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司匹林在川崎病急性期治疗中最佳剂量的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米洁 刘卓 +4 位作者 李媛 李洋 段紫云 张雯雯 刘家华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研究川崎病急性期采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方案。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2022年3月—5月住院的150例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阿司匹林剂量不同分为3组:高剂量组(>50 mg... 目的研究川崎病急性期采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方案。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随机抽取2022年3月—5月住院的150例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阿司匹林剂量不同分为3组:高剂量组(>50 mg·kg^(-1)·d^(-1))、中剂量组(30~50 mg·kg^(-1)·d^(-1))和低剂量组(<30 mg·kg^(-1)·d^(-1))。比较3组患儿退热时间、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阿司匹林不同给药剂量下,3组患者体温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出现免疫球蛋白无反应,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3组患儿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计数、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儿WBC、PLT以及CRP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组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中、高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结论免疫球蛋白联合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应用于川崎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考虑到用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建议采用低剂量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阿司匹林 免疫球蛋白反应 不同剂量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预测评分系统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沂徐(综述) 皮光环(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77-80,共4页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是国际公认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急性期主要治疗手段,其应用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发生率。但在临床中,有高达26.8%的KD患儿对IVIG治疗无...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是国际公认的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急性期主要治疗手段,其应用可有效降低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发生率。但在临床中,有高达26.8%的KD患儿对IVIG治疗无反应,且其发生CAL的风险更高,程度更重。对于具有IVIG无反应高风险的急性KD患者,及早调整治疗方案,如早期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可能对改善预后、缩短病程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早期识别IVIG无反应型KD对临床医生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建立预测评分系统,以预估KD患儿IVIG无反应发生的可能性,优化早期治疗方案。该文对IVIG无反应型KD预测评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免疫球蛋白反应 评分系统
原文传递
川崎病初始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芳芳 李崇巍 《医学综述》 2020年第12期2396-2401,共6页
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伤,是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最主要的病因。糖皮质激素(GC)最初被禁用于川崎病患儿,认为其可增加冠状动脉病变风险。随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 川崎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逐年上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伤,是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最主要的病因。糖皮质激素(GC)最初被禁用于川崎病患儿,认为其可增加冠状动脉病变风险。随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发生率的升高,GC被作为免疫球蛋白治疗无反应患儿的补救措施。近年来,GC治疗川崎病已成为研究的热点,GC可作为预测IVIG无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高风险患儿的初始治疗。随着对GC治疗川崎病的进一步研究,GC的应用或可降低IVIG剂量,甚至可能成为IVIG的替代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糖皮质激素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反应 冠状动脉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汪芸 石琳 +6 位作者 马官福 赵地 任军 苏英姿 孙春荣 伏瑾 崔晓岱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635-1639,共5页
目的观察川崎痫(KD)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效果,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叮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的变化,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发病10d内接受IVIG标准治疗... 目的观察川崎痫(KD)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效果,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叮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的变化,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发病10d内接受IVIG标准治疗的KD患儿83例,比较IVIG无反应组与敏感组患儿间血清TNF-α、sTNFR1水平的差异。同时选取健康对照儿童33例,比较其与KD患儿间的差异。结果1.IVIG无反应组[45.4%(5/11例)]患儿出现冠状动脉损害(CALs)高于敏感组[33.3%(24/7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11例IVIG无反应组KD患儿血清TNF—α水平[(190.7±125.4)ng/L]高于72例敏感组患儿[(104.2±95.5)ng/L]及健康对照儿童[(19.0±8.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VIG无反应组TNF—α水平[(68.8±49.5)ng/L]仍高于敏感组[(36.8±28.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IVIG后,IVIG无反应组血清TNF—α水平接近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sTNFR1为(5.4±1.9)μg/L,IVIG无反应组和敏感组治疗前sTNFR1分别为(4.6±1.9)μg/L和(4.7±2.9)μg/L,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IVIG无反应组5例CALs患儿TNF—α水平[(266.8±117.3)ng/L]高于同组6例无CALs患儿[(126.2±93.7)ng/L],亦高于敏感组24例CALs患儿[(118.8±96.1)n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WIG无反应组患儿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敏感组,血红蛋白、清蛋白水平低于敏感组,2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KD患儿体内不仅存在TNF-α水平异常升高,还伴发sTNFR1水平异常,IVIG无反应组更明显;IVIG可使TNF-α水平降低,但在无反应组中需要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冠状动脉 损害
