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段反序串联全转化加氢裂化新工艺 被引量:5
1
作者 曾茜 柳广厦 +2 位作者 于承祖 于国文 王德会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0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石油大连西太平洋石化有限公司1.5 Mt/a加氢裂化装置为世界上首套采用单段反序串联全转化加氢新工艺的新型加氢裂化装置。介绍其工艺特点、标定结果以及装置的关键开工步骤和要点。标定数据证明了该工艺的先进性。
关键词 反序串联 转化 加氢裂化
下载PDF
单段反序串联工艺在加氢裂化装置上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柳广厦 于承祖 +1 位作者 杨兴 王德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1-24,共4页
介绍了CLG公司开发的单段反序串联工艺在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5Mt/a加氢裂化装置的首次工业应用情况。该工艺使用CLG公司开发的ICR系列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50~390℃、反应压力14.6MPa的条件下,以中东直馏VGO为原料,采用全循... 介绍了CLG公司开发的单段反序串联工艺在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1.5Mt/a加氢裂化装置的首次工业应用情况。该工艺使用CLG公司开发的ICR系列催化剂,在反应温度350~390℃、反应压力14.6MPa的条件下,以中东直馏VGO为原料,采用全循环操作,最大限度生产中间馏分油。标定结果表明,该工艺转化率100%,中间馏分油收率83.1%:产品喷气燃料的烟点为30 mm,重柴油硫含量小于10μg/g,十六烷指数61;装置能耗比设计值低61.3MJ/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段反序串联 加氢裂化 转化 工业应用
下载PDF
全转化法治理还原废液 被引量:3
3
作者 苏砚溪 《河北化工》 1997年第4期54-55,共2页
结合对甲苯胺的生产实际,对还原母液采用全转化治理法进行处理,不仅经济效益显著,更主要的是保护了环境。
关键词 还原 转化 废水处理 有机废水
下载PDF
用全DNA转化法构建多功能石油降解菌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枫 张心平 +2 位作者 梁凤来 刁虎欣 刘如林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8-162,共5页
以嗜蜡的不动杆菌4-1 作为受体菌,经溶菌酶破壁后,用嗜胶的假单胞菌Z17 的全DNA 转化,经再生后用只含高胶油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转化子不动杆菌ZH20.破壁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度1.5m g/m L,37℃水... 以嗜蜡的不动杆菌4-1 作为受体菌,经溶菌酶破壁后,用嗜胶的假单胞菌Z17 的全DNA 转化,经再生后用只含高胶油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转化子不动杆菌ZH20.破壁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为:溶菌酶浓度1.5m g/m L,37℃水浴保温40m in,破壁率为93.8% ,再生率达到30.2% ;转化条件为:30% PEG6000,50m m ol/LCaCl2 ,于37℃保温20m in.ZH20 具有嗜高胶油和高蜡油的双重性状,50℃条件下使高胶油粘度降低22.2% ,使高蜡油的凝固点降低2.5℃,且保持了受体菌的耐热和耐盐性能.液蜡培养基连续传代10 次,性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sp 假单胞菌sp DNA转化 石油降解
下载PDF
一株重组大肠杆菌/pET-28a-lpgad的构建及其高效生产γ-氨基丁酸转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6
5
作者 田灵芝 徐美娟 饶志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5,共11页
为实现微生物法高效率生产γ-氨基丁酸(GABA),从一株经多次诱变筛选的具有较高谷氨酸脱羧酶(GAD)活力植物乳杆菌GB 01-21全基因组DNA中PCR扩增获得GAD酶基因lpgad,构建重组质粒pET-28a-lpgad,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高效诱导表达... 为实现微生物法高效率生产γ-氨基丁酸(GABA),从一株经多次诱变筛选的具有较高谷氨酸脱羧酶(GAD)活力植物乳杆菌GB 01-21全基因组DNA中PCR扩增获得GAD酶基因lpgad,构建重组质粒pET-28a-lpgad,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高效诱导表达。并采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GAD,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为改良转化工艺提高GABA产量提供可靠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重组大肠杆菌中GAD酶活显著提高,可达8.53 U/mg,是植物乳杆菌GB 01-21中GAD酶活的4.24倍。将该重组菌应用于转化L-谷氨酸生产GABA,5 L发酵罐水平转化24 h产量可达143.5 g/L,摩尔转化率为97.32%,是植物乳杆菌GB 01-21的2.19倍。纯化后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其最适pH为4.8;最适温度为37℃;Ca2+、Mg2+对其有较强的激活作用,将上述实验结果用于转化条件的优化,最终5 L发酵罐上进行转化实验,批次添加底物L-谷氨酸共600 g,转化24 h,GABA累计浓度可达204.5 g/L,摩尔转化率为97.92%,与最初转化条件相比,GABA浓度提高了42.5%,为其工业化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 重组大肠杆菌 细胞转化 优化
