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复方冲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和膜分子CD35和CD58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代喜平 王运律 +3 位作者 朱宇清 应平平 胡琦 吴正翔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 免疫黏附功能 膜分子 CD35 CD58 基因表达 免疫分子 补肾复方冲剂
下载PDF
恒河猴和食蟹猴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程树军 黄韧 秦瑶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1,共3页
通过对 1 0 9只恒河猴和 87只食蟹猴的红细胞C3 bR花环 (RBC C3 bR花环 )和免疫复合物花环(RBC IC花环 )进行检测 ,分析和比较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结果 ,恒河猴的RBC C3 bR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分别为 1 8.3 7%±... 通过对 1 0 9只恒河猴和 87只食蟹猴的红细胞C3 bR花环 (RBC C3 bR花环 )和免疫复合物花环(RBC IC花环 )进行检测 ,分析和比较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结果 ,恒河猴的RBC C3 bR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分别为 1 8.3 7%± 4.45 %和 4.3 4%± 2 .2 4% ,食蟹猴的RBC C3 bR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分别为 1 7.88%± 4.63 %和 5 .3 7%± 2 .0 1 %。经统计分析 ,恒河猴不同年龄组RBC C3 bR和RBC IC花环率无明显差异 ;食蟹猴RBC C3 bR花环率成年组最高 ,RBC IC花环率老年组最低。多数年龄段 2种猴的RBC C3 bR花环率和RBC IC花环率与性别无关。少数年龄段的食蟹猴RBC C3 bR花环率较恒河猴高 ,而多数年龄段的食蟹猴R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食蟹猴 红细胞 免疫黏附功能
下载PDF
麻醉类镇痛药及吸入麻醉药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唐建国 朋立超 潜张海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2期241-242,245,共3页
摘要 目的:研究常用麻醉类镇痛药及吸人麻醉药物对离体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6只.取抗凝血制备成所需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1倍、2倍、4倍及8倍临床血药浓度的麻醉类镇痛药共同孵育或通入0.5、1.O、2.... 摘要 目的:研究常用麻醉类镇痛药及吸人麻醉药物对离体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6只.取抗凝血制备成所需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1倍、2倍、4倍及8倍临床血药浓度的麻醉类镇痛药共同孵育或通入0.5、1.O、2.O、3.0MAC的吸人麻醉药后,加入补体致敏酵母菌或用自身血浆作为补体来源致敏的肿瘤细胞,测定红细胞一酵母菌花环率(RYRR)和肿瘤细胞一红细胞花环率(TRRR)。结果:麻醉类镇痛药中临床血药浓度及以上浓度的哌替啶、2倍以上临床血药浓度的吗啡能明显降低RYRR和TRRR(P<O.05,P<O.01),芬太尼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吸人麻醉药氨氟醚、异氟醚和地氟醚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无明显影响(P>o.05)。结论:部分麻醉类镇痛药可通过与红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直接作用而对鼠离体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起明显抑制作用,研究的3种吸人麻醉药由于较少干扰红细胞细胞结构和代谢。因而对红细胞免疫黏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类镇痛药 吸入麻醉药 红细胞 免疫黏附功能 肿瘤细胞
下载PDF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顾岚 蒋瑾瑾 +2 位作者 苏渊 吴莉 何威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2-413,共2页
目的从红细胞免疫角度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检测31例非IgA肾病,24例IgA肾病(IgAN)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作为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 目的从红细胞免疫角度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检测31例非IgA肾病,24例IgA肾病(IgAN)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作为检测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差异不显著;2.作为检测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肿瘤粒细胞花环率(TNR)、肿瘤淋巴细胞花环率(TLR)均较对照组降低;3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下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紊乱可能是MsPGN的发病机制之一,提高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可能为临床治疗MsPGN提供新思路。RCR、RICR、TRR、TNR、TLR均可作为判断病情、疗效、预后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 红细胞 白细胞 免疫黏附功能
下载PDF
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傅金瑞 王高升(审校)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1年第1期51-52,45,共3页
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erythrocyte complement receptortype 1,E—CR1)介导红细胞的免疫黏附作用,在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发挥主要功能。1953年,Nelson发现人类红细胞可与特异调理过的梅毒螺旋体或肺炎双球菌结合,称此为免疫... 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erythrocyte complement receptortype 1,E—CR1)介导红细胞的免疫黏附作用,在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发挥主要功能。1953年,Nelson发现人类红细胞可与特异调理过的梅毒螺旋体或肺炎双球菌结合,称此为免疫黏附,并推测红细胞膜上存在免疫黏附受体。1963年,Nishioka^121又证实了这种人类红细胞所具有的免疫黏附功能是通过C3受体实现的。197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补体受体 红细胞膜 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黏附功能 肺炎双球菌 梅毒螺旋体 黏附作用 黏附受体
下载PDF
