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被引量:237
1
作者 张淑月 朱君宇 +2 位作者 彭延增 孙娜 张瑞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观察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开腹手术患者 6 0例 ,ASAⅠ~Ⅱ级。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组 30例 ,行常规手术 ,术中肛温 34.2~ 35 .5℃ ;保暖组 30例 ,术中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维持在 2 8~ 30... 目的 :观察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开腹手术患者 6 0例 ,ASAⅠ~Ⅱ级。按照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组 30例 ,行常规手术 ,术中肛温 34.2~ 35 .5℃ ;保暖组 30例 ,术中注意保暖 ,室内温度维持在 2 8~ 30℃ ,使用电子液体加温仪输液及输血 ,冲洗液用水温浴箱加温至 37℃ ,术中肛温 35 .6~ 36 .5℃。观察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血压、心率、肛温、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尿量、引流量、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与保温组相比 ,常规组患者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清醒延迟 ,引流量增多 ,寒颤、躁动发生率高。结论 :术中低体温使术后氧耗增加 ,术后潜在并发症的发生机会增多。术中应监测体温 ,输液液体及冲洗液应加温 ,注意保持手术间温度 ,以降低上述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手术中护理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期
原文传递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时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181
2
作者 耿志宇 许幸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对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按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5组(R0、R2、R4、R6、R8组),即0、2、4、6、8 ng/ml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从3mg/ml开始,与瑞...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对气管插管时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按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随机分为5组(R0、R2、R4、R6、R8组),即0、2、4、6、8 ng/ml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从3mg/ml开始,与瑞芬太尼同时输注诱导,病人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辅助插管。结果 R0和R2组诱导时间明显长于R4、R6和R8组(P<O.05),R0和R2组意识消失时的异丙酚的血浆和效应室靶控浓度高于R4、R6和R8组(P<0.05)。R2和R4组插管后1 min及2 min的MAP高于插管前(P<0.05),而R6和R8组仅插管后1 min的:MAP高于插管前(P<0.05)。结论 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诱导意识消失时具有协同作用,以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复合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 ng/ml诱导能较好地控制插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靶控输注 量效关系 血液动力学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术后对中老年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1
3
作者 王春燕 吴新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2-335,共4页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对非心脏外科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0例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非心脏外科手术病人(ASAI-Ⅱ),其中20例施行全身麻醉,20例施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分别就7项认知功能于术前、术... 目的 研究全身麻醉对非心脏外科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0例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非心脏外科手术病人(ASAI-Ⅱ),其中20例施行全身麻醉,20例施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分别就7项认知功能于术前、术后3d和7d进行测定评分。7项测试项目中至少2项,其中单项测试值低于基础值20%以上者即确定为认知功能损害。结果 40例病人术后3d和7d认知功能紊乱发生率分别为65.2%和40%。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紊乱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年龄与术后认知功能测试项目中的视觉再生(γ=-0.49)和钉板试验(γ= 0.49)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 非心脏外科手术后病人特别是高龄病人早期存在认知功能紊乱,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术后 中老年病人 认知功能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全麻开胸病人术后排痰护理进展 被引量:121
4
作者 马燕兰 韩忠福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700-702,共3页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胸部外科手术 术后 排痰 护理
原文传递
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研究 被引量:118
5
作者 曹建国 张马忠 +1 位作者 杭燕南 孙大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34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研究组 (Ⅰ )和对照组 (Ⅱ ) ,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 ,全麻诱导用安定 0 1mg·kg-1、芬太尼 5 μg&#... 目的 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应用于老年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34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研究组 (Ⅰ )和对照组 (Ⅱ ) ,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 ,全麻诱导用安定 0 1mg·kg-1、芬太尼 5 μg·kg-1、依托咪酯 3mg·kg-1、阿曲库铵 0 2mg·kg-1、琥珀胆碱 2mg·kg-1。组Ⅰ于诱导前在T9-10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注入 1 6 %利多卡因 +0 16 %丁卡因 +1:2 0 0 0 0 0肾上腺素混合液 3~ 5ml,测定平面后给追加量 ,麻醉平面控制在T3以下。全麻维持根据临床情况选用异丙酚输注 4~ 10ml/h ,需要时吸入 1%异氟醚 ,间断注入阿曲库铵维持肌松。用NCCOM 3无创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和HCD-1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血管功能和脑电图 ,术前、切皮后和手术结束时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糖浓度 ,记录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药物用量。结果 组Ⅰ插管、切皮、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心排血量、心率上升幅度较组Ⅱ少。体循环血管阻力(SVR)低于术前水平 ,组ⅡSVR升高且拔管时显著高于组Ⅰ ,胸液指数 (TFI)、每搏量 (SV)、射血速率指数 (EVI)、EVI/TFI组间无差异。组Ⅰ术毕边缘频率 (SEF)恢复较快 ,术后躁动发生率、异丙酚和异氟醚用量显著低于Ⅱ组。术毕Ⅱ组血浆血管紧张素和血糖浓度显著高于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老年人 腹部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0
