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 被引量:210
1
作者 《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编写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7-239,共3页
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是乳腺癌中重要的预后因子和预测因子。ER、PR表达水平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ER、PR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其检测结果将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孕激素受体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指南 预测因子 雌激素受体 预后因子
原文传递
实体肿瘤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33
2
作者 国家病理质控中心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 +4 位作者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 师晓华 应建明 梁智勇 步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0-718,共9页
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一个新的里程碑,需借助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来筛选适宜人群和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表达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现阶段,已有多种抗PD-1/PD-L1免疫治疗药... 免疫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一个新的里程碑,需借助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来筛选适宜人群和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其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1(PD-L1)表达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现阶段,已有多种抗PD-1/PD-L1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不同类型免疫治疗药物对应的PD-L1检测抗体克隆/试剂盒不尽相同,检测评估的细胞类型不尽相同,与疗效相关的PD-L1阳性判读阈值亦不尽相同,但部分肿瘤中对PD-L1的检测具有共同特点。本共识拟从PD-L1在实体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过程、PD-L1不同克隆号抗体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研究及实验室自建检测等方面进行概述,为指导不同类型实体肿瘤中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抗体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治疗 免疫治疗 生物标志物 专家共识 细胞类型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32
3
作者 林冬梅 陆舜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33-740,共8页
1引言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在晚期肺癌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该领域的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获益。虽然对于免疫治疗适宜人群... 1引言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在晚期肺癌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该领域的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获益。虽然对于免疫治疗适宜人群筛选和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但PD-L1仍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简称免疫组化)检测是评估肿瘤组织PD-L1表达状态的一种有效且最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等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以识别或辅助预测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预测 免疫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肺癌 IHC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共识 被引量:26
4
作者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共识》编写组 高颖 +5 位作者 庞钧译 潘越宁 王伟 周立新 张燕 宋欣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7-91,共5页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病理科不可或缺的检测技术之一,其规范化和标准化涉及整个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全流程,包括组织处理、检测步骤、结果判读、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推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溯源性,降低和缩小批次、人员...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病理科不可或缺的检测技术之一,其规范化和标准化涉及整个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全流程,包括组织处理、检测步骤、结果判读、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推进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规范化、标准化和可溯源性,降低和缩小批次、人员、医院、区域间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提高准确性,为临床病理诊断、精确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检测技术 临床病理诊断 组织处理 质量控制 检测结果 预后评估 标准化
原文传递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简介 被引量:21
5
作者 傅静 刘裔莎 步宏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5-786,共2页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病理医师学院(CAP)于2010年6月发布了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指南,目的在于提高ER/PR的IHC检测准确性和对内分泌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孕激素受体 病理医师 乳腺癌 学院 指南 雌激素受体
原文传递
乳腺癌HER-2/neu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俞平 杨兆瑞 +2 位作者 路光中 胡宏慧 张俐雅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9-481,共3页
