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9篇文章
< 1 2 2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特性对土质边坡失稳的影响 被引量:223
1
作者 林鸿州 于玉贞 +1 位作者 李广信 彭建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8-204,共7页
通过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来探讨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并以此来选取出合适的雨量预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较易使边坡产生流滑破坏且冲蚀现象较为明显;而低雨强长历时的降雨较易使边坡深层土体... 通过降雨诱发土质边坡失稳的模型试验及已有研究成果来探讨降雨特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并以此来选取出合适的雨量预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降雨较易使边坡产生流滑破坏且冲蚀现象较为明显;而低雨强长历时的降雨较易使边坡深层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增加,因此较易产生滑动型破坏且滑坡体的规模也较大;此外,降雨型滑坡存在"门槛累积雨量"。该研究成果揭示了降雨入渗对边坡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并以此建议采用降雨强度与累积雨量作为雨量预警基准所需的参数,其中降雨强度参数可用时雨量表示,时雨量可用以衡量流滑型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而累积雨量则有助于评估滑动型滑坡的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滑坡 泥石流 入渗 降雨特性 雨量预警基准
下载PDF
容重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影响模拟试验 被引量:197
2
作者 李卓 吴普特 +3 位作者 冯浩 赵西宁 黄俊 庄文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5,共6页
通过人工改变土壤颗粒级配,配制典型砂壤、中壤、黏壤,并设置不同容重水平,用土柱积水入渗模拟了土壤容重对其入渗能力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和促进天然降水转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容重对土壤入渗能力有较大影响。试验土壤入渗能... 通过人工改变土壤颗粒级配,配制典型砂壤、中壤、黏壤,并设置不同容重水平,用土柱积水入渗模拟了土壤容重对其入渗能力的影响,为土壤改良和促进天然降水转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容重对土壤入渗能力有较大影响。试验土壤入渗能力随容重增大递减,3种典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容重均呈对数负相关,砂壤120min累积入渗量与容重呈幂函数负相关,中壤、黏壤则呈线性负相关。考斯加科夫入渗模型中,表征初始入渗速率的参数随容重增大递减,表征入渗能力衰减速度的参数则随容重增大递增,说明土壤初始入渗能力随容重增大递减,入渗能力衰减速度随容重增大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入渗 土壤容重 模型
下载PDF
考虑入渗和蒸发影响的土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07
3
作者 陈守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12,22,共6页
本研究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假定斜坡非饱和土体的水分运动参数及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依赖关系均可根据实验或经验确定。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任意给定的入渗和蒸发边界条件下斜坡土体的瞬态含水率分布及与其相对应的瞬态抗剪强度参数... 本研究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假定斜坡非饱和土体的水分运动参数及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依赖关系均可根据实验或经验确定。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求解任意给定的入渗和蒸发边界条件下斜坡土体的瞬态含水率分布及与其相对应的瞬态抗剪强度参数分布。在此基础上瞬态的斜坡安全因数即可通过常规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求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非饱和土 入渗 蒸发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及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3
4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王克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7,共4页
在防止土壤侵蚀和雨后抑制蒸发的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湿润锋运移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平均入渗率越小,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当初始含... 在防止土壤侵蚀和雨后抑制蒸发的条件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试验,研究了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坡面降雨入渗、湿润锋运移及土壤水分再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越高,产流越快,平均入渗率越小,达到稳定入渗率的时间也越短;当初始含水率均匀分布时,降雨入渗和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面平行坡面垂直向下整体运移,坡面降雨入渗过程可以简化为一维;当初始含水率非均匀分布时,初始含水率越高,再分布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速率越大,但在降雨入渗过程中,湿润锋的运移速率与土体的湿润程度和范围有一定的关系;坡面上方来水(径流)虽然对湿润锋运移速率影响不大,但对入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水分有沿坡向下运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含水率 坡面 土壤水分 湿润锋 入渗 再分布
下载PDF
点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104