6
作者 蔡伟华 张良清 李志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83-2784,共2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全身麻醉组(n=57)和硬膜外麻醉组(n=59),记录术前...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全身麻醉组(n=57)和硬膜外麻醉组(n=59),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认知功能。结果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1±0.4和26.3±0.4,与麻醉诱导前(29.5±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6±0.5和27.2±0.4,与麻醉诱导前(29.3±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后24 h的MMSE评分较硬膜外麻醉组下降(P<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苏醒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1%和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术后1 d内均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上腹部手术围术期儿茶酚胺的影响 被引量:106
7
作者 王显春 赵国庆 王丽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50-252,共3页
30例胃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硬膜外、全麻加硬膜外三组,每组10例,对围术期血浆儿茶酚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全麻组和硬膜外组麻醉后、术中及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与入室时相比差异显著... 30例胃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硬膜外、全麻加硬膜外三组,每组10例,对围术期血浆儿茶酚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全麻组和硬膜外组麻醉后、术中及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与入室时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混合组虽有增高,但与入室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多巴胺无论在组内还是在组间比较均无差异。作者认为单纯全麻和/或硬膜外麻醉均不能有效地抑制上腹部手术引起的应激反应,而两种方法并用却有效地抑制上腹部手术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儿茶酚胺 腹部手术
下载PDF
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的应用 被引量:106
8
作者 杨瑞 赵秀云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7年第2期92-96,共5页
硬膜外阻滞加浅全麻酌研究已不少,对其评说各家不一,本文就其应用及目前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浅全麻 应用
下载PDF
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5
9
作者 谢言虎 陈旭 +4 位作者 吴运香 董喆 宗雨 陶磊 柴小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5-927,共3页
低体温为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定义为核心体温小于36℃[1],它不仅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而且能抑制免疫功能,引起术后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2]。目前温毯等各种保温设备在市场上较为普及,但临床医师对围术... 低体温为全身麻醉常见并发症,临床定义为核心体温小于36℃[1],它不仅影响凝血功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而且能抑制免疫功能,引起术后感染,延长患者住院时间[2]。目前温毯等各种保温设备在市场上较为普及,但临床医师对围术期低体温危害性重视程度仍相当低。该研究通过随机抽取择期手术患者,观测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低体温 择期手术患者 抑制免疫功能 临床医师 常见并发症 心血管事件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95
10
作者 王芬 胡臻 周英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2例,男60例,女62例,年龄26~85岁,BMI18.5~28.0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镇痛组(EA组,n...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2例,男60例,女62例,年龄26~85岁,BMI18.5~28.0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硬膜外镇痛组(EA组,n=40)、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n=41)和静脉镇痛组(PCIA组,n=41)。三组全麻诱导维持用药相同,EA组行硬膜外阻滞和硬膜外镇痛,TAP组行双侧TAP阻滞,PCIA组予PCIA镇痛。记录三组患者七氟醚、舒芬太尼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记录术后1h(T0)、6h(T1)、12h(T2)、24h(T3)、48h(T4)VAS评分及哌替啶用量。记录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CIA组舒芬太尼用量、哌替啶追加次数明显多于,麻黄碱用量明显少于EA组和TAP组(P〈0.05)。EA组和TAP组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TAP组T3、T4时VAS评分明显高于EA组(P〈0.05)。TAP组和EA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早于PCIA组(P〈0.05)。PCIA组恶心呕吐例数明显多于TAP组和EA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镇痛、全麻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全麻联合静脉镇痛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依次降低;全麻联合硬膜外镇痛或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患者术后转归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镇痛 结直肠癌根治术 术后转归
下载PDF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8
11
作者 莫桂熙 刘奕君 +2 位作者 莫坚 梁广彬 张良清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9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例)给予硬膜外...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方式将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全麻骨科手术老年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全身麻醉组(32例)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硬膜外麻醉组(32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观察麻醉前后动脉血压与心率,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术后6、12、24、72 h的MMSE评分差异,并统计术后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受教育时间、出血量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麻醉前、麻醉后术前、手术0.5h及手术结束时动脉血压和心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3±10.5)min、(30.3±7.8)min、(33.2±9.6)min;膜外麻醉组的睁眼、拔管及应答时间分别为(30.6±11.6)min、(30.1±6.6)min、(34.3±8.5)min,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2±1.5,而膜外麻醉组麻醉前MMSE评分为29.1±1.0,差异不显著(P>0.05);麻醉后,两组的MMSE评分均出现先减少后恢复的变化,膜外麻醉组麻醉后24h时的MMSE评分28.7±1.0明显高于全身麻醉组的27.3±0.8(t=5.491,P=0.000<0.05);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h和12hPOCD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膜外麻醉组的(P<0.05),而两组在麻醉后24h开始POC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明显大于硬膜外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
