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迁移流动与全方位民族互嵌格局的发展演化逻辑 被引量:4
1
作者 段成荣 盛丹阳 +1 位作者 巫锡炜 毕忠鹏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4年第1期131-153,M0009,M0010,共25页
基于人口流动与族群关系融合发展演变的历史和现状,本文提炼了人口迁移流动与族群关系演进的历史逻辑,梳理了人口流动与民族互嵌之间的理论关联,分析了当下人口大流动助力全方位民族互嵌进程的现实进展。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人口迁徙... 基于人口流动与族群关系融合发展演变的历史和现状,本文提炼了人口迁移流动与族群关系演进的历史逻辑,梳理了人口流动与民族互嵌之间的理论关联,分析了当下人口大流动助力全方位民族互嵌进程的现实进展。在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中,人口迁徙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族群格局,促进了族群间长期交往融合和族群演进,带来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衰。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迁移流动成为推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力量,持续增进各民族的共同性,悄然推动我国进入第五次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新阶段。本文提出人口迁移流动推动民族互嵌格局形成的啮合传动论:在民族全方位互嵌的推进过程中,人口大规模流动奠定了各族群众空间互嵌的基础。空间互嵌既是全方位民族互嵌的结果,也是过程和手段,它增强了民族间经济联系,进而推动了民族文化互鉴、社会交往和心理认同。当前,我国各民族群众空间分布日趋均衡、就业结构非农化、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逐步提升,各民族文化认同程度和族际通婚比例普遍提高,民族互嵌格局不断得到增强。但部分维度的民族互嵌仍不充分,各民族居住聚集、就业收入保障差距等问题依然存在。要充分顺应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助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构建良好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使各民族群众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完善民族间文化交流、社会交往、心理认同的制度性保障和政策性支持,推进各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流动 全方位民族 机制 增进共同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