5
作者 汪志荣 王文焰 +1 位作者 王全九 张建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9-44,共6页
由不同质地土壤的点源入渗实验 ,得出了在不同滴头流量情况下 ,实际滴灌可以形成两种入渗边界 ,边界一是非充分供水点源入渗边界 ;边界二为变边界积水点源入渗边界 .本文对两种边界条件特点及其滴头流量、灌水时间、湿润锋、含水量分布... 由不同质地土壤的点源入渗实验 ,得出了在不同滴头流量情况下 ,实际滴灌可以形成两种入渗边界 ,边界一是非充分供水点源入渗边界 ;边界二为变边界积水点源入渗边界 .本文对两种边界条件特点及其滴头流量、灌水时间、湿润锋、含水量分布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认为湿润比可以作为确定滴灌灌水参数的指标之一 ,对于实验滴灌的适宜湿润比以小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源 变边界积水 湿润比 入渗 水壤水分
下载PDF
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4
6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3-520,共8页
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降雨入渗及再分布、土壤水量转化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等几方面概述了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研究进展,认为应该把坡面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物理上的连续... 土壤水分是作物生长、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从降雨入渗及再分布、土壤水量转化以及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等几方面概述了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运动与转化研究进展,认为应该把坡面土壤—植物—大气作为一个物理上的连续统一体,以大气水、地表水、植物水和土壤水相互转化过程和机制为基础,研究坡面土壤—植被—大气界面水分运动和转化规律,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区 坡地 土壤水分运动 转化机理 入渗 再分布 水量转化
下载PDF
降雨入渗和产流问题研究的若干进展及评述 被引量:72
7
作者 刘贤赵 康绍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7-62,共6页
20世纪以来,入渗与产流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该文从入渗影响因素、入渗计算与分析、坡地产流、流域产流4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若干成果和进展,并做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 入渗 产流 进展 评述 降雨 水土保持 土壤
下载PDF
黄土中Green-Ampt入渗模型的改进与验证 被引量:86
8
作者 王文焰 汪志荣 +1 位作者 王全九 张建丰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34,共5页
本文根据黄土积水入渗的土壤水分剖面变化特征,仅将饱和层与传导层统一视为饱和区,而将非饱和湿润层的含水量变化视为施加于饱和区的吸力势,从而在具有"活塞模型"之称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基础上,推导得出了适用于黄土区的积... 本文根据黄土积水入渗的土壤水分剖面变化特征,仅将饱和层与传导层统一视为饱和区,而将非饱和湿润层的含水量变化视为施加于饱和区的吸力势,从而在具有"活塞模型"之称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基础上,推导得出了适用于黄土区的积水入渗模型。该模型不仅可计算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深度,而且还可估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状况。经甘肃秦王川地区实测资料的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入渗 模型 验证
下载PDF
生物炭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土壤水分入渗与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81
9
作者 李帅霖 王霞 +3 位作者 王朔 张永旺 王杉杉 上官周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35-144,共10页
研究生物炭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特性的影响,可为旱区农业与生态建设中应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水文特性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该文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生物炭施用方式A(施在表层0-10 cm)、B(施在下层〉10-20... 研究生物炭施用方式及用量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特性的影响,可为旱区农业与生态建设中应用生物炭改良土壤水文特性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该文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生物炭施用方式A(施在表层0-10 cm)、B(施在下层〉10-20 cm)和C(施在耕层0-20 cm)和4种质量添加比例(0、1%、2%和4%)对土壤水分湿润峰、累积入渗量及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的影响受施用方式和用量的共同制约。与对照(不施生物炭)相比,A与C施用方式在1%和2%用量均可以减缓湿润峰运移速度,而较高用量(4%)可以促进湿润峰运移;B施用方式2%用量明显促进湿润峰运移,1%与4%用量无明显影响;以入渗时间50 min为例,A4%能显著增加累积入渗量,增量达对照的10.63%(P〈0.05),而B1%、A1%、C2%、C1%、C4%可显著降低累积入渗量(P〈0.05),减少量分别达对照的13.90%、12.46%、8.49%、5.32%、4.66%,其余处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同一施用方式下,除C2%和C1%外,各处理累积入渗量均随生物质炭用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各处理土壤湿润峰运移距离与时间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且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关系可用Kostiakov入渗经验公式描述,Philip入渗模型可用于描述耕层(0-20 cm)混合生物炭土壤累积入渗量变化过程。各处理35d累积蒸发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A4%可显著增加耕层土壤入渗能力,在改良质地较黏土壤入渗性能时,在土壤表层添加较高用量(4%)生物炭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蒸发 生物炭 入渗 旱地