原文传递
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对作物改良的原理初探 被引量:10
6
作者 卞坡 霍裕平 +1 位作者 秦广雍 王燕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10,共3页
远缘杂交的实质是分子水平的片段杂交 ,进化过程中物种间的渐渗杂交是远缘杂交的自然形式 ,从而认为物种间分子水平上的片段杂交具有进化意义。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具有相似的机理。一些渐渗杂交引起的进化现象 。
关键词 作物改良 物种进化 渐渗杂交 远缘杂交 离子束介导DNA转化 物种形成 技术原理
下载PDF
人参皂苷单体定向转化的生物催化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伟娜 蒋云云 +2 位作者 刘彦楠 李春英 范代娣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90-1606,共17页
人参是我国传统中药,药效显著、应用广泛。通过定向修饰与转化人参皂苷糖基可产生高抗癌活性稀有人参皂苷。传统化学法由于制备工艺极其复杂、成本过高,不能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及其酶系转化成为解决该瓶颈问题的最可行手段。有关全细胞... 人参是我国传统中药,药效显著、应用广泛。通过定向修饰与转化人参皂苷糖基可产生高抗癌活性稀有人参皂苷。传统化学法由于制备工艺极其复杂、成本过高,不能应用于临床,微生物及其酶系转化成为解决该瓶颈问题的最可行手段。有关全细胞催化、糖苷酶重组表达、固定化及其催化分子识别机制和溶剂工程的生物转化已有大量综述报道,但尚无在人参皂苷转化应用中的系统研究。文中通过对人参皂苷单体生物转化理论和应用研究最新进展的回顾,结合目前广泛采用的生物催化方法的讨论,系统梳理归纳了能够改善产物专一性、提高催化效率,且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人参皂苷单体定向转化方法。基于酶分子设计以及离子液体溶剂工程,对人参皂苷单体抗癌药物和食品、保健品市场的开发、规模化制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生物催化 细胞转化 酶法转化 离子液体
原文传递
全细胞催化合成L-苯基乳酸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 被引量:9
8
作者 王颖 范铭 +3 位作者 薛素妹 钱凯 齐斌 朱益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7,共5页
苯基乳酸是一种新型天然广谱抑菌物质,L-乳酸脱氢酶是微生物转化苯丙酮酸合成L-苯基乳酸的关键酶,通过构建过量表达L-乳酸脱氢酶的重组大肠杆菌,提高大肠杆菌合成L-苯基乳酸(苯基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的能力。以Bacillus megater... 苯基乳酸是一种新型天然广谱抑菌物质,L-乳酸脱氢酶是微生物转化苯丙酮酸合成L-苯基乳酸的关键酶,通过构建过量表达L-乳酸脱氢酶的重组大肠杆菌,提高大肠杆菌合成L-苯基乳酸(苯基乳酸,phenyllactic acid,PLA)的能力。以Bacillus megaterium Z2013513基因组为模板,经PCR扩增得到L-乳酸脱氢酶基因,连接表达载体p ET-28a(+)并导入到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 ET-28a-ldh L。SDS-PAGE电泳和酶活分析表明,约在40 ku处出现显著特异性条带,粗酶液酶活力达3.4 U/mg。在37℃、200 r/min条件下,25 g/L(干重)重组大肠杆菌经60 min将70.32 mmol/L苯丙酮酸全细胞转化合成50.59 mmol/L L-苯基乳酸。由于具有较高的产物光学纯度(96.98%e.e.)和底物摩尔转化率(71.94%),表明一步生物转化法能高效地合成L-苯基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基乳酸 L-乳酸脱氢酶 巨大芽孢杆菌 重组大肠杆菌 细胞转化
下载PDF
离子束介导甘蓝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RAPD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卞坡 秦广雍 +2 位作者 余增亮 霍裕平 王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0-353,共4页
