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被引量:51
- 1
-
-
作者
胡国权
丁一汇
-
机构
国家气候中心
-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6-163,共1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80 40 90 0项目第一部分
-
文摘
通过对 1991年 5~ 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 1)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 ,一方面 ,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 ;另一方面 ,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 ,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 ,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 ,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 ,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 2 )在降水过程中 ,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 ,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 3 )在降水过程中 ,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 ,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 ,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 (a)在流入边界上 ,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对于暴雨区 ,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 4)在 5次降水过程中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 ,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 ,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
-
关键词
1991年
江淮地区
暴雨
能量
全球水汽输送
水汽收支
视热源
视水汽汇
水汽循环
-
Keywords
The 1991 JRB heavy rain, Global moisture transport, Water vapor budget, Apparent heat source and apparent moisture sink.
-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