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君玲 许乙凯 +2 位作者 周芳 黎依文 陈文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34-39,共6页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 探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造影剂总量与低流速条件下,在25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对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将50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正常剂量和低剂量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选择120 kV、约220 mA·s、45 mL对比剂、流速4.5 mL/s。低剂量组选择80 kV、约155 mA·s、40 mL对比剂、流速4.0 mL/s,其余扫描条件保持一致。对照组使用滤波反投影法(FBP)对数据进行重建,低剂量组使用IMR算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对两组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价和客观统计分析包括强化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2名医师对动脉期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较高。低剂量组各段血管强化CT值、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明显低于正常剂量组。说明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低流速与低对比剂总量扫描模式结合IMR重建技术既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又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低剂量扫描 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吴晓玲 黄飚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8-421,共4页
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在重建过程中建立图像统计模型和数据统计模型,通过反复进行扫描模型与采集数据之间的差异对比校正,实现影像最优化。头颈部CT血管成像采用IMR技术能显著降低影像噪声、提高影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可增强对脑动脉... 全模型迭代重建(IMR)在重建过程中建立图像统计模型和数据统计模型,通过反复进行扫描模型与采集数据之间的差异对比校正,实现影像最优化。头颈部CT血管成像采用IMR技术能显著降低影像噪声、提高影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可增强对脑动脉硬化和动脉瘤的诊断信心;还能提高对早期缺血性卒中动脉致密征检出的敏感度、大幅降低CT灌注的辐射剂量、减少CT血管成像对比剂用量以及降低病人的碘负荷。综述IMR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CT 血管成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低管电压和低对比剂联合IMR技术在椎动脉V3段3DCTA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君琳 翟笃昌 +3 位作者 周秀智 刘蓉 范国华 蔡武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和低对比剂浓度、剂量及注射速率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椎动脉V3段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临床怀疑上颈椎、颅颈交界区病变而行颈部椎动脉V3...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和低对比剂浓度、剂量及注射速率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在椎动脉V3段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临床怀疑上颈椎、颅颈交界区病变而行颈部椎动脉V3段3DCTA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80 kV、平均管电流为50 mAs的ATCM技术,25 mL注射速率为3 mL/s的对比剂碘海醇(碘含量300 mg/mL)联合IMR技术进行检查;B组采用120 kV、150 mAs固定管电流,50 mL注射速率为5 mL/s的对比剂碘帕醇(碘含量370 mg/mL)联合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技术进行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敏感度(FOM),并对所得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价。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图像椎动脉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噪声小于B组(P<0.05),A组SNR、CNR及FOM均大于B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4.78±0.41)分vs.(4.85±0.35)分]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TDIvol、DLP、ED均低于B组(P<0.05)。A、B组对比剂碘摄入量分别为7.5、18.5 g,对比剂碘流率分别为0.9、1.85 mg/s,与B组比较,A组碘摄入量及碘流率分别下降了59.5%、51.4%。结论低管电压ATCM和低对比剂浓度、剂量及注射速率联合IMR技术不仅可保证椎动脉V3段3DCTA图像质量,也减少了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降低了对比剂碘摄入量及碘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辐射剂量 对比剂 椎动脉V3段 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迭代算法在下肢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江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算法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20KV,注射100ml造影剂(速率为4ml/s),扫描结束后应用FBP技术;观察组则采...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算法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20KV,注射100ml造影剂(速率为4ml/s),扫描结束后应用FBP技术;观察组则采用管电压80KV,注射75ml造影剂(速率为3ml/s),扫描结束应用全模型迭代重建(IMR)技术重建数据。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腹主动脉、股主动脉、股浅动脉中段、腘动脉近端、胫腓干的CT值、SD值、信噪比(SNR)、噪声比(CNR)]和主观评分(利度、对比度、主观噪声、整体图像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各层面CT值、SNR、CNR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腹主动脉外,两组S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管电压联合迭代算法在体重指数正常患者下肢动脉CTA检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能有效减少造影剂使用剂量和辐射剂量,同时也能保证良好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CT血管造影 低管电压 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256层螺旋iCT IMR技术在低剂量肝脏增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耿学龙 王芳 +3 位作者 盛金平 蒋锐 王鹏 关静 《西部医学》 2022年第11期1708-1712,共5页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和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低辐射剂量肝脏增强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相较于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10月同时行肝脏增强平扫使用常规剂量、三... 目的比较256层螺旋CT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IMR)和混合迭代重建技术(iDose4)在低辐射剂量肝脏增强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相较于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10月同时行肝脏增强平扫使用常规剂量、三期增强使用相对低剂量CT扫描和MRI动态增强,并病理确诊为肝癌的40例患者,对肝脏三期薄层图像分别行混合迭代算法(iDose4)重建(A组)和全模型迭代算法(IMR)重建(B组),比较两组客观评价指标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指标低对比分辨率、图像失真度及诊断信心度,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并对比MRI动态增强对肝癌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种重建组算法下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需求,两组在噪声、SNR和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图像质量均优于A组;三期增强辐射剂量较平扫有明显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对比分辨率和诊断信心度高于A组,图像失真度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MRI动态增强三组对肝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R重建技术对细微征象显示更清晰。结论256层螺旋CT中全迭代重建(IMR)技术可改善肝脏低剂量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在肝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增强CT 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混合迭代重建技术 MRI动态增强 图像质量 辐射量