在离子束介导甘蓝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当代发现了 2株表型变异株 ,以其中的1株 (编号为T6)作为研究对象 ,用 40对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该株和其后代株进行RAPD分析 ,发现S1 68号引物对T6和其后代株的RAPD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 ... 在离子束介导甘蓝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当代发现了 2株表型变异株 ,以其中的1株 (编号为T6)作为研究对象 ,用 40对 1 0碱基的随机引物对该株和其后代株进行RAPD分析 ,发现S1 68号引物对T6和其后代株的RAPD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差异 ,说明离子束介导外源基因转化可以引起受体基因组变异 ,并且该变异有遗传性。对差异条带测序后同拟南芥菜基因组序列比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DNA转化 离子束介导 拟南芥菜 RAPD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双酶级联协调表达策略高效催化合成D-甘露醇 被引量:7
10
作者 潘珊 胡孟凯 +4 位作者 潘学玮 吕青兰 朱荣帅 张显 饶志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49-2565,共17页
D-甘露醇(D-mannitol)作为合成抗肿瘤药和免疫刺激剂的重要前体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医疗等行业,酶法合成D-甘露醇反应成本昂贵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本研究首先筛选关键酶获得较优性能的甘露醇脱氢酶Lp MDH和用于辅因子NADH再生的葡萄糖... D-甘露醇(D-mannitol)作为合成抗肿瘤药和免疫刺激剂的重要前体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医疗等行业,酶法合成D-甘露醇反应成本昂贵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本研究首先筛选关键酶获得较优性能的甘露醇脱氢酶Lp MDH和用于辅因子NADH再生的葡萄糖脱氢酶Ba GDH,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共表达,实现了基于双酶级联反应催化底物D-果糖合成D-甘露醇,D-甘露醇的初步摩尔转化率为59.7%。针对双酶级联催化反应中辅酶再生用酶与催化用酶表达量不协调的问题,通过增加Bagdh拷贝量来提高辅因子循环能力,获得了双酶催化速率平衡的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Duet-Lpmdh-Bagdh-Bagdh。进一步对重组菌的全细胞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转化条件为反应温度30℃,初始pH值6.5,菌体量OD600=30,底物D-果糖100.0 g/L,辅底物葡萄糖与底物1︰1摩尔当量。于最优转化条件下5 L发酵罐转化24 h,D-甘露醇的最高产量为81.9g/L,摩尔转化率为81.9%。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生物催化生产D-甘露醇的方法,为实现其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其他相关稀有糖醇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甘露醇 D-甘露醇脱氢酶 双酶协调表达系统 NADH循环 细胞转化
原文传递
从植物乳杆菌全细胞转化液中分离纯化γ-氨基丁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术聪 刘婷婷 +2 位作者 杨套伟 夏海锋 饶志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共5页
前期筛选获得1株高效转化L-谷氨酸为γ-氨基丁酸(GABA)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GB01-21,该菌以浓度200 g/L的L-谷氨酸为底物,发酵20 h左右,能以99%的摩尔转化率生产γ-氨基丁酸,产物γ-氨基丁酸的终浓度可达140 g/L左右... 前期筛选获得1株高效转化L-谷氨酸为γ-氨基丁酸(GABA)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GB01-21,该菌以浓度200 g/L的L-谷氨酸为底物,发酵20 h左右,能以99%的摩尔转化率生产γ-氨基丁酸,产物γ-氨基丁酸的终浓度可达140 g/L左右。从全细胞转化液中分离纯化γ-氨基丁酸,着重对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时间、pH和活性炭添加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的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粉末活性炭(150~200目)用量为1.5%,脱色温度70℃,pH值4.0,脱色时间40 min,γ-氨基丁酸转化液的脱色率高达98.42%,γ-氨基丁酸的保留率可达97.23%。随后对γ-氨基丁酸转化液进行初步分离纯化,最终测得γ-氨基丁酸的回收率89.4%,纯度为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细胞转化 脱色 分离纯化
下载PDF
L-谷氨酸氧化酶高密度发酵及催化合成α-酮戊二酸 被引量:6
12
作者 樊祥臣 陈瑞东 +2 位作者 刘佳 徐继嗣 刘立明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2-297,共6页