原文传递
甲状腺疾病3091例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87
12
作者 方国恩 施俊义 +9 位作者 盛援 杨丰 毕建威 闻兆章 马立业 李莉 魏国 华积德 申功恩 沈炎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6-599,共4页
目的 研究接受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的构成 ,总结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 2 0 0 3年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 30 91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明显增加 ,该组以结节性甲状腺肿 (5 9 95 ... 目的 研究接受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的构成 ,总结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2~ 2 0 0 3年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收治的 30 91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外科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明显增加 ,该组以结节性甲状腺肿 (5 9 95 % )、甲状腺癌 (16 5 9% )为主 ,甲亢手术减少 (P <0 0 1) ,桥本病有所增加 (P <0 0 5 ) ;局限于一侧的良性疾病近来以单侧腺叶切除术 (2 1 32 % )为主 ,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主要为患侧腺叶、峡部联合对侧次全切除术 ,不主张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麻醉方式以全身麻醉为主 ;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 95 % ,其中术后出血 0 39% ,喉返神经损伤 0 5 8% ,喉上神经损伤 1 0 3% ,甲状旁腺永久性损伤 0 0 6 % ,甲状腺功能低下 0 5 5 % ,甲状腺危象 0 2 2 % ,死亡 2例 (0 0 6 % ) ;重视术后规范、系统的替代治疗 ;总体术后复发率2 0 1% ,近年来复发率有下降 (P <0 0 5 )。结论 该组甲状腺疾病以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为主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 ;专业化培训、细致操作以及全身麻醉等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外科治疗 甲状腺癌 替代治疗 结节性甲状腺肿 术后复发 全身麻醉 结论 军医大学 情况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83
13
作者 明豫军 李辉 +1 位作者 肖峰 徐军美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96-200,共5页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 600例,手术结束后在麻醉恢复室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进行躁动诊断,调查躁动的发生率。结果:1 600例患者中...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 600例,手术结束后在麻醉恢复室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进行躁动诊断,调查躁动的发生率。结果:1 600例患者中出现苏醒期躁动有114例(7.1%),其中糖尿病史患者有15例(13.2%),麻醉诱导后导尿患者86例(75.4%),乳腺手术患者19例(16.7%),腹部手术患者35例(30.7%),泌尿外科手术患者25例(21.9%),七氟烷麻醉患者54例(47.4%)。苏醒期躁动与糖尿病史、麻醉诱导后导尿、手术时间、乳腺手术、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及七氟烷麻醉相关;与年龄、性别、体质量、ASA分级、高血压病史及既往手术史无关。结论:糖尿病史、麻醉诱导后导尿、手术时间、乳腺手术、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及七氟烷麻醉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躁动 全身麻醉 恢复期 麻醉 糖尿病 留置导尿管 手术 七氟烷
下载PDF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1
14
作者 吴友华 曹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296-4297,共2页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腰硬联...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2、5 h血压、心率变化幅度较小,而全身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2、5 h变化明显(均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较全身麻醉组明显缩短(均P<0.05)。在麻醉后24 h,全身麻醉组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M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联合麻醉组(t=6.11,P<0.05),其余时间两组的MM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肺部感染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均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能提供良好的麻醉和术后镇痛,而腰硬联合麻术后镇痛效果更好,而且在短期内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8
15
作者 刘沁爽 李淮安 +1 位作者 梁淑娟 孙海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68-69,共2页
目的观察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的老年(≥65岁)患者,按所用的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和硬膜... 目的观察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的老年(≥65岁)患者,按所用的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各90例。两组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4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行认知功能检测。术后MMSE得分较术前得分降低≥2分者即为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全麻组中有72例、硬膜外组中有80例完成认知功能检测。术后第1天全麻组POCD发生率为34.7%(25/72),硬膜外组为22.5%(18/80);术后第4天分别为19.4%(14/72)、15.0%(12/80);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均可发生POCD,这两种麻醉导致POCD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外科手术 认知障碍 老年
下载PDF
术前医学心理治疗对全麻病人苏醒的影响 被引量:74
16
作者 赵斌江 林爽毅 胡晓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7-388,共2页
全麻病人苏醒期因恐惧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多有躁动发生;而且气管拔管可刺激交感神经使病人血压急剧升高,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苏醒期 不良反应 心理治疗
