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坚 张仁元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2例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行AE1/AE3、细胞角蛋白(CK)5、CK7、CK8、CK20、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5、CD10、... 目的探讨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和组织发生。方法对2例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行AE1/AE3、细胞角蛋白(CK)5、CK7、CK8、CK20、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5、CD10、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结蛋白、CD34、S-100蛋白、CD57、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和CD99标记。结果两例均发生于男性,年龄分别为20岁和40岁,因发现胸骨柄上缘肿块6个月和左锁骨上肿块2个多月就诊。肿块呈球形和卵圆形,边界清楚,最大直径分别为5cm和3cm,切面呈灰白色,质地柔软。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熟的脂肪细胞3种成分混合组成。梭形细胞成分在2例中分别占到85%和70%,形态上类似纤维母细胞,多呈束状、编织状或席纹状排列。上皮细胞成分在两例中均占10%左右,形态上以非角化性鳞状上皮为主,可呈实性的小岛屿状、类似造釉细胞瘤的条索状和扩张的囊肿样排列,部分区域显示腺样分化,可见腺管形成。上皮细胞和梭形细胞在形态上有移行。成熟的脂肪组织呈不规则性分布,在两例肿瘤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20%。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上皮细胞表达AE1/AE3、CK5、CK7、CK8和EMA,梭形细胞除CK外还表达波形蛋白、CD10和CD34,并部分表达α-SMA和calponin。两种细胞成分均不表达CK20、CD5、TTF-1、结蛋白、S-100蛋白、CD57、GFAP和CD99。结论异位错构瘤性胸腺瘤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锁骨上和胸锁关节附近软组织内的良性肿瘤,是一种由上皮和肌上皮组成的混合性肿瘤,可能起自于His颈窦,采用鳃原基混合瘤来命名或许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性 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临床病理学观察 胸腺瘤 异位 免疫组织化学lsab calponin AE1/AE3 S-100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临床病理学特征 甲状腺转录因子 梭形细胞 细胞成分 CK20
原文传递
药物流产出血者刮宫组织中孕酮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元晶 许晴 +1 位作者 诸定寿 房敬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05-106,共2页
为研究孕酮受体 (PR)与米非司酮抗早孕出血残留蜕膜和绒毛的关系 ,用免疫细胞化学LSAB法显示出血后刮出组织 ( 1 9例 )中的PR。发现PR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多呈阳性或强阳性 ,在残留... 为研究孕酮受体 (PR)与米非司酮抗早孕出血残留蜕膜和绒毛的关系 ,用免疫细胞化学LSAB法显示出血后刮出组织 ( 1 9例 )中的PR。发现PR在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多呈阳性或强阳性 ,在残留绒毛呈弱阳性 ,而在残留蜕膜细胞多为阴性。PR在子宫内膜和残留蜕膜中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提示药流后蜕膜和绒毛残留与蜕膜中孕酮受体无关 ,而内膜中孕酮受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阴道出血 刮宫组织 孕酮受体 米非司酮 免疫组织化学lsab
下载PDF
FAK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红军 丁彦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663-665,共3页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分化、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6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FAK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分化、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60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FAK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42.553,P=0.000),低分化癌组织较高分化、中分化组织中FAK的表达水平高(χ2=4.848,P=0.028),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χ2=11.518,P=0.001),有淋巴结转移较无转移的组织的表达水平高(χ2=9.613,P=0.002).结论:FAK可能既是一种转化相关酶又是一种演变相关酶.FAK的表达量可作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大肠癌 癌旁组织 细胞分化 临床意义 肿瘤生物学 免疫组织化学lsab
下载PDF
EGFR、PCNA、N-myc和P16基因蛋白产物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5
4
作者 买买提力 张巍 +6 位作者 郭怀荣 鲍遇海 柳琛 石鑫 薛少杰 阿布里米提 陈昭伦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EGFR、Nmyc、PCNA和P16基因在髓母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病理分型和年龄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四种基因蛋白的产物在41例人脑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与髓母细胞瘤... 目的探讨EGFR、Nmyc、PCNA和P16基因在髓母细胞瘤发生中的作用,以及上述基因蛋白检测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病理分型和年龄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四种基因蛋白的产物在41例人脑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分析与髓母细胞瘤病理分型和年龄间的关系。结果EGFR、Nmyc和PCNA蛋白在髓母细胞瘤中高度表达,P16蛋白有明显的缺失,分别为56.10%、60.98%、65.89%、58.54%。EGRF蛋白在两种主要病理类型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蛋白在两组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四种基因在髓母细胞瘤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EGFR和P16蛋白的检测对病理分型和预后判断有临床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EGFR myc 蛋白产物 免疫组织化学lsab P16蛋白 病理分型 脑髓母细胞瘤 PCNA蛋白 不同年龄组 蛋白检测 临床意义 基因蛋白 表达差异 病理类型 应用意义 预后判断 统计学 F蛋白
原文传递
MVD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转移中的意义
5
作者 周天保 盛茂鑫 +1 位作者 傅华群 杨爱国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30-31,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 (Labelledstreptavidinbiotin链酶卵白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 )对 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 目的 :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 (Labelledstreptavidinbiotin链酶卵白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 )对 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 2 0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后的石蜡标本组织中的VEGF表达及MVD进行检测。在 40 0倍视野下选择 5个最密集区 ,计算MVD数量 ,取其均数。结果 :(1)MVD在HCC组织中比癌旁组织明显增高 (P <0 .0 1) ;(2 )在HCC中 ,有转移者及包膜不完整者M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包膜完整者 (P <0 .0 5 ) ;(3)大肿瘤 (直径 >5cm)与小肿瘤 (直径≤ 5cm)者MV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MVD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定HCC生长、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微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lsab
下载PDF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边缘征与VEGF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白汉林 周翔平 +1 位作者 廖方义 余建群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9-1330,共2页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NSCLC)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与其边缘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采用高分辨CT观察4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边缘征,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LSAB法测定癌组织标本的VEGF基因表达水平,并对其相...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NSCLC)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与其边缘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采用高分辨CT观察4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边缘征,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LSAB法测定癌组织标本的VEGF基因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周围型NSCLC的深分叶征和棘突征与VEGF基因表达水平有关。结论具有深分叶征和棘突征的周围型NSCLC恶性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lsab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在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
7
作者 李丹 李甘地 +3 位作者 刘卫平 李俸媛 张文燕 廖殿英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BSAP)/Pax-5在淋巴瘤的表达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按200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收集10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滤泡型淋巴瘤(FL)、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 目的探讨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BSAP)/Pax-5在淋巴瘤的表达情况及应用价值。方法按200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收集102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例滤泡型淋巴瘤(FL)、3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1例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的霍奇金淋巴瘤(NLPHL)、10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和10例浆细胞瘤,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同步检测比较BSAP与CD20的表达情况。结果102例DLBCL全部表达CD20,100例表达BSAP,3例FL、3例MALT淋巴瘤和1例NLPHLBSAP和CD20全部阳性表达,10例ALCL、10例浆细胞瘤BSAP和CD20全部阴性表达。BSAP与CD2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SAP/Pax-5是一种新的B细胞标记,阳性信号定位于细胞核,抗BSAP抗体在常规外科病理诊断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特异性激活蛋白 PAX-5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lsab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MALT淋巴瘤 组织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淋巴细胞为主型 BSAP CD20 造血组织肿瘤 滤泡型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
原文传递
NM23-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石光锋 王晓霜 丁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3-243,共1页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lsab NM23-H1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