以乳糖代替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作为诱导剂,优化补料策略提高菌体密度,优化诱导策略提高蛋白表达,以高密度发酵所得L-谷氨酸氧化酶(LGOX)全细胞转化L-谷氨酸生产?-酮戊二酸(?-KG).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条件下LGOX酶活由IPTG诱导的3.12... 以乳糖代替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作为诱导剂,优化补料策略提高菌体密度,优化诱导策略提高蛋白表达,以高密度发酵所得L-谷氨酸氧化酶(LGOX)全细胞转化L-谷氨酸生产?-酮戊二酸(?-KG).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条件下LGOX酶活由IPTG诱导的3.12 U/m L提高到4.78 U/m L;通过指数补料与DO-stat补料相结合的两阶段补料策略,5 L发酵罐中细胞浓度由IPTG诱导的2.49 g/L提高到41.6 g/L,LGOX酶活为59 U/m L.优化诱导策略后细胞浓度为48.4 g/L,LGOX酶活提高到156.1 U/m L,分别是优化前的19.4和50倍,?-KG产量达5160 g/L,提高4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谷氨酸氧化酶 Α-酮戊二酸 发酵 细胞转化
原文传递
全细胞生物转化法制备γ-氨基丁酸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文强 刘洋 +2 位作者 唐荣兴 廖平安 马立新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5-9,共5页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ate,GABA)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非蛋白质的功能性氨基酸.它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为了高效廉价制备GABA,采取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催化L-谷氨酸生成GAB...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ate,GABA)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非蛋白质的功能性氨基酸.它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为了高效廉价制备GABA,采取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催化L-谷氨酸生成GABA的工艺.从K12来源的大肠杆菌(E. coli)基因组中PCR扩增得到GAD基因片段,并克隆到载体p ET-23a中,得到重组质粒p ET-23a-K12gad,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E. coli BL21(DE3)中,获得了能够重组表达GAD活性的工程菌株.从反应温度、p H、菌体量这三个方面对催化工艺进行了优化.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通过化学法将谷氨酸钠转化为谷氨酸作为催化底物,提高转化速率的同时简化了纯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谷氨酸脱羧酶 细胞转化 谷氨酸钠
下载PDF
酿酒酵母转化半乳糖醇的工程菌株构建及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连妹 李娇 +3 位作者 门燕 孙媛霞 贾士儒 朱玥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9-1923,共15页
半乳糖醇是一种稀少糖醇,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与医药领域。工业上一般通过化学氢化法生产半乳糖醇,但反应条件苛刻、生产成本高、对环境不友好,亟须开发更有效的“绿色”生物合成技术。本研究挖掘了来源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BS 5... 半乳糖醇是一种稀少糖醇,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与医药领域。工业上一般通过化学氢化法生产半乳糖醇,但反应条件苛刻、生产成本高、对环境不友好,亟须开发更有效的“绿色”生物合成技术。本研究挖掘了来源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BS 513.88的木糖还原酶(Aspergillus niger xylose reductase,AnXR),该酶属于NADPH依赖的醛酮还原酶家族。对AnXR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8.0。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底盘细胞,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敲除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GAL1)基因,使得宿主细胞对半乳糖的分解代谢利用大幅降低,并在此底盘菌株中引入AnXR基因构建了催化D-半乳糖生成半乳糖醇的工程菌株。对工程菌株全细胞转化的条件进行优化,半乳糖醇的最高产量达到12.10g/L。同时,该菌株对其他单糖的还原能力也进行了测试,可生成木糖醇、阿拉伯糖醇等功能性糖醇。利用本研究构建的工程菌株可以实现半乳糖醇等多种功能糖醇的高效生物转化,对稀少糖醇的绿色制造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醇 木糖还原酶 酿酒酵母 工程菌株 细胞转化
原文传递