“补天”中药静脉制剂对急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惠敏 赵玉娟 +1 位作者 吴胜群 刘宏胜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0-71,共2页
[目的]完成以“当归补血汤”为主要方药的“补天”中药静脉制剂的纯化与精制,并证明该制剂对急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的作用。[方法]中药制备按照静脉制剂方法进行,并采用高效液相法对主要成分进行质控,将精制中药对急性贫血... [目的]完成以“当归补血汤”为主要方药的“补天”中药静脉制剂的纯化与精制,并证明该制剂对急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的作用。[方法]中药制备按照静脉制剂方法进行,并采用高效液相法对主要成分进行质控,将精制中药对急性贫血大鼠进行实验性治疗,并测定红细胞数及RBC-C3B,RBC-ICR。[结果]发现“补天”静脉制剂可以增快红细胞增长速度,加速贫血的纠正,并可以提高红细胞的免疫黏附功能。[结论]“补天”中药制剂可以增加急性贫血大鼠部分红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静脉制剂 贫血 大鼠 急性 功能影响 红细胞免疫功能 RBC-C3B RBC-ICR 免疫黏附功能 当归补血汤 高效液相法 实验性治疗 制剂方法 中药制备 主要成分 红细胞数 增长速度 中药制剂 中药对 精制
下载PDF
高脂血症对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变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鸿林 沈昊 +3 位作者 范国红 李琼 钱雄杰 沈国荣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高脂血症患者(高脂血症组)47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9例,对两组EIIAF采用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全自动日立生化仪对两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高脂血症患者(高脂血症组)47例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49例,对两组EIIAF采用快速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以全自动日立生化仪对两组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高脂血症组EIIAF%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增高者与健康对照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酰甘油(TG)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者与健康对照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低于健康对照组,高脂血症是影响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红细胞 免疫黏附功能
下载PDF
镇痛分娩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张丽文 吴芸 +2 位作者 庄婵娟 曹时珍 陈亚萍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3期422-424,共3页
目的 :研究镇痛分娩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期望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先露初产妇 90例 ,随机分为镇痛分娩组 (A)和非镇痛分娩组 (N) ,分别在产前、宫口 3cm、胎儿娩出、产后 2 4h、产后 4 8h采静脉... 目的 :研究镇痛分娩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期望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先露初产妇 90例 ,随机分为镇痛分娩组 (A)和非镇痛分娩组 (N) ,分别在产前、宫口 3cm、胎儿娩出、产后 2 4h、产后 4 8h采静脉血 ,检测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 (RY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ICRR)、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 (TRRR)、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 (RF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 (RFIR)。去除剖宫产分娩及产钳助产分娩 ,成功阴道分娩A组及N组各 18例。结果 :产前及宫口 3cm时各检测值无明显变化 ,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胎儿娩出时两组RYRR、TRRR、RFER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RICRR、RFIR明显增加 (P <0 .0 5 ,P <0 .0 1) ,但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产后 2 4h ,A组各指标已基本恢复至基础值 ,两组组间差异显著 (P <0 .0 5 ,P <0 .0 1) ;产后 4 8h两组各指标恢复至产前水平。结论 :镇痛分娩能显著改善分娩疼痛应激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分娩 产妇 红细胞 免疫黏附功能 调节因子 阴道分娩
下载PDF
静脉麻醉药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建国 薛张纲 缪长虹 《麻醉与监护论坛》 2003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研究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对离体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6只,取抗凝血制备成所需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临床血药浓度、2倍、4倍及9倍临床血药浓度的各研究麻醉药物孵育后,加入补体致敏酵母菌或... 目的:研究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对离体鼠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6只,取抗凝血制备成所需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临床血药浓度、2倍、4倍及9倍临床血药浓度的各研究麻醉药物孵育后,加入补体致敏酵母菌或用自身血浆作为补体来源致敏的肿瘤细胞,测定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RYRR)和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TRRR)。结果:临床血药浓度及以上浓度的硫喷妥钠及2倍以上临床血药浓度的氯胺酮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P<0.01),异丙酚、咪唑安定及依托咪酯对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部分静脉麻醉药可通过多种途径干扰红细胞细胞结构和代谢,对鼠离体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起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 红细胞 免疫黏附功能 红细胞悬液 血药浓度
下载PDF