下载PDF
秸秆隔层与地覆膜盖有效抑制潜水蒸发和土壤返盐 被引量:78
10
作者 赵永敢 王婧 +1 位作者 李玉义 逄焕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09-117,共9页
为了揭示秸秆隔层与地膜覆盖的蓄水控盐机理,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浅层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秸秆隔层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以及结合地膜覆盖对蒸发过程和水盐运移的影响。入渗试验设置了均质土(对照)和秸秆隔层处理,蒸发试验在均质... 为了揭示秸秆隔层与地膜覆盖的蓄水控盐机理,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浅层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秸秆隔层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以及结合地膜覆盖对蒸发过程和水盐运移的影响。入渗试验设置了均质土(对照)和秸秆隔层处理,蒸发试验在均质土和秸秆隔层处理的土表分别增设覆膜和不覆膜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秸秆隔层不但降低了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和湿润锋推进深度,还引起了湿润锋的不稳定性,即优先流现象的出现;2)秸秆隔层能抑制潜水蒸发,对累积蒸发量的抑制率可达75.07%~95.42%;3)秸秆隔层改变了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在入渗过程中可增加土壤含水率,降低土壤含盐量;蒸发过程中可将盐分控制在底土层中,抑制了土壤返盐;4)地膜覆盖可减少土壤水分散失和减弱盐分表聚,而秸秆隔层结合地膜覆盖对潜水蒸发和土壤返盐的抑制效应更强,淡化耕层作用更为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套灌区农田抑盐、保水和合理的耕作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入渗 蒸发 覆膜 水盐运移
下载PDF
坡面降雨入渗产流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8
11
作者 陈力 刘青泉 李家春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67,共7页
本文采用运动波理论和两次改进后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建立了坡面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模型 ,并得到了实验资料的良好验证。运用该模型研究了简单坡面上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规律 ,分析了雨强、土壤初始含水量、渗透系数、坡面阻力 ,以... 本文采用运动波理论和两次改进后的Green Ampt入渗模型建立了坡面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模型 ,并得到了实验资料的良好验证。运用该模型研究了简单坡面上降雨入渗产流的动力学规律 ,分析了雨强、土壤初始含水量、渗透系数、坡面阻力 ,以及坡长、坡度等因素对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规律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渗 产流 坡面 动力学 降雨 数值模拟 水壤水蚀
下载PDF
生物炭对黄土区土壤水分入渗、蒸发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73
12
作者 肖茜 张洪培 +1 位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28-134,共7页
为了揭示生物炭对黄土区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特性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规律及差异,该研究选取黄土区3种典型土壤(风沙土、黄绵土和黑垆土),设置质量分数0、0.5%、1%、2%、3%和5%共6个比例的生物炭梯度,进行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果... 为了揭示生物炭对黄土区不同质地土壤水分入渗、蒸发特性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规律及差异,该研究选取黄土区3种典型土壤(风沙土、黄绵土和黑垆土),设置质量分数0、0.5%、1%、2%、3%和5%共6个比例的生物炭梯度,进行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湿润锋进程与累积入渗量受生物炭添加量及土壤质地的影响。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大,风沙土和黑垆土的水分入渗速度和累积入渗量逐渐降低(P<0.05);黄绵土水分入渗和累积入渗量呈先增大后减缓的趋势(P<0.05)。生物炭未显著影响试验条件下黄绵土和黑垆土的累积蒸发量(30 d),但显著改变了风沙土的蒸发特征,抑制前期蒸发。不同生物炭添加量下,3种土壤的湿润锋运移距离与运移时间均符合幂函数关系;Philip入渗模型可描述添加生物炭土壤水分入渗变化过程。生物炭可减少黄土区3种质地土壤的硝态氮淋溶量,表明适量生物炭添加能够增强土壤氮素固持能力,降低硝态氮淋失及环境风险。该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持水性和降低硝态氮淋失,有利于黄土高原旱地作物的生长;同时该研究可为农田选择合理生物炭施用量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蒸发 生物炭 土壤质地 入渗 硝态氮淋溶
下载PDF
点源供水条件下残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被引量:69
13
