍年间八旗男丁的数目、身份、旗籍间... 作为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八旗,人们知之甚详。但是,人们对于八旗组织基本成份的八旗男丁,则了解不多,为使人们有更多的了解,特从馆藏满文档案中选译三件有关八旗男丁史料,它记载了顺康雍年间八旗男丁的数目、身份、旗籍间的关系等情况。这是研究八旗制度颇有价值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文档案 八旗组织 男丁 八旗制度 康雍年间 兵民合一 军政合一 社会组织 基本成份 史料
下载PDF
从房契文书看清代北京城中的旗民交产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小萌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3-90,共8页
清朝定鼎中原后,以禁止旗人与汉民之间交产为“不易之良法”,但事与愿违,随着旗民间经济交往的增多,房地交易在城市乡村同时出现。就北京内外城而言,旗民交产主要是指房屋的互相典卖,而官书记载缺略。本文主要依据所见房契文书,对房屋... 清朝定鼎中原后,以禁止旗人与汉民之间交产为“不易之良法”,但事与愿违,随着旗民间经济交往的增多,房地交易在城市乡村同时出现。就北京内外城而言,旗民交产主要是指房屋的互相典卖,而官书记载缺略。本文主要依据所见房契文书,对房屋交产的内容以及对旗民关系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 一 旗买民房与民买旗房 顺治初年,清廷圈占北京内城的民房以安置“从龙入关”的八旗官兵,原有居民,除投充旗下者外,被强令迁往外城。其迁徙,直至顺治六年(1649)始告结束。 清廷在北京城强制推行旗民分居政策,除基于减少满汉民族冲突的考虑外,主要还是为了使八旗人丁起到居重驭轻,拱卫皇城的作用,并确保八旗组织在人数众多的汉族社会中的独立性。从以后情况看,这种举措确实在一段时间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北京 蒙古旗人 房契 《大清会典事例》 汉军旗人 八旗组织 康熙帝 典契 契约文书 满洲
下载PDF
清代黑龙江地区八旗制的施行和民族的再编 被引量:8
3
作者 柳泽明 陶玉坤 《蒙古学信息》 1999年第1期32-39,共8页
一、引言毋庸赘言,民族决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不断地变化着①。导致民族变化的原动力多种多样:有统治政权从外部施加作用直接造成的民族区分,也有因统治政策的影响,使有关集团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 一、引言毋庸赘言,民族决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不断地变化着①。导致民族变化的原动力多种多样:有统治政权从外部施加作用直接造成的民族区分,也有因统治政策的影响,使有关集团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民族的变化,这种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特哈 黑龙江地区 八旗制度 牛录 呼伦贝尔盟 达斡尔 八旗组织 黑龙江将军 民族特性 民族集团
原文传递
1908年北京内外城的人口与统计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均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关键词 人口统计 近代社会变革 民政部 近代城市 八旗制度 城市人口 旗人 户口调查 八旗组织 八旗驻防
下载PDF
清代八旗制度消亡时间新议 被引量:4
5
作者 佟佳江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1-108,共8页
清代八旗制度消亡时间新议佟佳江关于清代八旗制度的研究文章已发表很多,但讨论八旗制度消亡时间的文章却未见到。大概在一些研究者看来,随着清朝的灭亡,作为清朝独特政治制度的八旗制度也就随之消亡了,①因此没有探讨的必要。近些... 清代八旗制度消亡时间新议佟佳江关于清代八旗制度的研究文章已发表很多,但讨论八旗制度消亡时间的文章却未见到。大概在一些研究者看来,随着清朝的灭亡,作为清朝独特政治制度的八旗制度也就随之消亡了,①因此没有探讨的必要。近些年来,笔者在查阅北洋时期《政府公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制度 都统 政府公报 八旗组织 正白旗 镶黄旗 消亡时 汉军 贡桑诺尔布 民国年间
原文传递
清入关前八旗组织的商业性——以皇太极时期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巳齐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9,共11页
八旗是清代国家与社会制度中较有特色的、能体现其与前代统治差异的实体性组织,它在清代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者普遍关注到的是八旗组织在政治、军事上的影响,但实际上八旗在清入关前的各种经济活动中发挥... 八旗是清代国家与社会制度中较有特色的、能体现其与前代统治差异的实体性组织,它在清代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者普遍关注到的是八旗组织在政治、军事上的影响,但实际上八旗在清入关前的各种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皇太极时期,商业在后金(清)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要部分,而八旗组织则是开展商业活动的主体。至清入关前夕,八旗先后通过组织商队、管理市场,垄断了清初的商贸特权,在此基础上影响了清初财政制度及社会内部交易秩序的变化,逐渐将八旗组织的商业性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旗组织 皇太极时期 财政制度 商业性
原文传递
满族的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国家的形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茂盛 徐懿姣 徐景华 《北方文物》 2002年第4期57-67,共11页
