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例患者检查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分装和注射人员受照剂量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卫国 李海亮 +2 位作者 李全太 杨国仁 孙爱君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测量单例患者全身检查致分装和注射人员受照剂量,便于计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PET/CT)中心防护所需数据,比较各个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受照剂量的差别。方法单例患者检查中,分装和注射人员胸部和颈部佩戴普通热释... 目的测量单例患者全身检查致分装和注射人员受照剂量,便于计算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PET/CT)中心防护所需数据,比较各个PET/CT中心分装和注射人员受照剂量的差别。方法单例患者检查中,分装和注射人员胸部和颈部佩戴普通热释光剂量计,双手中指佩戴指环剂量计,每次分装或注射结束后测量佩戴的剂量计。共检查50例患者。结果分装和注射人员完成单例患者检查,全身剂量、甲状腺、手部剂量分别是(5.06~7.45)×10-4、(4.26~7.55)×10-4、(35~189)×10-3mSv。结论单例患者检查所致分装和注射人员受照剂量都处于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装和注射 全身剂量 甲状腺剂量 手部剂量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质量控制检测人员受照剂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显鹏 李炜 +9 位作者 于海涛 王振光 柳怡 杨珂 张巍 刘建伟 唐波 王新云 于夕荣 李连波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4-776,共3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仪质量控制检测人员(以下简称"PET检测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抽取山东省济南、青岛和潍坊3个地级市5台PET仪进行质量控制,测量和分析PET检测人员的受照辐射剂量,估算检测20台PET仪时...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仪质量控制检测人员(以下简称"PET检测人员")的受照剂量。方法抽取山东省济南、青岛和潍坊3个地级市5台PET仪进行质量控制,测量和分析PET检测人员的受照辐射剂量,估算检测20台PET仪时的年最大受照剂量。结果检测5台PET仪时,PET检测人员的累积全身剂量、甲状腺、手部最大剂量分别为0.04、0.04和10.69 mSv。检测20台PET仪时,PET检测人员的全身剂量、甲状腺、手部最大年受照剂量分别为1.57、1.60和427.54 mSv。结论 PET检测人员受照剂量未超过我国职业照射剂量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 分装 全身剂量 甲状腺剂量 手部剂量 年受照剂量
原文传递
γ源放射事故受照者呕吐开始时间与全身剂量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长安 孙全富 +2 位作者 李小娟 陈尔东 刘英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γ源放射事故受照者呕吐开始时间与全身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TATA统计软件包对39例γ源放射事故受照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吸收剂量等于或大于1Gy的受照者呕吐发生率(2227)显著大于剂量在1Gy以下的受照者(112... 目的探讨γ源放射事故受照者呕吐开始时间与全身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TATA统计软件包对39例γ源放射事故受照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身吸收剂量等于或大于1Gy的受照者呕吐发生率(2227)显著大于剂量在1Gy以下的受照者(112,P<0.001)。出现呕吐的受照者,呕吐开始时间(TD,以h表示)与全身吸收剂量D(Gy)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模型,其方程式可描述为:TD=(17.45±1.77)D-(2.21±0.30)(n=23,F=50.01,P<0.01,经校正的R2=0.8099)。受照后呕吐开始时间在2h以内的P25、P50和P75剂量分别为4.1、7.6和11Gy;呕吐开始时间大于2h的P25、P50和P75剂量分别为2.0、2.4和2.6Gy。结论在突发核或放射事件可能涉及大量患者的情形下,呕吐开始时间可作为早期分类的一个快速而实用的观察指标,但应注意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放射事故 呕吐 全身剂量 吸收剂量 辐射损伤
原文传递
^(60)Co辐照场误入事故照射人的剂量调查分析
4
作者 骆登祥 蒋德松 +2 位作者 钟声 姚和祥 田开珍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8年第4期433-434,共2页
本文报告^(60)Co 辐照场误入事故中,两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均匀的照射。通过现场模拟实测受照人员全身等效吸收剂量。根据受照射的条件估算受照人员全身红骨髓计权平均剂量,与实测量相接近。说明^(60)Co 辐照场误入事故的剂量计算用红骨髓... 本文报告^(60)Co 辐照场误入事故中,两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均匀的照射。通过现场模拟实测受照人员全身等效吸收剂量。根据受照射的条件估算受照人员全身红骨髓计权平均剂量,与实测量相接近。说明^(60)Co 辐照场误入事故的剂量计算用红骨髓计权平均剂量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场 等效全身剂量 红骨髓 计权平均剂量
下载PDF
估计长期效应
