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骨髓贴壁并差速传代分离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密度梯度离心法的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林楚伟 周胜华 杜优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508-2512,共5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两种主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全骨髓贴壁法,前者步骤较复杂,后者简单易操作,但纯化效果不理想。目的:在全骨髓贴壁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上,并用差速传代消化法,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 背景:目前国内外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两种主要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全骨髓贴壁法,前者步骤较复杂,后者简单易操作,但纯化效果不理想。目的:在全骨髓贴壁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础上,并用差速传代消化法,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纯化方法。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并差速消化传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间充质干细胞在消化传代过程中较其他骨髓细胞消化悬浮速度快,以及贴壁快的特点,代替密度梯度离心操作来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并与密度梯度离心法比较两种分离培养法的细胞生长增殖情况;观察碱性磷酸酶及油红染色情况,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能力;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验证免疫特性及检测其纯度。结果与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并差速传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鉴定、成骨成脂肪培养结果显示其细胞免疫特性、纯度、分化能力与密度梯度离心法无显著差异,但细胞活力,增殖能力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细胞分离 间充质干细胞 纯化 密度梯度离心 骨髓贴壁 差速传代
下载PDF
提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石旦 邢伟 +3 位作者 谢晓瑜 李又彬 王绍川 费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814-3820,共7页
背景:提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有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选及免疫磁珠分选等方法。流式分选及磁珠分选等方法对设备及试剂要求高,应用局限。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法较为常用,但仍有全骨髓贴壁法... 背景:提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有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密度梯度离心法、流式细胞仪分选及免疫磁珠分选等方法。流式分选及磁珠分选等方法对设备及试剂要求高,应用局限。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及密度梯度离心法较为常用,但仍有全骨髓贴壁法细胞长出速度较慢、密度梯度离心法所需离心时间较长等不足。若发现一种更简便、且能够短时间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则可进一步提高实验效率。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提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证明新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将磷酸缓冲盐溶液与人骨髓组织等比例混匀后离心使骨髓组织分层,取白膜层提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全骨髓贴壁法提取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对比。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及诱导多向分化实验进行鉴定。通过细胞计数、结晶紫染色、细胞骨架染色、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RT-PCR等方法,分析两组细胞的原代细胞数目、传代后细胞形态、大小、细胞骨架、表面标志物表达、多向分化潜能、集落形成、增殖、迁移及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离心后磷酸缓冲盐溶液能够使人骨髓分层,并能够提取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磷酸缓冲盐溶液法所提取的原代细胞数目较全骨髓贴壁法多,培养体系中漂浮脂肪组织少,原代细胞长出速度更快;②两种方法所提取细胞均呈梭形,表达标志物CD90、CD105、CD73,不表达CD45、CD34、CD11b、CD19及HLA-DR,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符合间充质干细胞标准;③两种方法所提取细胞在形态、大小、细胞骨架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均能形成集落,且具有迁移能力,诱导成骨分化后两组细胞均表达成骨细胞标志物;④结果表明,在特定条件下利用磷酸缓冲盐溶液提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可行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磷酸缓冲盐溶液 骨髓贴壁 细胞提取 细胞鉴定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结肠的定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荣富 高广周 +1 位作者 孙涛 王志红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78-181,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UC的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有报道约为11.6/10万,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996年Tyndall等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合并UC患者时,发现其对白血病起治...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UC的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有报道约为11.6/10万,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996年Tyndall等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合并UC患者时,发现其对白血病起治疗作用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炎性疾病 异体造血干细胞 治疗作用 结肠组织 骨髓贴壁 远端结肠 葡聚糖硫酸钠 阳性细胞 肠黏膜上皮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条件的改良及其定向分化
4
作者 刘蓉 何邕江 +2 位作者 郭吕华 杨雪超 陈俊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9-1153,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快速、有效的体外分离纯化方法。方法全骨髓离心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分别采用同种异体血清培养基(同种异体血清组)、胎牛血清培养基(胎牛血清组)、无血清培养基(无血清组)培养BMSCs,传代后换...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快速、有效的体外分离纯化方法。方法全骨髓离心贴壁法分离大鼠BMSCs;分别采用同种异体血清培养基(同种异体血清组)、胎牛血清培养基(胎牛血清组)、无血清培养基(无血清组)培养BMSCs,传代后换用胎牛血清培养;12、24、48、72 h和5 d首次换液;绘制P3代BMSCs生长曲线;免疫荧光鉴定BMSCs CD44和vimentin的表达;诱导BMSCs的骨向、内皮向分化;茜素红检测钙结节表达;免疫荧光鉴定血管内皮样细胞CD31和v WF的表达。结果 (1)同种异体血清组及胎牛血清组细胞形态均一,生长速率相似。(2)P3代BMSCs生长曲线显示:同种异体血清组与胎牛血清组倍增速率相似,均快于无血清组。(3)P3代BMSCs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同种异体血清组与胎牛血清组CD44、vimentin表达均高于无血清组。(4)成骨诱导14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大量橘红色钙化结节形成。(5)内皮诱导14 d后,内皮样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v WF阳性。结论改良培养条件后所获得的骨髓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贴壁 倍增时间 定向分化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20