感染因素对新生儿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岩 顾岚 +2 位作者 宋国英 张洁 李军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118-1119,共2页
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对新生儿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南通大学附属吴江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5例存在各种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用花环法测定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同时选择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有感染... 目的探讨感染因素对新生儿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南通大学附属吴江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5例存在各种感染的患儿作为观察组,用花环法测定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同时选择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有感染因素的患儿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9.28±3.44)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5,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时,其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红细胞 免疫黏附功能 新生儿
原文传递
SARS定点医院工作人员红细胞CR1数量及EIIAF的变化
11
作者 刘西秦 王海滨 +10 位作者 李进 李庆虹 赵敬昌 姜平 刘立明 吕宏宇 杨艳 张晶 鞠连才 史佳彬 马洪滨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3-474,共2页
关键词 SARS 定点医院 工作人员 红细胞CR1量 EIIAF 免疫黏附功能
原文传递
血浆高胆红素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2
作者 杨鸿林 沈昊 +2 位作者 钱雄杰 钮丽萍 沈国荣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180-1181,共2页
目的研究血浆高胆红素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状态变化,探讨引起EIIAF变化可能的影响原因。方法以检测RBC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将1μl离心沉淀的RBC和100μl自身血浆与150μl定量的靶细胞混合,37℃水浴30 min。1个... 目的研究血浆高胆红素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状态变化,探讨引起EIIAF变化可能的影响原因。方法以检测RBC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快速检测方法,将1μl离心沉淀的RBC和100μl自身血浆与150μl定量的靶细胞混合,37℃水浴30 min。1个结合5个或以上RBC的靶细胞为一个黏附功能单位,计算黏附率。结果在56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EIIAF低于35例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间EIIAF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RBC免疫黏附功能低于正常人,并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高胆红素 红细胞 免疫黏附功能
下载PDF
高锌对雏鸡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崔恒敏 赵翠燕 +2 位作者 黎得兵 彭西 邓俊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0-245,共6页
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200只随机分为4组, Ⅰ组( 基础日粮,Zn 100 mg/kg)、Ⅱ组(基础日粮+Zn 1 400mg/kg)、Ⅲ组(基础日粮+Zn 1 900 mg/kg)和Ⅳ组(基础日粮+Zn 2 400 mg/kg),试验期 7 周。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减少,淋巴... 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200只随机分为4组, Ⅰ组( 基础日粮,Zn 100 mg/kg)、Ⅱ组(基础日粮+Zn 1 400mg/kg)、Ⅲ组(基础日粮+Zn 1 900 mg/kg)和Ⅳ组(基础日粮+Zn 2 400 mg/kg),试验期 7 周。病理组织学观察可见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减少,淋巴滤泡形成较少,其皮质变薄、髓质增宽并可见髓质部淋巴细胞减少。淋巴器官发育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分裂增殖受抑,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成熟率显著降低并引起其亚群 CD4 、CD8 数量和组成的变化,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降低;雏鸡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下降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升高,引起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降低。结果表明,日粮高锌可致雏鸡免疫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减少 病理组织学观察 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淋巴滤泡 C3B受体花环率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雏鸡 基础日粮 高锌
下载PDF
中药复方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及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余树民 甘梦 +4 位作者 左之才 崔恒敏 彭西 王娅 邓俊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32,40,共7页
