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法修正案(七)》解读 被引量:160
1
作者 黄太云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1,共17页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称“修正案(七)”),对刑法中涉及贪污贿赂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犯公民权利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危害国防利益犯...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称“修正案(七)”),对刑法中涉及贪污贿赂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侵犯公民权利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危害国防利益犯罪的一些规定作了修改,并增加规定了一些新的犯罪。对于进一步完善刑法,惩治腐败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维护国防利益,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必将会起到积极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 贪污贿赂犯罪 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读 社会管理秩序 公民合法权益 国防利益
原文传递
检察公益诉讼的司法实践与理论探索 被引量:143
2
作者 刘艺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8,共16页
检察机关保护公益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以原告身份代表国家提起民事诉讼、督促责任主体提起诉讼以及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三个阶段。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既是长期司法实践探索的进化版,也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独特选择。这项制度在当下具有... 检察机关保护公益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以原告身份代表国家提起民事诉讼、督促责任主体提起诉讼以及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三个阶段。由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既是长期司法实践探索的进化版,也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独特选择。这项制度在当下具有本土成长条件和现实需求。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良好的政治、社会和法律效果。新阶段的探索已经建构了检察公益诉讼的基本制度框架,并在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监督对象的认定标准、起诉条件与举证责任、诉讼请求与判决类型、诉讼程序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进展,但仍需完善行政公益诉讼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机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机制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大常委会 公益诉讼人 检察公益诉讼 行政公益诉讼 利益格局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02
3
作者 陈光中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下文简称《试点决定》),标志着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此次改革是反腐败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 2016年12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下文简称《试点决定》),标志着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正式启动。此次改革是反腐败体制的重大改革,也是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改革既创造性地传承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优良传统,又借鉴了海外反腐败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改革 监察体制 改革试点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 反腐败体制 古代监察制度 政治体制 有益经验
原文传递
建立刑事一体化思想 被引量:90
4
作者 储槐植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8,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1980年元旦开始生效时就面对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现的较高犯罪率,1981年至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接连通过三个严惩犯罪分子的"决定",刑事司法采取了从重政策。九年来,犯罪率呈"V"形轨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在1980年元旦开始生效时就面对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现的较高犯罪率,1981年至198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接连通过三个严惩犯罪分子的"决定",刑事司法采取了从重政策。九年来,犯罪率呈"V"形轨迹。刑事案件立案数1984年下降为514,369起,明显低于前三年,但1985年又开始反弹,出现上升趋势:1985年为542,005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一体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犯罪规律 犯罪率 刑事政策 刑罚量 我国刑法 刑事司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更新观念
原文传递
中国宪法司法化路径探索 被引量:79
5
作者 蔡定剑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0-124,共15页
宪法实施中的违宪审查机制与宪法诉讼方式是两种不同机制的区别。在分析西方国家宪法实施的路径,以及中国实行宪法监督走违宪审查之路面临的困难后,根据违宪审查与宪法诉讼相别的理论,提出中国的宪法司法化方案,即违宪审查权仍由全国人... 宪法实施中的违宪审查机制与宪法诉讼方式是两种不同机制的区别。在分析西方国家宪法实施的路径,以及中国实行宪法监督走违宪审查之路面临的困难后,根据违宪审查与宪法诉讼相别的理论,提出中国的宪法司法化方案,即违宪审查权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而由最高法院承担宪法诉讼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司法化 宪法实施 违宪审查 宪法诉讼 宪法司法化 中国 路径 违宪审查机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
原文传递
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研究 被引量:58
6
作者 周旺生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10,共8页
法律解释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整体中具有辐射性和跨越性的重要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首要的法律解释权 ,解释法律应当遵循五道程序 ,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最高司法机关可以就司法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 ,这些内容构成... 法律解释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整体中具有辐射性和跨越性的重要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首要的法律解释权 ,解释法律应当遵循五道程序 ,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最高司法机关可以就司法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 ,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国现行法律解释的制度框架。这一制度框架中 ,立法法规定的法律解释制度在法律意义上是成立的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是否合法则存在疑问。现今绝大多数国家一般都以司法机关为主要的法律解释主体。中国实际采行的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司法机关都解释法律的二元化体制 ,前者是法律上的首要法律解释主体 ,后者则是实践中最主要的法律解释主体。几十年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法律解释为数非常有限 ,倒是法律上处于其次地位的最高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为数甚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首要的和主要的法律解释权 ,在逻辑上是成立的。然而逻辑上成立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会期不足因而不能随时根据需要解释法律 ,它并不具体应用法律因而难以适时就法律应用特别是法律适用做出法律解释。转变这种状况 ,单用所谓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分类方法是不敷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法律解释制度 国家法律制度 法律解释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司法机关