5
作者 曹华 高建华 +1 位作者 刘小龙 林思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57-1361,共5页
背景:如何能简便高效地获得均质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群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30只SD大鼠股骨以及胫骨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 背景:如何能简便高效地获得均质性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群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重点。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30只SD大鼠股骨以及胫骨骨髓,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生长增殖能力,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结论:(1)刚分离培养的细胞呈圆形、椭圆形,部分细胞呈三角形,接种12-15 d后,细胞开始融合,传代后细胞增殖速度加快,传代2 h后细胞均匀分布在瓶底;(2)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出现下降趋势,第1-5代细胞存活率均超过95%,显著高于第6代和第7代(P<0.05);(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D34呈阴性表达,CD44呈阳性表达;(4)结果表明,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可有效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得的细胞生长稳定,增殖能力强,可选用前5代细胞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组织工程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贴壁培养 生物学特性 流式细胞仪 标记物 增殖能力
下载PDF
妇科养坤丸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薄型子宫内膜 被引量:15
6
作者 韩冉 戴宁 +1 位作者 林韵 林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69,共5页
背景:已有研究发现骨髓抑制后女性患者的子宫内膜中检测到来源骨髓供体的内膜细胞。目的:探讨妇科养坤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促进作用。方法:取处于动情期的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单药组、骨髓间... 背景:已有研究发现骨髓抑制后女性患者的子宫内膜中检测到来源骨髓供体的内膜细胞。目的:探讨妇科养坤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促进作用。方法:取处于动情期的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单药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联合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薄型子宫内膜模型。正常对照组正常喂食,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造模后6 h和10 d经尾静脉注射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 mL,单药组造模后连续20 d灌胃妇科养坤丸水溶液5 m L/kg,联合组造模后6 h和10 d尾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 m L以及连续20 d灌胃妇科养坤丸水溶液10 mL/kg。造模后第21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变化,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免疫印迹法检测子宫内膜角蛋白与波形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组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单药组和联合组的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其中联合组最接近正常对照组。(2)正常对照组的角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最强,模型组的表达最低,单药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联合组依次升高(P<0.05)。(3)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薄型子宫内膜大鼠体内可修复子宫内膜组织,妇科养坤丸能够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子宫内膜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干细胞 子宫内膜 角蛋白质类 波形蛋白 组织工程 干细胞 移植 妇科养坤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薄型子宫内膜 骨髓贴壁 子宫厚度 角蛋白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蔡金宏 林春博 杨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5期7375-7380,共6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临床治疗,而安全、高效的分选方法是间充质干细胞建系的前提。目的:综述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分选方法的研究进展,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为安全、高效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和临床治疗,而安全、高效的分选方法是间充质干细胞建系的前提。目的:综述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分选方法的研究进展,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为安全、高效分离间充质干细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作者检索CNKI数据库(http://epub.cnki.net/)和Pub 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isolation methods"。查阅1965至2014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相关文献,包括综述、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最终纳入52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全骨髓贴壁法可快速获得大量间充质干细胞,但需要进一步纯化。2梯度密度离心法选择密度为1.073 g/m L的介质在原代能得到相对较纯的间充质干细胞。3组织消化法适用于脂肪、脐带等组织进行消化分离,选用胶原酶Ⅱ消化效果更佳,但是均存在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缺陷。4免疫磁珠法适用于研究表达特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的某一个间充质干细胞亚群的生物学特性。5各种分离方法相结合也是一种理想选择。6对于近年来出现的分离新方法,由于案例有限,其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培养 间充质干细胞 分选方法 骨髓贴壁 梯度密度离心法 组织消化法 免疫磁珠法
下载PDF
全骨髓贴壁法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定向成骨诱导分化及鉴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仕辉 韦庆军 +3 位作者 赵劲民 薄占东 韦积华 李伟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69-1074,共6页
