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8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 被引量:439
1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300-1308,共9页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 根据70年代以来中国全新世孢粉及其他古植物、古动物、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岸带变化等多方面研究资料,推断中国全新世大暖期(Megathermal)出现于8。5—3ka BP,延续达5.5ka,其间有多次剧烈的气候波动与寒冷事件。8.5—7.2ka BP为不稳定的暖、冷波动阶段,伴随着降水增加和植被带的北迁西移。新石器文化的迅速发展。7.2—6ka BP为稳定的暖湿阶段,即大暖期的鼎盛阶段(Megathemal Maximum)。夏季风降水及新疆与蒙古,北方降水显著增加,植被空前繁茂,为仰韶文化的盛期。6—5ka BP是气候波动剧烈,环境较差的阶段,出现强降温事件,影响文化发展。5ka BP后,气候和环境较前改善,文化遗址数量猛增。4.0ka BP左右,气候一度恶化,出现大洪水灾害,此后直到3ka BP左右气候仍相当暖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 大暖期 气候波动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 被引量:143
2
作者 张兰生 方修琦 +1 位作者 任国玉 索秀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27-136,共10页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10~8.5kaB.P.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增暖后进入全新世暖期。8.5~8.0kaB.P.和4~3.5kaB.P.暖期的开始与结束事件中降水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300~500a;暖期盛期时的年均温较现...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10~8.5kaB.P.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增暖后进入全新世暖期。8.5~8.0kaB.P.和4~3.5kaB.P.暖期的开始与结束事件中降水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300~500a;暖期盛期时的年均温较现代高2~3℃,降水多100mm左右;暖期中存在多次短期寒冷事件,年均温最冷时较现代低3℃以上。3.5kaB.P.以来冷干趋势之上叠加着大致由300a稳定与500a波动构成的约800a的周期性变化。全新世暖期原始农业文化的阶段性发展与暖期内环境波动相对应;暖期结束时发生了由农业向牧业文化转换的事件;暖期以后的冷干期为农牧交错文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环境演变 古气候 古环境 全新
下载PDF
4000aB.P.前后降温事件与中华文明的诞生 被引量:157
3
作者 吴文祥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3-451,共9页
4 0 0 0aB .P .前后降温事件是世界上许多地区全新世人类演化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之一 ,也是导致古埃及、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等地区世界古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在中国 ,该降温事件导致了中原周围地区五大新石器文化的衰落和终结 。
关键词 降温事件 中华文明 全新 人类深化 人类文明 古埃及 新石器文化
下载PDF
青海湖全新世以来古环境参数的研究 被引量:146
4
作者 张彭熹 张保珍 +2 位作者 钱桂敏 李海军 徐黎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作者根据青海湖水下近代沉积物岩芯中胖真星介(Eucyprisinflata)壳微量碳酸盐占δ(18)O、δ(13)C以及单体介壳的微量元素分析,重建了青海湖区冰后期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全湖湖水... 作者根据青海湖水下近代沉积物岩芯中胖真星介(Eucyprisinflata)壳微量碳酸盐占δ(18)O、δ(13)C以及单体介壳的微量元素分析,重建了青海湖区冰后期以来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序列,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全湖湖水水温、盐度、同位素以及现生胖真星介的δ(18)O和微量元素分析,定量地求取了12000aB.P.以来各时段的古湖盐度、水位和水温变化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古青海湖在全新世早期湖水含盐量在20g/L上下波动,进入大西洋期湖水盐度才波动下降,5O00—2500aB.P.年间湖水含盐量在5g/L以下,此后湖水盐度才缓慢上升,达到今日的14.134g/L;全新世早期古青海湖处于浅湖环境其平均水位比现代低约8m,全新世高湖面出现在6500、5100和3900—3100aB.P.年间,水位比现今仅高17—18m;全新世大暖期的时限为9300—5300aB.P.,该时段古湖平均水温比现代高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参数 全新 青海湖 古环境