大肠杆菌全细胞转化联产L-2-氨基丁酸和D-葡萄糖酸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蔡喆 杨套伟 +4 位作者 周俊平 郑俊贤 徐美娟 张显 饶志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28-2034,共7页
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表达宿主,构建两株分别表达L-苏氨酸脱氨酶(LTD,基因来源大肠杆菌)和共表达亮氨酸脱氢酶(LDH,来源蜡样芽孢杆菌)/葡萄糖脱氢酶(GDH,来源枯草芽孢杆菌)的重组大肠杆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以L-苏氨酸和D-葡萄糖... 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表达宿主,构建两株分别表达L-苏氨酸脱氨酶(LTD,基因来源大肠杆菌)和共表达亮氨酸脱氢酶(LDH,来源蜡样芽孢杆菌)/葡萄糖脱氢酶(GDH,来源枯草芽孢杆菌)的重组大肠杆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以L-苏氨酸和D-葡萄糖为底物联产L-2-氨基丁酸(L-ABA)和D-葡萄糖酸的全细胞转化系统。通过转化条件(温度、p H、细胞通透性和菌体量)优化,并采用分批补料策略,164 g/L L-苏氨酸和248 g/L D-葡萄糖最终转化得到141.6 g/L的L-ABA和269.4 g/L的D-葡萄糖酸,时空得率分别达到7.1 g/(L?h)和13.5 g/(L?h),得率超过99%。本研究使用价格低廉的大宗化学品高效率生产出有较高附加值的产物,全细胞转化系统无需额外添加昂贵的辅酶,更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转化 L-2-氨基丁酸 D-葡萄糖酸 脱氨酶 脱氢酶
原文传递
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合成苯基乳酸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发根 沈丽 +4 位作者 吉华兰 罗林 王立梅 齐斌 朱益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7-151,157,共6页
在E.coli BL21(DE3)中过量表达D-乳酸脱氢酶基因(D-ldh),并优化该重组菌全细胞转化苯丙酮酸钠合成苯基乳酸的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细胞转化苯丙酮酸钠合成苯基乳酸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 在E.coli BL21(DE3)中过量表达D-乳酸脱氢酶基因(D-ldh),并优化该重组菌全细胞转化苯丙酮酸钠合成苯基乳酸的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诱导表达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细胞转化苯丙酮酸钠合成苯基乳酸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体OD600为1.2时添加IPTG至终浓度0.2mmol/L,25℃诱导4h后收集菌体具有最佳转化活性;最优分批转化条件:p H7.0,8.0g/L苯丙酮酸钠,20g/L葡萄糖,1%(v/v)吐温-80,菌体浓度20g/L(干重),37℃,转速200r/min转化0.5h,苯基乳酸产量和转化率分别达到4.91g/L,56%。在上述优化条件上通过流加苯丙酮酸钠和葡萄糖,经6h转化,苯基乳酸最终产量达到17.23g/L,转化率为54%。研究结果表明该重组大肠杆菌成功转化苯丙酮酸合成苯基乳酸,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系统化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物合成苯基乳酸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用的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D-乳酸脱氢酶 苯基乳酸 细胞生物转化
下载PDF
重组枯草芽胞杆菌不对称还原产d-伪麻黄碱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艳红 张梁 +2 位作者 丁重阳 王正祥 石贵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82-1091,共10页
为了实现羰基还原酶基因mldh在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的表达并通过细胞内的葡萄糖脱氢酶完成辅酶的再生,以枯草芽胞杆菌rpsD基因的启动子PrpsD和终止子TrpsD为表达元件,将羰基还原酶基因mldh连接至构建好的质粒(pHY300plk-Prp... 为了实现羰基还原酶基因mldh在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的表达并通过细胞内的葡萄糖脱氢酶完成辅酶的再生,以枯草芽胞杆菌rpsD基因的启动子PrpsD和终止子TrpsD为表达元件,将羰基还原酶基因mldh连接至构建好的质粒(pHY300plk-PrpsD-TrpsD上,得到质粒pHY300plk-PrpsD-mldh-TrpsD;进一步将重组质粒转化入B.subtilis Wb600中获得重组菌B.subtilis Wb600(pHY300plk-PrpsD-mldh-TrpsD);对此重组菌进行全细胞生物转化反应实验发现,在葡萄糖存在的情况下,其可转化底物1-苯基-2-甲氨基丙酮(简称MAK)生成d-伪麻黄碱,产量最高达97.5 mg/L,底物摩尔转化率为24.1%。研究结果为利用重组B.subtilis生物转化生产d-伪麻黄碱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羰基还原酶 细胞生物转化 d-伪麻黄碱
