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的功能训练 被引量:7
1
作者 申海燕 刘立捷 吴碧芝 《护理学报》 2006年第4期53-54,共2页
报道了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性新膀胱的功能训练方法:(1)定时排尿及夜间“唤醒”;(2)腹肌训练及提肛运动;(3)药物及理疗。所有患者均经随访,白天完全自控排尿29例,夜间完全自控排尿23例,6例偶有遗尿,贮尿囊容量220~4... 报道了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性新膀胱的功能训练方法:(1)定时排尿及夜间“唤醒”;(2)腹肌训练及提肛运动;(3)药物及理疗。所有患者均经随访,白天完全自控排尿29例,夜间完全自控排尿23例,6例偶有遗尿,贮尿囊容量220~420 ml,平均350 ml,贮尿囊囊内压1.86~3.92 kPa;13例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所有患者生活能自理或能参加正常工作。说明新膀胱功能训练的重要性,认为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是新膀胱功能训练的关键;做好各种治疗的护理,利于进行新膀胱功能训练;通过原位新膀胱的功能训练,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腹腔镜 乙状结肠膀胱 功能训练
下载PDF
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黏膜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亚文 刘春晓 +3 位作者 郑少波 李虎林 张凤林 周兴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1213-1214,共2页
目的 研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贮尿囊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 10例行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患者 ,按术中、术后 6,12 ,2 4个月 ,取贮尿囊黏膜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2年内 ,光镜下变化不显著。扫描电镜下 ,绒毛变短、倒... 目的 研究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贮尿囊黏膜的超微结构。方法 对 10例行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的患者 ,按术中、术后 6,12 ,2 4个月 ,取贮尿囊黏膜行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 2年内 ,光镜下变化不显著。扫描电镜下 ,绒毛变短、倒伏、间距加宽 ,黏液减少。透射电镜下 ,1年后分裂相增加 ,线粒体、内质网不同程度肿胀。结论 术后肠道贮尿囊黏膜适应外环境 ,超微结构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膀胱 超微结构 贮尿囊黏膜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回肠代输尿管术治疗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东 伊庆同 +2 位作者 张裕庆 朱汝健 龚旻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6,共5页
医源性长段输尿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而原位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处理较为复杂和困难,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仍不失为有效的尿路修复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1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 医源性长段输尿管狭窄临床上并不罕见,而原位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处理较为复杂和困难,采用回肠代输尿管术仍不失为有效的尿路修复重建方式。回顾性分析1例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长段输尿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患者男性,66岁,因浸润性膀胱癌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5月余,术后出现左侧输尿管原位新膀胱吻合处狭窄伴肾积水,遂行左肾穿刺造瘘术1月余。左侧顺行肾盂造影显示左侧输尿管长段狭窄(约10 cm),于2019年1月行开放左侧回肠代输尿管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30 min,术中出血约200 mL,术后4周拔除尿管,术后6周拔除左侧输尿管单J管。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腰痛、发热,复查血清肌酐正常,未出现代谢性并发症。术后70天行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检查显示双侧肾盂及输尿管未见扩张、积液,术后4个月行泌尿系B超检查提示左肾轻度积水、原位新膀胱残余尿20 mL,术后6个月行MRU检查显示左侧肾盂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积液。本病例术后随访期内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肠代输尿管 原位 乙状结肠膀胱 长段输尿管狭窄
下载PDF
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回顾性研究
4
作者 唐振 张言 +2 位作者 韦正树 范永毅 吴明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170-173,共4页
比较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SN)与回肠新膀胱术(IN) 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均行膀胱癌根治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N组(20例)和IN组(27例)的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 比较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SN)与回肠新膀胱术(IN) 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病理诊断为膀胱癌的患者,均行膀胱癌根治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N组(20例)和IN组(27例)的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肠道恢复时间、近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N组的手术时间短于IN组,且SN组在控尿率方面优于IN组,SN组的远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者治疗膀胱癌均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但SN的远期疗效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乙状结肠膀胱 回肠膀胱
下载PDF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25例随访报告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春晓 徐亚文 +2 位作者 周兴 张凤林 李虎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年第4期153-154,共2页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施行该术式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 5例随访 2~ 15个月 ,平均 11.3个月。白天完全自控排尿 2 5例 (10 0...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施行该术式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学、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2 5例随访 2~ 15个月 ,平均 11.3个月。白天完全自控排尿 2 5例 (10 0 % ) ;夜间完全自控排尿 2 4例 (96 .0 % ) ,1例偶有遗尿 ;贮尿囊容量 2 2 0~ 370ml,平均32 0ml;贮尿囊内压力 1.86~ 3.92kPa ,平均 2 .44kPa。IVU及贮尿囊造影示单侧贮尿囊输尿管反流 2例(8.0 % ) ,无肾积水 ;膀胱镜检查 2例 (8.0 % )贮尿囊内出现细沙样结石 ,1例 (4 .0 % )贮尿囊后尿道吻合口狭窄 ,经尿道直视内切开术治愈。 15例 (6 0 .0 % )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 ,肾功能正常 ,1例 (4 .0 % )出现一过性高氯血症。结论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手术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患者生活质量高 ,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 尿路分流 膀胱肿瘤 膀胱
下载PDF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超重肥胖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6
作者 杜建均 莫仁 +4 位作者 李鑫华 朱杰 李鑫 刘春晓 迟宁 《中国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24-129,共6页
背景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部分高危表浅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膀胱容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本研究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超重肥胖男性膀胱癌患者在... 背景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部分高危表浅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加膀胱容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目的本研究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对超重肥胖男性膀胱癌患者在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及尿控方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BMI≤25 kg/m^(2))15例、超重肥胖(BMI>25 kg/m^(2))24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均随访满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控尿能力及术后6个月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超重肥胖组手术时间(331.45±76.43)min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291.67±41.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组患者术后感染及切口并发症6例(25.0%),正常体重组未出现术后感染及切口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两组患者新膀胱最大容量、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昼、夜控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男性超重肥胖患者,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相对安全,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在可接受范围,新膀胱功能良好,控尿率满意,具有正常尿意,是一种可行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超重 肥胖 男性 膀胱