下载PDF
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地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异常洪涝灾害研究 被引量:147
5
作者 朱诚 于世永 卢春成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68-278,共11页
根据对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分布、文化间断、埋藏古树和历史资料探讨了本区全新世异常洪水频率的变化,共划分出4个洪水频发期:第Ⅰ洪水期(8000aBP~5500aBP),共发生特大洪水9次;第Ⅱ洪水期(... 根据对长江三峡及江汉平原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分布、文化间断、埋藏古树和历史资料探讨了本区全新世异常洪水频率的变化,共划分出4个洪水频发期:第Ⅰ洪水期(8000aBP~5500aBP),共发生特大洪水9次;第Ⅱ洪水期(4700aBP~3500aBP),至少发生特大洪水9次;第Ⅲ洪水期(2200aBP~700aPB),共发生特大洪水91次;第Ⅳ洪水期(500aBP~100aBP),共发生特大洪水52次,其中在小冰期最冷期(300aBP~100aBP)就有40次。前3个洪水期均与高温、高海面期强盛的夏季风活动有关,其中第Ⅲ洪水期还与江汉平原地区围垸、筑堤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有关,第Ⅳ洪水期与强盛的冬季风活动和环太平洋地震带释放大量地热能触发的太平洋表层海温异常事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全新 环境考古 洪涝灾害 地层
下载PDF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被引量:132
6
作者 施雅风 孔昭宸 +6 位作者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865-873,共9页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 本文根据孢粉、古土壤、古湖泊、冰芯、考古、海面等变化,重建了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7.2—6.0kaBP)的气候与环境。恢复了大暖期盛期的植被带、气温、降水以及海面变化等。认为其时华南温度比今高1℃,长江流域高2℃,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可能高3℃,青藏高原南部达4—5℃,冬季升温幅度更大于年平均温度。百年级的增暖相伴夏季风的扩张和冬季寒潮的衰退,植被带北迁西移,内蒙、新疆、青海和西藏普遍出现高湖面指示着降水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国东部则在6.5—5.0kaBP间出现全新世中的最高海面,约高于现今1—3m,导致沿海地区约7×10~4km^2被海水所淹,达到全新世最大海侵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 气候变化 高海面
原文传递
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西风模式——以新疆博斯腾湖记录为例 被引量:131
7
作者 陈发虎 黄小忠 +3 位作者 杨美临 杨勋林 范育新 赵晖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1-887,共7页
位于受西风环流显著影响区的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提供了全新世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可靠记录。对该湖钻探岩芯、沉积年代以及孢粉、碳酸盐含量、粒度等代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末次冰消期到全新世早期湖泊干涸,风砂... 位于受西风环流显著影响区的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新疆博斯腾湖提供了全新世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可靠记录。对该湖钻探岩芯、沉积年代以及孢粉、碳酸盐含量、粒度等代用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末次冰消期到全新世早期湖泊干涸,风砂沉积盛行,气候干旱;约8cal.kaB.P.以来现代湖泊形成,气候相对湿润,其中,约6.0—1.5cal.kaB.P.期间代用指标A/C值指示的流域湿度增加,盘星藻指示的湖泊深度最大,全新世最湿润时段发生在中晚全新世。博斯腾湖记录的早全新世干旱和中晚全新世湿润的气候框架得到中亚其他较高分辨率湖泊记录的支持,具有普遍性。亚洲中部西风影响区这一全新世气候变化框架与亚洲季风区早中全新世夏季风强盛、中晚全新世季风衰落的变化模式显著不同,具有近似反相位(outofphase)变化特征。广大中亚内陆干旱区中晚全新世湿润气候不大可能是东亚季风深入内陆造成的,更可能是通过西风环流与高纬度北大西洋相联系,其驱动机制需要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中亚干旱区 全新 气候变化 西风模式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泥炭记录与加速器放射性碳测年 被引量:108