5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 1996年第3期11-11,共1页
为了预测辐射受照人群中的长期效应,对他们终身所受的辐射剂量进行估计是重要的。除清理人员外,其他人群的全身剂量水平都较低。由于辐射防护原因而疏散的116 000人中,受照剂量超过50mSv的不到10%,在天然本底辐射水平高的地区生活几年... 为了预测辐射受照人群中的长期效应,对他们终身所受的辐射剂量进行估计是重要的。除清理人员外,其他人群的全身剂量水平都较低。由于辐射防护原因而疏散的116 000人中,受照剂量超过50mSv的不到10%,在天然本底辐射水平高的地区生活几年也会受到这么高的辐射剂量。即使对那些继续生活在最高污染水平地区的人们来说,其终身所受的剂量仍将与此值处在同一数量级上;ICP于1990年预测的最大累积剂量当时约为160 mSv,现在估计约为120 mSv。受影响最大地区以外,这些剂量甚至更小:UNSCEAR估计70年内欧洲地区平均最高待积剂量为1.2 mSv,或为受平均本底辐射照射仅1年所致平均剂量值的一半,如下图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效应 辐射剂量 受照剂量 辐射防护 估计 白血病 预测 全身剂量 辐射水平 天然本底
原文传递
宫颈癌VMAT与静态IMRT所致全身当量剂量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董晓祺 冯革 +2 位作者 尹策 李娜 贾明轩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670,共4页
目的 比较VMAT和静态IMRT技术在宫颈癌放疗中所致患者全身当量剂量。方法 选取2014年间收治的9例宫颈癌放疗患者, 针对每例患者设计出VMAT和IMRT计划。在进行VMAT和IMRT治疗中,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LDs)测量每例患者在剑突和眉间位... 目的 比较VMAT和静态IMRT技术在宫颈癌放疗中所致患者全身当量剂量。方法 选取2014年间收治的9例宫颈癌放疗患者, 针对每例患者设计出VMAT和IMRT计划。在进行VMAT和IMRT治疗中,使用热释光剂量计(TLDs)测量每例患者在剑突和眉间位置上的当量剂量Hp(10),并基于剑突位置上测量的当量剂量估算出患者全身当量剂量。配对t检验二者差异。结果 采用VMAT技术在每例患者剑突和眉间位置上测量的当量剂量均低于IMRT技术。当给予患者50 Gy处方剂量,选取患者剑突位置的平均当量剂量作为代表患者全身当量剂量时,WMAT和IMRT放疗技术所致患者的全身当量剂量分别为364 mSv和538 mSv。结论 VMAT技术比IMRT技术可导致患者更低的全身当量剂量, 可降低辐射诱发癌症发生的危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旋转调强弧形疗法 宫颈肿瘤/调强放射疗法 全身当量剂量
原文传递
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分期及分型中的价值分析
7
作者 孙洪侠 吴维霞 邢明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分期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来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自身的疾病特点及相关部位行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 目的探讨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分期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1月来亳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7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患者自身的疾病特点及相关部位行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检查。对比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及二者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不同部位骨损害病灶的检出率,分析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ISS分期的一致性、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对临床ISS分期的诊断效能,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与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型的一致性,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率明显较单一检查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脊柱骨损害检出率明显较单一检查检出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颈椎、盆骨、腰椎、四肢及胸椎骨损害的检出率较单一检查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全身低剂量CT与临床ISS分期的Kappa值为0.773(P=0.000),MRI与临床ISS分期的Kappa值为0.719(P=0.000),二者联合与临床ISS分期的Kappa值为0.971(P=0.000),二者联合与ISS分期一致性良好,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MRI与ISS分期一致性较好。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对临床ISS分期Ⅰ期、Ⅱ期的诊断特异度、对Ⅲ期的诊断敏感度明显较单一检查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对Ⅰ期、Ⅱ期的诊断敏感度、对Ⅲ期的诊断特异度较单一诊断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与临床分型的Kappa值为0.841,MRI检查与临床分型的Kappa值为0.801,二者联合与临床分型的Kappa值为0.980,CT、MRI及二者联合与临床分型的一致性良好(均P=0.000)。全身低剂量CT骨扫描联合MRI对多发性骨髓瘤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剂量CT骨扫描 MRI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分期 分型