【目的】评价自拟中药复方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试验组免疫抑制小鼠分别按20,10和5g/kg剂量灌胃自拟中药复方,同时设置模型对照组(... 【目的】评价自拟中药复方对免疫抑制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试验组免疫抑制小鼠分别按20,10和5g/kg剂量灌胃自拟中药复方,同时设置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健康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和黄芪多糖对照组(灌胃剂量66mg/kg),连续7d,试验第0,3,7天采集血样,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测定小鼠血细胞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L-2、IgG、IgM、IL-4和IFN-γ含量,并计算IL-4/IFN-γ,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C3b 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ICR)试验分析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结果】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mg/kg,1次/d,连用3d)成功建立了免疫抑制小鼠模型。所用中药复方和黄芪多糖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小鼠WBC,其中以10和20g/kg剂量中药复方效果显著;10和20g/kg剂量中药复方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IgG和IgM含量,提高或恢复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血清中IL-2含量,并可促进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血清IL-4和IFN-γ含量、IL-4/IFN-γ、红细胞C3b RR率恢复至健康小鼠水平;所用中药复方和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红细胞ICR率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自拟中药复方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生成,对环磷酰胺介导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其中以10g/kg剂量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免疫抑制小鼠 细胞因子 免疫球蛋白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下载PDF
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海滨 刘立明 +9 位作者 鞠连才 李永利 陈小倩 马洪滨 毛远丽 刘佳 杨静 洪炜 郭静霞 崔恩博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 研究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innateimmuneadhesionfunction ,EIIAF)的变化及与红细胞CR1数量、循环补体C3、C4及免疫复合物含量等变化之间的关系 ,探讨引起EIIAF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 EIIAF检测 :将 10 0 ... 目的 研究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erythrocyteinnateimmuneadhesionfunction ,EIIAF)的变化及与红细胞CR1数量、循环补体C3、C4及免疫复合物含量等变化之间的关系 ,探讨引起EIIAF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 EIIAF检测 :将 10 0 μl枸橼酸钠抗凝的待测病人血浆和 1μl离心沉淀红细胞 ,直接加到 15 0 μl定量分装的靶细胞管中 ,充分混匀 ,37℃水浴 30min ,结合 5个或以上红细胞的靶细胞为 1个黏附单位 ,计算黏附率。正常人血浆和红细胞与病人红细胞和血浆互换试验 :洗涤病人红细胞 ,与正常人血浆进行EIIAF检测 ,同时将正常人红细胞与病人血浆进行EIIAF检测作为对照。红细胞补体Ⅰ型受体 (CR1)定量测定 :采用细胞酶免法。补体C3、C4含量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采用凝集法。结果  6 5例SARS患者在出现发热等临床症状 1~ 3d内EIIAF即不同程度地下降 ,EIIAF的下降程度与患者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及肺部炎症渗出的程度密切相关。重症SARS和因呼吸窘迫综合症死亡的患者其EIIAF接近完全消失 ;肺部阴影全部吸收时EIIAF回升到正常水平 ,并一过性地高于自身正常水平 ,然后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正常人红细胞在SARS病人血浆中的EIIAF明显受到抑制 ,病人红细胞在正常人血浆中的EIIAF无明显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红细胞 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细胞因子 抗体
原文传递
缺血性中风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测定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郭聂涛 何庭宇 杜宜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与红细胞免疫黏附 (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检测 14 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 (包括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的 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 ,缺血... 目的 :探讨缺血性中风与红细胞免疫黏附 (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 :检测 14 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 (包括脑梗死、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的 RCIA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 ,缺血性中风患者红细胞受体花环率 (RBC C3b RR)明显降低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RBC ICR)明显升高 ;血液流变学呈高凝血症和 (或 )红细胞聚集症。相关分析显示 ,脑梗死、脑栓塞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脑血栓的全血高切黏度与 RBC ICR呈正相关。结论 :不同类型缺血性中风患者均存在 RCIA功能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 ,且是缺血性中风病理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血液流变学 测定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及红细胞膜CR_1分子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变化及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与肝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30名健康体检者(G组)和确诊的28例急性肝炎患者(A组)、32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18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癌患者(D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E组)的RNIAF、红细胞膜CR1分子数量表达、血清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观察各组肝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RNAIF、CR1、CHE、PTA的变化。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RNIAF及CR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F值分别为17.79、17.28,P均<0.01),而以重型肝炎为著(q值分别为12.57、12.06,P均<0.05)。肝病病情好转者,其RNIAF逐渐回升;病情无好转或恶化者,RNIAF逐渐下降,其敏感性高于CR1、CHE及PTA(P>0.05)。