原文传递
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7
作者 常博 侯一凡 +5 位作者 张曼青 张建华 李松 王晨阳 张强强 侯俊清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365-371,共7页
目的:探讨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例接受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归纳,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该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 目的:探讨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例接受保留生殖功能的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归纳,总结临床经验。结果:该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术中保留前列腺外科包膜及双侧精囊,术后随访10个月,未出现肿瘤转移,同时结合术后相关检查,患者的尿控及性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结论:经过严格的术前筛选,对有意愿保留生殖功能的男性膀胱癌患者,行此术式能极大的提高生活质量,但未来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及长时间随访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恶性肿瘤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生殖功能 腹腔镜
下载PDF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应用——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钢 刘春晓 +3 位作者 梁世民 吴保忠 张勇强 杨帝宽 《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42,共2页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接受膀胱肿瘤根治手术的患者行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结果  15例术后随访 2~ 2 5个月 ,平均 12 .3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均无瘤生存 ;术后 4周自...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接受膀胱肿瘤根治手术的患者行膀胱全切、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结果  15例术后随访 2~ 2 5个月 ,平均 12 .3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均无瘤生存 ;术后 4周自主可控排尿 ,白天完全自控排尿 15例 ,夜间完全自控排尿 13例 ,2例偶有遗尿 ;贮尿囊容量 2 80~ 35 0ml,平均 310ml;最大尿流率 13~ 2 5ml s,平均 17ml s ;无输尿管反流及狭窄 ,无贮尿囊后尿道吻合口狭窄 ,肾功能正常。结论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是目前一种方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 膀胱肿瘤 外科治疗 方法
下载PDF
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效果
9
作者 龙振河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8期82-83,共2页
目的:研究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根治性膀胱切... 目的:研究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然后观察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这31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手术,其手术的平均时间为(312.14±102.54)min,其术中的平均出血量为(541.55±201.24)ml。术后其新膀胱的形态、功能及输尿管抗尿液反流的能力均接近正常膀胱。术后,这3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心肺功能衰竭,有1例患者发生肠瘘,有1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9%。术后对这31例患者进行3~12个月的随访显示,其中无患者死亡及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的效果显著,术后其新膀胱的功能良好,且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 根治性膀胱切除 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并发症
下载PDF
全去带乙状结肠可控新膀胱术围手术期护理
10
作者 张丽芳 李湘卫 秦国庆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第2期267-268,共2页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可控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 1 6例行术前良好肠道准备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及缩肛训练等护理。结果 随访 3~ 2 6个月 ,全部患者可控站立排尿 ,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 做好围... 目的 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可控新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 1 6例行术前良好肠道准备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及缩肛训练等护理。结果 随访 3~ 2 6个月 ,全部患者可控站立排尿 ,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护理 ,是保证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乙状结肠可控膀胱 护理措施
下载PDF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吕琼芳 杜合英 +1 位作者 刘明华 张华英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8期16-17,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例膀胱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术后病人均能经尿道自主控尿和排尿,无发生护理并发...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例膀胱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结果术后病人均能经尿道自主控尿和排尿,无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膀胱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效果好。强调术前应耐心、细致做好病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工作,增强病人对手术治疗成功的信心;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减少病人术后发生感染;术后做好管道护理减少吻合口狭窄、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其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腹腔镜 膀胱切除—乙状结肠原位膀胱 护理
下载PDF
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
12
作者 陈嘉萍 翁映君 郑秀莲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23期3237-3240,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一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的有效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一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的手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手术护理情...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一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的有效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一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的手术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手术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器械和巡回护士的配合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总体满意度为100%。结论加强对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一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术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确保手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护理 腹腔镜 膀胱切除一乙状结肠原位代膀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