下载PDF
从此踏上废止死刑的征途——《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死刑问题三人谈 被引量:76
7
作者 高铭暄 苏惠渔 于志刚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5,共13页
2010年8月23日,酝酿多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被提交给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与1997年刑法典颁布后的历次刑法修正不同,《草案》首次废止了若干罪名的死刑,这标志着理论界呼吁... 2010年8月23日,酝酿多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以下简称《草案》)被提交给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与1997年刑法典颁布后的历次刑法修正不同,《草案》首次废止了若干罪名的死刑,这标志着理论界呼吁已久的限制甚至废除死刑的主张正式获得了立法机关的认可,并进入立法操作层面。这是中国踏上废除死刑的征途步伐的一个标志,是一个从理论向实践的华丽转身,是一个开始,无论跨出下一步需要多长时间或者跨度有多大,但我们坚信只要有开始就不会停下。在此背景下,理论界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充分剖析《草案》关于死刑问题的最新动向,努力揭示刑法限制死刑的价值意蕴,对社会公众的死刑观念作出正确引导,将显得非常及时和重要。有鉴于此,近日,我刊特委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本刊特约编辑于志刚先生专门就这一问题请教了参与过众多刑事立法制定和修改工作的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苏惠渔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废除死刑 草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学教授 立法机关 2010年
原文传递
再审的补充性原则与民事再审事由 被引量:60
8
作者 李浩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2,共7页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就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专题性的修改,以期化解实践中非常突出的两大顽症:申诉难和执行难。该...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就再审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专题性的修改,以期化解实践中非常突出的两大顽症:申诉难和执行难。该修正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体现出了立法者对于民事诉讼法发展方向的怎样的思考?以及尚存在哪些问题?为此,本刊邀请若干学者就再审制度作出探讨,希望对民事诉讼法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再审事由 补充性原则 民事诉讼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执行程序 再审程序 立法机关 申请再审
原文传递
再谈“两个舆论场”——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 被引量:67
9
作者 陈芳 《中国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近来,随着新媒体允尤其是微博社会影响力的增强,不少媒体或专业期刊以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同志提出的“两舆论场”为关键词,进行了相关讨论和理论阐述。
关键词 全国人大常委会 舆论场 总编辑 新华社 委员会 副主任 专题 封面
原文传递
论宪法实施的保障 被引量:52
10
作者 王叔文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5-22,共8页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肩负着新时期治国安邦的重任。多年来在保障宪法实施方面,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宪法监督便是其中之一。为了保障宪法的实施,作者认为,只有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只有对违反宪...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肩负着新时期治国安邦的重任。多年来在保障宪法实施方面,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宪法监督便是其中之一。为了保障宪法的实施,作者认为,只有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只有对违反宪法的一切行为进行追究,才有利于保证宪法真正成为一切组织和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才有利于强化宪法的权威和作用;并对此提出了两种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宪法 宪法实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 宪法监督制度 监督机构 宪法解释制度 新时期 违宪行为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地方性法规
原文传递
论设立宪法监督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现行宪法颁布8周年而作 被引量:48
11
作者 吴家麟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5-11,共7页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制定和颁布的,至今已经整整8年了。从8年来执行宪法的情况看,这部宪法确实是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四部宪法中最好的一部,它的内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执行得也比过去认真。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意味着这部宪法已...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制定和颁布的,至今已经整整8年了。从8年来执行宪法的情况看,这部宪法确实是人民共和国制定的四部宪法中最好的一部,它的内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执行得也比过去认真。当然这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意味着这部宪法已经尽善尽美,无需改善了。制定宪法重要,实施宪法更重要;制定一部符合国情、切实可行的宪法不容易,把切实可行的宪法全面贯彻执行更困难。“可行”只是一种可能性,“执行了”才是现实性,而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是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和付出巨大努力的。内容再好,只要不能贯彻执行,也只能算是“纸上的宪法”,而不能算是“现实的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 宪法监督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现行宪法 宪法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专门监督机构 必要性 宪法监督制度 地方性法规
原文传递
宪法文本中“基本法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1
12
作者 韩大元 刘松山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5,共13页
“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仅次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律的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某个领域重大和全局性事项作出规范的法律。弄清“基本法律”的概念、性质与效力 ,对于科学认识国家法律体系的结构 ,认识全国人大和它... “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仅次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律的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某个领域重大和全局性事项作出规范的法律。弄清“基本法律”的概念、性质与效力 ,对于科学认识国家法律体系的结构 ,认识全国人大和它的常委会之间的立法权限以及国家法律体系中不同层次的法律效力等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法律 宪法 实证分析 中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 立法权限 法律效力
原文传递
中国政府预算的法治化进程:成就、问题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44
13
作者 高培勇 马蔡琛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14,共4页
今年的3月22日.是新中国第一部《预算法》实施10周年纪念日。恰好在这一天.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对外发布了《预算法》修订工作正式启动的消息。
关键词 法治化进程 《预算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新中国 中国政府 修订工作 委员会 政策选择 问题 发布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 被引量:59