关键词 HER-2/NEU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基因扩增 原位杂交方法 肿瘤 辅助化疗 实际 水平 目的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卓本慧 江和碧 +1 位作者 瞿平 李廷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中神经蛋白分子的表达情况。 方法 取第5~7代体外培养Wistar大鼠MSCs,以0 .5μmol/ L全反式视黄酸( all- trans retinoidacid,ATRA)预诱导2 4 h后,...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中神经蛋白分子的表达情况。 方法 取第5~7代体外培养Wistar大鼠MSCs,以0 .5μmol/ L全反式视黄酸( all- trans retinoidacid,ATRA)预诱导2 4 h后,换用改良神经细胞培养基( modified neuronal medium,MNM)继续培养。在ATRA作用2 4 h及MNM作用2、6、9、18及36 h,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巢蛋白( Nestin)、神经元特异性核心抗原( neuron- specificnuclear protein,Neu N)、微管相关蛋白2 (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 ,MAP- 2 )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ATRA和MNM作用后,MSCs呈典型神经元样,伸出较多的突起和分支,形成网络。Nestin最先表达,ATRA作用2 4 h出现,Neu N其次,MNM作用2 h检测到,MAP- 2最晚,MNM作用9h检测到。Nestin在MNM作用18h后表达最强,其阳性率为92 .3%±3.4 % ;36 h后表达明显减弱,阳性率仅为12 .3%±3.4 % ,而其它标志蛋白则持续表达。 结论 ATRA和MNM能促进MSCs向神经前体细胞和神经元转化,神经蛋白分子的表达顺序与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定向分化 体外研究 protein Wistar大鼠 RETINOID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Nestin ATRA MSCs 全反式视黄酸 神经元特异性 微管相关蛋白 神经前体细胞 神经细胞发育 表达情况 蛋白分子
下载PDF
PD-L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标志物筛选中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媛 陈杰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5-589,共5页
近年来,免疫疗法已逐渐成为多种肿瘤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其中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备受关注.PD-L1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之一.PD-1/PD-L1抑制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近年来,免疫疗法已逐渐成为多种肿瘤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其中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备受关注.PD-L1是目前最常用的免疫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之一.PD-1/PD-L1抑制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研究显示,肿瘤细胞中的PD-L1表达越高则疗效越好.然而由于PD-L1表达的时空异质性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将PD-L1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预测生物标志物存在很大的挑战.该文就PD-L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治中的挑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非小细胞肺癌 PD-L1 生物标志物 免疫治疗 筛选 疗效预测 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刺激对肺泡巨噬细胞表面主要模式识别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宏 蒋建新 +3 位作者 朱佩芳 王正国 张道杰 杨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40-744,共5页
目的观察脓毒症主要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对巨噬细胞表面主要模式识别受体(PRRs)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用TNFα、IFNγ(终浓度均为20ng/ml)分别刺激细胞3h、6h、12h,通过逆转录聚合... 目的观察脓毒症主要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对巨噬细胞表面主要模式识别受体(PRRs)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肺泡巨噬细胞,用TNFα、IFNγ(终浓度均为20ng/ml)分别刺激细胞3h、6h、12h,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内PRRs,包括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Toll样受体4(TLR4)、清道夫受体(SR)、细菌脂蛋白受体TLR2和细菌DNA受体TLR9mRNA表达及其蛋白表达。结果TNFα和IFNγ表现为不同程度地上调与炎细胞激活作用有关的PRRs(CD14、TLR2、TLR9)(P<0.05),下调与炎细胞防御作用有关的SR(P<0.05),而对TLR4基因及蛋白表达无显著刺激作用(P>0.05)。结论效应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TNFα、IFNγ能从基因转录和蛋白水平上对细胞表面PRRs产生明显的反馈调控作用,对于促进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病理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表面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受体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白细胞分化抗原 Toll样受体 失控性炎症反应 IFNΓ 模式识别受体 相关细胞因子 肺泡巨噬细胞 TLR4基因 TLR2 蛋白表达 清道夫受体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对人源肝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波 冯德云 +4 位作者 程瑞雪 何琼琼 胡忠良 郑晖 文继舫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243-1248,共6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人源肝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ore转染人源永生化肝细胞QSG7701,建立稳定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细胞株——QSG7701/core,利用生长曲线、平板克...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人源肝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ore转染人源永生化肝细胞QSG7701,建立稳定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细胞株——QSG7701/core,利用生长曲线、平板克隆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HCV核心蛋白对细胞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对活化的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印迹从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水平检测核心蛋白对丝裂原蛋白激酶(MAPK)的影响;运用报道基因和凝胶电泳阻滞迁移实验(EMSA)等方法检测转录激活因子1(AP1)、核因子κB(NFκB)等转录因子活性的改变。结果HCV核心蛋白可明显抑制人源永生化肝细胞QSG7701的增殖和凋亡;同时下调MAPK通路激酶磷酸化水平和AP1、NFκB等转录因子的活性。结论HCV核心蛋白对MAPK通路和AP1、NFκB等转录因子的活性的负调控可能是其抑制增殖和凋亡的主要机制,并在病毒持续感染和病变慢性化以及肝癌(HCC)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物学行为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人源 HCV核心蛋白 丙型肝炎病毒(HCV) caspase-3 WESTERN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永生化肝细胞 丝裂原蛋白激酶 NF-κB 真核表达质粒 转录激活因子 转录因子 病毒持续感染 AP-1 MAPK
原文传递
pH9.0不同成分的抗原修复液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骆新兰 林兴滔 +2 位作者 罗东兰 刘艳辉 庄恒国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194,共3页