8
作者 周卫建 卢雪峰 +4 位作者 武振坤 邓林 A.J.T.Jull D.Donahue W.Beck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40-1044,共5页
对若尔盖高原泥炭沉积的可靠加速器(AMS)~14C测年和分辨率达15~30年夏季风气候代用指标序列的建立,揭示了青藏高原全新世的多次干冷事件.其中较为显著的事件分别为12800,11300,10200,9580, 8... 对若尔盖高原泥炭沉积的可靠加速器(AMS)~14C测年和分辨率达15~30年夏季风气候代用指标序列的建立,揭示了青藏高原全新世的多次干冷事件.其中较为显著的事件分别为12800,11300,10200,9580, 8900, 6400, 4400, 3700, 2800, 1500 aBP(校正年龄),它们既可与高纬北大西洋浮冰碎屑事件一一对比,又可与低纬海面的一些降温事件相对应.频谱分析表明全新世的高频变化具有百年至千年尺度的准周期,反映了全新世气候的不稳定性以及百年至千年尺度的韵律在中纬度地区同样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全新 高分辨率记录 泥炭 AMS测年 气候不稳定性 气候变化 加速器放射性碳测年
原文传递
渭河流域3100年前资源退化与人地关系演变 被引量:111
9
作者 黄春长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5,共6页
渭河流域全新世古土壤S0 与黄土L0 之间的界限 ,是反映季风气候格局快速转变和土壤资源退化的标志。这个时期的气候干旱化和水土生物资源退化 ,促使流域上游游牧文化取代定居农业文化 ,从而造成土地利用方式的巨大变化。在历史上表现为... 渭河流域全新世古土壤S0 与黄土L0 之间的界限 ,是反映季风气候格局快速转变和土壤资源退化的标志。这个时期的气候干旱化和水土生物资源退化 ,促使流域上游游牧文化取代定居农业文化 ,从而造成土地利用方式的巨大变化。在历史上表现为游牧民族的南侵 ,迫使先周人从泾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向南迁移到关中盆地西部的周原 ,即“古公迁岐”。气候干旱化还造成河水断流、沙尘暴频繁发生、严重饥荒、社会动荡和商周之际朝代更替。这是我国北方半干旱区季风环境敏感带、人地关系演变史上的重要事件。通过综合分析黄土剖面土壤资源退化记录 ,和历史文献中水土生物资源退化的记录 ,结合已有的14 C、TL测年数据和新公布的夏商周年表 ,确定渭河流域全新世古土壤S0 与黄土L0 之间的界限为14 C年代 (30 30± 80aB P) ,历史纪年 115 0B C ,或者 310 0aB 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社会影响 全新 渭河流域 人地关系 土壤资源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 被引量:101
10
作者 李森 孙武 +1 位作者 李孝泽 张勃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3-331,共9页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沉积主要有风成砂-古土壤和河湖相-古土壤-风成砂沉积序列,其中保存了大量粒度,化学元素,孢粉及披毛犀化石等环境变化证据。据此可把全新世气候划分为8个旋迥,经历了升温波动期(10~7.1kaB.P.)...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沉积主要有风成砂-古土壤和河湖相-古土壤-风成砂沉积序列,其中保存了大量粒度,化学元素,孢粉及披毛犀化石等环境变化证据。据此可把全新世气候划分为8个旋迥,经历了升温波动期(10~7.1kaB.P.)、温暖期(7.1~3.2kaB.P.)和温干冷干频繁波动期(3.2kaB.P.至今)三个演变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 环境演变 浑善达克沙地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全新世中国季风区西北缘沙漠演化初步研究 被引量:99
11
作者 高尚玉 陈渭南 +9 位作者 靳鹤龄 董光荣 李保生 杨根生 刘连友 关有志 孙忠 金炯 曹继秀 张宇田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本文在对区内几个全新世剖面研究的基础上,证明毛乌素沙漠和共和盆地沙区在最近一万年以来曾有过程度不同的6次固定成壤阶段,腾格里沙漠仅在最佳期被固定成壤。时间上风成砂与砂质古土壤波动交替、承袭穿时,空间上东侵西撤是我国季风区... 本文在对区内几个全新世剖面研究的基础上,证明毛乌素沙漠和共和盆地沙区在最近一万年以来曾有过程度不同的6次固定成壤阶段,腾格里沙漠仅在最佳期被固定成壤。时间上风成砂与砂质古土壤波动交替、承袭穿时,空间上东侵西撤是我国季风区西北边缘沙漠演化的特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 风成砂剖面 沙漠演化 季风
原文传递
全新世季风气候演化与干旱事件的湖北神农架石笋记录 被引量:108
12
作者 邵晓华 汪永进 +2 位作者 程海 孔兴功 吴江滢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6,共7页