原文传递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75
17
作者 于素丽 张智勇 张立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22期2460-2463,共4页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腰丛-坐...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每组32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药起效时间[(5. 25±2. 98) min、(5. 73±3. 43) min]、麻醉阻滞时间[(8. 07±3. 07)min、(8. 32±3. 71) min]均少于全身麻醉组[(10. 42±2. 73) min、(13. 22±2. 47) min];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VAS评分[(3. 21±0. 13)分、(4. 33±0. 15)分]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5. 32±0. 32)分],Ramsay评分分数评分[(4. 98±0. 64)分、(4. 52±0. 87)分]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2. 22±0. 16)分],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 38%、6. 25%)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28. 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减少患者疼痛感,改善镇静度,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全髋关节置换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下载PDF
全身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75
18
作者 廖礼平 王曙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监护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 938例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患者按年龄段分为儿童组(285例)、青年组(816例)、中年组(1 432例)及老年组(405例),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监护及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2 938例全麻术后入麻醉恢复室患者按年龄段分为儿童组(285例)、青年组(816例)、中年组(1 432例)及老年组(405例),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麻术后苏醒期567例(19.30%)患者发生并发症;四组高血压、低血压、低氧血症、躁动、苏醒延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苏醒时间老年组最长、儿童组最短(均P<0.05)。结论患者全麻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老年组以高血压、低氧血症、苏醒延迟发生率偏高,青年组以低血压发生率偏高,儿童组以躁动发生率偏高。应根据患者年龄与并发症特点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全身麻醉 麻醉恢复室 苏醒期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的影响 被引量:72
19
作者 李云 张野 +3 位作者 左友梅 孔令锁 胡宪文 翁立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观察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C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 目的观察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全麻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诱导前15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C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注药前(T1)、麻醉诱导前(T2)、插管前即刻(T3)、插管后即刻(T4)、插管后3min(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3min(T7)的BIS、MAP、H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变化;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麻醉恢复情况,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T2时D组BIS明显低于T1时和C组(P<0.01);与D组比较,T2、T4、T6时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或P<0.01);T4、T6时C组的E、NE浓度明显高于T3时和D组(P<0.01),而D组则无明显变化;D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D组拔管期间体动、呛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麻预先静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可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有效抑制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麻醉药的用量,且不延长麻醉恢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全身麻醉 丙泊酚 瑞芬太尼
下载PDF
麻醉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71
20
作者 周小燕 巫秀珍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801-805,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预防及治疗老年患者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方法,希望更好地加强麻醉防治工作,为老年患者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0-75岁,行择...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预防及治疗老年患者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方法,希望更好地加强麻醉防治工作,为老年患者麻醉方法的选择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0-75岁,行择期非心脏手术麻醉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A组60例),静吸麻醉组(B组60例),全凭吸入组(C组6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D组60例),在麻醉诱导前,术后第1、3和7天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测试方法评定其认知功能,术后7天MMSE评分较术前基础值下降≥2为有认知功能障碍。结果:术前N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老年患者麻醉术后有92例出现POCD,发生率为38.3%。所有组MMSE评分在术后1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A、B、C组)和腰硬膜外麻醉组(D组)在术后1d和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C组在术后1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和7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全麻(ABC组)和腰硬膜外麻醉组(D组)在术后7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腰硬膜外麻醉者显著,早期POCD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POCD发生率增加,POCD发病高峰期在术后1d,受教育程度偏低更容易引起老年人POCD。POCD发生率可能与长时间麻醉、吸入高浓度麻药、术后疼痛等有关。全麻应选择短效的麻醉药和镇痛药如瑞芬太尼可能会有助于减少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有可能降低POCD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术后认知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