原文传递
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焕清 《系统医学》 2020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对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该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对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该院在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采用静脉人免疫球蛋白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再次的冲击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对观察组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为(5.05±0.99)d,手足硬肿消失时间为(3.58±1.26)d,发热消失时间为(1.81±0.41)d,观察组患儿的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为(2.14±0.48)d,手足硬肿消失时间为(1.73±0.80)d,发热消失时间为(0.62±0.21)d。观察组的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和发热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1、4.270、2.883,P<0.05)。对照组治疗72 h之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为(18.07±4.58)mg/L、红细胞沉降率(20.17±5.85)mm/h和血常规(13.14±1.49)×10^9/L,观察组治疗72 h之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为(6.09±2.12)mg/L、红细胞沉降率(9.63±2.58)mm/h和血常规(7.51±1.75)×10^9/L,对照组患儿入院时的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常规等指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1、0.385、0.498,P>0.05),在治疗72 h之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常规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54、30.764、28.826,P<0.05)。结论在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静脉人免疫球蛋白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缩短热程,降低冠状动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泼尼松龙 静脉人免疫球蛋白 静脉人免疫球蛋白反应型川崎病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平平 孙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94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指标分为肝功能正常组(n=583)和肝功能损害组(n=357),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C反应蛋白(CRP),...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收集94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指标分为肝功能正常组(n=583)和肝功能损害组(n=357),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治疗前发热天数、住院天数、冠状动脉病变、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等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组比较,性别、年龄、WBC计数、ES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组CRP、ALT、AST、GGT、总胆红素、住院天数、IVIG无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PLT计数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治疗前发热天数短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胆红素升高是IVIG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川崎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常见,肝功能损害患儿CRP水平更高,住院时间更长,更易出现IVIG无反应和冠状动脉病变。总胆红素升高是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肝功能损害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反应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静脉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先睿 黄建琪 +4 位作者 陈玲 白海涛 许锦平 姚拥华 吴谨准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16期3855-3863,共9页
目的评价川崎病患儿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上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 目的评价川崎病患儿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上的中英文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2月23日.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并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关于中国川崎病患儿免疫球蛋白无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Meta分析.结果 46篇文献共48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总计病例数12 007例,其中反应组10 219例,无反应组1 788例.本研究显示IVIG反应组的临床危险因素水平高于无反应组的包括:初始IVIG治疗的时间间隔(SMD=0.24,95%CI:0.09~0.39,P=0.000 1;I2=64%)、Hb (SMD=0.22,95%CI:0.12~0.32,P<0.000 1;I2=56%)、ALB (SMD=0.56,95%CI:0.43~0.69,P<0.00001;I2=77%)和血钠(SMD=0.54,95% CI:0.33 ~0.74,P<0.000 1;I2=87%),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VIG反应组的临床危险因素水平小于无反应组的包括:WBC(SMD=-0.22,95%CI:-0.30 ^-0.13,P<0.000 01;I2=48%)、CRP(SMD=-0.47,95% CI:-0.59-0.36;P<0.00001;I2=71%)、N%(SMD=-0.57,95% CI:-0.73^-0.41;P<0.000 01;I2=76%)、ESR(SMD =-0.38,95% CI:-0.55 ^-0.21;P<0.000 1;I2=84%)、ALT(SMD=-0.45,95% CI:-0.62^-0.29,P<0.000 01;I2=82%)、AST(SMD =-11.10,95%CI:-16.06 ^-6.14;P<0.000 1;I2=65%)和发热天数(SMD=-0.53,95%CI:-1.05^-0.01;P=0.05;I2=9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的包括:年龄(SMD=-0.00,95% CI:-0.19~0.18,P=0.98;I2=22%)、LDH(SMD=-0.28,95%CI:-0.57~0.01,P=0.16;I2=89%)、性别(OR=1.13,95% CI:0.94~1.36,P=0.20;I2=41%)和PLT(SMD=0.04,95%CI:-0.08 ~0.16,P=0.56;I2=70%).结论川崎病患儿IVIG无反应可能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初始IVIG治疗的时间间隔、WBC、Hb、中性粒细胞计数、ESR、CRP、ALB、ALT、AST、血钠和发热天数,年龄、LDH、性别与PLT和IVIG无反应可能不存在关联.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不同IVIG无反应诊断标准的差异,尚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免疫球蛋白反应 儿童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川南地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风险评分体系构建 被引量:5