基于湖北神农架山宝洞SB10石笋的14个^230Th年龄和266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1.5-2.1kaBP时段东亚季风降水序列,该记录表明:11.5-9.3kaBP,季风降水处于持续增长期;9.34.4kaBP,该时段为降雨丰沛的湿润期,4.4-2.1kaBP,该... 基于湖北神农架山宝洞SB10石笋的14个^230Th年龄和266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11.5-2.1kaBP时段东亚季风降水序列,该记录表明:11.5-9.3kaBP,季风降水处于持续增长期;9.34.4kaBP,该时段为降雨丰沛的湿润期,4.4-2.1kaBP,该时段为降水较少的干旱期,其长期演化趋势大体类似于北纬33°夏季日辐射能量曲线.SB10石笋δ^18O记录揭示了4.3kaBP前后季风降水突然减少,反映了植被-大气-气溶胶对太阳辐射减少的正反馈效应,该事件与4ka左右中国新石器文化断层基本同步,从早全新世平均分辨率20年的石笋降水记录中识别出8,2,8.6,9.3,10.2和11.0ka显著干旱事件,可与格陵兰冰芯δ^18O记录的降温事件进行对比,反映了早全新世北半球低纬季风与极地气候受同一机制的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 石笋 季风降水 全球冰量 湖北神农架
原文传递
中国全新世气候适宜期东亚夏季风时空变迁 被引量:72
13
作者 吴锡浩 安芷生 +5 位作者 王苏民 刘晓东 李小强 周卫健 刘俊峰 陆济军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94年第1期24-37,共14页
本文据湖面、花粉和风成堆积等地质资料,分析12000年以来主要由夏季风决定的降水或湿度状况的时空分布,并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夏季(7月)降水增量、有效降水和季风强度指数。两者的结果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有效降水增量的... 本文据湖面、花粉和风成堆积等地质资料,分析12000年以来主要由夏季风决定的降水或湿度状况的时空分布,并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夏季(7月)降水增量、有效降水和季风强度指数。两者的结果一致表明,全新世适宜期有效降水增量的峰值在中国中、东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即以东亚夏季风降水或有效湿度为标志的全新世气候适宜期盛期在各地的出现时间并不相同,东北、西北和华北三区偏早,长江中下游区稍晚,华南区最晚,而西南区又偏早。作者对导致这种穿时性的轨道驱动力和季风锋面移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对于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也有简要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 气候 适宜期 夏季风 古气候
下载PDF
民勤盆地湖泊沉积记录的全新世千百年尺度夏季风快速变化 被引量:80
14
作者 陈发虎 朱艳 +3 位作者 李吉均 施祺 靳立亚 B. Wunemann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7期1414-1419,共6页
利用夏季风边缘区石羊河终闾湖泊沉积记录, 发现中国全新世夏季风存有两个大的变化阶段, 早中期夏季风强盛, 晚期干旱. 湖泊记录进一步揭示出, 全新世夏季风更多的表现为千百年尺度快速变化, 研究区全新世出现多达10次干旱事件, 夏季风... 利用夏季风边缘区石羊河终闾湖泊沉积记录, 发现中国全新世夏季风存有两个大的变化阶段, 早中期夏季风强盛, 晚期干旱. 湖泊记录进一步揭示出, 全新世夏季风更多的表现为千百年尺度快速变化, 研究区全新世出现多达10次干旱事件, 夏季风具有1.6 ka显著周期, 早全新世更表现出0.8 ka的周期变化. 全新世气候的快速变化具有全球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 湖泊沉积记录 快速变化 民勤盆地 夏季风 千年尺度气候 周期性波动
原文传递
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的分段性、几何特征及其地震构造意义 被引量:97
15
作者 闻学泽 C.R.Allen +3 位作者 罗灼礼 钱洪 周华伟 黄伟师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62-372,共11页
由五条左旋走滑的主要分支断层组成的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以惠远寺拉分区为界,可分为结构特征不同的两段:北西段结构较为简单;南东段则表现了由若干分支断层组成的复杂结构.这种断裂结构的分段性,造成了历史强震活动性的分段差异,同时... 由五条左旋走滑的主要分支断层组成的鲜水河全新世断裂带,以惠远寺拉分区为界,可分为结构特征不同的两段:北西段结构较为简单;南东段则表现了由若干分支断层组成的复杂结构.这种断裂结构的分段性,造成了历史强震活动性的分段差异,同时也可能是断层近代滑动速率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该断裂带主要的几何特征之一是具有“多重羽列”性质.本文按阶区尺度的相对大小,作了羽列级别划分.