背景: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分离法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大,密度梯度离心法虽然能够获得纯度高的单核细胞,但由于多次离心可造成细胞的大量流失且对细胞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使其应用值得商榷。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 背景:流式细胞仪分离法和免疫磁珠分离法对细胞活性影响较大,密度梯度离心法虽然能够获得纯度高的单核细胞,但由于多次离心可造成细胞的大量流失且对细胞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使其应用值得商榷。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在成骨诱导剂作用下,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试剂盒行碱性磷酸酶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VonKossa法及茜素红进行矿化结节染色以及电镜下检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后的形态结构。结果与结论:经诱导后细胞出现与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学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Von-Kossa法及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阳性。表明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干细胞培养与分化 骨髓贴壁法分离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成骨分化 组织工 程骨 省级基金 干细胞图片文章
下载PDF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康 白亦光 +5 位作者 陈竹 韩小伟 杨泽龙 赵明 宋桂芹 冯刚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可行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分离法体外分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增殖和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可行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分离法体外分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增殖和生长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采用番红快绿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结果:经全骨髓贴壁法得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状稳定,为纺锤状,呈克隆样生长;成软骨诱导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软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结论: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操作简便,是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理想方案,在适当的条件下BMSCs能多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贴壁 诱导
下载PDF
应用全骨髓贴壁法获取高纯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卢宁 赵龙凤 +2 位作者 李红 郝彦琴 黄丽丽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77-28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获取高纯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标志CD34、C... 目的探讨体外获取高纯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测定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表面标志CD34、CD44及CD45。结果获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呈均一成纤维细胞样,并呈集落样生长。细胞生长曲线示,在传代后的第4-5天细胞开始明显增殖,进入指数增生期。细胞周期显示81.49%P3代细胞为G0/G1期,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阳性,CD34、CD45阴性。结论体外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而且此法简单易行、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骨髓贴壁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鉴定以及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蒲晓姝 果磊 +3 位作者 张敏珠 陈文海 王灿 汪燕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初步探索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 目的:体外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初步探索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诱导其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MTT法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测定细胞周期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用80 ng/ml aFGF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诱导大鼠BMSCs向NSCs分化,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的表达。结果:大鼠B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多角形。第1、3、5代BMSCs的生长曲线均呈S形,活性无明显差异。细胞周期显示94.34%BMSCs处于G0/G1期,有较强的分裂增殖能力。FCM检测CD29、CD54、CD90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诱导6 h后细胞的胞体收缩成椭圆形或球形并伸出细长突起,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estin表达阳性,继续诱导发现双极和多极细胞增多,诱导6 d后相互连接成网状,成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NSE表达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培养出高纯度的BMSCs,细胞生长稳定、增殖快、可多次传代,具有干细胞特性。经aFGF诱导后具有向NSCs分化的潜能,NSCs能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贴壁培养法 诱导分化 神经干细胞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猛 冯文磊 +4 位作者 王艳杰 徐芳洁 张宏伟 陈雪玲 吴向未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64-167,共4页
为体外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三代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三代细胞的表面抗原;取第三代细胞,分别向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结果显示:... 为体外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三代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三代细胞的表面抗原;取第三代细胞,分别向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结果显示:流式细胞术检测CD29、Scal-1、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7.1%、87.1%、0.7%;在成骨培养基的诱导下,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在成软骨培养基的诱导下,阿利辛蓝染色阳性。由此可知,通过此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纯度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且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贴壁 细胞培养 成骨分化 成软骨分化
下载PDF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强强 谢亚东 +3 位作者 张怀斌 杨国清 梁文强 王勇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3期2410-2414,2446,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可行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SPF级5周龄健康SD大鼠2只,脱颈处死,分离双下肢股骨、胫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BMSCs;通过... 目的:探讨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可行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SPF级5周龄健康SD大鼠2只,脱颈处死,分离双下肢股骨、胫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BMSCs;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传代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生长、贴壁率曲线,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诱导成成骨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可在体外分离出活性好、纯度高的BMSCs。倒置显微镜下可见原代细胞呈梭形、多角形,传代细胞形态均一呈纤维样;P3代BMSCs经流式细胞鉴定:CD44、CD90高表达,CD31、CD45低表达;定向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可见明显矿化结节。结论:证实应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可成功分离BMSCs,所分离培养、纯化的细胞生物学稳定,纯度高、活性好,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为骨组织工程、骨质疏松症和骨折不愈合疾病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SD大鼠 骨髓贴壁 流式细胞仪
