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与全膜双垄集雨沟播耦合对半干旱黄土高原玉米产量和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吴荣美 王永鹏 +1 位作者 李凤民 李小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55-2862,共8页
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是我国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创新技术。该技术因集覆膜垄面集雨沟播、覆盖抑蒸和增加土壤温度为一体,在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种植中增产效果突出而被大面积推广。但是目前该技术连续使用下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及其调控途... 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是我国旱作农业上的一项创新技术。该技术因集覆膜垄面集雨沟播、覆盖抑蒸和增加土壤温度为一体,在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种植中增产效果突出而被大面积推广。但是目前该技术连续使用下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及其调控途径不清楚。通过将田间实验与土壤有机碳的物理分组技术相结合,研究全膜双垄集雨沟播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来评估将秸秆还田纳入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种植体系的可行性。实验地点位于甘肃省榆中县小康营乡(35°54'N,104°05'E;海拔2013 m;多年平均降雨量388 mm)。实验在垄沟种植方式的基础上设置秸秆不还田不覆膜(对照,CK)、秸秆还田(S)、地膜覆盖(M)和秸秆还田+地膜覆盖(S+M)4个处理,重复3次。实验于2009年3月开始2010年10月结束。除了对玉米籽粒产量进行测定之外,分别于每年的播种和收获时对表层15 cm土壤总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粒径2—0.05 mm)和轻组有机碳(密度<1.8 g/cm3)含量进行了测定。同时在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表层15 cm土壤微生物量碳、"-葡萄糖苷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动态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M和S+M处理分别增加玉米产量89%-105%和93%-136%,但是S处理对玉米产量没有影响。综合2a的测定结果,与CK相比较S、M和S+M处理对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没有影响,但是M处理具有降低土壤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的趋势,而S或者S+M处理具有明显的增加土壤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的趋势。与M处理相比较,S+M处理增加土壤颗粒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的效果比与CK处理相比较的效果更明显。与CK相比较,S、M和S+M处理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葡萄糖苷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尤其以S+M处理的增加效果更明显。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处理土壤中3种酶活性与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集雨 玉米产量 土壤颗粒有机碳 土壤轻组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全膜双垄集雨沟播与秸秆还田耦合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雒家其 崔金洲 +3 位作者 王香玉 白云 张嘉全 王金朋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年第23期9-10,13,共3页
为了评价秸秆还田与地膜覆盖耦合对土壤肥力、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全膜双垄沟播处理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高,平均产量达11 750.85 kg/hm2,相比对照增产7 001.25 kg/hm2,增幅147.41%,比露地... 为了评价秸秆还田与地膜覆盖耦合对土壤肥力、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全膜双垄沟播处理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高,平均产量达11 750.85 kg/hm2,相比对照增产7 001.25 kg/hm2,增幅147.41%,比露地起垄种植增收13 332.75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集雨 秸秆还田 产量
下载PDF
秦安县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还田肥料试验初报
3
作者 秦彦斌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年第16期50-51,共2页
通过开展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还田肥料试验,对不同处理间作物农艺性状和产量以及施用秸秆前后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了对比,并对作物产量进行F测验和LSR法多重比较。试验表明,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秸秆还田配用优质缓释肥... 通过开展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还田肥料试验,对不同处理间作物农艺性状和产量以及施用秸秆前后土壤主要养分状况进行了对比,并对作物产量进行F测验和LSR法多重比较。试验表明,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秸秆还田配用优质缓释肥在解决作物后期脱肥、培肥地力等方面具有优越性。以全膜双垄沟播为核心技术,应用秸秆还田,配用优质缓释肥,能达到增产高效的目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 秸秆还田 缓释肥
下载PDF
通渭县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长效肥料试验初报
4
作者 沈前伟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20期38-38,42,共2页
在通渭县平襄镇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长效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利用秸秆还田配套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种植玉米的基础上,施用缓控释肥和高于当地习惯配方肥均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分别增产277.05 kg/hm2、93 kg/hm2,但增产效... 在通渭县平襄镇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长效肥料试验,结果表明:在利用秸秆还田配套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技术种植玉米的基础上,施用缓控释肥和高于当地习惯配方肥均比当地习惯施肥增产,分别增产277.05 kg/hm2、93 kg/hm2,但增产效果不显著。通过对生育期过程观察发现,缓控释肥在玉米整个生育阶段供肥相对均衡,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轻了玉米生育后期的脱肥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集雨 长效肥料
下载PDF
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是旱作农业里程碑式的突破
5
作者 刘海红 《甘肃农业》 2011年第3期51-51,53,共2页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把有限的降水最大限度地储存并利用起来成为广大基层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的成功为干旱地区的广大群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饱受干旱之苦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旱作农业区农民靠...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有效把有限的降水最大限度地储存并利用起来成为广大基层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而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的成功为干旱地区的广大群众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饱受干旱之苦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旱作农业区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将由此得到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集雨 里程碑 突破
下载PDF
探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与秸秆还田技术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曹敏 《种子科技》 2017年第8期142-143,共2页
为了更好地提高土壤地力与作物产量,从充分发挥地膜覆盖与秸秆还田两种技术优势的角度出发,将秸秆还田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结合,于2009年4月试验开始,探讨两种技术的耦合对玉米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4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 为了更好地提高土壤地力与作物产量,从充分发挥地膜覆盖与秸秆还田两种技术优势的角度出发,将秸秆还田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结合,于2009年4月试验开始,探讨两种技术的耦合对玉米产量、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4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和地膜覆盖对玉米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集雨技术 玉米产量
下载PDF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及效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文香 田振荣 +3 位作者 马平儒 高君琴 马玉鹏 庞顺家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34-36,共3页
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自然资源条件较差,耕地以旱地为主,年平均降水量300~400mm,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4倍,年均有效降水(〉5mm)210mm,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6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7-9月份。近年来旱情连年发生,
关键词 旱地 玉米 种植技术 覆盖集雨技术
下载PDF
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效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发 单海波 陈秉焱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6期45-48,53,共5页
在宁夏西吉县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和早春全膜双垄面覆盖、春季播种技术均具有明显的节水增效作用,以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效果最为突出。该技术具有较强的纳水保墒、平抑... 在宁夏西吉县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和早春全膜双垄面覆盖、春季播种技术均具有明显的节水增效作用,以秋季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效果最为突出。该技术具有较强的纳水保墒、平抑地温的作用,能大大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缩短作物全生育期,可有效防止早霜冻等自然灾害的侵袭;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培肥地力,有利于农田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覆盖集雨技术 效应 旱地
下载PDF
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条件下马铃薯栽植密度研究
9
作者 谈曦晨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期99-99,101,共2页
在降雨量450 mm的宁南山区,进行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马铃薯栽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条件下,种植密度以6.00万株/hm2为宜,产量达到28 863.6 kg/hm2,纯效益达21 883.5元/hm2,较3.75万株/hm2处理增产9 136.3 kg/hm2... 在降雨量450 mm的宁南山区,进行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马铃薯栽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条件下,种植密度以6.00万株/hm2为宜,产量达到28 863.6 kg/hm2,纯效益达21 883.5元/hm2,较3.75万株/hm2处理增产9 136.3 kg/hm2,增产4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覆盖集雨 密度 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