8
作者 曾如梦 曾菊 +3 位作者 韩正霞 简国江 冉志玲 刘斌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目的评价中国四种评分体系对川南地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预测能效,分析川南地区IVIG无反应型K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评分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南地区符合KD诊断标准的987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IVIG敏感组877例... 目的评价中国四种评分体系对川南地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的预测能效,分析川南地区IVIG无反应型KD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评分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南地区符合KD诊断标准的987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IVIG敏感组877例,IVIG无反应组110例,应用北京、上海、苏州、重庆四个地区评分体系对两组进行评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川南地区IVIG无反应型KD的危险因素,再对各个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得到川南地区的评分体系。结果 (1)上海、北京、苏州、重庆地区的评分体系敏感度分别为75. 5%、40%、23. 6%、44. 5%,特异度分别为40. 5%、90. 7%、88. 1%、64. 5%,(2)单因素分析提示皮疹、四肢改变、中性粒细胞比例(N-R)、淋巴细胞比例(N-R)、血红蛋白(HGB)、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红细胞压积(HCT)、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IVIG无反应型KD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皮疹、TB、HGB、NLR为IVIG无反应型KD的危险因素,(3)新的评分体系:HGB≤108g/L(2. 5分); NLR> 3. 98(2. 5分); TB> 9. 6μmol/L(1. 5分);皮疹(1. 5分),当总分≥5时敏感度为57. 3%,特异度为75. 3%。结论中国的四种评分体系对于评价川南地区IVIG无反应型KD预测效能不高,可能并不适用于中国各个地区,新的评分体系敏感度偏低,特异度较高,但预测效能仍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反应 评分体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静脉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凌 胡景伟 +3 位作者 王琨蒂 郑承宁 王萍 周忠蜀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671-1673,共3页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KD)的临床特征、大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的变化以及随访结果。方法对29例KD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收集同期住院治疗24例... 目的观察川崎病(Kawasaki,KD)的临床特征、大量静脉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的变化以及随访结果。方法对29例KD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收集同期住院治疗24例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对照组血液学检查结果,并与KD组进行比较。结果①29例KD患者中,IVIG敏感型25例,IVIG无反应型4例;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冠脉正常16例,冠脉扩张(Coronary Artery Dilation,CAD)9例,冠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ism,CAA)4例。②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KD患者血白细胞(Wr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icgranulocyte,N%)明显增高,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L%)明显降低,治疗后WBC、N%和L%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③与KD患者治疗前比较,治疗后WBC、N%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明显降低,L%明显升高,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变化不明显,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不受治疗影响而逐渐升高。④22例KD患者进行随访,12例冠脉正常者无新发病变,8例CAD完全恢复正常,1例CAA病变加重,1例CAA不完全恢复。结论大剂量IVIG治疗KD效果满意,WBC、N%、L%和CRP短期内回复正常,可以作为反应急性期病情变化的指标。对IVIG无反应型KD须引起重视,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免疫球蛋白 静脉免疫球蛋白反应
原文传递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患儿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燕 尹晶 +5 位作者 许俐 党利亨 王朝 崔亚琼 张新杰 李崇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1-1218,共8页
目的基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常见实验室检查指标,构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预测评分体系。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3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基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常见实验室检查指标,构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预测评分体系。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3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KD患儿为研究对象(IVIG敏感型185例,IVIG无反应型41例)。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46例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绝对计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VIG无反应型KD的预测因素,并构建IVIG无反应型KD预测评分体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绝对计数、血清钠水平、球蛋白水平及总胆红素水平是IVIG无反应型KD的预测因素(P<0.05)。基于这些预测因素建立的IVIG无反应型KD的预测评分体系的灵敏度为70.7%,特异度为83.8%。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儿童IVIG无反应型KD的预测指标;引入该指标建立的评分体系对预测儿童IVIG无反应型KD有较高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反应 评分体系 儿童
下载PDF