原文传递
重组地衣芽孢杆菌全细胞转化法制备D-阿洛酮糖
18
作者 魏雨 李由然 石贵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9,共9页
该研究首次在地衣芽孢杆菌中异源表达溶纤瘤胃杆菌H10来源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sicose 3-epimerase, DPE),开拓D-阿洛酮糖生物合成法又一新的表达载体途径。首先,选取不同启动子介导表达该酶,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重组菌BL1进行... 该研究首次在地衣芽孢杆菌中异源表达溶纤瘤胃杆菌H10来源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sicose 3-epimerase, DPE),开拓D-阿洛酮糖生物合成法又一新的表达载体途径。首先,选取不同启动子介导表达该酶,选取表达效果最好的重组菌BL1进行全细胞转化条件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利用优化后的重组菌全细胞转化条件,65℃、反应体系细胞OD_(600)值为2、反应10 min、底物D-果糖100 g/L探索出发酵培养条件,碳源为蔗糖75 g/L、初始pH 7.5、37℃,最终利用全细胞转化方法,65℃、500 g/L D-果糖、反应体系细胞OD_(600)值为30、反应20 min,转化率达30.3%,D-阿洛酮糖产量可达120 g/L,单位酶活力达到33.3 U/mL。采用分4次添加与果糖摩尔质量比为0.4的硼酸至反应体系中的方法,将转化率提高至69.8%。该研究为工业生产D-阿洛酮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阿洛酮糖 地衣芽孢杆菌 细胞转化 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 异源表达 启动子
下载PDF
不同离子剂量介导外源薄荷全DNA转化对拟南芥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卞坡 苏明杰 +2 位作者 陈林海 秦广雍 霍裕平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32-336,共5页
在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中,外源DNA包含有供体的所有遗传信息,对受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转化效果无法用统一的转化率来衡量,这也增加了转化过程中最佳转化条件的选择难度。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不同离子剂量介导外源全DNA转化... 在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中,外源DNA包含有供体的所有遗传信息,对受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转化效果无法用统一的转化率来衡量,这也增加了转化过程中最佳转化条件的选择难度。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根据不同离子剂量介导外源全DNA转化的拟南芥菜在遗传和生理上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转化剂量。剂量实验结果表明:拟南芥菜种子的剂量-存活率曲线为"马鞍型",在"鞍桥"上选择0.5×1017ions/cm2、1.5×1017ions/cm2和2.5×1017ions/cm2三个有代表性的剂量介导薄荷全DNA转化拟南芥菜,三个转化当代群体的出芽、成苗长势以及表型变异情况有明显的不同,综合分析表明:1.5×1017ions/cm2为离子束介导外源全DNA转化拟南芥菜的合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菜 DNA转化 最佳剂量
下载PDF
利用大肠杆菌全细胞催化赖氨酸发酵液生产1,5-戊二胺 被引量:4
20
作者 齐雁斌 马伟超 陈可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43-1847,共5页
1,5-戊二胺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胺。赖氨酸脱羧酶可以催化L-赖氨酸生产1,5-戊二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本文利用大肠杆菌AST1以赖氨酸发酵液作为底物进行全细胞催化生产1,5-戊二胺。研究转化p H、菌体浓度、转化温度、磷酸吡哆醛(P... 1,5-戊二胺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胺。赖氨酸脱羧酶可以催化L-赖氨酸生产1,5-戊二胺。为了减少生产成本,本文利用大肠杆菌AST1以赖氨酸发酵液作为底物进行全细胞催化生产1,5-戊二胺。研究转化p H、菌体浓度、转化温度、磷酸吡哆醛(PLP)添加量以及不同酸种类对转化的影响,并对菌体的重复利用性进行了研究。在最优条件下:p H6.8、转化温度37℃、PLP添加量0.1mmol/L、菌体浓度(DCW)2.5g/L,用乙酸来调节转化过程p H,可以转化含有赖氨酸123.8g/L的发酵液,得到含有86.18g/L戊二胺的转化液,转化率可达到99.61%。并且菌体在赖氨酸发酵液中重复利用5次的情况下转化率可以达到50%以上,重复利用性明显比在赖氨酸溶液中转化时强,这极大程度地节约了生产成本,为1,5-戊二胺连续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戊二胺 赖氨酸发酵液 细胞转化 工业化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