原文传递
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分离与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君红 姜海行 +2 位作者 覃山羽 孟云超 宁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6期6685-6689,共5页
背景:分离培养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目的:观察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选取体质量为80-100g雄性SD大鼠,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取材... 背景:分离培养纯度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前提。目的:观察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选取体质量为80-100g雄性SD大鼠,采用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法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取材过程中需严格掌握大鼠处死至将细胞悬液放入培养箱内的时间,一般控制在40min以内。使用基础培养基冲洗骨髓腔时力度适中且在骨髓腔内旋转数次,可使骨髓细胞充分脱落,保证骨髓细胞的获得量。结果与结论: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传代后的细胞形态均一,呈漩涡状排列;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呈S形,经历3个生长时期: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停滞期;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结果示:CD29+99.45%、CD34+1.45%、CD44+99.52%、CD45+1.41%;成骨、成脂诱导分化后,矿化结节被茜素红染成橘红色,脂滴被油红O染成红色。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向成骨、成脂分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学会间充质及组织干细胞委员会提出的鉴定动物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低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贴壁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生物学特征 表面抗原 生长曲线 细胞形态
下载PDF
全骨髓贴壁法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晓庆 仲照东 +1 位作者 陈智超 邹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6-502,共7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细胞自然沉降性原理,以传统的全骨髓贴壁法为基础,探讨一种改良后简便而高效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采用6孔板培养细胞,将骨髓标本用MSC完全培养液培养48 h,吸取上层无红细胞的上清层,置于新的培养孔以分离获取...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细胞自然沉降性原理,以传统的全骨髓贴壁法为基础,探讨一种改良后简便而高效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方法。采用6孔板培养细胞,将骨髓标本用MSC完全培养液培养48 h,吸取上层无红细胞的上清层,置于新的培养孔以分离获取MSC。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贴壁情况,记录细胞首次贴壁时间、首次传代时间,并以传统全骨髓贴壁法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表面标记;用油红O及碱性磷酸酶试剂盒分别对MSC成脂、成骨能力进行鉴定;应用计数板计数法描绘第1代,第3代,第5代MSC增殖曲线。结果表明,用改良法培养的MSC高表达CD90、CD105、CD13、CD44,低表达CD14、CD45、CD34;细胞周期中G0/G1期88.76%,G2/M期3.04%,S期8.2%,符合干细胞周期特征;增殖曲线呈典型"S"型;油红O与碱性磷酸酶染色均为阳性。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良方法的细胞贴壁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P=0.0004),首次贴壁时间短(P<0.0001)、首次传代时间短(P=0.001)。结论:骨髓标本培养48 h后的上清层中含大量贴壁活性的悬浮MSC,改良方法是一种比传统贴壁法更具有便捷、高效等优点的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贴壁 改良培养方法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改良培养方法及Hoechst体外标记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斌 马樱 +2 位作者 闫铭 叶正旭 罗卓荆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改良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并进行Hoechst体外标记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扩增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以MTT比色实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行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以流式细胞... 目的:改良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并进行Hoechst体外标记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扩增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以MTT比色实验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并绘制生长曲线,行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以Hoechst体外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计数并观察Hoechest对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结果:改良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纯化并具备高活性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并成功诱导其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细胞表面CD29、CD90、CD44均为阳性,CD45、CD34均为阴性。荧光显微镜观察Hoechst能够在体外成功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并对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经改良后的全骨髓贴壁培养法是获得纯化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一种更为简捷、高效、经济的途径,Hoechst可作为体外标记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髓贴壁培养法 诱导分化 Hoechst体外标记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染矽尘小鼠肺部早期炎症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洁 宋向荣 +4 位作者 唐媛 李延利 左大明 赵娜 王海兰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染矽尘小鼠肺部早期炎症的影响。方法取5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取30只同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二氧化硅组和BMSCs移植组3组,以气管暴露法建立动...