下载PDF
^(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全身低剂量CT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章双林 陈陽 +1 位作者 刘冲 王淑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1609-1613,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多发性骨髓瘤^(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全身低剂量CT的影像表现,探讨和比较两者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MM SPECT... 目的:通过分析多发性骨髓瘤^(99)Tc^m-MDP全身骨显像与全身低剂量CT的影像表现,探讨和比较两者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MM SPECT全身骨显像和全身低剂量CT的影像表现。结果:37例MM患者同时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及全身低剂量CT检查,两者的阳性率分别为91.9%(34/37)、83.8%(3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联合全身低剂量CT的阳性率为100%(37/37),较单纯SPECT及全身低剂量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总一致性为86.5%。37例MM患者行SPECT检查,发现骨损害总病灶数379个,同期行全身低剂量CT检查,发现骨损害总病灶数189个,全身骨显像显示肋骨病灶的阳性率高于全身低剂量CT(P<0.05),全身低剂量CT发现颅骨(P<0.05)、四肢骨(P<0.05)和锁骨(P<0.05)病灶阳性率高于全身骨显像;而脊椎骨、骨盆、胸骨、肩胛骨在全身骨显像和全身低剂量CT上显示的病灶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和全身低剂量CT对MM的诊断各有优势,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作为MM患者的常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放射性核素 全身骨显像 全身剂量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全身低剂量CT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时的毫安秒设置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科民 李楠 +5 位作者 王博 赵云晴 蒋晗 张天佑 栾洋 李英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2年第10期62-66,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毫安秒(mAs)设置下全身低剂量CT(whole body low-dose CT,WB-LDCT)的图像质量,拟发现最优的mAs设置,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某院60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0~28.9 kg/m2的多... 目的:比较不同毫安秒(mAs)设置下全身低剂量CT(whole body low-dose CT,WB-LDCT)的图像质量,拟发现最优的mAs设置,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取某院60例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0~28.9 kg/m2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50 mAs组、70 mAs组和90 mAs组),每组20例,均行WB-LDCT检查,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由2位医师分别对3组CT图像进行客观评分、主观评分及溶骨性病灶识别。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pa值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grou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90 mAs组、70 mAs组和50 mAs组的ED分别为(10.6±0.9)、(8.0±0.9)和(6.4±0.6)mSv,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mAs组右侧肱骨头、胸10椎体、腰4椎体、右侧髂骨翼的SNR和CNR均高于其余2组(P<0.05);90 mAs组颈4椎体、右侧股骨头的SNR和CNR均高于50 mAs组(P<0.05),但与70 mA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 mAs组右侧肱骨头的SNR和CNR高于50 mAs组(P<0.05),其余部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 mAs组所有部位的主观评分、总评分均低于其余2组(P<0.05),70 mAs组与90 mAs组的主观评分、总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0 mAs组和90 mAs组的所有部位病灶计数一致性均较好(ICC>0.80)。结论:WB-LDCT采用70 mAs检查时图像客观评分、主观评分及多发性骨髓瘤病灶识别均较好,且有效辐射剂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剂量CT 毫安秒 剂量 多发性骨髓瘤
下载PDF
外照射辐射事故中受照人员物理剂量估算方法探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燕 翁振乾 +1 位作者 郑森兴 黄丽华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6-48,共3页