川崎病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小雨 贺美玲 孙玉婵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9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所占比例,按肝功能是否异常分为肝功能正常组70...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5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发肝功能损害患儿所占比例,按肝功能是否异常分为肝功能正常组70例和肝功能损害组35例。比较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入院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发生情况有无差异。结果肝功能损害组中32例患儿出院时肝功能恢复正常,余3例患儿随访肝功能至2个月基本恢复正常。肝功能正常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为5.7%(4/70),显著低于肝功能损害组25.7%(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组AST、GGT、总胆汁酸、总胆红素、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组,血小板计数低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急性川崎病患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较高,且存在肝功能损害的患儿C反应蛋白更高,血小板计数更低,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发生率更高。我们应重视川崎病的肝功能损害,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肝功能损害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反应 儿童
下载PDF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莉 王一斌 +5 位作者 乔莉娜 华益民 朱琦 石晓青 周开宇 刘瀚旻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相关危险因素、不同处理方案及预后,以减少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476例KD患者,分别对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的性...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KD)的相关危险因素、不同处理方案及预后,以减少冠状动脉损伤(CALs)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476例KD患者,分别对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的性别、发病月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类型、IVIG开始使用时间及剂量等因素进行比较。根据对IVIG无反应性KD的处理方案不同,分为再次IVIG组、再次IVIG+糖皮质激素(GCS)组与IVIG敏感组,比较CALs发生率。结果 (1)IVIG无反应组的外周血WBC、血Na+较IVIG敏感组降低,而ESR明显升高,IVIG剂量较低(均P〈0.05)。(2)再次IVIG或再次IVIG+GCS组的CALs发生率与IVIG敏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WBC、血Na+降低和ESR升高及IVIG剂量不足是IVIG无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及时再次IVIG或再次IVIG+GCS处理均能明显降低CAL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伤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反应 儿童
下载PDF
细菌感染对川崎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焰 吴新丹 +5 位作者 王献民 文一州 柳颐龄 陈婷婷 石坤 卢亚亨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细菌感染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诊治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KD患儿共299例符合纳入标准,按照入院后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无感染组(150例)及感染组(149例),统计分析两... 目的:探讨合并细菌感染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诊治及转归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KD患儿共299例符合纳入标准,按照入院后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分为无感染组(150例)及感染组(14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热程、冠状动脉瘤、血液及生化指标等。结果:两组患儿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6,P<0.05),两组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使用前热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5);两组患儿不完全川崎病百分比、冠状动脉瘤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3,P<0.05);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感染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明显较高(t=2.663,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t=2.059,P<0.05)、无菌性脓尿比例升高(χ^2=33.173,P<0.05),两组间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N末端前体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中存在部分合并细菌感染灶,婴幼儿较多见,细菌感染可能与IVIG无反应性川崎病发生率相关,但对KD患儿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对于这部分患儿,在大剂量IVIG治疗同时,亦应早期给予足疗程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细菌感染 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反应 冠状动脉瘤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1例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患儿的用药监护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大方 张娴 袁勇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11期2217-2220,共4页
临床药师参与1例大剂量静脉内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的治疗过程,患儿入院后对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急性期独立高危风险因素重新评价,再次给予IVIG与甲泼尼龙联用冲击治疗,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 临床药师参与1例大剂量静脉内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的治疗过程,患儿入院后对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急性期独立高危风险因素重新评价,再次给予IVIG与甲泼尼龙联用冲击治疗,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制定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瘤个体化抗凝治疗方案,对急性期冲击治疗及冠状动脉病变抗凝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用药监护。患儿经过治疗后病情恢复平稳,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协助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障了患儿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川崎病 大剂量静脉内免疫球蛋白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