作者 李元桥 何文清 +2 位作者 严昌荣 毛丽丽 刘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5-149,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残留地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阐明不同残膜污染水平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试验共设置6个残膜梯度,采用马氏瓶恒压供水175 min,根据时间间隔记录马氏瓶读数和湿润面积,分析不同残膜污染水平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残留地膜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阐明不同残膜污染水平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试验共设置6个残膜梯度,采用马氏瓶恒压供水175 min,根据时间间隔记录马氏瓶读数和湿润面积,分析不同残膜污染水平下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残膜会阻碍土壤湿润锋的运移,残膜量在0-360 kg/hm^2区间时,当湿润锋经过0-10 cm土层,湿润锋横向距离随着残膜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当湿润锋经过10-20 cm土层,横向距离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残膜对湿润锋的垂向运移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但残膜量的多少对湿润锋垂向距离变化没有显著影响。残膜的存在会提高土壤湿润比和稳定入渗率,残膜区土壤湿润体变小,水分滞留在湿润体内,影响水分在土壤中正常运移与分布。当残膜量达到720 kg/hm^2时,残膜区土壤大孔隙比例增加,导致土壤优势流明显,与其他残膜处理相比,湿润锋的运移加快,湿润比和稳定入渗率降低。该研究从土壤水分运移角度阐明了残膜污染危害的过程和机理,为残膜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 入渗 残膜 湿润锋 优势流
下载PDF
黄土坡耕地弃耕后土壤入渗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8
14
作者 陈瑶 张科利 +1 位作者 罗利芳 彭文英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50,共6页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退耕还林是我国在黄土高原推行的水土保持政策。研究弃耕前后土壤入渗的差异,不仅可以为黄土高原实施退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可以为退化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坡耕地弃耕后...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退耕还林是我国在黄土高原推行的水土保持政策。研究弃耕前后土壤入渗的差异,不仅可以为黄土高原实施退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可以为退化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坡耕地弃耕后不同年限的土壤初始入渗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四种处理方法(保留地上草被,除去地上草被,除去结皮,翻耕)对弃耕地进行处理,得出初始入渗过程中,弃耕地入渗能力随年限逐渐恢复;撂荒一、两年的弃耕地受结皮减渗作用影响大;随着弃耕时间的增长,生物结皮减渗作用开始小于地上草被的增渗作用;撂荒12年时,结皮和地上草被都开始起到增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循环 入渗 结皮 地上草被 不同弃耕年限
下载PDF
半干旱典型草原区退耕地土壤结构特征及其对入渗的影响 被引量:60
15
作者 赵勇钢 赵世伟 +1 位作者 曹丽花 梁向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20,共7页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径流和侵蚀过程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试验样地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坡耕地、退耕6a、退耕11a(前8a放牧,后3a禁牧)和退耕16a坡地,室内测定土壤结构指标,野外采用基于径流-入流-产流方法的新型降雨仪器在17、43... 坡地土壤降雨入渗、径流和侵蚀过程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试验样地为宁夏固原云雾山自然保护区的坡耕地、退耕6a、退耕11a(前8a放牧,后3a禁牧)和退耕16a坡地,室内测定土壤结构指标,野外采用基于径流-入流-产流方法的新型降雨仪器在17、43和56mm/h雨强下观测坡地土壤的入渗性能,分析土壤结构特征对入渗的影响。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指标、孔隙性指标和分形维数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结构孔隙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模拟降雨结果显示,随着雨强的增大,退耕地的土壤入渗率增加,但坡耕地反而降低。退耕11a样地受放牧牲畜践踏影响,入渗性能最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17mm/h和56mm/h雨强下,影响土壤稳定入渗率的土壤结构因子主要是容重和有机碳含量,而在43mm/h雨强下主要是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孔隙状况的差异致使土壤结构特征不同,从而对入渗性能和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地 土壤结构特征 雨强 入渗
下载PDF
滴灌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数值算法 被引量:43
16
作者 李光永 曾德超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6,共6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地表点源滴灌土壤水分入渗湿润体特征值的通用数值方法.经过无量纲变换,将地表点源滴灌土壤水分入渗方程转换为无量纲方程.采用VanGenuchter函数表征有效含水量与压力水头间的关系和相对水力传导...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地表点源滴灌土壤水分入渗湿润体特征值的通用数值方法.经过无量纲变换,将地表点源滴灌土壤水分入渗方程转换为无量纲方程.采用VanGenuchter函数表征有效含水量与压力水头间的关系和相对水力传导率与压力水头间的关系.无量纲数值解仅依赖于无量纲滴头流量和无量纲入渗时间.通用数值计算得到了数值解的验证,并将通用数值计算结果图形化,使用者仅根据本文提供的图形和易测的土壤参数,经过量纳转换和简单的计算,便可获得具体条件下湿润体特征值,而不需进行费时和对土壤参数有严格要求的数值计算,使得数值解具有了分析解的某些特征,计算简捷,更便于在实际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入渗 土壤 湿润体 数值算法 灌溉
下载PDF
沙坡头人工植被区微生物结皮对地表蒸发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5
17
作者 刘立超 李守中 +2 位作者 宋耀选 张志山 李新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1-195,共5页