14
作者 郎胜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9-160,共12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月25日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这次对刑法的修改,是我们国家刑法史上非常重要又十分重大的一次修改。它在刑法理念和刑法制度方面都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跟大家一起来研究学习这样一个法律修正案,对我而言也...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月25日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这次对刑法的修改,是我们国家刑法史上非常重要又十分重大的一次修改。它在刑法理念和刑法制度方面都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跟大家一起来研究学习这样一个法律修正案,对我而言也是一次很好的对刑事立法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刑法修正案(八)》尽管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地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但是也将面临实践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读 刑法制度 刑法理念 立法工作 制定过程 刑法史
原文传递
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适用 被引量:58
15
作者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课题组 沈亮 +3 位作者 管应时 杨立新 孟伟 何东青 《人民司法》 2018年第34期4-11,共8页
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之后,相关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在及时有效惩治犯罪、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促进公平正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 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之后,相关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在及时有效惩治犯罪、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促进公平正义、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系统吸纳了试点经验,确立了认罪认罚可以依法从宽的处理原则,并增加了速裁程序、值班律师等规定,以法律形式巩固了改革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制度机制 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 司法资源配置 改革成果 司法保障
原文传递
消费者撤回权制度与合同自由原则——以中国民法法典化为背景 被引量:50
16
作者 张学哲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73,共12页
关键词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合同自由原则 民法法典化 撤回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国 立法规划 热点话题
原文传递
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 被引量:54
17
作者 张培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77-583,共7页
2008年6月26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讲专题讲座,题目是"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主讲人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经征... 2008年6月26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讲专题讲座,题目是"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主讲人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南北带地震构造研究组组长张培震。经征得本人同意,现将讲稿发表,作为汶川MS8.0地震科考研究专辑的序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局 地震灾害 防震减灾 北京人民大会堂 全国人大常委会 地质研究所 专家委员会 专题讲座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八)》解读(一) 被引量:54
18
作者 黄太云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0,共16页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这是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对刑法作出的最重要的一次修改。该修正案共50条,取消了13个罪的死...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这是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对刑法作出的最重要的一次修改。该修正案共50条,取消了13个罪的死刑,第一次对刑法总则进行了修改,内容涉及调整刑罚结构,对一些严重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缓的罪犯的减刑、假释和延长在监狱的实际最低服刑期限等作出了新的规定,延长了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刑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 解读 97年刑法 暴力性犯罪 刑法总则 刑罚结构
原文传递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被引量:35
19
作者 冯彦君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7,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立法正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次,并向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有望在短期内获得通过。《劳动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立法正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次,并向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有望在短期内获得通过。《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对于劳动基准法和集体合同法,其处于基础或基石立法的地位,它既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联姻结合机制,也是劳动权(特别是工作权)的实现机制。劳动合同立法关乎着亿万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劳动关系是否能够顺畅与和谐。劳动合同立法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决定了立法工作需要更加慎重,应该准确定位和把握调整目标、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原则。这些目标、理念和原则虽然不是立法技术操作层面的具体内容,但却深沉地影响着劳动合同立法的整体走向和制度抉择,是决定劳动合同法作为社会法的法域归属和作为劳动法的部门法精神得以体现的重要因素,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质量和成败。这些目标、理念和原则并非单元化的一极追求,而是表现在对二元化的两极追求所导致的矛盾关系的协调与处理上。具体言之,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必须正确处理好倾斜保护与平衡协调、稳定性与灵活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合同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大常委会 普遍性与特殊性 集体合同法 劳动基准法 结合机制
原文传递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2017年3月8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被引量:52
20
作者 李建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7年第2期206-212,共7页
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纂一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 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的说明。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纂一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协调一致的法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总则 草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 民法典 民事法律 编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