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染矽尘小鼠肺部早期炎症的影响。方法取5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取30只同类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二氧化硅组和BMSCs移植组3组,以气管暴露法建立动物模型,对照组小鼠予气管内一次性注射0.90%氯化钠溶液20.0μL;二氧化硅组和BMSCs移植组小鼠先予气管内一次性注射20.0μL质量浓度为250 g/L的二氧化硅混悬液,6 h后再分别经尾静脉输注500.0μL的0.90%氯化钠溶液或细胞密度为1×109/L的BMSCs悬液。造模后第7天处死小鼠,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0水平,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检测小鼠肺组织中上述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MSCs表面分子分化抗原(CD)29、CD34、CD90、CD105、CD106的阳性率分别为67.70%、0.12%、39.00%、37.10%和20.10%。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二氧化硅组小鼠肺泡壁增厚,肺泡间隔增宽,肺泡结构破坏;BMSCs移植组肺组织结构无明显破坏,肺泡腔大小均匀,肺泡结构完整。二氧化硅组小鼠血清中IL-1β、IL-6水平以及肺组织中IL-1β、IL-6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和BMSCs移植组(P<0.05),BMSCs移植组小鼠血清中IL-1β水平和肺组织中IL-1β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IL-10水平和肺组织中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可通过下调促炎因子IL-1β和IL-6的表达减轻染矽尘小鼠肺部早期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贴壁 二氧化硅 炎症 白细胞介素 小鼠
原文传递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家志 陈前芬 +1 位作者 肖增明 李世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特性及潜在分化潜能,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选择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兔BM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特点,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第三代细胞进行表面抗原鉴定。经成脂和成骨...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生长特性及潜在分化潜能,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选择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兔BM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特点,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第三代细胞进行表面抗原鉴定。经成脂和成骨诱导液体外诱导兔BMSCs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分化,对诱导2周后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Van-kossa银染染色及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经流式细胞术鉴定,全骨髓贴壁法可获得兔BMSCs,第三代兔BMSCs生物特征基本一致并能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细胞内出现红色脂滴,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Vankossa银染均可观察到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染色对照组呈弱阳性,诱导组呈强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法是分离培养兔BM-SCs简便可行的方法。BMSCs来源丰富并有成脂及成骨潜能,是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贴壁 兔子 流式细胞术 诱导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方法的比较与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新爱 蔡丹妮 +1 位作者 游若兰 黄慧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可高效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骨片消化爬片法、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等四种方法分离7~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mBMS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mBMSCs形态;运用流... 目的探讨可高效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的技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骨片消化爬片法、全骨髓贴壁法、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等四种方法分离7~9周龄雄性C57BL/6小鼠的mBMSCs;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mBMSCs形态;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采用多向分化诱导检测mBMSCs成骨分化能力与成脂分化能力。结果分离获得的原代细胞首次换液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片消化爬片法分离的细胞,仅见大量骨碎片和杂细胞,该法所分离细胞不再进行后续检测评估;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仅可见少量多角形贴壁细胞,夹杂大量杂细胞;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分离的细胞也可见较多长梭形、三角形贴壁细胞,但杂细胞较多;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细胞,可见较多长梭形、多角形贴壁细胞,杂细胞少。分离细胞经培养传代到第3代(P3代)时,一方面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BMSCs特征性免疫表型,结果表明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的mBMSCs纯度均较高,全骨髓贴壁法不理想;另一方面,进行成骨分化诱导与成脂分化诱导,结果表明与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的细胞相比,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所分离出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潜能。结论骨片消化液上清法和骨片消化研钵法分离获得的mBMSCs纯度较高、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片消化爬片法 骨髓贴壁 骨片消化液上清法 骨片消化研钵法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性诱导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武斌 王平 师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9期2158-2160,I000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把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用DMEM-LG培养基培养;实验组用含有成骨诱导剂的DMEM-LG培养基培...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效果。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把生长状态良好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用DMEM-LG培养基培养;实验组用含有成骨诱导剂的DMEM-LG培养基培养。结果:全骨髓贴壁法培养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且呈梭形;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卵圆形贴壁生长,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茜素红染色出现阳性的钙化结节。结论:全骨髓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简单、实用,所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后表现了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贴壁 成骨诱导 细胞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