抗原修复技术自Shi等首次应用以来,现已常规应用于日常病理诊断或科研免疫组织化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全自动封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国内外尚未普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时,许多实验室仍需人工进行组织前处理(包括脱蜡、抗原... 抗原修复技术自Shi等首次应用以来,现已常规应用于日常病理诊断或科研免疫组织化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全自动封闭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在国内外尚未普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时,许多实验室仍需人工进行组织前处理(包括脱蜡、抗原修复等)。不同的实验室所采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及抗原修复液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抗原修复液 染色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成分 抗原修复技术 抗原修复方法 常规应用
原文传递
Ki-67检测结果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邬万新 张怡 +6 位作者 郭志琴 温晓伟 陆宁 袁琳娜 王振 唐正英 张燕萍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7-658,共2页
Ki-67已成为预测乳腺癌患者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其检测一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但是目前尚无统一的操作指南对乳腺癌Ki-6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规范。我们采用组织芯片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评价各因素对Ki-6... Ki-67已成为预测乳腺癌患者治疗反应以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其检测一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但是目前尚无统一的操作指南对乳腺癌Ki-6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进行规范。我们采用组织芯片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评价各因素对Ki-67染色结果的影响,建立了乳腺癌Ki-67标准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流程,并通过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为乳腺癌Ki-67规范化检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67 乳腺癌患者 相关性分析 检测结果 临床病理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原文传递
家兔急性心肌梗死CTnI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贾建长 赵子琴 +2 位作者 顾云菊 沈忆文 陈龙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4-106,F003,共4页
目的研究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意义。方法结扎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左旋支的左室支制作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梗塞区域CTnI的变化,与HE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心肌梗塞组织,HE染色组尚未出现特征性梗... 目的研究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意义。方法结扎兔心脏左冠状动脉左旋支的左室支制作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梗塞区域CTnI的变化,与HE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心肌梗塞组织,HE染色组尚未出现特征性梗死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可见CTnI分布以及含量变化,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变化区域扩大,且近心内膜心肌细胞同时出现变化。结论CTnI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CTNI 实验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免疫组织化学 冠状动脉左旋支 家兔 早期心肌梗塞 HE染色法 病理学意义 动物模型 含量变化 时间延长 心肌细胞 梗塞区 左室支 I诊断 特征性 心内膜
下载PDF
软组织和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9
14
作者 《软组织和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编写专家委员会 阎晓初 +1 位作者 韩安家 王坚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3-189,共7页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已成为助力软组织和骨肿瘤诊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研发出软组织和骨肿瘤基因改变特征性蛋白产物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替代相应分子遗传学检测,并对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已成为助力软组织和骨肿瘤诊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研发出软组织和骨肿瘤基因改变特征性蛋白产物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替代相应分子遗传学检测,并对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同时也对肿瘤靶向治疗和生物学行为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共识总结软组织和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以指导和规范其在此类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诊断与鉴别诊断 遗传学检测 骨肿瘤 专家共识 组织 肿瘤靶向治疗 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急性眼高压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 被引量:8
15
作者 熊鲲 黄菊芳 +3 位作者 潘爱华 童建斌 陈旦 罗学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8-310,31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眼高压后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变化,探讨急性青光眼视网膜节细胞(RGCs)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大鼠,根据不同存活时间分组。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眼高压后大鼠视网膜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变化,探讨急性青光眼视网膜节细胞(RGCs)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大鼠,根据不同存活时间分组。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且维持缺血60min。实验动物分别存活1、3、7、14d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GLAST和GS的表达变化。结果:GLAST和GS在存活1d和3d时表达上调然后下调,GS还存在重新分布。结论:GLAST和GS的表达与存活时间密切相关,两者表达的相似变化是急性青光眼RGCs损伤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合成酶 天冬氨酸 转运体 谷氨酸 眼高压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GLAST 闪光视网膜电图 急性青光眼 视网膜节细胞 表达变化 存活时间 可能机制 成年大鼠 眼压升高 实验动物 表达上调 RGCS GS 损伤
下载PDF
