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对传统办学指导思想之反思 谈佛教教育的未来
1
作者 净因 《法音》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22,共13页
关键词 佛教教育 菩提树下 学佛 释教 佛教 佛学研究 佛法 佛陀
原文传递
中国佛学院的教育观念世界(1956—1966):以中国佛教学院和汉藏教理院为背景 被引量:2
2
作者 圣凯 《佛学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300-315,共16页
1956—1966年的中国佛学院,由于周叔迦、法尊法师等人的领导,分别承续了中国佛教学院和汉藏教理院的师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周叔迦呈现出更宽广的中国佛教视野,而法尊法师等人则重视汉藏佛教的中观学与瑜伽学。因此,在中国佛学院的... 1956—1966年的中国佛学院,由于周叔迦、法尊法师等人的领导,分别承续了中国佛教学院和汉藏教理院的师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周叔迦呈现出更宽广的中国佛教视野,而法尊法师等人则重视汉藏佛教的中观学与瑜伽学。因此,在中国佛学院的课程体系中,周叔迦当年所创办的中国佛教学院的影响力更大,尤其是有关中国佛教的宗派观念,则完全有赖于他的引入与教学指导。同时,周叔迦、戴蕃豫等人一边在佛学院授课,一直在编撰《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不仅呈现了三大语系的特点,而且更加强调了“八宗”的观念,这种知识视野影响了佛学院的课程设置与教育活动。1961年,中国佛学院出现“佛教知识分子”和“佛教各宗并重”的观念,则是呈现了周叔迦等人的历史图景与观念世界。但是,“改革开放”后恢复的中国佛学院的课程体系强调以中观、瑜伽为主,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汉藏教理院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学院 周叔迦 法尊 佛教知识分子
下载PDF
太虚大师对大乘八宗的判摄 被引量:1
3
作者 傅映兰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1-205,共5页
太虚大师对大乘八宗产生的条件,尤其是创宗者的"所得自证"进行了分析,从宗教实践的层面揭示了八宗宗义的不同立足点。八宗立足点的不同,以及所针对的学人的差异,使得各自宗义各有侧重。而这种特殊性,并不能掩盖八宗的平等性... 太虚大师对大乘八宗产生的条件,尤其是创宗者的"所得自证"进行了分析,从宗教实践的层面揭示了八宗宗义的不同立足点。八宗立足点的不同,以及所针对的学人的差异,使得各自宗义各有侧重。而这种特殊性,并不能掩盖八宗的平等性。总而言之,大乘八宗是特殊而平等,平等而特殊,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得自证 太虚大师
原文传递
关于《心经》的蠡测之见
4
作者 郭继民 《五台山研究》 2011年第4期3-8,共6页
《心经》乃大乘般若经的核心,亦是佛学的核心。历代高僧大德、文人雅士无不着意于《心经》。事实上,《心经》不但统摄八宗,融摄大小乘,而且亦同儒道两家相容契。以儒家而言,《心经》之主旨同儒家所提倡的无功利之心、无执着之心、无是... 《心经》乃大乘般若经的核心,亦是佛学的核心。历代高僧大德、文人雅士无不着意于《心经》。事实上,《心经》不但统摄八宗,融摄大小乘,而且亦同儒道两家相容契。以儒家而言,《心经》之主旨同儒家所提倡的无功利之心、无执着之心、无是非之心相贯通;以道家而言,《心经》则与道家所倡导的静心、虚心、归心相通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经 会通 儒道
下载PDF
焚心中的无奈——历数焦仲卿八宗罪
5
作者 毛倩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F09期22-23,共2页
根据焦刘二人爱情悲剧,历数焦仲卿的八宗罪,从而分析出这个人物即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同时又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这个人物形象有着双重的悲剧意义。
关键词 人物形象 牺牲品 双重悲剧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