微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水文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微生物结皮在地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利用微型Lysimeter对沙坡头地区几种典型微生物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过程进行了试验观测,... 微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水文过程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对微生物结皮在地表蒸发过程中的作用存在较大的争议。笔者利用微型Lysimeter对沙坡头地区几种典型微生物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过程进行了试验观测,并与水面蒸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结皮和流沙地表的蒸发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的蒸发阶段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总的说来,发育良好的苔藓结皮导致相对较少的无效降水,但在更长的时间维持较高的蒸发速率;流沙和初步发育的降尘结皮导致了较多的无效降水,但由于降水的入渗深度相对较深,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蒸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结皮 人工植被 沙地 沙坡头 干旱半干旱地区 发育 入渗 地表 降水 水面蒸发
下载PDF
不同轮耕模式对旱地土壤结构及入渗蓄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3
18
作者 侯贤清 贾志宽 +4 位作者 韩清芳 孙红霞 王维 聂俊峰 杨宝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4,共10页
为了探索免耕与深松隔年轮耕对土壤结构及入渗蓄水性能的影响,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与连年翻耕3种耕作模式,对土壤体积质量、团聚体、入渗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连... 为了探索免耕与深松隔年轮耕对土壤结构及入渗蓄水性能的影响,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采用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与连年翻耕3种耕作模式,对土壤体积质量、团聚体、入渗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连年翻耕相比,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处理使0~60cm各土层土壤体积质量平均降低3.5%、6.2%(P<0.05);使0~20cm土层>0.25m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平均分别增加10.3%(P<0.05)和20.3%(P<0.01),>20~40cm土层分别平均增加17.2%(P<0.05)和23.6%(P<0.01)。免耕/深松/免耕处理0~10cm和>30~40cm土层的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率分别比连年翻耕提高35.1%和45.8%(P<0.05),深松/免耕/深松处理>10~20cm和>20~30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稳定率分别提高101.7%和61.7%(P<0.01)。不同轮耕模式显著增强了土壤的入渗性能,提高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及降水利用率,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免耕/深松处理降雨入渗率较连年翻耕分别提高35.2%和15.3%(P<0.05),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7.2%和7.7%(P<0.05),降水生产效率平均提高9.6%和10.7%(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入渗 轮耕模式 水分利用效率 宁南旱区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增加土壤降雨入渗减少侵蚀的模拟试验研究Ⅱ.侵蚀 被引量:56
19
作者 雷廷武 唐泽军 +1 位作者 张晴雯 赵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1-406,共6页
土壤侵蚀和雨水的流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农业发展乃至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两个主要因素。聚丙烯酰胺 (PAM ,Polyacrylamide)对土壤的性质有着明显的改进作用 ,PAM具有良好的黏结力 ,能有效改良土壤的表层结构 ,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 土壤侵蚀和雨水的流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农业发展乃至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两个主要因素。聚丙烯酰胺 (PAM ,Polyacrylamide)对土壤的性质有着明显的改进作用 ,PAM具有良好的黏结力 ,能有效改良土壤的表层结构 ,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增加土壤的入渗率 ,减少土壤侵蚀。本文试图通过人工降雨模拟实验 ,获得不同的PAM的使用量及覆盖率与土壤侵蚀量在不同的雨强、不同的坡度条件下的关系。实验表明 ,经PAM处理后土壤的入渗性能和抗侵蚀的性能都有所提高 ,PAM能明显地黏结着土壤表面的颗粒 ,形成大的团聚体 ,阻碍土壤结皮的形成 ,减少土壤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土壤 降雨 入渗 侵蚀 封闭 结皮 产沙量 土壤侵蚀
下载PDF
非充分供水条件下滴灌入渗的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47
20
作者 李毅 王文焰 +2 位作者 王全九 邵明安 来剑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滴灌入渗结束时的水盐特征是覆膜滴灌蒸发的初始条件,近年来覆膜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使研究覆膜灌溉的水盐特征很有必要。通过非充分供水条件下滴灌入渗的三维水盐运移实验,分析了湿润锋运移的函数特征和椭圆方程,并对径向含水率剖面... 滴灌入渗结束时的水盐特征是覆膜滴灌蒸发的初始条件,近年来覆膜种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使研究覆膜灌溉的水盐特征很有必要。通过非充分供水条件下滴灌入渗的三维水盐运移实验,分析了湿润锋运移的函数特征和椭圆方程,并对径向含水率剖面进行了研究。基于水分特征,分析了入渗中径向含盐率、径向浓度和径向Na+浓度剖面,并做出了相应水盐特征的等值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入渗 水盐运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