结论RNIAF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临床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红细胞膜 肝病患者 CR1 临床意义 分子测定 分子数量表达 凝血酶原活动度 慢性肝炎患者 重型肝炎患者 血清胆碱酯酶 健康体检者 肝硬化患者 肝癌患者 治疗过程 急性肝炎 正常对照 疾病发生 参考指标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围术期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波 任辉 +3 位作者 王洪波 赵新 李志伟 张培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R N IA F)的变化。方法:40例病人分为两组,3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例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d、术后3d及术后7d抽取静脉血,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R N IA F)的变化。方法:40例病人分为两组,30例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例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d、术后3d及术后7d抽取静脉血,采用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天然免疫黏附肿瘤细胞的方法测定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结果:围手术期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不同程度低于正常人群(P<0.05);随着肝硬化C hild A、C hild B、C hild C分级依次加重;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麻醉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R N IA F水平显著性下降(P<0.05)。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与水平相关。结论: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可以作为判断肝病围手术期病情发展变化的指标,对判断手术后病情发展、肝功能和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红细胞 麻醉 手术 细胞黏附 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 肝硬化患者 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 围术期 功能异常
下载PDF
百色地区壮族及汉族β-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印蕾 覃志坚 +2 位作者 农乐根 唐任光 龙显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百色地区壮族及汉族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及CR1黏附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RFLP)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法分别测定β-地贫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和CR1的数量,并与正... 目的探讨百色地区壮族及汉族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及CR1黏附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RFLP)和酵母菌花环试验法分别测定β-地贫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和CR1的数量,并与正常壮族及汉族人群组作比较。结果β-地贫壮族患者中HH型占41.8%(33/79),HL型占20.3%(16/79),LL型占38.0%(30/79);β-地贫汉族患者中HH型占54.8%(17/31),HL型占45.2%(14/31),LL型0%(0/31);健康壮族人群组HH型占36.7%(44/120),HL型占30.0%(36/120),LL型占33.3%(40/120);健康汉族人群组HH型占55.0%(55/100),HL型占40.0%(40/100),LL型占5.0%(5/100);β-地贫壮族患者RBC-CRIR为(10.11±1.05)%,β-地贫汉族患者组为RBC-CRIR为(11.27±1.12)%,健康壮族人群组为(27.36±1.19)%;健康汉族人群组为(26.72±1.29)%。其中,β-地贫壮族患者HL型明显低于β-地贫汉族患者(P<0.01);β-地贫壮族患者LL型明显高于β-地贫汉族患者(P<0.01);健康壮族组LL型明显高于健康汉族人群(P<0.01);而HH型和HL型在健康壮族及汉族人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红细胞CR1基因LL型在β-地贫患者和壮族人群有较高的表达。且β-地贫患者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降低,提示β-地贫的发病率在广西百色地区具有民族性,即壮族人群发病率高于汉族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地中海贫血红细胞CRI基因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下载PDF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对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RNIAF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铁成 杨忠燕 沈铎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某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RNIAF)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某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麻醉诱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托咪酯麻醉诱导。比较2组患者实施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插管时(T_(1))、插管后3 min(T_(2))、插管后10 min(T_(3))等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RNIAF指数、术后苏醒质量指标[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血氧饱和度(SpO_(2))]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_(1)、T_(2)、T_(3)时间点HR、MAP、SBP、D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IS及RNIAF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Sp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有助于维持患者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及保护患者RNIAF,且对患者术后苏醒质量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丙泊酚 全麻诱导 血流动力学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