其中,A级羽列不连续区伴有明显的地貌效应,是该断裂带分段的界限,其对历史上7级左右地震的破裂具有较明显的终止作用;B,C两级羽列不连续区也有一定程度的地貌显示,但对历史上大地震的破裂不具有明显的终止作用;更低级别的羽列几何则是在第四纪盖层中发育的地震地裂缝的主要组合型式. 另一种重要的几何特征是断层弯曲.无论沿整个断裂带还是在一些断层段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走向弯曲.局部弯曲的结果,可能是造成一些大地震时不对称破裂扩展和烈度衰减的重要几何影响因素,同时也可能是大地震或强震原地重复的构造条件之一.文中最后分析和讨论了两次历史大地震发震断层的立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分段性 地震构造 全新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以来黄海海平面变化与黄海暖流的形成 被引量:77
16
作者 刘健 李绍全 +2 位作者 王圣洁 杨子赓 葛宗诗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24,共12页
YSDP102孔和YSDP103孔位于南黄海东南侧冷涡所对应的泥质沉积区,它们揭示了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侵沉积序列:海侵滞留沉积→潮流砂脊/潮坪~海滩沉积→陆架泥质沉积。该沉积序列上部的陆架泥质沉积厚度可达50余米,... YSDP102孔和YSDP103孔位于南黄海东南侧冷涡所对应的泥质沉积区,它们揭示了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海侵沉积序列:海侵滞留沉积→潮流砂脊/潮坪~海滩沉积→陆架泥质沉积。该沉积序列上部的陆架泥质沉积厚度可达50余米,在浅地震剖面上其内部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射界面,从而将泥质沉积体分为上、下两个单元。泥质沉积体呈灰绿色调,含少量自生黄铁矿,但其内反射界面以上的沉积物含水量高。根据两个钻孔岩心中有孔虫的分布规律、泥质沉积层的化学组分、沉积磁组构特征以及现有测年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黄海暖流形成于大约6kaB.P.,(2)泥质沉积层内反射界面以上的沉积物是与黄海暖流伴生的冷涡沉积,(3)黄海地区末次冰消期海侵自略早于14kaB.P.之前开始,至约6kaB.P.海平面达到最高位置。从6kaB.P.至今,海平面经历了几次波动,即在6~4kaB.P.和3~1.9kaB.P.海平面超过现今海平面位置;在4~3kaB.P.和1.9kaB.P.~现代,海平面有所降低,可能与现今海平面高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黄海 暖流 末次冰消期 全新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全新世气候波动的周期性 被引量:72
17
作者 刘嘉麒 吕厚远 +4 位作者 J. Negendank J. Mingram 骆祥君 王文远 储国强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1190-1194,共5页
对全新世以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干密度高分辨率(10~15a间距)时间序列的能谱分析和滤波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2930,1140,490, 250和 220a的主周期. 2 930 a周期所对应的3次降温期,其峰值... 对全新世以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干密度高分辨率(10~15a间距)时间序列的能谱分析和滤波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2930,1140,490, 250和 220a的主周期. 2 930 a周期所对应的3次降温期,其峰值分别发生在7300, 4250和1200 Cal aBP左右.1140a主周期变化,在全新世早期波动幅度最大,到中、晚全新世其幅度逐渐减小,所对应的明显的降温期有7~8次.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有可能是通过岁差周期(23 070 a)的谐波周期对全球水循环的调整,驱动温盐环流强度的变化,进一步影响了全球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珥湖 全新 气候波动 周期性 沉积物干密度
原文传递
全新世以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 被引量:76
18
作者 沈吉 杨丽原 +5 位作者 羊向东 R.Matsumoto 童国榜 朱育新 张振克 王苏民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0-138,共9页