目的探究运用个人剂量当量Hp(10)进行外照射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物理剂量的重建。方法将热释光探测器(TLD)布置在仿真人模型的前后胸部,并将仿真人模型置于医用电子加速器模拟的辐射事故场所中,分别按照后前位(PA)和前后位(AP)进行照射,计... 目的探究运用个人剂量当量Hp(10)进行外照射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物理剂量的重建。方法将热释光探测器(TLD)布置在仿真人模型的前后胸部,并将仿真人模型置于医用电子加速器模拟的辐射事故场所中,分别按照后前位(PA)和前后位(AP)进行照射,计算个人剂量当量Hp(10),并通过Hp(10)估算器官当量剂量DT和全身有效剂量E,最后将估算结果进行比较(配对t检验)。结果该实验的热释光测量系统线性回归分析的决定系数R2=0.9994,Hp(10)计算的刻度因子k为0.92。在PA和AP照射时,同一器官正向照射的DT值约为背向的1.9倍;PA和AP照射时,通过胸部平均Hp(10)估算的全身有效剂量分别为1.014 Sv和0.970 Sv,偏差不足5%。结论运用Hp(10)进行器官当量剂量和全身有效剂量的估算时,应考虑受照人员在事故现场的活动情况,估算结果才能更接近真实受照剂量。如果无法获得具体的受照信息,可偏保守地假定事故时受照人员全身前后方向均受到相等时间的均匀照射,此时可将Hp(10)乘以2倍系数后再进行剂量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事故 仿真人模型 辐射损伤 器官当量剂量 全身有效剂量
原文传递
核医学职业人员眼晶体的受照剂量研究
11
作者 李宁 吴应宇 +8 位作者 何正中 吴冠华 廖光星 杨鸿宇 罗煜 杨洪 陆静佳 杨彩娟 肖国有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22年第4期262-266,共5页
目的量化核医学职业人员眼晶体当量剂量[H_(p)(3)]并探索其与全身有效剂量[H_(p)(10)]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采用眼晶体剂量计EYE-D^(TM)和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测量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双眼和全身[分别以H_(p)(3)和... 目的量化核医学职业人员眼晶体当量剂量[H_(p)(3)]并探索其与全身有效剂量[H_(p)(10)]之间的关系。方法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采用眼晶体剂量计EYE-D^(TM)和热释光个人剂量计(TLD)测量不同岗位放射工作人员双眼和全身[分别以H_(p)(3)和H_(p)(10)表示]的受照剂量,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根据EYE-D^(TM)剂量计测量结果,估算SPECT/CT放药人员、护士和技师的眼晶体年当量剂量分别为(4.23±0.04)、(3.53±0.02)和(2.83±0.11)mSv/a;PET/CT中心这3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眼晶体年当量剂量分别为(8.07±0.62)、(5.94±0.08)和(3.80±0.46)mSv/a。SPECT/CT、PET/CT中心职业人员H_(p)(3)_(mean)和H_(p)(10)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91,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H_(p)(3)_(mean)=0.57 H_(p)(10)+0.08(R^(2)=0.67)和H_(p)(3)_(mean)=0.68H_(p)(10)+0.07(R^(2)=0.83)。结论H_(p)(3)_(mean)和H_(p)(10)高度相关,可用H_(p)(10)来近似估计。核医学职业人员眼晶体年当量剂量符合国际新推荐的限值(20 mSv/a),但PET/CT中心放射性药物制备人员的H_(p)(3)相对较高,风险较大,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进一步降低眼晶体剂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眼晶体当量剂量 全身有效剂量 辐射防护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全身低剂量CT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印惠 赵卫东 +1 位作者 刘强 李鑫玉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5期620-622,共3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的浆细胞异常增殖,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相关组织及器官损害。MM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尚缺乏诊断金标准,需影像学提供诊断依据。骨病是MM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恶性骨髓浆细胞浸润...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的浆细胞异常增殖,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相关组织及器官损害。MM临床表现多样,目前尚缺乏诊断金标准,需影像学提供诊断依据。骨病是MM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恶性骨髓浆细胞浸润骨髓取代正常的骨髓,形成溶骨性骨质破坏,从而引起影像学变化;CT能较精准地评价溶骨性骨质破坏,本文主要介绍了全身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WBLDCT)对MM的诊断优势及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下载PDF
骨髓移植后的肾衰
13
作者 于新蕊 薛玉红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异体骨髓移植 溶血性尿毒症 慢性肾衰 急性肾衰 肾病 全身照射剂量 环孢霉素 辐射性 辐射损害 肾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