满族国家的形成,传统的说法是根据极其有限的范例,认为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而来。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被一些国内学者所接受的“酋邦”说,似乎看到并论述了宗族部族政权的存在,但“酋邦”说概括不了宗族部族政权... 满族国家的形成,传统的说法是根据极其有限的范例,认为是由氏族部落、部落联盟发展而来。西方学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被一些国内学者所接受的“酋邦”说,似乎看到并论述了宗族部族政权的存在,但“酋邦”说概括不了宗族部族政权的性质和形成的原因。笔者从历史史实和逻辑推理两个方面,论证了满族是在氏族部落解体后出现的重新分化、辗转迁徙和重新整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众多宗族部族的社会政治组织。在这些宗族部族政权的对抗与兼并的过程中,正是始终重视组成分权共治领导核心的努尔哈赤,通过统一战争和创建八旗组织的形式,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部落解体 宗族部族形成 统一战争 八旗组织 民族与国家形成
原文传递
试论清末东北八旗体制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刁书仁 《吉林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21-23,共3页
清代东北为满洲发祥重地,其统治机构不同于内地各省,实行旗民二重性体制。 旗制体系:(一)“盛京五部”,即盛京户、礼、刑、工、兵五部。户部掌征收官庄旗地租税,支办将军衙门的经费,裁判户婚田土诸事。如内务府是皇庄有粮、盐、棉等庄,... 清代东北为满洲发祥重地,其统治机构不同于内地各省,实行旗民二重性体制。 旗制体系:(一)“盛京五部”,即盛京户、礼、刑、工、兵五部。户部掌征收官庄旗地租税,支办将军衙门的经费,裁判户婚田土诸事。如内务府是皇庄有粮、盐、棉等庄,皆设庄头管理,至秋后由户部奏请简派大臣会同征收。礼部掌福陵、昭陵、永陵祭祀,并三陵祭祀之物品,官地瓜菜、鱼泊等供给,皆由礼部监理。刑部掌裁判旗人犯罪事件,并旗人对汉民的犯罪案件。工部掌营造修缮坛庙陵寝宫殿祠宇,并监理采木山场。兵部掌检阅军器、监射、驿传、稽察边门、铨试等。(二)东北三将军的设置。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定鼎北京,以盛京为陪都。清廷任命何洛会为盛京总管。顺治三年(1646年)改总管为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改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乾隆十二年(1747年)改镇守奉天等处将军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吉林顺治年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康熙元年改为镇守宁古塔将军。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改称吉林将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任命萨布素为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将军下设副都统,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官管理各地方旗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制改革 吉林将军 盛京 统治机构 八旗组织 宁古塔 乾隆二十二年 满汉兼 《清德宗实录》 旗人
下载PDF
康熙朝牛录组织编设问题探析
9
作者 胡馨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75-177,共3页
清朝佐领一词包含牛录组织和牛录额真两层含义。牛录组织是八旗基本的组织单位,牛录额真则为某牛录组织的管理者,本文则重点探析牛录组织的问题。康熙朝是清朝入关后稳固政权的关键时期,其在牛录组织的编设数量和编设方式上,都较前朝有... 清朝佐领一词包含牛录组织和牛录额真两层含义。牛录组织是八旗基本的组织单位,牛录额真则为某牛录组织的管理者,本文则重点探析牛录组织的问题。康熙朝是清朝入关后稳固政权的关键时期,其在牛录组织的编设数量和编设方式上,都较前朝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这不但为雍正朝继续深化八旗内部组织改革奠定了基础,也对后来的八旗相关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以康熙朝为例,通过梳理康熙朝八旗组织的编设方式,分析编设的缘由,以及对雍正朝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从而能够得出康熙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维护八旗组织内部稳定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康熙朝 八旗组织 编设佐领 八旗内部改革
下载PDF
清代满族妇女的生活
10
作者 张威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4年第3期76-80,共5页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形成于明朝末年。她既不同于汉族,又不同于蒙族,也不同于宋、辽、金、元、明时代的女真,而是以女真为核心,吸收汉、蒙等族人员参加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入主中原后,与汉族长期杂居共处,相互通...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形成于明朝末年。她既不同于汉族,又不同于蒙族,也不同于宋、辽、金、元、明时代的女真,而是以女真为核心,吸收汉、蒙等族人员参加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入主中原后,与汉族长期杂居共处,相互通婚,满汉之间的一致性日益增多,旧有的差别日趋缩小,清朝中叶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满族已经发展到基本上与汉族相当的水平。在这个大背景下,满族妇女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满族 满族人 满族妇女 努尔哈赤 民族共同体 汉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 女首领 八旗组织 婚姻
原文传递
浅谈清朝军事战争中的八旗组织
11
作者 赵阳 刘奇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8年第3期39-40,共2页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曾发生过无数次的军事战争,八旗作为清朝重要的组织机构,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作用,所以八旗制度对于研究清朝历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清朝 八旗组织 军事战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