下载PDF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肺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张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22-25,共4页
探析低剂量肺动脉CTA扫描中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将其纳入研究组,扫描参数设置为:80kV,40mAs;扫描检查过程中的对比剂使用剂量控制为15ml、... 探析低剂量肺动脉CTA扫描中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采用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将其纳入研究组,扫描参数设置为:80kV,40mAs;扫描检查过程中的对比剂使用剂量控制为15ml、浓度为300mgI/ml。同时选取同期入院采用自动毫安进行CTA扫描的6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其扫描检查的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00kV,对比剂使用剂量控制为350 mgI/kg、浓度为350mgI/ml。患者入院接受诊治时间均为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对两组患者的CT扫描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指数(CTDIvol)、肺动脉CT值、有效剂量(E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等指数结果进行观察对比,并分析其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对比显示,研究组的DLP、CTDIvol、ED指数结果分别为(27.8±2.7)mGy/cm、0.8mGy、(0.5±0.02)mS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两组患者的肺动脉CT值以及CNR、SNR指数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在低剂量肺动脉CTA扫描检查中应用,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迭代重建技术 低剂量 肺动脉 CTA扫描 应用
下载PDF
宽体探测器联合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在腹部低辐射剂量扫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会霞 吕培杰 +5 位作者 岳松伟 常丽阳 李莹 赵慧萍 李伟然 高剑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5期3567-3572,共6页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80 mm)联合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ASIR-V)在上腹部增强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和提高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根据体模实验探寻宽体探测器联合ASIR-V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探测器(40 mm)减半时ASIR-V所在百分比。在体... 目的探讨宽体探测器(80 mm)联合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ASIR-V)在上腹部增强扫描中降低辐射剂量和提高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根据体模实验探寻宽体探测器联合ASIR-V扫描辐射剂量较常规探测器(40 mm)减半时ASIR-V所在百分比。在体模实验基础上,前瞻性收集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的1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A组)采用常规探测器CT扫描,后期40%ASIR重建;实验组B、C、D组(各40例)分别采用0、20%、40%前置ASIR-V扫描,B组行0~100%后置ASIR-V重建(间隔10%)获得B0~B10亚组;C、D组分别行20%~60%、40%~60%后置ASIR-V(间隔20%)重建获得C1~C3、D1~D2亚组。测量图像噪声值,肝脏、胰腺、大血管的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Mann-Whitney U、Kruskal-Wallis H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体模实验中,宽体探测器联合40%前置ASIR-V时辐射剂量较常规探测器减半。临床实验中,D组辐射剂量较A组降低35.5%。B2~B10、C2~C3、D1~D2亚组噪声低于A组(t=-14.681~-3.046,均P〈0.05),C2、D2亚组除肝脏动脉期CNR及D1亚组除肝脏、胰腺动脉期CNR与A组无差异外(t=0.574~1.327,均P〉0.05),余部位及B4~B10、C3亚组各部位CNR值均高于A组(t=2.048~9.248,均P〈0.05)。B0~B6亚组内图像主观评分渐高,B7~B10亚组图像主观评分渐低,B3~B8、C2~C3、D1~D2主观评分高于A组(Z=-2.229~-6.533,均P〈0.05)。结论宽体探测器联合40%前置ASIR-V、后期60%后置ASIR-V重建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并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 宽体探测器 腹部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宽体探测器联合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在肥胖患者上腹部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慧萍 吕培杰 +3 位作者 李莹 李伟然 王会霞 高剑波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9-385,共7页
目的 探讨宽体探测器联合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ASIR-V)在肥胖患者上腹部低辐射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体模实验找出常规上腹部扫描(管电压为120 kVp,噪声指数为10 HU)最佳前置及后置ASIR-V比例;在体模实验基础上,前... 目的 探讨宽体探测器联合全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ASIR-V)在肥胖患者上腹部低辐射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体模实验找出常规上腹部扫描(管电压为120 kVp,噪声指数为10 HU)最佳前置及后置ASIR-V比例;在体模实验基础上,前瞻性收集需行上腹部CT增强的87例肥胖患者(体质量指数≥30 kg/m2),依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采用宽体探测器(80 mm)CT联合前置40% ASIR-V行上腹部双期增强扫描获得A1组图像(默认为后置40% ASIR-V),再联合60%后置ASIR-V技术重建获得A2组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探测器CT(40 mm)扫描后联合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重建获得B组图像。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辐射剂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图像噪声和主观评分(5分制法)。结果 常规上腹部扫描最佳前置及后置ASIR-V比例分别为40%及60%。试验组的有效剂量E为(4.55±0.95)mSv,低于对照组的(9.58±2.04)mSv(t=-14.773,P〈0.001)。A2组除双期肝脏外,各部位CNR均高于A1及B组(q=2.160-3.209,P〈0.05),双期图像噪声低于A1及B组(q=-4.212--3.202,P〈0.05),双期总体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1及B组(Z=-5.155--2.561,P〈0.05)。A1组双期各部位CNR及图像噪声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总体图像质量评分低于B组(Z=-3.298--3.030,P〈0.05)。A组双期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结论 肥胖患者采用宽体探测器联合前置40% ASIR-V技术,可比常规探测器扫描减少约53%的辐射剂量;联合后置ASIR-V重建技术,可在保持或提高图像CNR的同时优化总体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实时迭代重建技术 宽体探测器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肥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