细胞凋亡在大鼠体外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俊任 汪谦 +1 位作者 李湘竑 陈伟锋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20-821,共2页
目的探讨体外切肝不同术式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建立完全离体、半离体切肝动物模型,术后4、24h处死大鼠采取标本,通过病理、电镜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的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 目的探讨体外切肝不同术式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建立完全离体、半离体切肝动物模型,术后4、24h处死大鼠采取标本,通过病理、电镜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组织的核增殖抗原(PCNA)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完全离体组肝脏损害最严重,细胞凋亡阳性指数最高,再灌注后4h和24h分别为24.4±1.9,32.6±2.7,而半离体组为17.0±2.6,26.4±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离体组再灌注4h和24h后PCNA的表达分别为66.6±2.5,77.2±1.5,明显高于半离体组的57.4±1.5,68.6±2.5(P<0.05)。结论肝窦内皮细胞凋亡及之后伴随的肝细胞凋亡是肝缺血再灌注后肝脏损伤的方式之一,在肝细胞凋亡的同时也存在肝细胞的增生,半离体体外肝手术对肝脏损伤相对轻、暴露良好,因此临床上应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肝细胞凋亡 原位末端标记法 内皮细胞凋亡 肝脏损伤 形态学改变 核增殖抗原 半离体 24h 体外切肝 SD大鼠 动物模型 电镜观察 肝脏损害 PCNA 优先选择 取标本 组织
原文传递
核因子κB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对大鼠球囊损伤后血管狭窄和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周俊 陆国平 戚文航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4-318,共5页
探讨核因子κBp6 5亚基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分为 6个时相点 (6h和 1、3、5、7、1 4d) ,每个时相点 3只大鼠。制作血管球囊损... 探讨核因子κBp6 5亚基的反义和诱骗性寡核苷酸单独或联合作用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分为 6个时相点 (6h和 1、3、5、7、1 4d) ,每个时相点 3只大鼠。制作血管球囊损伤模型。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血管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 中膜在第 5天增加 ,1 4d达到高峰。管腔面积随时相点减小。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干预后 ,血管上述病理指标明显改善 (P <0 .0 5 ) ,反义组 +诱骗组较反义组、诱骗组治疗效果更明显 (P <0 .0 5 )。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RNA表达在血管损伤后 6h即可检测到 ,3、5、7d后持续表达增加 ,1 4d后表达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 ,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 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1蛋白质表达在 6个时相点均为阳性染色 ,1 4d达到高峰 ;反义组、诱骗组、反义组 +诱骗组治疗后 ,与模型组、正义组、诱骗对照组相比 ,内皮细胞间粘附分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RNA表达和蛋白合成在各时相点均降低 (P <0 .0 5 )。免疫印迹法检测核蛋白抽提物显示 ,核因子κBp6 5在血管损伤后 6h有一定蛋白表达 ,1d后蛋白表达明显增加 ,至 7d达高峰 ,1 4d后蛋白表达略降低。反义组、诱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核因子кB对血管狭窄和新生内膜的作用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血管再狭窄 反义寡核苷酸 诱骗寡核苷酸 大鼠
下载PDF
二咖啡酰奎宁酸对小鼠肺纤维化的早期防治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涛 宋良文 +2 位作者 董俊兴 黄山英 李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二咖啡酰奎宁酸 (IBE5 )对博莱霉素诱导的C5 7小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进行羟脯氨酸 (Hyp)检测、图像分析、Ⅰ和Ⅲ型胶原测定、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和基质溶解素 (MMP 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①... 目的 探讨二咖啡酰奎宁酸 (IBE5 )对博莱霉素诱导的C5 7小鼠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别进行羟脯氨酸 (Hyp)检测、图像分析、Ⅰ和Ⅲ型胶原测定、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和基质溶解素 (MMP 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①IBE5能降低纤维化肺组织内Hyp含量(P <0 0 5 ) ;②BLM组肺泡明显减少 ,间隔增宽 ,肺内胶原沉积和纤维化。IBE5能减轻肺泡破坏和纤维化 (P <0 0 5 ) ;③BLM组肺间质合成大量Ⅰ、Ⅲ型胶原 ,IBE5治疗后胶原减少 (P <0 0 5 ) ;④BLM组α SMA增加 ,位于纤维化区的肌成纤维细胞中 ;MMP 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肌成纤维细胞阳性。应用IBE5后α SMA、MMP 7减少 (P <0 0 5 )。结论 IBE5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和MMP 7表达对肺纤维化具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化 MMP-7 二咖啡酰奎宁酸 肌成纤维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Α-SMA Ⅲ型胶原 早期防治 基质 防治作用
原文传递
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翟俊 曹阳 +1 位作者 张迎春 王海燕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2例,根据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分为阳性组(ER+PR+)和阴性组(ER-PR-),各41例。两组均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82例,根据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分为阳性组(ER+PR+)和阴性组(ER-PR-),各41例。两组均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阳性组C-erb B-2的阳性率、阴性率等与阳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阳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非常显著,即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兆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3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情况分为阴性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两组腋窝淋巴转移率及C-erbB-... 目的研究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情况分为阴性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两组腋窝淋巴转移率及C-erbB-2情况。结果阴性组患者腋窝淋巴转移率为44.00%,低于阳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患者C-erbB-2(+)占比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较好的检测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乳腺癌 病理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