根据云南洱海湖泊沉积岩芯多环境指标的高分辨分析,在精确定年基础上,建立了全新世以来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研究表明,云南洱海地区约12950-8399 cal.a BP气候由冷湿转为暖湿,转换时间发生在约10329 cal.aBP.洱海湖面从约10329... 根据云南洱海湖泊沉积岩芯多环境指标的高分辨分析,在精确定年基础上,建立了全新世以来洱海流域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序列.研究表明,云南洱海地区约12950-8399 cal.a BP气候由冷湿转为暖湿,转换时间发生在约10329 cal.aBP.洱海湖面从约10329 cal.aBP开始扩张主要是由于全新世早期西南季风增强、降雨增多所致.全新世中期流域气候暖湿,最温暖期出现在约8399-6371 cal.a BP,但由于全新世中期湖泊所在盆地内有效湿度降低,湖面出现下降趋势.洱海流域人类活动始于约6371 cal.a BP,初始的人类活动方式主要以砍伐森林为主,至大约2139cal.a BP,由于外来移民大量迁入该地区,耕作农业得到广泛发展,随后采矿业(主要为煤矿)也逐步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 云南 洱海流域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湖泊沉积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关中盆地史前大洪水研究——以周原漆水河谷地为例 被引量:83
19
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1 位作者 查小春 周亚利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58-1669,共12页
史前大洪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通过野外考察研究,在关中盆地西部漆水河中游沿河谷阶地上,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大洪水滞流沉积层,它们覆盖着龙山文化聚落—浒西庄遗址文化层.利用地层分析、磁化率和粒度成分测定、文化遗... 史前大洪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通过野外考察研究,在关中盆地西部漆水河中游沿河谷阶地上,发现典型的全新世大洪水滞流沉积层,它们覆盖着龙山文化聚落—浒西庄遗址文化层.利用地层分析、磁化率和粒度成分测定、文化遗物鉴定、OSL和14C技术断代,证明在距今4300~4000年前,关中盆地经历了一个洪水期,发生了多次大洪水事件.在大洪水发生期间,漆水河谷沿河第二级阶地面以浒西庄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早期(庙底沟二期)聚落和田地被淹没,同时,在更高阶地和黄土台原边沿地带,以赵家崖遗址为代表的龙山文化晚期(客省庄二期)聚落得到迅速发展.结合在泾河和北洛河河谷发现的史前大洪水的沉积学证据,揭示出了龙山文化晚期关中盆地普遍发生大洪水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发现在距今3100~3000年前,即先周在周原"岐邑"时期,关中盆地漆水河谷和渭河河谷也曾经发生多次大洪水.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揭示区域气候水文变化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规律,阐明大洪水事件对于我国远古文化突变和社会转折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时期 古洪水 洪积物 全新 周原 关中盆地
原文传递
安徽巢湖全新世湖泊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合的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79
20
作者 王心源 吴立 +2 位作者 张广胜 王官勇 韩伟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8-553,共6页
通过对获取的巢湖湖泊沉积岩芯的磁化率与粒度组合特征的分析,结合孢粉及相邻其它区域的环境考古资料,得出该岩芯柱样所反映的环境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巢湖湖泊沉积物磁化率曲线在117cm以下总体上比较平稳而略有下降,117cm以... 通过对获取的巢湖湖泊沉积岩芯的磁化率与粒度组合特征的分析,结合孢粉及相邻其它区域的环境考古资料,得出该岩芯柱样所反映的环境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巢湖湖泊沉积物磁化率曲线在117cm以下总体上比较平稳而略有下降,117cm以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侵蚀作用加剧使得磁化率值异常升高;(2)本岩芯柱样117cm以下样品的磁化率强度与粘土的百分比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粉砂组分的百分比含量成负相关;(3)根据磁化率与粒度组合变化特征,结合孢粉分析及全新世以来区域气候变化背景,9870 Cal a B.P.以来的巢湖流域古气候环境演变可以划分6个不同的时期:9870~7000 Cal a B.P.,气候呈温和略干的特点;7000~4750 Cal a B.P.,气候温暖湿润;4750~2170 Cal a B.P.,流域气候温和干燥,巢湖湖盆局部地区可能出露水面以上;2170~1040 Cal a B.P.,气候总体上温和湿润,但是冷暖波动明显;1040~200 Cal a B.P.流域处在温凉稍湿的时期,人类活动逐渐加强;200 Cal a B.P.至今,流域总体上处于相对温暖湿润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磁化率 粒度 环境演化 全新 巢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